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05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实验用器皿,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培养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皿中所培养的微生物、细胞或植物组织在繁殖期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有可能会需要转移到不同的地方,在搬运过程中,培养皿的振动会影响生长的质量,而且菌团容易四处生长、不集中,容易造成实验不准确。此外,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压盖不严常使外界环境的脏空气进入到培养皿本体中,使培养细胞或者细菌染菌,由此实验也就半途而废了,具有很大的使用局限性。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克服外界空气轻易进入培养皿的难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以及设在培养皿本体上方的压盖,其特征在于:压盖内壁上设有卡槽,培养皿本体的底部设有减震层,且减震层上端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上设有培养区,培养皿本体外壁上设有与盖体上卡槽相配合的凸台,培养皿本体下端设有底座。所述的底座的侧边设有用于装标签的凹槽。所述的底座直径与压盖直径相等。所述的培养区为弧形底面凹槽。本实用新型的有意效果为:结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新颖,卡槽和凸台可以使培养皿本体与压盖相互卡紧,成为一个基本密闭的空间。减震层可避免培养皿在搬运过程中有剧烈振感,减小振动对培养皿内培养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由于培养区为弧形底面凹槽在培养细菌等微生物时能够集中成长为菌团,减轻了培养人员的工作难度。由于培养皿本体侧边设有用于装标签的凹槽,这样可以便于更换每个阶段的信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该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以及设在培养皿本体上方的压盖2,其特征在于:压盖2内壁上设有卡槽I,培养皿本体的底部设有减震层6,且减震层6上端设有保温层3,保温层3上设有培养区4,培养皿本体外壁上设有与盖体上卡槽I相配合的凸台5,培养皿本体下端设有底座7。所述的底座7的侧边设有用于装标签的凹槽8。所述的底座7直径与压盖2直径相等。所述的培养区4为弧形底面凹槽。在进行实验时,将细菌等微生物放入弧形底面凹槽的培养区4内,培养区4下面设有保温层3,可保证细菌等微生物培养的合适温度的生长环境,然后通过卡槽I和凸台5将压盖2扣好,再将写好的标签放入培养皿侧边的凹槽8内。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新颖,卡槽I和凸台5可以使培养皿本体与压盖2相互卡紧,成为一个基本密闭的空间。减震层6可避免培养皿在搬运过程中有剧烈振感,减小振动对培养皿内培养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由于培养区4为弧形底面凹槽在培养细菌等微生物时能够集中成长为菌团,减轻了培养人员的工作难度。由于培养皿本体侧边设有用于装标签的凹槽8,这样可以便于更换每个阶段的信息。
权利要求1.一种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以及设在培养皿本体上方的压盖,其特征在于:压盖内壁上设有卡槽,培养皿本体的底部设有减震层,且减震层上端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上设有培养区,培养皿本体外壁上设有与盖体上卡槽相配合的凸台,培养皿本体下端设有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侧边设有用于装标签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直径与压盖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区为弧形底面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密封式防振动的新型培养皿,属于微生物实验用器皿,它包括培养皿本体,以及设在培养皿本体上方的压盖,压盖内壁上设有卡槽,培养皿本体的底部设有减震层,且减震层上端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上设有培养区,培养皿本体外壁上设有与盖体上卡槽相配合的凸台,培养皿本体下端设有底座。卡槽和凸台可以使培养皿本体与压盖相互卡紧,成为一个基本密闭的空间。减震层可避免培养皿在搬运过程中有剧烈振感,减小振动对培养皿内培养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由于培养区为弧形底面凹槽在培养细菌等微生物时能够集中成长为菌团,减轻了培养人员的工作难度。由于培养皿本体侧边设有用于装标签的凹槽,这样可以便于更换每个阶段的信息。
文档编号C12M1/22GK203048939SQ20132007302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6日
发明者聂春雨, 殷亚杰, 聂春林, 唐琳, 郎亚军, 冯伟 申请人:聂春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