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低聚木糖枣汁饮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健饮料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低聚木糖又称木寡糖,是目前国际上颇受关注的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在人体内难以消化,肠道内残存率高,是一种选择性极高的双歧杆菌增值因子,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可用于糖尿病,肥胖病和高血压等患者食用,有利于口腔健康,不引起龋齿等优点,被认为最有前途的功能性低聚糖之一。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性高分子物质,它可以补充皮肤各层所需的营养,使皮肤中胶原活性增强,有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美容、消皱、养发等功效;分子量在1000道尔顿以下的胶原蛋白无需分解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在口服吸收及外用护肤方面效果明显。
·
红枣本身具有高含量的维生素,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是良好的滋补品,具有益心润肺、合脾健胃,益气生津、补血养颜之功能。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人体消化吸收功能主要发生在胃和肠道两部分,这两部分发生病变或者功能障碍现象,将会严重的影响人体对于营养的消化吸收,继而造成人体其它器官由于营养缺失发生多方面的功能障碍,造成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器官病变、器官损伤甚至癌变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人体消化道的健康水平是人体健康的基础。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保健饮料种类繁多,基本上采用水加维生素、金属离子、和糖类,原材料配方各异,差别很大,而且产品功能单一,许多产品加入了高倍甜味剂和人工合成助剂,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人体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已有的部分胶原蛋白产品因配方工艺缺陷,产品存在苦腥味等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聚木糖枣汁饮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产品采用水加维生素、金属离子、和糖类,原材料配方各异,差别很大,而且产品功能单一,许多产品加入了高倍甜味剂和人工合成助剂,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人体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部分胶原蛋白产品因配方工艺缺陷,产品存在苦腥味等不良影响等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传统食疗配合现代生物高科技产品低聚木糖和胶原蛋白,对人体胃及肠道产生综合的保健作用的同时,辅以改善皮肤的功能,并补充人体气血,有益健康。原材料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红枣提取液3-10%、低聚木糖糖浆5-10%、胶原蛋白粉末3-6%、蜂蜜1_3%、黄原胶O. 02-0. 05%、纯净水70_90%。其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I、红枣提取液的制备选用新鲜洁净红枣,清水冲洗,浙干水分,进入蒸煮罐,加入适量净化水,以完全浸泡红枣为准,900C -110°C蒸煮20-30分钟,冷却至40_60°C左右打浆,进入贮存罐浸提20-40分钟,板框过滤,将滤液进入蒸发罐浓缩至固形物50-70%。2、配料在GMP车间内,先将黄原胶投入热水中,再将上述其余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先后投入配料罐中。3、搅拌溶解控制罐内温度75°C -80°c,连续搅拌至各组分充分混合。4、半成品抽样检测搅拌完全溶解的半成品进行抽样检测,符合中控标准后可继
续下一道工序。5、过滤采用2_5um孔径滤芯进行杂质过滤。6、灌装封盖40-50°C左右热灌装,机器封盖。7、高效湿热灭菌将灌装封盖的饮料浸入70-85°C热纯水中恒温灭菌30_60min。8、成品检验灭菌后成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入库存储。
采用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以低聚木糖和胶原蛋白为功能性主料,使产品既具有低聚木糖促进益生菌增殖的双歧因子功能,又具有胶原蛋白改善皮肤的功效,采用中国传统食疗知识和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加入红枣提取液,具有枣汁的特殊风味,甘甜可口,无异味,改善产品风味和口感,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适于糖尿病,肥胖病和高血压等患者食用,有利于口腔健康,不引起龋齿。可以补充皮肤各层所需的营养,使皮肤中胶原活性增强,有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美容、消皱、养发等功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原料不同配比量的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I
原料配方及重量百分比红枣提取液3%、低聚木糖糖浆5%、胶原蛋白粉末3%、蜂蜜1%、黄原胶O. 02%、纯净水70%。其制备方法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I、红枣提取液的制备选用新鲜洁净红枣,清水冲洗,浙干水分,进入蒸煮罐,加入适量净化水,以完全浸泡红枣为准,90°C蒸煮20分钟,冷却至60°C打浆,进入贮存罐浸提20分钟,板框过滤,将滤液进入蒸发罐浓缩至固形物50%。2、配料在GMP车间内,先将黄原胶投入热水中,再将上述其余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先后投入配料te中。3、搅拌溶解控制罐内温度75°C左右,连续搅拌至各组分充分混合。4、半成品抽样检测搅拌完全溶解的半成品进行抽样检测,符合中控标准后可继
续下一道工序。5、过滤采用2um滤芯进行杂质过滤。6、灌装封盖50°C左右热灌装,机器封盖。7、高效灭菌将灌装封盖的饮料浸入80°C热纯水中恒温灭菌30min。8、成品检验灭菌后成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入库存储。实施例2
原料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红枣浓缩清汁10%、低聚木糖糖浆10%、胶原蛋白粉末6%、蜂蜜3%、黄原胶O. 05%、纯净水90%。其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I、红枣提取液的制备选用新鲜洁净红枣,清水冲洗,浙干水分,进入蒸煮罐,加入适量净化水,以完全浸泡红枣为准,110°C蒸煮30分钟,冷却至40°C以下打浆,进入贮存罐浸提40分钟,板框过滤,将滤液进入蒸发罐浓缩至固形物70%。2、配料在GMP车间内,先将黄原胶投入热水中,再将上述其余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先后投入配料罐中。3、搅拌溶解控制罐内温度80°C,连续搅拌至各组分充分混合。4、半成品抽样检测搅拌完全溶解的半成品进行抽样检测,符合中控标准后可继
续下一道工序。5、过滤采用双层5um滤芯进行杂质过滤。6、灌装封盖40°C左右热灌装,机器封盖。7、高效灭菌将灌装封盖的饮料浸入80°C热纯水中恒温灭菌60min。8、成品检验灭菌后成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入库存储。·实施例3
原料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红枣浓缩清汁6%、低聚木糖糖浆8%、胶原蛋白粉末5%、蜂蜜2%、黄原胶O. 03%、纯净水80%。I、红枣提取液的制备选用新鲜洁净红枣,清水冲洗,浙干水分,进入蒸煮罐,加入适量净化水,以完全浸泡红枣为准,100°c蒸煮20分钟,冷却至50°C左右打浆,进入贮存罐浸提30分钟,板框过滤,将滤液进入蒸发罐浓缩至固形物60%。2、配料在GMP车间内,先将黄原胶投入热水中,再将上述其余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先后投入配料罐中。3、搅拌溶解控制罐内温度75°C -80°C,连续搅拌至各组分充分混合。4、半成品抽样检测搅拌完全溶解的半成品进行抽样检测,符合中控标准后可继
续下一道工序。5、过滤采用100目金属网过滤杂质。6、灌装封盖50°C左右热灌装,机器封盖。7、高效灭菌将灌装封盖的饮料浸入80°C热纯水中恒温灭菌30min。8、成品检验灭菌后成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入库存储。实施例4
红枣浓缩清汁5%、低聚木糖糖浆6%、胶原蛋白粉末5%、蜂蜜2%、黄原胶O. 03%、纯净水80%。其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I、红枣提取液的制备选用新鲜洁净红枣,清水冲洗,浙干水分,进入蒸煮罐,加入适量净化水,以完全浸泡红枣为准,100°C蒸煮30分钟,冷却至40°C以下打浆,进入贮存罐浸提30分钟,板框过滤,将滤液进入蒸发罐浓缩至固形物60%。2、配料在GMP车间内,先将黄原胶投入热水中,再将上述其余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先后投入配料te中。3、搅拌溶解控制罐内温度80°C左右,连续搅拌至各组分充分混合。4、半成品抽样检测搅拌完全溶解的半成品进行抽样检测,符合中控标准后可继
续下一道工序。5、过滤采用5um滤芯进行杂质过滤。6、灌装封盖50°C左右热灌装,机器封盖。7、高效灭菌将灌装封盖的饮料浸入80°C热纯水中恒温灭菌30min。8、成品检验灭菌后成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入库存储。
权利要求
1.一种低聚木糖枣汁饮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低聚木糖和胶原蛋白,加入红枣提取液,其原材料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红枣提取液3-10%、低聚木糖糖浆5-10%、胶原蛋白粉末3-6%、蜂蜜1_3%、黄原胶O. 02-0. 05%、纯净水70-90% ;其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O红枣提取液的制备选用新鲜洁净红枣,清水冲洗,浙干水分,进入蒸煮罐,加入适量净化水,以完全浸泡红枣为准,900C -110°C蒸煮20-30分钟,冷却至40_60°C左右打浆,进入贮存罐浸提20-40分钟,板框过滤,将滤液进入蒸发罐浓缩至固形物50-70% ; (2)配料在GMP车间内,先将黄原胶投入热水中,再将上述其余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先后投入配料te中; (3)搅拌溶解控制罐内温度75°C-80°C,连续搅拌至各组分充分混合; (4)半成品抽样检测搅拌完全溶解的半成品进行抽样检测,符合中控标准后可继续下一道工序; (5)过滤采用2-5um孔径滤芯进行杂质过滤; (6)灌装封盖40-50°C左右热灌装,机器封盖; (7)高效湿热灭菌将灌装封盖的饮料浸入70-85°C热纯水中恒温灭菌30-60min; (8)成品检验灭菌后成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入库存储。
全文摘要
一种低聚木糖枣汁饮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采用传统食疗配合现代生物高科技产品低聚木糖和胶原蛋白,加入红枣提取液,其原材料组分为红枣提取液、低聚木糖糖浆、胶原蛋白粉末、蜂蜜、黄原胶、纯净水。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包括红枣提取液的制备配料、搅拌溶解、半成品抽样检测、过滤、灌装封盖、高效湿热灭菌、成品检验获得低聚木糖枣汁饮液成品。本发明以低聚木糖和胶原蛋白为功能性主料,加入红枣提取液,采用中国传统食疗知识和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适于糖尿病,肥胖病和高血压等患者食用,有利于口腔健康,有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美容、消皱、养发等功效。
文档编号A23L1/09GK102894430SQ2012103483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吴永振, 覃树林, 田哲, 司立萍, 肖林 申请人: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