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青类绿茶的精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274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炒青类绿茶的精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炒青类绿茶的初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三类。长炒青形似眉毛,又称为眉茶。圆炒青外形如颗粒,又称为珠茶。扁炒青又称为扁形茶。长炒青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郁,汤色、叶底黄亮。圆炒青有外形圆紧如珠、香高味浓、耐泡等品质特点。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鲜味醇,如西湖龙井。炒青类绿茶的精制是把毛茶加工成一定规格的商品茶,经过精制的茶叶成为精茶 或成品茶。目前炒青类绿茶精制工艺中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导致产品质量难以掌握,成品茶色泽不够绿翠,香气、花色混杂,味觉和口感较差,产品造形不够秀美,无法满足人们对炒青类绿茶的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炒青类绿茶精制加工工艺的改进,该工艺能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所加工的成品茶具有色香味形俱佳,质量较高的特点。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炒青类绿茶的精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筛切取料、风选、拣梗、干燥、车色、风选和色选、拼配成品七个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1)筛切取料
先将粗制毛茶放在园筛机筛面上作回旋运动,分离茶叶的长短或大小,分出头子茶,割出茶末、茶灰,反复园筛2-3次,使茶叶长短、大小达到匀齐,再用抖筛机分别茶叶粗细、套出粗头,抽去较细的筋梗,反复抖筛2-3次;
所述的粗制毛茶采用的杀青工艺为先将上述摊凉好的鲜茶叶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分钟,再将茶叶从臭氧水中取出,先将采摘的鲜叶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 min,再将鲜叶从臭氧水中取出,进行低温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25-30°C,至茶叶含水率达到35-40% ;放入锅内进行锅炒杀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暗绿,叶质变柔软,青臭气消失,清香透露,即为杀青适度;
(2)风选
毛茶经筛切整形后进行风选处理,利用风扇的风力来分离毛茶的轻重,并按轻重不同对茶叶进行分级,同时扇去黄片毛衣等轻飘茶叶和夹杂物,风扇2-3次;
(3)拣梗
风选后,采用以机器拣梗为主,人工拣梗为辅的办法拣剔混入毛茶中的次质茶和非茶灰夹杂质,如茶梗、茶筋、茶子等;
(4)干燥
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机对拣梗好的毛茶进行真空、低温、微波干燥,微波频率为2. 45GHz±25MHz,温度为60_70°C,时间为20-30 min,使含水量达到3-5% ;
(5)车色
趁热将干燥好的茶叶投入车色机内车色l_2h,使茶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起霜,滚筒转速为30-40r/min,温度控制在80_90°C ;
(6)风选和色选
车色后,再次利用风选机扇去轻质茶和其他杂质,然后用茶叶色选机精确剔除其中的茶梗、黄片等;
(7)拼配成品
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规格要求,选取一定比例和数量的筛号茶进行拼配,使各种不同 品质的筛号茶取长补短,相互调节,整批产品均匀一致,包装,均堆装箱即可。所述的筛切取料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粗大头子茶,外型不符合成品茶的规格,通过切轧,把大的切小,长的切短,勾曲的切成短条,切过再筛,筛出来的头子又切,反复筛切直至复合规格为止。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运用微波干燥茶叶对茶叶有效成分的保留比传统工艺更有利,还可以有效改善绿茶的粗老气和苦涩味等不良气味,成品茶色泽翠绿,干燥均匀,香气损失少,产品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干燥的茶叶。本发明生产出来的成品茶外形紧结,色泽翠绿亮润,品相美观,清香持久,冲泡出来的茶水色、香、味俱佳,汤色金黄明净,香味醇厚持久,口感独特有韵。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加工工艺
炒青类绿茶的精制加工工艺,包括筛切取料、风选、拣梗、干燥、车色、风选和色选、拼配成品七个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1)筛切取料
先将粗制毛茶放在园筛机筛面上作回旋运动,分离茶叶的长短或大小,分出头子茶,割出茶末、茶灰,反复园筛3次,使茶叶长短、大小达到匀齐,再用抖筛机分别茶叶粗细、套出粗头,抽去较细的筋梗,反复抖筛3次;
所述的粗制毛茶采用的杀青工艺为先将上述摊凉好的鲜茶叶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分钟,再将茶叶从臭氧水中取出,先将采摘的鲜叶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 min,再将鲜叶从臭氧水中取出,进行低温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25-30°C,至茶叶含水率达到35-40% ;放入锅内进行锅炒杀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暗绿,叶质变柔软,青臭气消失,清香透露,即为杀青适度;
(2)风选
毛茶经筛切整形后进行风选处理,利用风扇的风力来分离毛茶的轻重,并按轻重不同对茶叶进行分级,同时扇去黄片毛衣等轻飘茶叶和夹杂物,风扇3次;
(3)拣梗风选后,采用以机器拣梗为主,人工拣梗为辅的办法拣剔混入毛茶中的次质茶和非茶灰夹杂质,如茶梗、茶筋、茶子等;
(4)干燥
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机对拣梗好的毛茶进行真空、低温、微波干燥,微波频率为2. 45GHz,温度为70°C,时间为30 min,使含水量达到4% ;
(5)车色
趁热将干燥好的茶叶投入车色机内车色2h,使茶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起霜,滚筒转速为40r/min,温度控制在90°C ;
(6)风选和色选
车色后,再次利用风选机扇去轻质茶和其他杂质,然后用茶叶色选机精确剔除其中的茶梗、黄片等;
(7)拼配成品
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规格要求,选取一定比例和数量的筛号茶进行拼配,使各种不同品质的筛号茶取长补短,相互调节,整批产品均匀一致,包装,均堆装箱即可。所述的筛切取料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粗大头子茶,外型不符合成品茶的规格,通过切轧,把大的切小,长的切短,勾曲的切成短条,切过再筛,筛出来的头子又切,反复筛切直至复合规格为止。二、茶叶品质分析
按《茶叶感官审评办法》国家标准(GB/T 23776-2009)对试验样品进行感官品质评审,结果如下
权利要求
1.炒青类绿茶的精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筛切取料、风选、拣梗、干燥、车色、风选和色选、拼配成品七个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1)筛切取料 先将粗制的毛茶放在园筛机筛面上作回旋运动,分离茶叶的长短或大小,分出头子茶,割出茶末、茶灰,反复园筛2-3次,使茶叶长短、大小达到匀齐,再用抖筛机分别茶叶粗细、套出粗头,抽去较细的筋梗,反复抖筛2-3次; 所述的粗制毛茶采用的杀青工艺为先将上述摊凉好的鲜茶叶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分钟,再将茶叶从臭氧水中取出,先将采摘的鲜叶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 min,再将鲜叶从臭氧水中取出,进行低温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25-30°C,至茶叶含水率达到35-40% ;放入锅内进行锅炒杀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暗绿,叶质变柔软,青臭气消失,清香透露,即为杀青适度; (2)风选 毛茶经筛切整形后进行风选处理,利用风扇的风力来分离毛茶的轻重,并按轻重不同对茶叶进行分级,同时扇去黄片毛衣等轻飘茶叶和夹杂物,风扇2-3次; (3)拣梗 风选后,采用以机器拣梗为主,人工拣梗为辅的办法拣剔混入毛茶中的次质茶和非茶灰夹杂质,如茶梗、茶筋、茶子等; (4)干燥 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机对拣梗好的毛茶进行真空、低温、微波干燥,微波频率为2. 45GHz ±25MHz,温度为60_70°C,时间为20-30 min,使含水量达到3-5% ; (5)车色 趁热将干燥好的茶叶投入车色机内车色l_2h,使茶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起霜,滚筒转速为30-40r/min,温度控制在80_90°C ; (6)风选和色选 车色后,再次利用风选机扇去轻质茶和其他杂质,然后用茶叶色选机精确剔除其中的茶梗、黄片等; (7)拼配成品 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规格要求,选取一定比例和数量的筛号茶进行拼配,使各种不同品质的筛号茶取长补短,相互调节,整批产品均匀一致,包装,均堆装箱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炒青类绿茶的精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筛切取料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粗大头子茶,外型不符合成品茶的规格,通过切轧,把大的切小,长的切短,勾曲的切成短条,切过再筛,筛出来的头子又切,反复筛切直至复合规格为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炒青类绿茶的精制加工工艺,包括筛切取料、风选、拣梗、干燥、车色、风选和色选、拼配成品七个步骤。本发明运用微波干燥茶叶对茶叶有效成分的保留比传统工艺更有利,还可以有效改善绿茶的粗老气和苦涩味等不良气味,成品茶色泽翠绿,干燥均匀,香气损失少,产品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干燥的茶叶。本发明生产出来的成品茶外形紧结,色泽翠绿亮润,品相美观,清香持久,冲泡出来的茶水色、香、味俱佳,汤色金黄明净,香味醇厚持久,口感独特有韵。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870900SQ2012103485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张学明 申请人:安徽省霍山县圣茗茶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