一种生物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77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细胞培养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酵罐。
背景技术
发酵是生物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发酵设备是生物工程配套设备的重要设备。发酵 设备给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提供最佳的生长繁殖条件,包括温度、酸碱度、搅拌速度和溶解氧 含量等外部条件,使工程菌或工程细胞生长繁殖后,以包含体或上清液的形式最大量地产 出人们需要的各种生化物质。目前在基因工程领域内的细菌发酵或细胞培养的发酵罐,包含罐体、控制部分,而 控制部分可分为加热控制单元、PH值控制单元、溶解氧含量控制单元和搅拌速度控制单元。 控制部分通过控制上述部分以控制发酵液的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和搅拌速度,以给工程 菌或工程细胞的生长繁殖提供其所需的外部条件。发酵罐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很大。由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对剪切力敏感,因而无法 靠提高搅拌转速来增加接触概率。通常的操作方式是在贴壁期采用低搅拌转速,时搅时 停;数小时后,待细胞附着于微载体表面时,维持设定的低转速,进入培养阶段。微载体培养 的搅拌非常慢,最大速度75r/min。现有发酵罐的搅拌单元一般位于发酵罐的底部,体积较大,需要产生的较大剪切 力才能使发酵罐内营养物质均勻,对罐体内培养的细胞有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产生剪切力小的发酵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酵罐,包含罐体1,罐体1中设置桨叶式搅拌器3,见附图1。优选的,所述桨叶式搅拌器3位于罐体1高度的1/3-1/2。更优选的,所述桨叶式搅拌器3的桨叶回转直径与罐体内径之比为1 2。更优选的,所述桨叶式搅拌器3的桨叶与搅拌轴2的角度为30° -45°。发酵罐主要由罐体和控制部分组成,罐体上部设有可插置温度传感器、pH探头和 溶氧电极的插口,控制部分分为加热单元、PH值控制单元、溶解氧含量控制单元和搅拌速度 控制单元。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使用者可选择不同规格的搅拌桨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使用。 优选地,搅拌桨工作状态的转速范围为30-200rpm。本实用新型所述发酵罐不但可以减小搅拌器的体积,搅拌效果均勻,且产生的剪 切力小,有利于细胞的培养。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发酵罐罐体的剖面图;[0015]附图标记说明I-罐体;2-搅拌轴;3-桨叶式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酵罐罐体的剖视图。发酵罐主要由罐体和控制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发酵罐罐体1内设置 搅拌轴2和搅拌浆3,罐体上部还设有可插置温度传感器、pH探头和溶氧电极的插口,控制 部分分为加热单元、PH值控制单元、溶解氧含量控制单元和搅拌速度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发 酵液的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和搅拌速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发酵罐的设计减小了搅拌装置的体积,使搅拌 效果更加均勻,产生剪切力小。实施例1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发酵罐进行Marcl45细胞培养细胞=Marc145 细胞载体片状纤维载体(40g/L)培养基Marcl45细胞生物反应器专用培养基(MD900)血清小牛血清(8%)方法称取300g片状纤维载体(聚乙烯无纺布,圆形,直径1.5mm,厚度为0.2mm),用 常规方法洗涤,放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反应器的罐体中,桨叶式搅拌器位于罐体高度的 1/3,其桨叶回转直径与罐体内径之比为1 2,桨叶与搅拌轴的角度为30°。原位高压灭 菌,降温后,用MD900培养基洗涤片状纤维载体,备用。取生长良好的Marcl45细胞,制备为细胞悬液,按合适比例接种反应器中。开启反 应器,设定适合的温度、PH、搅拌速度、氧含量等培养参数,进行反应器培养条件自动控制。反应器培养1-2天后,开启补液泵,向反应器中补加新鲜的培养基,并开启称重自 动控制,以一倍的容积进行灌流培养。每天取反应器中片状纤维载体,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用结晶紫染液进行细胞计 数。Marcl45细胞接种反应器中,细胞很快贴壁伸展;培养1天后细胞形态饱满、生长 良好,每个微载体上平均生长10-15个细胞;培养第2天后细胞形态更加立体,轮廓清晰, 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少量片状纤维载体上细胞几乎长满;培养第3天后,片状纤维载体上细 胞基本长满,细胞形态健康;培养第4天后,片状纤维载体上细胞更加致密,细胞密度达到 IOXlO6个/ml以上;继续培养至第10天,片状纤维载体上细胞依然良好,没有明显细胞脱 落现象。实施例2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发酵罐进行Vero细胞培养称取300g片状纤维载体(聚乙烯无纺布,圆形,直径6mm,厚度为0. 5mm),用常规 方法洗涤,放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反应器的罐体中,桨叶式搅拌器位于罐体高度的1/2,其桨叶回转直径与罐体内径之比为1 2,桨叶与搅拌轴的角度为45°,原位高压灭菌,降 温后,用MD900培养基洗涤片状纤维载体,备用。取生长良好的Vero细胞,制备为细胞悬液,按合适比例接种反应器中。开启反应 器,设定适合的温度、PH、搅拌速度、氧含量等培养参数,进行反应器培养条件自动控制。片 状纤维载体浓度为40g/l。反应器培养1-2天后,开启补液泵,向反应器中补加新鲜的培养基,以一倍的容 积,进行灌流培养。每天取反应器中片状纤维载体,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用结晶紫染液进行细胞计 数。Vero细胞接种反应器中,细胞很快贴壁伸展;培养1天后细胞形态饱满、生长良 好,每个微载体上平均生长10-15个细胞;培养第2天后细胞形态更加立体,轮廓清晰,细 胞数量明显增加,少量片状纤维载体上细胞几乎长满;培养第3天后,片状纤维载体上细 胞基本长满,细胞形态健康;培养第4天后,片状纤维载体上细胞更加致密,细胞密度达到 15X106个/ml以上;继续培养至第10天,片状纤维载体上细胞依然良好,没有明显细胞脱 落现象。实施例3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发酵罐进行293细胞培养称取300g片状纤维载体(聚乙烯无纺布,圆形,直径6mm,厚度为0. 5mm),用常规 方法洗涤,放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反应器的罐体中,桨叶式搅拌器位于罐体高度的2/5, 其桨叶回转直径与罐体内径之比为1 2,桨叶与搅拌轴的角度为40°,原位高压灭菌,降 温后,用MD900培养基洗涤片状纤维载体,备用。取生长良好的293细胞,制备为细胞悬液,按合适比例接种反应器中。开启反应 器,设定适合的温度、PH、搅拌速度、氧含量等培养参数,进行反应器培养条件自动控制。反应器培养1-2天后,开启补液泵,向反应器中补加新鲜培养基,并开启称重自动 控制,一倍的容积进行灌流培养。每天取反应器中片状纤维载体,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用结晶紫染液进行细胞计 数。293细胞接种与反应器中,细胞很快贴壁伸展;培养1天后细胞形态饱满、生长良 好,每个微载体上平均生长10-15个细胞;培养第2天后细胞形态更加立体,轮廓清晰,细 胞数量明显增加,少量片状纤维载体上细胞几乎长满;培养第3天后,片状纤维载体上细 胞基本长满,细胞形态健康;培养第4天后,片状纤维载体上细胞更加致密,细胞密度达到 20X 106个/ml以上;继续培养至第10天,片状纤维载体上细胞依然良好,没有明显细胞脱 落现象。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发酵罐,包含罐体(1),其特征在于罐体(1)中设置桨叶式搅拌器(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式搅拌器(3)位于罐体(1)高 度的 1/3-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式搅拌器(3)的桨叶回转直径 与罐体内径之比为1 2。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酵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式搅拌器(3)的桨叶 与搅拌轴(2)的角度为30° -4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细胞培养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发酵罐,包含罐体(1),罐体(1)中设置桨叶式搅拌器(3),所述桨叶式搅拌器(3)位于罐体高度的1/3-1/2,其桨叶回转直径与罐体内径之比为1∶2,与搅拌轴(2)的角度为30°-45°。本实用新型所述发酵罐结构简单,产生剪切力小,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C12M1/02GK201648375SQ2009202867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
发明者郑振彬, 陈光南 申请人:上海日泰医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