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97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炒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半自动炒茶机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茶叶炒制传统以采用半自动炒茶机,炒板能转动由机器控制,但青叶入锅、茶叶添加、干叶出锅及加压、加热控制全部由现场操作人员负责判定时机和实施操作,具体来说由具有相当炒制经验的人员在炒制过程中根据手感和观察结果做出判断来识别茶叶的色度和湿度以控制各环节,也就是对于茶叶色度、湿度等有关于茶叶品质的特性都是基于操作人员的现场感受和结合经验值进行控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不同锅次的茶叶炒制结果往往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茶叶质量的一致性难以保证,直接影响到茶叶批量生产品质,降低成品茶销售价格。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基于茶叶色度与湿度控制半自动炒茶机的茶叶炒制过程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包括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中央处理器建立数据无线传输连接,中央处理器上连接设置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数码显示模块、操作按键,并通过音频功放模块连接设置扬声器。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与炒茶机档位操纵杆挡接配合。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连接设置在炒茶机主轴上。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包括与档位操纵杆挡接配合的直线光轴,直线光轴安装在内置一对槽型光耦的滑块组件上,滑块组件与滑动导轴直线滑动配合,一对槽型光耦中间配合设置编码条,滑动导轴通过导轴支架安装在底板上,编码条通过编码条支撑柱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槽型光耦对称设置在编码条两侧。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光轴与滑块组件穿接配合并通过滚动轴承与底板滚动配合。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组件包括与直线光轴插接配合的导向支架,导向支架上方通过与其连接的安装板支撑柱连接设置运动件安装板,运动件安装板下方连接设置与滑动导轴滑动配合的直线滑块,运动件安装板上方通过与其连接的电路板支撑柱连接设置电路板,槽型光耦连接设置在电路板下方。[0011]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组件与底板之间连接设置导线拖链。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通过罩壳支撑柱连接设置罩壳,罩壳上配合直线光轴滑动所设置的长槽上设置防尘毛条,防尘毛条与毛条安装条粘接配合,毛条安装条通过安装条支撑柱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外侧配合设置磁块。上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构思新颖、结构合理,应用于现有技术中的半自动炒查机能实现对茶叶炒制过程中的茶叶色度与湿度实施实时监控,并基于色度与色度的实时监控数据对茶叶炒制过程实施控制,可精确控制茶叶炒制各环节、彻底消除积累误差,提升茶叶制作品质和茶叶炒制生产效率。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与炒茶机档位操作杆连接结果示意图;图3所示为所述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滑块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使用新型显示与操作界面示意图;图中:1 一中央处理器、2 —无线传输模块、3 —操作按键、4 一数码显示模块、5 —音频功放模块、6 —扬声器、7 —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8 —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9 一档位操纵杆、10 —档位轴;701 一直线光轴、702 —滑块组件、703 —编码条、704 —罩壳支撑柱、705 —导线拖链、706 —滑动导轴、707 —底板、708 —磁块、709 —编码条支撑柱、710 —导轴支架、711 —安装条支撑柱、712 —防尘毛条、713 —毛条安装条、714 —槽型光耦、715 —罩壳;702a 一配重块、702b —电路板、702c —运动件安装板、702d —滚动轴承、702e —导向支架、702f —直线滑块、702g —电路板支撑柱、702h —安装板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为所述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8连接设置在炒茶机主轴上,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与中央处理器I建立数据无线传输连接;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7与炒茶机档位操纵杆9挡接配合、并与中央处理器I数据传输连接;中央处理器I上连接设置数码显示模块4、操作按键3,并通过音频功放模块5连接设置扬声器6 ;所述数码显示模块4包括当前色度、目标色度、当前湿度、录制时间、当前档位、剩余圈数及传感器电量等,所述的操作按键3包括涉及播报、录制、仪表的模式切换操作,涉及加压、控温、力口油、出锅等下一步骤操作,以及模式切换、机号切换、存档切换、存档浏览和色度增加、色度减少、加油提醒、操作提醒等操作选择,具体显示和操作界面如图6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7的直线光轴701如图2所示与档位操纵杆9挡接配合,直线光轴701安装在内置一对槽型光耦714的滑块组件702上,如图3、图4、图5所示,直线光轴701与滑块组件702的导向支架702e插接配合并通过滚动轴承702d与底板707滚动配合;导向支架702e上方通过与其螺接配合的安装板支撑柱702h连接设置运动件安装板702c,运动件安装板702c下方连接设置与滑动导轴706滑动配合的直线滑块702f,滑动导轴706通过导轴支架710安装在底板707上;运动件安装板702c上方通过与其螺接配合的电路板支撑柱702g连接设置电路板702b,一对槽型光耦714连接设置在电路板702b下方并对称设置在编码条703两侧,编码条703通过编码条支撑柱709安装在底板707上;直线光轴701依靠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7的自重压在档位操纵杆9上,随着档位操纵杆9绕档位轴10转动,滑块组件702带着一对槽型光耦714沿着滑动导轴706滑动,槽型光耦714相对编码条703直线运动,编码条703上的齿形相互错开90°相位,得到了增量型正交编码器的波形,该信号输送到中央处理器I可以计算当前的档位,测得运动的方向以及步数;从运动平衡的角度出发在运动件安装板702c的另一侧连接设置配重块702a ;为解决导线的走线问题,在滑块组件702与底板707之间连接设置导线拖链705,导线拖链705 一端安装在底板707中部位置,另一端安装在运动件安装板702c ;为解决防尘问题,底板707上通过罩壳支撑柱704连接设置罩壳715,罩壳715上配合直线光轴701滑动所设置的长槽上设置防尘毛条712实现开槽处密封,防尘毛条712与毛条安装条713粘接配合,毛条安装条713通过安装条支撑柱711安装在底板707上;底板707外侧配合设置磁块708可使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7便捷地安装在炒茶机上。上述的安装板支撑柱702h、电路板支撑柱702g、安装条支撑柱711、罩壳支撑柱704及编码条支撑柱709分别采用六角双通铜柱。上述的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8的技术特征在申请号为201210489838.2、专利名称为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装置的在线申请中已经公开,在此不再赘述。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结合现有技术中的半自动炒茶机使用,只需将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8安装在炒茶机主轴上,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7通过磁块708安装在炒茶机上并使直线光轴701与炒茶机档位操纵杆9挡接配合,安装过程及其简单方便;使用时通过本装置可以实现以下功能:茶叶色度、湿度的采集和显示:基于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8实时采集茶叶的色度与湿度,由中央处理器I处理后通过数码显示模块4进行显示,并以茶叶色度与湿度进行炒茶过程控制,帮助用户消除现有炒茶机中存在的积累误差,实现以茶叶色度与湿度作为炒制、出料依据的茶叶炒制控制方式;流程复制与播报:通过中央处理器I记录青叶入锅的档位作为初始化条件进行保存,将干叶出锅的色度、湿度、圈数作为结束条件保存,中间的改变档位、改变温度、加茶油则按基于圈数的时间轴保存,将用户满意的茶叶炒制过程系统复制出来,后续炒制以此为基础进行控制,可以消除现有技术中人工凭现场感受与经验进行控制带来的主观意识偏差,提高不同锅次的茶叶品质的一致性;使用时通过操作按键3在装置界面上进行操作,并在界面上用显示信息提醒用户进行手动操作,也可以选择通过扬声器6进行语音操作提醒;用户通过操作按键3切换至“录制模式”,然后正常的茶叶入锅、加档位、加茶油、改温度,在这过程中本装置通过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8获得青叶入锅信息、干叶出锅信息、茶叶的色度和湿度及基于转动圈数的时间轴,通过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7实时获知炒茶机操纵杆9所处的档位;用户在满意炒制过程后,通过操作按键3切换至“播报模式”,然后将尽可能相等重量的青叶加入炒锅,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8可以看到茶叶进入视野,通过中央处理器I控制启动保存的炒制流程,在各个已保存的时间点通过语音、界面提醒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最终出锅则是以色度的一致性作为条件,在色度与设定值相同时提醒用户出锅。用户再炒一锅只需撒入青叶即可,本装置除了在炒样板茶时录制炒制过程需要数次按键点击以外能实现自动运行;用户也可以把本装置作为一个仪表使用,用以获取色度、湿度、时间等参数,本装置提供了一个“仪表模式”,不保存流程、也不播报流程,仅仅显示数据,并在当前色度达到设定值后提醒用户。
权利要求1.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包括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8),其特征在于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8 )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 )与中央处理器(I)建立数据无线传输连接,中央处理器(I)上连接设置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7)、数码显示模块(4)、操作按键(3),并通过音频功放模块(5 )连接设置扬声器(6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7)与炒茶机档位操纵杆(9)挡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8)连接设置在炒茶机主轴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7 )包括与档位操纵杆(9 )挡接配合的直线光轴(701),直线光轴(701)安装在内置一对槽型光耦(714)的滑块组件(702)上,滑块组件(702)与滑动导轴(706)直线滑动配合,一对槽型光耦(714)中间配合设置编码条(703),滑动导轴(706)通过导轴支架(710)安装在底板(707 )上,编码条(703 )通过编码条支撑柱(709 )安装在底板(707 )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槽型光耦(714)对称设置在编码条(703)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光轴(701)与滑块组件(702)穿接配合并通过滚动轴承(702d)与底板(707)滚动配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组件(702)包括与直线光轴(701)插接配合的导向支架(702e),导向支架(702e)上方通过与其连接的安装板支撑柱(702h)连接设置运动件安装板(702c),运动件安装板(702c)下方连接设置与滑动导轴(706)滑动配合的直线滑块(702f),运动件安装板(702c)上方通过与其连接的电路板支撑柱(702g)连接设置电路板(702b),槽型光耦(714)连接设置在电路板(702b)下方。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块组件(702)与底板(707)之间连接设置导线拖链(705)。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707)上通过罩壳支撑柱(704)连接设置罩壳(715),罩壳(715)上配合直线光轴(701)滑动所设置的长槽上设置防尘毛条(712),防尘毛条(712)与毛条安装条(713)粘接配合,毛条安装条(713)通过安装条支撑柱(711)安装在底板(707)上。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707)外侧配合设置磁块(708)。
专利摘要炒茶机辅助控制装置,属于茶叶炒制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其特征在于茶叶色度与湿度传感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中央处理器建立数据无线传输连接,中央处理器上连接设置档位检测直线编码器、数码显示模块、操作按键,并通过音频功放模块连接设置扬声器;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合理,应用于现有技术中的半自动炒查机能实现对茶叶炒制过程中的茶叶色度与湿度实施实时监控,并基于色度与色度的实时监控数据对茶叶炒制过程实施控制,可精确控制茶叶炒制各环节、彻底消除积累误差,提升茶叶制作品质和茶叶炒制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A23F3/06GK203164664SQ2013200552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王思远 申请人:王思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