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饮速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57937阅读:9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上清饮速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总结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

据陕西省研究人员发现,唐朝时代我国就盛行一种“诃子汤”的饮品,是用新鲜诃子伴以甘草汲水煎制而成,饮之味香略甜,清热解渴,又名诃子泉。

诃子泉起源于广州、发样于光孝寺。古时光孝寺内有一水井,井水清凉甘醇,对咽喉及燥热诸症甚有效,求饮者众,后经寺内主持发现,乃井旁诃子林果实“诃子”掉落井中之故。《岭南异物志》如是记载:“每子时,有佳客至,则(光孝寺)院僧煎汤以延之。用新摘诃子五枚,甘草一寸,破土,汲井水同煎,色若新茶”、“南海风俗尚贵此汤”、“士大夫皆争饮之”。

上清饮凉茶渊源于诃子泉,是经历代名医研究逐步形成的以诃子为基础,上清饮融合诃子、芦根、藿香和甘草等草本的清香甘甜,色香味美,天然纯正,可供日常饮用的清热生津的饮品。

上清饮中独含的诃子是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云南等地。味苦、酸、涩,性平,归肺、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之功效。常用于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等症。

目前,上清饮产品多为传统汤剂或者低糖浓缩剂,还没有关于上清饮速溶产品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清饮速溶颗粒,其由上清饮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清饮提取物的中药原料为诃子1-3份、鸡蛋花4-6份、凉粉草5-8份、鲜芦根3-5份、广藿香2-4份、甘草1-4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清饮提取物的中药原料为诃子1份、鸡蛋花6份、凉粉草7份、鲜芦根4份、广藿香4份、甘草2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清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

(1)按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加入9-12倍量的水浸泡2-4h,加热煎煮3-5h,煎煮2-3次,合并煎煮液,冷却至室温,过滤;

(2)在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95%的乙醇直至乙醇浓度为50%-60%,冷藏,静置过夜,过滤,用乙醇洗涤所得沉淀2-3次,将洗涤液与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五分之一,得浓缩液;

(3)将步骤(2)所得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纯化精制,分别以0%、30%、60%、90%的乙醇洗脱,回收30%和60%洗脱部分,合并后减压浓缩,去除乙醇溶剂,得稠膏;

(4)将步骤(3)所得稠膏冷冻干燥,干燥后进行微粉化处理,即得上清饮提取物冻干粉末。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清饮提取物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时间为3h,煎煮时间为4h,煎煮次数为3次。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清饮提取物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最终达到的乙醇浓度为50%,洗涤沉淀的次数为3次。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清饮提取物制备方法的步骤(4)中微粉化处理后所得粒径范围是150-250μ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备所述上清饮速溶颗粒所用的辅料为抗氧化剂、稳定剂和甜味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坏血酸。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稳定剂选自微晶纤维素、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麦芽糊精或β-环糊精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甜味剂选自木糖醇或阿巴斯甜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稳定剂为由微晶纤维素和β-环糊精以1∶2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清饮速溶颗粒由82%的上清饮提取物、1%的微晶纤维素,2%的β-环糊精,4%的抗坏血酸,5%的木糖醇和6%的阿巴斯甜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清饮速溶颗粒由本领域常规的湿法制粒制备成颗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上清饮速溶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加入9-12倍量的水浸泡2-4h,加热煎煮3-5h,煎煮2-3次,合并煎煮液,冷却至室温,过滤;

(2)在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95%的乙醇直至乙醇浓度为50%-60%,冷藏,静置过夜,过滤,用乙醇洗涤所得沉淀2-3次,将洗涤液与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五分之一,得浓缩液;

(3)将步骤(2)所得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纯化精制,分别以0%、30%、60%、90%的乙醇洗脱,回收30%和60%洗脱部分,合并后减压浓缩,去除乙醇溶剂,得稠膏;

(4)将步骤(3)所得稠膏冷冻干燥,干燥后进行微粉化处理,即得上清饮提取物冻干粉末;

(5)将步骤(4)所得冻干粉末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经常规的湿法制粒步骤制成速溶颗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对上清饮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纯化精制,所得上清饮速溶颗粒相较于传统的汤剂和低糖液饮,具有更好的抗炎保健作用,在溶解度和冲调情况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口感更佳,便于携带、服用及保存。

具体实施方式

还可进一步通过实施例来理解本发明,其中所述实施例说明了一些制备或使用方法。然而,要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不限制本发明。现在已知的或进一步开发的本发明的变化被认为落入本文中描述的和以下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之内。

上清饮速溶颗粒的配方优化---稳定剂的选择

本实验考察了不同稳定剂对上清饮速溶颗粒冲调情况的影响,选择抗坏血酸为抗氧化剂,木糖醇和阿巴斯甜为甜味剂,以微晶纤维素、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麦芽糊精或β-环糊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稳定剂,与上清饮提取物冻干粉末制成颗粒(各原料用量均相同),加入80℃热水冲调,观察冲调情况。

表1.不同稳定剂对上清饮速溶颗粒冲调情况的影响

结论:以微晶纤维素:β-环糊精1∶2比率组成的混合物作为稳定剂

制成的速溶颗粒,加热水冲调后情况最佳。

实施例1

(1)按诃子1份、鸡蛋花6份、凉粉草7份、鲜芦根4份、广藿香2份、甘草2份称取各中药原料,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3h,加热煎煮4h,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冷却至室温,过滤;

(2)在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95%的乙醇直至乙醇浓度为50%,冷藏,静置过夜,过滤,用乙醇洗涤所得沉淀3次,将洗涤液与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五分之一,得浓缩液;

(3)将步骤(2)所得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纯化精制,分别以0%、30%、60%、90%的乙醇洗脱,回收30%和60%洗脱部分,合并后减压浓缩,去除乙醇溶剂,得稠膏;

(4)将步骤(3)所得稠膏冷冻干燥,干燥后进行微粉化处理,所得粒径范围是200-250μm,即得上清饮提取物冻干粉末;

(5)按82%的步骤(4)冻干粉末、1%的微晶纤维素,2%的β-环糊精,4%的抗坏血酸,5%的木糖醇和6%的阿巴斯甜,经常规的湿法制粒步骤制成速溶颗粒。

实施例2

(1)按诃子1份、鸡蛋花6份、凉粉草7份、鲜芦根4份、广藿香2份、甘草2份称取各中药原料,加入11倍量的水浸泡3.5h,加热煎煮3.5h,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冷却至室温,过滤;

(2)在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95%的乙醇直至乙醇浓度为60%,冷藏,静置过夜,过滤,用乙醇洗涤所得沉淀3次,将洗涤液与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五分之一,得浓缩液;

(3)将步骤(2)所得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纯化精制,分别以0%、30%、60%、90%的乙醇洗脱,回收30%和60%洗脱部分,合并后减压浓缩,去除乙醇溶剂,得稠膏;

(4)将步骤(3)所得稠膏冷冻干燥,干燥后进行微粉化处理,所得粒径范围是200-250μm,即得上清饮提取物冻干粉末;

(5)按79%的步骤(4)冻干粉末、1.5%的微晶纤维素,3%的β-环糊精,4.5%的抗坏血酸,6%的木糖醇和6%的阿巴斯甜,经常规的湿法制粒步骤制成速溶颗粒。

实施例3

(1)按诃子1份、鸡蛋花6份、凉粉草7份、鲜芦根4份、广藿香2份、甘草2份称取各中药原料,加入9倍量的水浸泡5h,加热煎煮5h,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冷却至室温,过滤;

(2)在步骤(1)所得滤液中加入95%的乙醇直至乙醇浓度为50%,冷藏,静置过夜,过滤,用乙醇洗涤所得沉淀3次,将洗涤液与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五分之一,得浓缩液;

(3)将步骤(2)所得浓缩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纯化精制,分别以0%、30%、60%、90%的乙醇洗脱,回收30%和60%洗脱部分,合并后减压浓缩,去除乙醇溶剂,得稠膏;

(4)将步骤(3)所得稠膏冷冻干燥,干燥后进行微粉化处理,所得粒径范围是200-250μm,即得上清饮提取物冻干粉末;

(5)按77%的步骤(4)冻干粉末、2%的微晶纤维素,4%的β-环糊精,5%的抗坏血酸,7%的木糖醇和5%的阿巴斯甜,经常规的湿法制粒步骤制成速溶颗粒。

对比例1

传统的上清饮:诃子1g、鸡蛋花6g、凉粉草7g、鲜芦根4g、广藿香2g、甘草2g,1000mL水煎煮,310ml/罐,食用量:310ml/天。

对比例2

一种低糖浓缩剂:诃子40g、鸡蛋花240g、凉粉草280g、鲜芦根160g、广藿香80g、甘草80g、糖料(木糖醇80g、蔗糖120g、柠檬酸1.8g、黄原胶1g),防腐剂(尼泊金乙醋0.05%及苯甲酸0.25%溶解在75%酒精20ml中),制成1000ml所述浓缩的低糖清热保健饮品。

对比效果例-抗炎效果

一、棉球肉芽肿实验

1.研究目的

通过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称量肉芽肿重量、比较不同剂型的上清饮抗炎作用效果。

2.实验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药组、对比例1高剂量组、对比例1低剂量组、对比例2高剂量组、对比例2低剂量组、实施例1高剂量组、实施例1低剂量组。阳性药组采用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正常组和模型组同给药组以相同体积连续灌胃给药30天。

实验结束前8天,将脱脂棉制成23mg紧致的小棉球,经高压灭菌后,置恒温干燥箱60℃干燥3h,取出干燥保存,备用。10%水合氯醛3mL/kg麻醉大鼠,脱去大鼠右侧腹股沟处的毛,碘伏消毒,75%乙醇脱碘,切开皮肤,植入棉球(已经高压灭菌干燥,23mg),缝合切口,碘伏消毒。实验结束当天,给受试物1小时后,大剂量水合氯醛处死大鼠,在原缝合处剪开皮肤,剥离并取出棉球肉芽组织,置于已称重洁净平皿中,恒温干燥箱60℃开盖干燥1小时后称重,计算肉芽肿净量。

肉芽肿净量(mg)=干燥后棉球肉芽肿重量-原棉球重量

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SD),并使用Graphpad Prism 6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实验结果

如表2.所示,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均能一定程度减少大鼠棉球肉芽肿,并且实施例1的抗炎效果显著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

表2.大鼠肉芽肿净量(mg)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对比例1相比,#P<0.01;与对比例2相比,&P<0.01。

二、足趾肿胀实验

1.研究目的

通过测量不同时间段大鼠足趾容积、比较不同剂型的上清饮抗炎作用效果。

2.实验材料

2.2实验动物

SPF级SD大鼠(56~63天,170~190g),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编号为SCXK(粤)2013-0002。

饲养环境:温度为23±2℃,照明时间12h/d(7∶00-19∶00)。

2.3器材与试剂

苦味酸,水合氯醛,碘酊,生理盐水,75%消毒酒精,灌胃针,棉花棉棒,缝合针线,持针钳,镊子,剪刀,注射器,高压灭菌锅。

3.实验方法

动物分组及给药同上。

实验结束当天用无菌蒸馏水将葡聚糖4万配制为浓度1%,备用。给完药1小时后,用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量各组大鼠右后足趾的容积,作为0小时足趾容积。然后在大鼠右后足趾皮下注入1%葡聚糖4万0.1mL/只,分别于1、2、4、6小时测量大鼠足趾的容积,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以不同时间所测足趾容积与致炎剂作用前的足趾容积之差为肿胀值,计算各个时间段的足趾肿胀率。

肿胀率(%)=肿胀值/致炎前足趾容积×100%

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SD),并使用Graphpad Prism 6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实验结果

如表3.所示,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均有减少大鼠组织肿胀效果,并且实施例1的抗炎效果显著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

表3.不同时间段大鼠足趾肿胀率(%)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对比例1相比,#P<0.01;与对比例2相比,&P<0.01。

三、耳廓肿胀实验

1.研究目的

通过称量耳片重量、比较给药组与模型组的小鼠耳廓肿胀率来考察不同剂型的上清饮抗炎作用效果。

2.实验材料

2.2实验动物

SPF级KM小鼠(25~35天,18~22g),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编号为SCXK(粤)2013-0002。

饲养环境:温度为23±2℃,照明时间12h/d(7∶00-19∶00)。

2.3器材与试剂

苦味酸,二甲苯,生理盐水,灌胃针,耳片打孔器,注射器。

3.实验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药组、对比例1高剂量组、对比例1低剂量组、对比例2高剂量组、对比例2低剂量组、实施例1高剂量组、实施例1低剂量组。阳性药组采用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正常组和模型组同给药组以相同体积连续灌胃给药30天。

末次给药后60分钟,汲取二甲苯20微升,滴加在小鼠右耳外侧耳廓的中央,让其自由扩散,左耳不涂作对照。30分钟后,将小鼠脱颈椎处死,剪下双耳,用9mm直径打孔器在两耳相同部位打下耳片并称重,以两耳重量之差为耳廓肿胀值,计算耳廓肿胀率。

耳廓肿胀率(%)=耳廓肿胀值/对照耳片重量×100%

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SD),并使用Graphpad Prism 6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实验结果

如表4.所示,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均能减小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率,并且实施例1的抗炎效果显著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

表4.小鼠耳廓肿胀率(%)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剂型1相比,#P<0.01;与对比例2相比,&P<0.01。

四、结论

在大鼠棉球肉芽肿,大鼠组织肿胀,小鼠耳廓肿胀三个实验中,上对比例1、对比例2和实施例1均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并且实施例1的抗炎效果显著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

本发明内容仅仅举例说明了要求保护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一个或更多个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技术特征可以与任意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相组合,这些经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就像这些经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已经在本发明公开内容中具体记载一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