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枣罐头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8708阅读:13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枣罐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和18种氨基酸、矿物质,红枣的产量主要集中在我国,占世界总产量的98%,丰富的资源为红枣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世界红枣的生产基地。目前主要加工方式为干制,随着产量的逐年增长,枣的后续加工及品质保证问题也日益突显,如何开发新型的产品,提高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红枣深加工制品少且目前市场上无软包装枣罐头产品的现状,研究开发风味独特,食用、携带方便的软包装红枣罐头制品,应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枣罐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枣罐头的制备方法,包括:选用无腐烂病变的鲜枣,用通核桃器去核后,采用4%NaOH溶液加热去皮处理;去皮清洗后采用复合护色剂护色;去核后采用浓度为0.2%氯化钙溶液进行真空抽渗硬化;最后采用PET/AL/PE为包装材料包装杀菌。利用碱液的腐蚀性使果蔬表皮内的中胶层溶解,从而使果皮与果肉分离。PET/AL/PE耐高温性好,经杀菌、冷却后表面平整。

本发明所述的枣罐头的制备方法,所述去皮处理的温度为100℃;处理时间为3min。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需要较高的碱液浓度和较长的去皮时间;试验中发现碱液较高时增加了漂洗的次数,同时也会增加用碱的成本;而低温较长时间虽然也能去皮,但由于果肉受热时间过长会造成组织软化、果肉组织腐蚀而影响品质;高温、高浓度碱液、短时虽然去皮效果好,但对浸碱工艺可操作性不易控制。

本发明所述的枣罐头的制备方法,所述护色剂配比为0.2%食盐、0.3%亚硫酸氢钠、0.1%抗坏血酸、0.2%柠檬酸混合溶液。

本发明所述的枣罐头的制备方法,所述杀菌条件为110℃下杀菌6min。

本发明所述的枣罐头的制备方法,通过对传统工艺的改进,通过采用碱液去皮、护色、硬化、灭菌等一系列工艺后,可制成携带方便、色泽鲜艳、美味可口的枣罐头,且制备方法操作简单,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枣罐头的制备方法,包括:选用无腐烂病变的鲜枣,用通核桃器去核后,采用4%NaOH溶液加热去皮处理;去皮清洗后采用复合护色剂护色;去核后采用浓度为0.2%氯化钙溶液进行真空抽渗硬化;最后采用PET/AL/PE为包装材料包装杀菌。利用碱液的腐蚀性使果蔬表皮内的中胶层溶解,从而使果皮与果肉分离。PET/AL/PE耐高温性好,经杀菌、冷却后表面平整。

本发明所述的枣罐头的制备方法,所述去皮处理的温度为100℃;处理时间为3min。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需要较高的碱液浓度和较长的去皮时间;试验中发现碱液较高时增加了漂洗的次数,同时也会增加用碱的成本;而低温较长时间虽然也能去皮,但由于果肉受热时间过长会造成组织软化、果肉组织腐蚀而影响品质;高温、高浓度碱液、短时虽然去皮效果好,但对浸碱工艺可操作性不易控制。现碱液较高时增加了漂洗的次数,同时也会增加用碱的成本;而低温较长时间虽然也能去皮,但由于果肉受热时间过长会造成组织软化、果肉组织腐蚀而影响品质;高温、高浓度碱液、短时虽然去皮效果好,但对浸碱工艺可操作性不易控制;综合考虑碱液浓度、浸泡时间以及温度对枣品质的影响,最终确定100℃、4%碱液浓度、浸泡2 min为最佳碱液去皮参数。

所述护色剂配比为0.2%食盐、0.3%亚硫酸氢钠、0.1%抗坏血酸、0.2%柠檬酸混合溶液。所述杀菌条件为110℃下杀菌6min。选择枣果色开始着色时期的成熟度,并通过硬化处理可获得较好的硬度,但产品的风味欠佳;,在相同使用浓度时CaCl2的硬化效果优于CaCl2的硬化效果;采用CaCl2为硬化剂的在杀菌后果肉的硬度同样大于MgCl:的硬化效果。因而,以上两种硬化剂优先选用CaCl2,使用浓度为0.2%。经饱和石灰水和0.2%CaCl2硬化后,对比杀菌前后果肉硬化效果来看,0.2%CaCl2硬化效果较好。在硬化工艺选择上,常规方法是采用浸泡的方式,由于所需的浸泡时间较长,造成果坯的固形物流失较多,如采用较低浓度的硬化液时会造成组织软烂现象发生,硬化剂浓度过高时产品口感粗糙影响品质;通过预试验发现采用抽真空渗透硬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硬化工序、避免了上述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