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食红薯米线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3708阅读:16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米线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即食红薯米线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含有多种营养成份,是一种真正的绿色食品,红薯加工成淀粉,然后再制成的粉丝、条、片、线,是我国农村、城镇人民群众所喜爱食用的传统食品,老少皆宜。红薯粉丝、条、片、线加工,属传统产业,已有几百年历史。传统的米线加工大都是单纯使用米粉制作,其口感差,而且米线容易结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食红薯米线加工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即食红薯米线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红薯初处理:收取田地里无病变、品质好的红薯,剪去上端茎藤枝叶,将红薯用湿润的酒糟抹匀后再用无纺布包覆,埋入沙土地里,利用阳光晒1-2小时;

(2)红薯洁净处理:取出红薯洗净,削去红薯皮,红薯肉切成小块;

(3)红薯皮处理:将红薯皮榨汁,收取汁液,汁液加入普鲁蓝酶,在102℃温度下酶解40分钟,然后加入糯米粉,获得浆液,普鲁蓝酶加入量为红薯重量的0.01-0.02wt%,糯米粉加入量为红薯重量的15-30wt%;

(4)红薯肉打粉处理:将红薯肉挤压出渣,红薯渣干燥磨碎成细粉,向细粉中加入木质素混合拌匀,木质素加入量为细粉重量的0.03-0.06wt%;

(5)红薯粉调和打芡:将拌有木质素的红薯粉加入步骤(3)获得的浆液调和打芡,浆液加入量为红薯粉重量的20-40wt%,浆液温度控制在70-74℃;

(6)米线制作:将调和好的红薯粉拌匀,然后通过蒸汽挤压机挤压初熟成米线;

(7)米线处理:将米线杀菌、固化,然后烘干。

红薯埋入沙土地里在阳光下晒的时间段为中午12点到下午2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米线主料为红薯粉,红薯埋入土地晒后,能保持纤维素的韧性,而且能充分的保留住淀粉和一些糖苷,利用酶解后的红薯皮汁作为调和水,能使得米线含有丰富的果胶、蛋白质和维生素,制作出的米粉弹性足,在挤压下不变形、不粘结在一块,煮熟后不易出现断条现象,米线口味清甜,吃起来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即食红薯米线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红薯初处理:收取田地里无病变、品质好的红薯10kg,剪去上端茎藤枝叶,将红薯用湿润的酒糟抹匀后再用无纺布包覆,埋入沙土地里,利用阳光晒1-2小时;

(2)红薯洁净处理:取出红薯洗净,削去红薯皮,红薯肉切成小块;

(3)红薯皮处理:将红薯皮榨汁,收取汁液,汁液加入普鲁蓝酶,在102℃温度下酶解40分钟,然后加入糯米粉,获得浆液,普鲁蓝酶加入量为1g,糯米粉加入量为1.5kg;

(4)红薯肉打粉处理:将红薯肉挤压出渣,红薯渣干燥磨碎成获得2kg细粉,向细粉中加入木质素混合拌匀,木质素加入量为0.6g;

(5)红薯粉调和打芡:将拌有木质素的红薯粉加入步骤(3)获得的浆液调和打芡,浆液加入量为0.4kg,浆液温度控制在70-74℃;

(6)米线制作:将调和好的红薯粉拌匀,然后通过蒸汽挤压机挤压初熟成米线;

(7)米线处理:将米线杀菌、固化,然后烘干。

红薯埋入沙土地里在阳光下晒的时间段为中午12点到下午2点。

与现有米线检测对比:

现有米线易粘结在一起,本发明不粘结,现有米线煮熟后用筷子捞起来易断条,本发明米线不会断条。

实施例2

一种即食红薯米线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红薯初处理:收取田地里无病变、品质好的红薯20kg,剪去上端茎藤枝叶,将红薯用湿润的酒糟抹匀后再用无纺布包覆,埋入沙土地里,利用阳光晒1-2小时;

(2)红薯洁净处理:取出红薯洗净,削去红薯皮,红薯肉切成小块;

(3)红薯皮处理:将红薯皮榨汁,收取汁液,汁液加入普鲁蓝酶,在102℃温度下酶解40分钟,然后加入糯米粉,获得浆液,普鲁蓝酶加入量为2g,糯米粉加入量为4kg;

(4)红薯肉打粉处理:将红薯肉挤压出渣,红薯渣干燥磨碎成获得4kg细粉,向细粉中加入木质素混合拌匀,木质素加入量为2g;

(5)红薯粉调和打芡:将拌有木质素的红薯粉加入步骤(3)获得的浆液调和打芡,浆液加入量为1.2kg,浆液温度控制在70-74℃;

(6)米线制作:将调和好的红薯粉拌匀,然后通过蒸汽挤压机挤压初熟成米线;

(7)米线处理:将米线杀菌、固化,然后烘干。

红薯埋入沙土地里在阳光下晒的时间段为中午12点到下午2点。

与现有米线检测对比:

现有米线易粘结在一起,本发明不粘结,现有米线煮熟后用筷子捞起来易断条,本发明米线不会断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