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营养配方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4074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全营养配方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配方食品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全营养配方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就病人的营养状况对于临床结局的影响,“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早在2000多年前已有所认识:“所有的病人中,营养良好者会有最好的结局,非常消瘦和消耗者是糟糕的。”目前我国临床病人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有着极大的需求,欧洲的统计数据显示,住院时表现出营养不良特征的病人占患者总数的25%~30%,而他们当中七成的人在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反而恶化。营养不良使患者的感染率和失能率增加,康复情况不理想,住院时间延长,寿命缩短,增加家庭的负担。老龄化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据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去年发布的《中国五大城市老年人营养风险调查报告》;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重庆这五大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总体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达53%。报告称,日常生活能力差、高龄、咀嚼能力差、血红蛋白和血白蛋白水平低,都是老年人发生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老人患疾病种类数越多,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病率就越高;老人营养状况越差,生活自理能力也越差。营养不良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常与痴呆、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帕金森病、心力衰竭等慢性病并存,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新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出台有望改善我国国内过度依赖肠外营养的现状,更符合患者康复的要求。但是目前市场上供消费者选择的肠内营养制剂并不让人满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肠内营养制剂多有引发腹胀腹泻的不良作用,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添加了不易消化吸收的无机矿物质,另一方面可能是多采用了不易消化吸收的酪蛋白作为蛋白来源。其次,产品稳定性和良好的感官性状及营养充足性难以同时兼顾,由于全营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营养成分非常多,有大量较敏感的维生素和在乳液中不稳定的矿物质存在,在产品灭菌及制备过程中,极易造成这些营养成分的损失,这是特医食品研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营养配方食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全营养配方食品,每100mL所述配方食品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蛋白质3.0g~4.5g,碳水化合物9g~13g,脂肪2.5g~3.5g,生物素1.5μg~3μg,亚油酸0.3g~0.5g,亚麻酸0.1g~0.3g,维生素A40μg~55μg,维生素D0.8μg~1.6μg,维生素E0.8mg~1.6mg,维生素K15μg~6.6μg,维生素B10.09mg~0.13mg,维生素B20.09mg~0.13mg,维生素B60.09mg~0.13mg,维生素B120.1μg~0.2μg,烟酸0.6mg~0.8mg,叶酸18μg~23μg,泛酸0.3mg~0.42mg,维生素C19mg~23mg,钠65mg~80mg,钾100mg~120mg,铜40μg~48μg,镁15mg~20mg,铁0.6mg~1mg,锰130μg~170μg,锌0.4mg~0.8mg,钙50mg~66mg,磷35mg~46mg,碘4.5μg~7μg,氯60mg~90mg,硒1.6μg~3.2μg,胆碱0mg~100mg,肌醇8.5mg~13mg,钼3.2μg~7.0μg,低聚果糖0g~3g。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营养配方食品,营养素配置合理,易消化吸收,能够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进食受限者的营养需求,也可以作为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补充,缓解患者因运动减少造成的便秘、肠道蠕动减慢等各种肠道问题。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全营养配方食品,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全营养配方食品,每100mL所述配方食品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蛋白质4.5g,碳水化合物10g,脂肪3.5g,生物素3μg,亚油酸0.3g,亚麻酸0.2g,维生素A55μg,维生素D1.2μg,维生素E0.8mg,维生素K16.0μg,维生素B10.09mg,维生素B20.13mg,维生素B60.10mg,维生素B120.1μg,烟酸0.6mg,叶酸20μg,泛酸0.40mg,维生素C20mg,钠70mg,钾100mg,铜44μg,镁18mg,铁0.6mg,锰130μg,锌0.4mg,钙58mg,磷40mg,碘5.0μg,氯60mg,硒2.0μg,胆碱50mg,肌醇9mg,钼3.5μg。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全营养配方食品,其剂型包括:乳剂、混悬剂、粉剂、颗粒、片剂和胶囊剂。进一步地,所述蛋白质的来源包括禽蛋蛋白、大豆蛋白、猪皮胶原蛋白、鱼皮胶原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脂肪的来源包括花生油、椰子油、棕榈油、核桃油、大豆油和亚麻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包括蔗糖、麦芽糊精、土豆淀粉和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全营养配方食品的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全营养配方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质食品的制备:取酪蛋白、大豆、禽蛋、猪皮和鱼皮,清洗并加入水后粉碎,然后将样品熟化,以得到蛋白液;将所述蛋白液与脂肪混合并均质,再加入糖液调配,定容后过滤,以制备基质食品;然后将所述基质食品预热、脱气、均质、高温灭菌后,放入无菌罐中,采用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营养强化剂的制备:首先将钠、钾、铜、镁、铁、锰、锌、钙、磷、碘、氯、硒、钼、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泛酸、维生素C、纤维素、肌醇和胆碱的营养强化物质使用麦芽糊精作为载体混合,采用超微粉碎设备处理易溶于水的粉剂,然后用胶囊灌装机灌装于速溶胶囊壳中或直接以粉剂状态分装,以得到营养强化剂;在食用时,将所述基质食品与所述营养强化剂按照所述重量份数的配比进行调配,即可食用。根据本发明的全营养配方食品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酪蛋白、大豆、禽蛋、猪皮和鱼皮,清洗并加入水后粉碎,然后将样品熟化,以得到蛋白液;将脂溶性维生素溶解于脂肪中,然后将所述脂肪添加于蛋白液中,搅拌后进行均质,向均质后的溶液中加入糖液,搅拌后依次经过脱气、均质、灭菌处理,然后将得到的溶液进入无菌罐中,在无菌环境中向所述无菌罐中添加经过超微粉碎设备处理过的矿物质营养强化剂钠、钾、铜、镁、铁、锰、锌、钙、磷、碘、氯、硒、钼和对热敏感的维生素营养强化剂VA、VB1、VB6、VB12、VC、叶酸,将溶液混合后进行无菌均质处理,以得到所述全营养配方食品,最后进行灌装。根据本发明的全营养配方食品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酪蛋白、大豆、禽蛋、猪皮和鱼皮,清洗并加入水后粉碎,然后将样品熟化,以得到蛋白液;向所述蛋白液中添加经过超微粉碎设备处理过的矿物质营养强化剂钠、钾、铜、镁、铁、锰、锌、钙、磷、碘、氯、硒、钼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2、烟酸、泛酸、生物素,混合;将脂溶性维生素溶解于脂肪中,然后将所述脂肪添加于所述蛋白液中,搅拌后进行均质,向均质后的溶液中加入糖液并搅拌,然后依次经过脱气、均质、灭菌、干燥处理,以得到营养粉;最后向营养粉中添加热敏性维生素预混料VA、VB1、VB6、VB12、VC、叶酸,在无菌环境中混合,最后进行无菌灌装,以得到所述全营养配方食品。进一步地,所述超微粉碎设备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包括壳体和PCB板。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全营养配方食品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侧壁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的侧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全营养配方食品,每100mL所述配方食品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蛋白质3.0g~4.5g,碳水化合物9g~13g,脂肪2.5g~3.5g,生物素1.5μg~3μg,亚油酸0.3g~0.5g,亚麻酸0.1g~0.3g,维生素A40μg~55μg,维生素D0.8μg~1.6μg,维生素E0.8mg~1.6mg,维生素K15μg~6.6μg,维生素B10.09mg~0.13mg,维生素B20.09mg~0.13mg,维生素B60.09mg~0.13mg,维生素B120.1μg~0.2μg,烟酸0.6mg~0.8mg,叶酸18μg~23μg,泛酸0.3mg~0.42mg,维生素C19mg~23mg,钠65mg~80mg,钾100mg~120mg,铜40μg~48μg,镁15mg~20mg,铁0.6mg~1mg,锰130μg~170μg,锌0.4mg~0.8mg,钙50mg~66mg,磷35mg~46mg,碘4.5μg~7μg,氯60mg~90mg,硒1.6μg~3.2μg,胆碱0mg~100mg,肌醇8.5mg~13mg,钼3.2μg~7.0μg,低聚果糖0g~3g。本发明配方中富含纤维素、优质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及维生素,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和配比满足GB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要求,本配方食品营养素配置合理,易消化吸收,能够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进食受限者的营养需求,也可以作为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补充。本发明的配方主要蛋白质来源为天然物质,且优质蛋白含量大于80%,不仅经济而且营养充足。本产品经过胶磨、均质等工艺之后,变成1~100nm的胶体粒,使得产品更易消化吸收。本发明中蛋白质为酪蛋白、禽蛋蛋白、胶原蛋白、黄豆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酪蛋白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婴儿特别需求的蛋氨酸、苯丙氨酸及酪氨酸。另外,酪蛋白中结合了重要的矿物元素,如钙、磷、铁、锌等,但是添加比例要适当,否则会造成较高的肾溶质负荷。禽蛋蛋白主要指鸡蛋、鸭蛋或鹅蛋中含有的蛋白质,禽蛋蛋白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而且消化率和吸收率均比较高。胶原蛋白富含人体需要的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等氨基酸,不仅是维持身体正常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也是使身体保持年轻、防止老化的物质。黄豆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本发明中碳水化合物为蔗糖、麦芽糊精、玉米淀粉、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蔗糖可直接溶解食用,经人体消化后可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经小肠吸收,增加机体中ATP的合成,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力和蛋白质的合成,消化吸收快。麦芽糊精为药用麦芽糊精,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较好的溶解性、黏性适度,能促进产品成型,调整产品的组织结构,尤其对于婴幼儿,可增加婴幼儿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活化和增殖,促进儿童对乳品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婴儿成长和发育。玉米淀粉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这是一种抗癌因子,在人体内能与多种外来的化学致癌物质相结合,使其失去毒性,然后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米粉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储存和提供热能;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增强肠道功能。其中还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本发明中脂肪为花生油、椰子油、棕榈油、核桃油、菜籽油、大豆油、亚麻籽油和中链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花生油有延缓脑功能衰老的作用;还具有健脾润肺,解积食、驱脏虫的功效。椰子油是从新鲜成熟椰肉中制得的一种油脂,其中含有很高比例的中短链脂肪酸,而中短链脂肪酸的水溶性较好,大部分无需经过脂肪酶的降解便可直接被小肠吸收,减少机体负荷,同时还具有抗菌、抗氧化、降血脂和胆固醇等功能。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主要含有棕榈酸(C16)和油酸(C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容易消化和吸收。核桃油中富含天然的亚麻酸及维生素A、D,还能够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及动脉硬化并发症、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肾衰竭及脑出血;其中,丰富的ω-3脂肪酸能与ω-6脂肪酸争夺癌肿在代谢作用中所需要的酶,使癌细胞的细胞膜变得易于破坏,从而抑制肿瘤细胞额生长,降低肿瘤发病率;提高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菜籽油所含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功效,中医理论认为,菜油味甘、辛、性温,可润燥杀虫、散火丹、消肿毒。姚可成《食物本草》并谓菜油“敷头,令发长黑。行滞血,破冷气,消肿散结。治产难,产后心腹诸疾,赤丹热肿,金疮血痔”。大豆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不含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和胆固醇,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其中含有的豆类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中链脂肪酸能被快速吸收,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并且研究表明,中链脂肪酸作为静脉注射的能量供给源对严重营养不良是有效的。亚麻籽中粗蛋白、脂肪、总糖含量之和高达84.07%,亚麻籽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5.16%,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蛋白质,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53%。本发明产品通过脂肪的合理搭配,达到了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的完美比例,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亚油酸是公认的一种必需脂肪酸,而且必须从食品中摄取得到。它具有降低血脂、软化血管、降低血压、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可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对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肥胖症等的防治极为有利,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它在体内代谢又可产生对人体有重要生理功能的ω-6脂肪酸,是一列有特殊生物活性化合物类二十烷酸的前体,是影响血压、血管反应性、凝血和免疫系统的脂肪激素;具有参与脂肪分解与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骨组织的代谢等作用。亚麻酸也是一种必需脂肪酸,与亚油酸一样,也必须由食物中摄取得到。目前研究表明,人体缺乏亚麻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产生,比如脑功能不正常、皮肤受损、肢体麻木或行走困难等,而这些症状对于需要依靠肠内营养液来供给的机体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如果不能在日常食品中补充,对机体机能的恢复不利。它在体内代谢又可产生对人体有重要生理功能的ω-3脂肪酸。同时,亚油酸和亚麻酸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制备包装及运输过程都需要严格控制空气含量,而且,还需要搭配好两者的比例,使之有利于防病,同时又不产生其它不良影响,使机体能够均衡吸收。因此,本发明的配方食品中完美比例的脂肪酸组成,通过与其它组分的协同作用,可以较好地实现对机体免疫力、骨组织代谢及脂肪分解与代谢功能的提高。低聚果糖是存在于洋葱、大蒜、菊苣等事物中的天然成分,且性质稳定,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缓解便秘和调节血脂的作用。而且,低聚果糖的热稳定性较高,在pH>3、加热至130℃时仍稳定,另外,作为非还原糖,低聚果糖也不会产生美拉德反应。因此,低聚果糖非常适合作为一种调理肠道的功效因子添加到产品中,以缓解患者因活动少而引起的便秘等胃肠道问题。低聚果糖作为一种益生元,在大肠内,有促进双歧杆菌等少数有益菌繁殖生长的作用,同时可以显著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消化道健康;同时,还具有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提高免疫力,抑制、预防肿瘤,促进钙镁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的生理功效。本发明基础全营养配方食品能够维持身体营养物质的平衡,消化吸收快,使各种营养成分在体内产生协同作用,均得到充分的吸收,而且同时达到控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和营养保健方面的饮品中的应用。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一:一种全营养配方食品,每100ml食品(液态产品或可冲调为液体的产品在即食状态下)包含以下重量配比的营养素成分:组分名称含量组分名称含量蛋白质4.5g生物素3μg碳水化合物10g钠70mg脂肪3.5g钾100mg亚油酸0.3g铜44μg亚麻酸0.2g镁18mg维生素A55μg铁0.6mg维生素D1.2μg锰130μg维生素E0.8mg锌0.4mg维生素K16.0μg钙58mg维生素B10.09mg磷40mg维生素B20.13mg碘5.0μg维生素B60.10mg氯60mg维生素B120.1μg硒2.0μg烟酸0.6mg胆碱50mg叶酸20μg肌醇9mg泛酸0.40mg钼3.5μg维生素C20mg其中蛋白质来自于禽蛋蛋白、大豆、胶原蛋白,动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1.4~1.5:1,优质蛋白比例为80%。其中脂肪来源于大豆油、亚麻籽油。其中碳水化合物来源于蔗糖。该制剂可加工成乳剂、粉剂或基质与营养强化剂分离型乳剂,制备方法如下:(1)基质与营养强化剂分离型乳剂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基质食品的制备S101:取所需重量份酪蛋白、大豆、禽蛋、猪皮、鱼皮,清洗,加入水后,粉碎处理,然后熟化样品,得到蛋白混合液;将所述蛋白液与脂肪混合均匀并均质,再加入所述糖液在调配灌中调配,定容过滤,制成基质食品,然后将所述基质食品预热、脱气、均质、瞬时超高温灭菌,进入无菌灌备用;营养强化剂的制备S102:首先将钠、钾、铜、镁、铁、锰、锌、钙、磷、碘、氯、硒、钼、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泛酸、维生素C、纤维素、肌醇和胆碱的营养强化物质使用麦芽糊精作为载体混合均匀,采用超微粉碎设备制备成易溶于水的粉剂,然后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灌装于速溶胶囊壳中或直接以粉剂状态分装,得营养强化剂在食用时,将所述基质食品与所述营养强化剂按照所述重量份数的配比进行调配,即可食用。(2)基质与营养强化剂混合型乳剂的制备:取所需重量份酪蛋白、大豆、禽蛋、猪皮、鱼皮,清洗,加入水后,粉碎处理,然后熟化样品,得到蛋白混合液;将比较稳定的脂溶性维生素如VD、VE、VK1溶解于脂肪中,然后将脂肪添加于蛋白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后进行均质,均质后的溶液进入调配罐,添加糖液,搅拌均匀后依次经过脱气、均质、灭菌处理,得到的溶液进入无菌罐中,然后在无菌环境中添加经过超微粉碎制备的矿物质营养强化剂(钠、钾、铜、镁、铁、锰、锌、钙、磷、碘、氯、硒、钼)和对热敏感的维生素营养强化剂(VA、VB1、VB6、VB12、VC、叶酸),将溶液混合均匀后进行无菌均质处理,最后将样品无菌灌装即得乳剂型全营养配方食品。(3)粉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湿干双重工艺。取所需重量份酪蛋白、大豆、禽蛋、猪皮、鱼皮,清洗,加入水后,粉碎处理,然后熟化样品,得到蛋白混合液;向蛋白液中添加经超微粉碎制备的矿物质营养强化剂(钠、钾、铜、镁、铁、锰、锌、钙、磷、碘、氯、硒、钼)和比较稳定的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2、烟酸、泛酸、生物素),混合均匀;将相对稳定的脂溶性维生素如VD、VE、VK1溶解于脂肪中,然后将脂肪添加于蛋白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后均质,均质后的溶液进入调配罐,添加糖液并搅拌均匀,依次经过脱气、均质、灭菌、干燥处理,得到营养粉;最后向营养粉中添加热敏性维生素预混料(VA、VB1、VB6、VB12、VC、叶酸),在无菌环境中混合均匀,最后进行无菌灌装即得粉剂型全营养配方食品。实施实例1中,所述的钠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钠元素的含量。所述的钾是以氯化钾,硫酸钾和柠檬酸钾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钾元素的含量。所述的铜是以硫酸铜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铜元素的含量。所述的镁是以碳酸镁、硫酸镁和氯化镁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镁元素的含量。所述的铁是以三氯化铁和硫酸亚铁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铁元素的含量。所述的锰是以氯化锰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锰元素的含量。所述的锌是以硫酸锌和氯化锌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锌元素的含量。所述的钙是以碳酸钙、磷酸钙、葡萄糖酸钙和氯化钙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钙元素的含量。所述的磷是以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磷元素的含量。所述的碘是以碘化钠、碘化钾和碘酸钾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氯碘元素的含量。所述的氯是以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钙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氯元素的含量。所述的硒是以硒化钠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用量需换算成硒元素的含量。所述的钼是以钼酸钠的形式存在。所选化合物的量需换算成钼元素的含量。本发明的全营养配方食品的设计以GB29922为基础,结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膳食中三大产能营养素合理供能比例,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强化剂制备而成。本发明的三大产能营养素搭配合理,优质蛋白比例高达80%;合理的脂肪酸供能比例,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约为1:1:1,可保证人体获得数量足够、比例适宜的必需脂肪酸。本产品制备采用天然食材,较接近于正常饮食,不易产生肠道副作用,如腹泻;特别适用于耐受能力差的对象。根据实施例1的全营养配方食品,营养素配置合理,易消化吸收,能够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进食受限者的营养需求,也可以作为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补充,缓解患者因运动减少造成的便秘、肠道蠕动减慢等各种肠道问题。以上提供的三种剂型的配方食品的制备方法,均能满足产品营养充足性和稳定性要求,解决了特医食品研制过程中敏感性营养成分易降解损失,产品稳定性难以保证的难题。实施例2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超微粉碎设备的驱动器在使用过程中常常由于发热问题出现故障,影响制备过程,因此,发明人对超微粉碎设备的驱动器进行了改进。所述驱动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侧壁,所述侧壁内设置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包括冷却主管路和冷却支路,所述冷却主管路包括固定主管路和活动主管路;其中,所述固定主管路设置在所述柜体的侧壁中,所述活动主管路设置在主管路活动块中,所述主管路活动块与压缩弹簧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还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活动块限位装置,所述活动块限位装置保证所述主管路活动块在所述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时能够使活动主管路与固定主管路对齐;所述侧壁中滑动的设置有冷却支路活动块,所述冷却支路活动块中设置有所述冷却支路,所述冷却支路活动块包括吸热管和支路连接管,所述吸热管与所述支路连接管连通,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弹性定位销,冷却支路活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定位销对应的定位孔;当冷却支路活动块在侧壁中挤压所述主管路活动块并使得支路连接管与固定主管路连通时,弹性定位销与定位孔对齐并锁合;当解除弹性定位销和定位孔的锁合状态时,冷却支路活动块可从侧壁中取出。具体的,制冷压缩机与冷却管路相连,冷却管路包括冷却主管路和冷却支路,冷却主管路包括固定主管路102和活动主管路103,活动主管路103设置在主管路活动块101中,主管路活动块101中的活动主管路103用于选择性的将位于主管路活动块101上方和下方的固定主管路102连通,固定主管路102连通主管路活动块101设置在柜体的侧壁100中,侧壁100中还滑动的设置有冷却支路活动块104,冷却支路活动块104中设置有冷却支路,冷却支路活动块104包括吸热管105和支路连接管106,吸热管105与支路连接管106连通,冷却支路活动块104用于在侧壁100中的槽中滑动以推动主管路活动块101,由支路连接管106与固定主管路102连接。通过在侧壁100中设置固定主管路102和活动主管路103,可以灵活的排布主管路活动块,对于最需要冷却的局部进行制冷,在发热量较大的元件附近就将空气进行冷却,无需等到空气都上升到壳体内的顶部后再进行冷却,及时的将驱动器壳体内的空气降温,从而降低了驱动器的整体工作温度,有利于提高其工作能力,改善驱动器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具体的,主管路活动块101与压缩弹簧107连接,压缩弹簧107的另一端还与侧壁100连接。通过设置压缩弹簧107,当冷却支路活动块104离开后,可以使得主管路活动块101能够自动的回位,以保证冷却主管路的顺利连通,从而维持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进一步具体的,在冷却支路活动块104滑动的过程中,冷却支路活动块104的上、下表面用于在支路连接管106尚未与固定主管路102对接的时候,将固定主管路102密封;在主管路活动块101滑动的过程中,主管路活动块101的上、下表面用于在活动主管路103尚未与固定主管路102对接的时候,将固定主管路102密封。通过将冷却支路活动块104和主管路活动块101的上、下表面都设置成可以将固定主管路102密封的状态,可以保证在滑动的过程中,固定主管路102的端口暂时处于密封状态,主管路内的冷却用流体不会发生泄露。具体的,侧壁100上还设置有活动块限位装置113,活动块限位装置113用于保证主管路活动块101在压缩弹簧107的作用下恢复原位时能够使得活动主管路103与固定主管路102对齐。图中可以看出,使得冷却支路活动块104滑动的轨道是要比使得主管路活动块101滑动的轨道在侧壁100厚度方向上的尺度要小,在冷却支路活动块104滑动的轨道两侧部分即形成了对主管路活动块101进行限位的活动块限位装置113。通过设置活动块限位装置113,可以防止主管路活动块101在压缩弹簧107的推动下,向远离压缩弹簧107的方向运动得过远,从而导致活动主管路103不能与固定主管路102完全对齐的问题。再进一步具体的,侧壁100上还设置有弹性定位销(图中未示出),冷却支路活动块104上设置与弹性定位销对应的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弹性定位销用于防止压缩弹簧107通过主管路活动块101传递的作用力使得支路连接管106与固定主管路102脱离。当然,使得弹性定位销的定位作用丧失的力量大于压缩弹簧107被压紧时的弹力。通过弹性定位销,可以克服压缩弹簧107通过主管路活动块101对冷却支路活动块104所施加的弹力,从保证冷却支路活动块104也能够在侧壁100内准确定位,以保证固定主管路102与支路连接管106的对齐。本实施例的动作原理如下:当设置每个驱动器的时候,可以根据驱动器中的各个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和散热状况,选择侧壁的各个区域的冷却支路活动块104的数量和种类,例如,在驱动器的中下部散热元件的散热较为集中,在驱动器的顶部也设置有散热元件,那么可以在侧壁的中下部连续的布置2块冷却支路活动块,在自下而上的第三个槽中不布置冷却支路活动块,在自下而上的第4个槽中布置冷却支路活动块。当需要布置冷却支路活动块的时候,将冷却支路活动块104推入到槽中,当冷却支路活动块104与主管路活动块101接触之后,克服压缩弹簧107的压力继续向前移动,直至冷却支路活动块104中的支路连接管106与固定主管路102对齐,主管路中的冷却用流体即流入吸热管105中,对侧壁100进行冷却,进而实现对储物腔中的冷却。由于有弹性定位销的存在,所以当冷却支路活动块被推动到位的时候,弹性定位销弹出,可以将冷却支路活动块的位置被限定。由于自上而下起第二个槽中不设置冷却支路活动块,所以冷却水会从固定主管路和活动主管路中直接通过,不通过冷却支路活动块对驱动器内进行冷却。而自上而下起第1、3、4个槽内放置冷却支路活动块,所以主管路中的冷却水会流经冷却支路活动块,对侧壁内的空间进行冷却。当需要将冷却支路活动块104取出的时候,弹性定位销可以制作为圆弧状使得该定位销在一定外力下可以从定位孔中抽出,也可以使用电磁铁制作定位销,通电后可以通过电磁力将定位销推出定位孔等等,在机械领域还有很多实施方案,在此不一一列举,同时利用电磁铁吸住冷却支路活动块104,带动冷却支路活动块向回撤,主管路活动块101被压缩弹簧107顶出,由于主管路活动块101和冷却支路活动块104的上下表面都能够将固定主管路102密封,所以在主管路活动块101移动的过程中,该条主管路处于暂时的关闭状态,当移动过程完成后,主管路恢复成通的状态。由于设置活动块限位装置113,可以防止主管路活动块101在压缩弹簧107的推动下,向远离压缩弹簧107的方向运动得过远,从而导致活动主管路103不能与固定主管路102完全对齐的问题。在驱动器工作时,发热元件产生热量,由于在发热元件周围存在着冷却管路,使得与发热元件接触的空气的温度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能够使得发热元件在散热外形、空气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从发热元件吸热后的空气上升,遇到驱动器顶部的换热器后换热、冷却后,再次回流到中部和下部,以维持驱动器内的温度。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驱动器在顶部也可以设置与通常的驱动器一样的水冷装置,与驱动器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与通常的驱动器一样的水冷装置,可以采用循环水,也可以直供冷水进行冷却。这些均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内容,无需赘述。上述的冷却管路中的驱动器,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冷却水的供应方式。综上,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全营养配方食品,营养素配置合理,易消化吸收,能够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进食受限者的营养需求,也可以作为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补充,缓解患者因运动减少造成的便秘、肠道蠕动减慢等各种肠道问题。同时通过工艺的改善,可以解决全营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制备过程中产品不稳定或营养成分易损失的问题。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