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97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本发明包括萎凋、低温揉捻、控温发酵、初烘、摊晾A、做形A、摊晾B、筛分、筛底烘干、筛面做形B、烘干和提香工序。本发明将低温萎凋、低温揉捻、控温发酵、控温干燥等技术综合运用,更大地提高红茶的品质;本发明干茶满披金毫、形态优美,花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本发明采用控温工艺,减低了苦涩味浓度,使之口感更适合广大饮茶人群,因此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红茶是我国生产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全国红茶生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1/4;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半数以上。十七世纪中叶,福建崇安,首创小种红茶制法,是生产历史最早的一种红茶。品质特具风格,至今为福建特有的传统产品,有特定的销售市场。十八世纪中叶,在小种红茶制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工夫红茶制法,公元1851年清代董天工写的《武夷山志》载有“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之分,也说明工夫红茶制法起源于福建。1875年前后,工夫红茶制法传到安徽,原来盛产绿茶的祁门,开始生产红茶,是为祁门工夫红茶的起始,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产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曾在世界茶叶市场上占统治地位,当时我国出口茶叶,是以工夫茶为主。新中国成立,由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云南“滇红”工夫也是在1952年普遍推广生产的。[0003]传统的红茶产品,因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苦涩味浓。2009年以来,隆阳区凤溪茶叶有限公司开始研发“永昌红”制作工艺,采用控温工艺,减低了苦涩味浓度,使之口感更适合广大饮茶人群。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红茶生产加工模式,采用低温控制工艺,减低了苦涩味浓度,使红茶的口感更适合广大饮茶人群的红茶制作工艺。
[0005]本发明包括萎凋、低温揉捻、控温发酵、初烘、摊晾A、做形A、摊晾B、筛分、筛底烘干、筛面做形B、烘干和提香工序,具体制作工艺如下:
1)萎凋:将选好的新鲜茶叶原料按5~IOcm厚度摊放,晾晒19~22h,温度为15~35°C,相对湿度掌握在60%~70% ;
2)低温揉捻:将经过萎凋的茶叶原料揉65min,温度为20_22°C;
3)控温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原料按15~20cm厚度摊放,进行发酵,温度为42~45°C;
4)初烘:利用烘干机烘干,初烘温度为11(T120°C,时间为15min;
5)摊晾A:均匀摊放3(T35min ;
6)做形:温度为80^900C;
7)摊晾B:均匀摊放30min ;
8)筛分:将茶叶用4号手工筛进行筛分;
9)筛底烘干:将筛底部分烘干,温度控制在100°C,时间为2(T30min;
10)筛面做形B:将筛面部分重新做形,温度为95°C,时间是20min ;
11)烘干:将重新做形后的筛面部分茶叶进行烘干,干燥温度为100°C,时间为25min;
12)提香:把制成的茶叶在90°C温度提香2(T30min。
[0006]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将低温萎凋、低温揉捻、控温发酵、控温干燥等技术综合运用,更大地提高红茶的品
质;
2、干茶满披金毫、形态优美,花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
【具体实施方式】
[0007]本发明的红茶以生物学特性适宜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包括萎凋、低温揉捻、控温发酵、初烘、摊晾A、做形A、摊晾B、筛分、筛底烘干、筛面做形B、烘干和提香步骤制成成品,具体步骤包括:
1)萎凋:将选好的新鲜茶叶原料按5~IOcm厚度摊放,晾晒19~22h,温度为15~35°C,相对湿度掌握在60%~70% ;
2)低温揉捻:将经过萎凋的茶叶原料揉65min,温度2(T22°C;
3)控温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原料按15~20cm厚度摊放,温度为42~45°C进行发酵室温保持在20°C左右,相对湿度在85%左右;
4)初烘:利用烘干机烘干,初烘温度为11(T120°C,时间为15min;
5)摊晾A:均匀摊放3(T35min ;
6)做形:温度为80^900C;
7)摊晾B:均匀摊放30min ;
8)筛分:将茶叶用4号手工筛进行筛分;
9)筛底烘干:将筛底部分利用烘干机烘干,温度控制在100°C,时间为2(T30min;
10)筛面做形B:将筛面部分重新做形,温度为95°C,时间是20min ;
11)烘干:将重新做形后的筛面部分茶叶进行烘干,干燥温度为100°C,时间为25min;
12)提香:把制成的茶叶在90°C温度提香2(T30min。
[0008]本发明所述的新鲜茶叶原料为云南大叶种茶品种。
[0009]按照以上步骤加工的本发明的产品品质特征:
外形特征:外形条索均匀,色泽金黄,形态优美,花香馥郁持久。
[0010]内质特征:低温条件做出的本产品养分流失减少,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
[001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12]实施例:
1、茶叶原料的采摘:在清洁无污染茶园内,选用品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嫩梢; 2、凋萎:将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筛上,置于阴凉干燥处进行凋萎,使鲜叶呈现萎焉状态,待鲜叶含水量降至60%左右,叶片由硬脆变得柔软,同时叶片内所含酶类物质活性增强,温度为20°C,相对湿度掌握在70%左右;
3、低温揉捻:将凋萎后的适量的柔软的茶叶原料投至揉捻机揉65min,,揉捻压力要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先轻压,待茶汁出来茶叶湿润后采用重压,在最后茶叶将要成形时,轻揉成条;室温保持在20°C左右,相对湿度在85%左右;
4、控温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原料按18cm厚度摊放,进行发酵,温度为42°C;
5、初烘:初烘在烘干机中进行,初烘温度为115°C,时间为15min; 6、摊晾A:将初烘后的茶叶均匀摊放于竹席上,使其尽快散热散气,摊晾30min,摊晾程度为:叶质发软,叶片颜色由鲜绿变成暗绿,厚度约1-1.5cm,摆放程度为每平方米摊凉500-1000 克;
7、做形:将经过摊晾后的螺旋形红茶投入曲毫机内,在85°C温度下理条做形50min;
8、摊晾B:将通过初步理条的茶叶取出,在室温下均勻摊放30min ;
9、筛分:将茶叶用4号手工筛进行筛分,分出筛面和筛底两种在制品;
10、筛底烘干:将经筛分后的筛底部分利用烘干机烘干,温度控制在100°C,时间为25min ;
11、筛面做形B:将经筛分后的筛面部分重新投入曲毫机内在温度95°C做形20min ;
12、烘干:将重新做形后的筛面部分茶叶放入碧螺春烘干机烘至,干燥温度控制在100°C,时间为25min,即得外形条索匀整,色泽金亮的红茶;
13、提香:把制成的茶叶进行提香,利用茶叶提香机,在90°C温度下,干燥25min,进一步引出芳香味道。
[0013]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萎凋、低温揉捻、控温发酵、初烘、摊晾A、做形A、摊晾B、筛分、筛底烘干、筛面做形B、烘干和提香工序,具体制作工艺如下: . 1)萎凋:将选好的新鲜茶叶原料按5~IOcm厚度摊放,晾晒19~22h,温度为15~35°C,相对湿度掌握在60%~70% ; . 2)低温揉捻:将经过萎凋的茶叶原料揉65min,温度为20_22°C;.3)控温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原料按15~20cm厚度摊放,进行发酵,温度为42~45°C; .4)初烘:利用烘干机烘干,初烘温度为11(T120°C,时间为15min; . 5)摊晾A:均匀摊放3(T35min ; . 6)做形:温度为80^900C; . 7)摊晾B:均匀摊放30min ; . 8)筛分:将茶叶用4号手工筛进行筛分; . 9)筛底烘干:将筛底部分烘干,温度控制在100°C,时间为2(T30min; .10)筛面做形B:将筛面部分重新做形,温度为95°C,时间是20min ;.11)烘干:将重新做形后的筛面部分茶叶进行烘干,干燥温度为100°C,时间为25min;. 12)提香:把制成的茶叶在90°C温度提香2(T3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红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鲜茶叶原料为云南大叶种茶品种。
【文档编号】A23F3/06GK103918812SQ201410192268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8日
【发明者】刘春贵 申请人:隆阳区凤溪茶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