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通过添加三甲胺提高林可霉素产量的生产方法
一种通过添加三甲胺提高林可霉素产量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三甲胺来提
高林可霉索产量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林可霉索(Lincomycin,简称LCM)又称洁霉索,是最早发现的两种林可酰胺类抗生索中的一种,由1962年在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附近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放线菌发酵产生。林可霉索通过与敏感菌菌体中的核糖体50S亚基结合,从而抑制菌体中蛋白质的合成来起作用,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有抑菌作用,但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没有活性, 由于其不存在交叉耐药性,且毒性较低,因此,常在临床上被用来治疗由革兰氏阳性菌引发的疾病。林可霉素是由一分子的古柯叶液碱PHA(反式-N-甲基-4-正丙基脯氨酸)和一分子的甲基硫林可糖胺MTL (6-氨基-6,8- 二脱氧-I-硫代-O-赤式-2-D-半乳糖吡喃糖苷)通过一个肽键连接而成的,其分子结构如图I所示。其中,对于氨基部分的合成步骤了解的较清楚,葡萄糖首先通过糖酵解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得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赤藓糖-4-磷酸,二者结合之后进入莽草酸途径,从而得到酪氨酸,酪氨酸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转换使得到了丙基脯氨酸,其合成途径如图2所示。但对于糖基部分的合成步骤仅停留于推测阶段。国外研究发现,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丙基脯氨酸可以降低林可霉素B组分,而提高林可霉素A组分。另外向林可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L-酪氨酸或L- 二羟基苯丙酸都有助于菌体内丙基脯氨酸的积累,但对于其作用的具体机理至今未研究清楚,但可以确定,N-去甲基林可霉素合成酶在催化丙基脯氨酸和甲基硫林可糖胺通过酰胺键连接时,丙基脯氨酸被优先利用。同时,国内研究发现,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林可霉素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物质或关键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例如金属离子、氨基酸、氟化钠等,可明显提高林可霉素的产量。但对于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三甲胺,能否提高林可霉素的产量却未有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添加三甲胺来提高林可霉索产量的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通过添加三甲胺来提高林可霉素产量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三甲胺;三甲胺加入量为0.01 O. 05%,是指三甲胺占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加入时间为O 168h,发酵周期为168h,从发酵开始时算起。一种通过添加三甲胺来提高林可霉索产量的生产方法,配制发酵培养基,按一定的接种量向发酵瓶中接入种子液,放在摇床上进行发酵,共需发酵168h,在发酵过程中(即O 168h)添加一定浓度的三甲胺,考察其对林可霉素产量的影响。发酵结束后,离心得到上清液,用杯碟法进行林可霉素产量的测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作为林可霉索合成代谢过程中关键酶抑制剂的三甲胺可明显提高林可霉素的产量。
图I林可霉素的分子结构图;图2林可霉索的氨基部分合成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供本发明一种通过添加三甲胺来提高林可霉素产量的生产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附图I和2,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如《分子克隆:实验手册》(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89)中所述的条件或生产厂商推荐的条件下进行。在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林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Iincolnensis)已于2008年04月25日提交位于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保藏号为 CCTCC M 208064。除特别说明外,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均为重量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0.8% (NH4)2SO47O. 8% NaNO3,0. 5% NaCl, O. 02% K2HPO4, 3%黄豆饼粉,O. 2%玉米浆,O. 8% CaCO3, 5%葡萄糖,pH 7. O。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林可霉素的效价采用杯碟法进行检测,中国药典2010版 (二部)。实施例I 5三甲胺的添加量对林可霉索生物合成的影响在配制林可霉索发酵培养基时,向培养基中添加重量比为0.01%、0.02%、 O. 03 %、O. 04 %、O. 05 %的三甲胺,并用不添加三甲胺的培养基作为对照,即对照例I,接入林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发酵168小时后,取样测定林可霉素的效价, 结果如表I所示。表I、三甲胺的添加量对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实施例I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对照例I三甲胺添加%0. 010. 020. 030. 040. 05对照相对效价103106104102101100 由表I的结果可见,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三甲胺可提高林可霉索的产量,优选的添加量为0.02%。
实施例6 12三甲胺的添加时间对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配制林可霉索发酵培养基,接入林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进行发酵培养,分别在发酵开始时、24、48、72、96、120、144小时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重量比为
O.02%的三甲胺,同时以不添加三甲胺的培养基作为对照,发酵168小时后,取样测定林可霉素的效价,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三甲胺的添加时间对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过添加三甲胺来提高林可霉素产量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三甲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通过添加三甲胺来提高林可霉素产量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甲胺加入量为0.01 O. 05%,是指三甲胺占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通过添加三甲胺来提高林可霉素产量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甲胺加入时间为O 168h,发酵周期为168h,从发酵开始时算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添加三甲胺来提高林可霉索产量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三甲胺;三甲胺加入量为0.01~0.05%,是指三甲胺占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加入时间为0~168h,发酵周期为168h,从发酵开始时算起。本发明的优点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添加作为林可霉素合成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抑制剂的三甲胺可明显提高林可霉索的产量。
文档编号C12R1/565GK102605028SQ20121006213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 公开号201210062138.发明者乔现婷, 刘俭国, 刘守强, 叶蕊芳, 吕和平, 张宏周, 徐红梅, 林桂真, 毛全贵, 焦龙, 王成君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