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苦荞米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苦荞米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 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由于苦荞仁内为粉状,无法进行常规的剥壳取仁,因而现有的苦荞加工成苦荞米主要采用水浸泡后蒸煮至苦荞蒸开裂苦荞仁内成粒,烘干后进行剥壳即得。此方法由于需要用水浸泡,使得得到的苦荞米水份含量高,烘干时间长,能耗高,烘干时间短则保质期短;蒸煮时间较长才能使苦荞开裂,此时苦荞米已煮熟,导致苦荞自身的许多养份流失且口感变化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形完整,能有效保留苦荞中的营养成份,口感变化小、保质期长的苦荞米的加工方法。本发明的一种苦荞米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将苦荞麦中空壳及沙石去掉;
(2)将筛选后苦荞放入压力蒸汽锅,在温度为130-160°C时蒸30-40分钟,自然冷却5_8 分钟将苦荞倒出;
(3)然后将苦荞在温度为30-45°C时干燥20-30分钟,干燥后水份控制在15-18%时进行壳仁分离即得苦荞米。上述一种苦荞米的加工方法,其中筛选的方法是将苦荞麦的空壳用风选分离,分离后的苦荞用比重去石法将苦荞中的沙石去掉。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由于本发明采用蒸汽使苦荞麦粒内在粉质凝固,将苦荞麦的两层黄皮(即称为苦荞黄金)有机组合成颗粒,苦荞麦表皮无任何开裂现象,保留了苦荞仁的完好无损,从而得以完整保留苦荞的各种有效成份。水份控制在15-18%,是因为大于此范围太湿壳与仁不易分离,小干此范围太干则仁内成粒性差影响外观。本方法所得产品不仅其外观完整且苦荞米口感变化小、保质期长。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一种苦荞米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将苦荞麦的空壳用风选分离,分离后的苦荞用比重去石法将苦荞中的沙石去掉;(2)将筛选后苦荞放入压力蒸汽锅,在温度为130°C时蒸40分钟,自然冷却8分钟将苦荞倒出;(3)然后将苦荞在温度为45°C时干燥20分钟,干燥后水份控制在18%时进行壳仁分离即得苦荞米。
实施例2一种苦荞米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将苦荞麦的空壳用风选分离,分离后的苦荞用比重去石法将苦荞中的沙石去掉;(2)将筛选后苦荞放入压力蒸汽锅,在温度为160°C时蒸30分钟,自然冷却7分钟将苦荞倒出;(3)然后将苦荞在温度为30°C时干燥30分钟,干燥后水份控制在17%时进行壳仁分离即得苦荞米。
实施例3一种苦荞米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将苦荞麦的空壳用风选分离,分离后的苦荞用比重去石法将苦荞中的沙石去掉;(2)将筛选后苦荞放入压力蒸汽锅,在温度为150°C时蒸35分钟,自然冷却5分钟将苦荞倒出;(3)然后将苦荞在温度为40°C时干燥25分钟,干燥后水份控制在15%时进行壳仁分离即得苦荞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苦荞米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将苦荞麦中空壳及沙石去掉;(2)将筛选后苦荞放入压力蒸汽锅,在温度为130-160°C时蒸30-40分钟,自然冷却5_8 分钟将苦荞倒出;(3)然后将苦荞在温度为30-45°C时干燥20-30分钟,干燥后水份控制在15-18%时进行壳仁分离即得苦荞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苦荞米的加工方法,其中筛选的方法是将苦荞麦的空壳用风选分离,分离后的苦荞用比重去石法将苦荞中的沙石去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荞米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苦荞麦中空壳及沙石去掉;将筛选后苦荞放入压力蒸汽锅,在温度为130-160℃时蒸30-40分钟,自然冷却5-8分钟将苦荞倒出;然后将苦荞在温度为30-45℃时干燥20-30分钟,干燥后水份控制在15-18%时进行壳仁分离即得苦荞米。本发明所得产品外形完整,能有效保留苦荞中的营养成份,口感变化小、保质期长。
文档编号A23L1/10GK102488135SQ201110395250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王发兵 申请人:六枝特区雾峰纯天然食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