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和胃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9401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健脾和胃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健脾和胃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谷芽、茯苓、泽泻各5份,香附、沙棘、甘草各3份,山楂2份、绿茶5份。本发明所述中药茶饮品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原料谷芽、茯苓、泽泻各5份,香附、沙棘、甘草各3份,山楂2份,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20-30分钟,晾干并研成粗末,获得无菌原材料;步骤二)、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加入绿茶5份混合,即获得养生中药茶饮品。养生中药茶饮品的有益效果:有轻微中药香味,无任何毒副作用,利水渗湿、健脾和胃、消食化积、行气散淤效果明显,用于治疗食滞胃脘、消化不良、大便秘结、脾胃虚弱、食物不化、泄泻病症。
【专利说明】 健脾和胃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茶领域,具体涉及由中药原料与茶配伍制成的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药茶是在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一定疗效的特殊的液体饮料。广义的药茶还包括不含茶叶,由食物和药物经冲泡、煎煮、压榨及蒸馏等方法制作而成的代茶饮用品,如汤饮、鲜汁、露剂、乳剂等。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座宝库,食疗是这座宝库中的一顶皇冠,而茶疗恰恰是这顶皇冠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药茶将药与茶完美结合,能防疾病,能品茶趣,常饮能祛顽疾、强体魄、安心神、润喉肠、降脂减肥、益寿延年。药茶是根植于中医药文化与茶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养生方式,真正意义上的药茶是以中药原植物叶片,并结合中药与茶叶炮制方法,制作成茶叶形态,它同时具备中药的治疗养生效果与茶叶的“形、色、香、道”,具有实效性、安全性、享受性及便捷性四大优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消食化积、行气散淤功效的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对食滞胃脘、消化不良、大便秘结、脾胃虚弱、食物不化、泄泻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谷芽、茯苓、泽泻各5份,香附、沙棘、甘草各3份,山楂2份、绿茶5份。
[0005]本发明所述养生中药茶饮品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称取原料谷芽、茯苓、泽泻各5份,香附、沙棘、甘草各3份,山楂2份,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20-30分钟,晾干并研成粗末,获得无菌原材料;
[0007]步骤二)、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加入绿茶5份混合,即获得养生中药茶饮品。
[0008]本发明所选择的原料,其药性和功效分别是:
[0009]谷芽:甘,平。归脾、胃经。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含蛋白质、脂肪油、淀粉、淀粉酶、麦芽糖(maltose),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Y -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等 18 种氨基酸。
[0010]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
[0011]泽泻:中药材。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寒,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泽泻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泽泻及其制剂现代还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血脂异常、遗精、脂肪肝及糖尿病等。但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服用不当,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以及其他中毒症状。泽泻:长于利水渗湿,泄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淋浊涩痛,遗精,脚膝痿软;炒泽泻,偏于和脾渗湿,用于痰饮,泻痢,头目眩晕。
[0012]香附: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0013]沙棘: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0014]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性平,味甘。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0015]山楂:山楂以果实作药用,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收敛止痢之功能。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防治动脉硬化,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处。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用于肉食滞积、症瘕积聚、腹胀痞满、瘀阻腹痛、痰饮、泄泻、肠风下血等。
[0016]绿茶:绿茶的功效与作用:茶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我国被誉为“国饮”。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
[0017]本发明中药茶饮品的利水渗湿、健脾和胃、消食化积、行气散淤功效在临床应用当中得到了证实,基本资料如下:2005-2013年,门诊临床应用本发明所述养生中药茶饮品对456例体验者用;有食滞胃脘、消化不良、大便秘结、脾胃虚弱、食物不化、泄泻病症,平均年龄45岁;服用方法:开水冲饮,每日早晚饮用200-250ml ;连续服用21-28日后,有效或显效401例;有效或显效的评价标准为:症状有所改善或者症状消失。
[0018]本发明养生中药茶饮品的有益效果:有轻微中药香味,无任何毒副作用,利水渗湿、健脾和胃、消食化积、行气散淤效果明显,用于治疗食滞胃脘、消化不良、大便秘结、脾胃虚弱、食物不化、泄泻病症。
[0019]具体实施方法
[0020]所述健脾和胃养生中药茶饮品及制备方法,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谷芽、茯苓、泽泻各5份,香附、沙棘、甘草各3份,山楂2份、绿茶5份。
[0021]本发明所述中药茶饮品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0022]步骤一)、称取原料谷芽、茯苓、泽泻各5份,香附、沙棘、甘草各3份,山楂2份,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20-30分钟,晾干并研成粗末,获得无菌原材料;
[0023]步骤二)、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加入绿茶5份混合,即获得养生中药茶饮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健脾和胃养生中药茶饮品,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谷芽、茯苓、泽泻各5份,香附、沙棘、甘草各3份,山楂2份、绿茶5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茶饮品,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原料谷芽、茯苓、泽泻各5份,香附、沙棘、甘草各3份,山楂2份,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20-30分钟,晾干并研成粗末,获得无菌原材料; 步骤二)、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加入绿茶5份混合,即获得养生中药茶饮品。
【文档编号】A23F3/14GK104381502SQ201410635111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1日
【发明者】朱婷婷 申请人:朱婷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