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抹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299阅读:11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绿色保健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抹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杜仲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植物,是一种具有神奇营养保健药用功效的植物。《神农本草经》记载:“杜仲味辛平。主治腰膝痛,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本草纲目》记载:“杜仲能入肝而补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杜仲是中药材中一种名贵的滋补药材,一般取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入药,杜仲性味甘、微辛、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利尿的作用,归肝,肾经。现代研究发现杜仲叶与杜仲皮所含成份基本相同,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黄酮等。绿原酸具有利胆、抗菌等作用。桃叶珊瑚苷能够刺激副交感神经中枢,加快尿酸转移和排出,对革氏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抑制作用。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降压药物,对动物血压有双向调节功能,杜仲黄酮具有降血压、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心肌肥厚等作用。除此之外,杜仲叶中还含有大量氨基酸、微量元素、生物碱、多糖、挥发油等成分。

抹茶(中国古时称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隋唐,是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的一种饮品。抹茶是以优质无公害茶鲜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色、香、味俱佳的天然绿茶超微粉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环境和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慢性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公众对营养健康地诉求越来越多,促使抹茶等天然营养健康产品,得到迅猛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但对食物的营养成分,同时对它的色泽也是很在意的,人的食欲几乎和自己对食物的感觉的良好度是呈正比例的。因此抹茶粉大受市场欢迎,抹茶粉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工制成的面包、蛋糕、果冻、饼干等抹茶味食品层出不穷,基于抹茶粉属于绿色食品类,所以市场对抹茶粉的喜爱度越来越高,因此抹茶粉有必要成为食品及添加剂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人多年从事茶技术领域研究,结合植物特性,为抹茶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思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药用价值高,饮用安全及方便的抹茶,具体地说是一种抹茶的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抹茶的加工方法,所述抹茶的原料由杜仲鲜叶和茶树鲜叶组成,其重量份配比为杜仲鲜叶75~85份和茶树鲜叶15~25份;具体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采摘新鲜的杜仲叶和茶树鲜叶,要求无病虫及杂草,采摘茶树鲜叶时以中小叶种或经遮阳覆盖的夏秋茶鲜叶为原料,采摘鲜叶用竹篮盛装;

(2)摊青:将采摘后的杜仲叶和茶叶分别均匀摊放竹筛上,摊叶厚度为15~20cm,摊青时间为2~3h,摊放至鲜叶含水量减少15~20%,用手捏鲜叶其表面无水分时为止;

(3)蒸青:采用蒸汽杀青机进行杀青,将经过摊青后的杜仲叶和茶叶按配比投入蒸汽杀青机中,蒸汽温度110~120℃,蒸汽压力0.5~0.6Mpa,蒸机转速130~140转/min,投叶量为8~12kg/min,蒸青时间60~120s,将鲜叶蒸匀蒸透、不出现红梗红叶、暗叶、焦边叶,蒸青的适宜程度应掌握叶色青绿、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断、无青草气味时为止;

(4)冷却:采用冷却机进行冷却脱水,将步骤(3)中经过蒸青后的蒸青叶进行冷却,并脱去蒸青叶表面水分,冷却风量为30~35m3/min,其投叶量为10~12kg/min,冷却时间为3~5min,冷却至蒸青叶含水量为50~60%,其叶色翠绿、手感柔软时为止;

(5)干燥:将冷却后的物料进行干燥,采用烘干设备进行渐进式脱水干燥,由4台相同型号的烘干机组成,分四次进行干燥,其投叶量为8~12kg/min,第一台烘干机温度为140~145℃,干燥时间为5~7min;第二台烘干机温度为135~140℃,干燥时间为4~6min;第三台烘干机温度为130~135℃,干燥时间为3~5min;第四台烘干机温度为125~130℃,干燥时间为2~4min;当混合物料干燥至含水量为5~6%时为止;

(6)碾磨:将干燥后的物料进行粉碎研磨,采用球磨机或研磨设备进行研磨,碾磨时间为70~100min,并过800~1000目筛,获得抹茶粉;

(7)包装入库:将碾磨后的抹茶粉放入食品级塑料袋,外套编织袋,装箱并放入专用温控贮藏室进行保质贮藏。

进一步地,所述抹茶的加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的鲜叶采摘过程,杜仲叶和茶树鲜叶在采摘前均经过遮光处理,遮光处理的遮光率为75~85%,遮光时间为48~72h。

进一步地,所述抹茶的加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蒸青过程,采用蒸汽杀青机进行杀青,蒸汽温度112~115℃,蒸汽压力0.5~0.6Mpa,蒸机转速140转/min,投叶量为10kg/min,蒸青时间90~120s,将鲜叶蒸匀蒸透、不出现红梗红叶、暗叶、焦边叶,蒸青的适宜程度应掌握叶色青绿、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断、无青草气味时为止。

进一步地,所述抹茶的加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的冷却过程,采用120K型号的冷却机进行冷却脱水,冷却风量为35m3/min,其投叶量为10kg/min,冷却时间为3~5min,冷却至蒸青叶含水量为53~56%,其叶色翠绿、手感柔软时为止。

进一步地,所述抹茶的加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5)的干燥过程,采用4台20型号的烘干机串联组成渐进式脱水干燥设备,其投叶量为10kg/min,第一台烘干机温度为140~143℃,干燥时间为6~7min;第二台烘干机温度为137~140℃,干燥时间为5~6min;第三台烘干机温度为130~132℃,干燥时间为4~5min;第四台烘干机温度为125~128℃,干燥时间为3~4min,混合物料干燥至含水量为5~6%时为止。

进一步地,所述抹茶的加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6)的碾磨过程,采用球磨机每次正方向转动10分钟,停机2分钟,再反方向转动10分钟,停机2分钟,共转动3~4次后过1000目筛,获得抹茶粉。

进一步地,所述抹茶的加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7)的包装入库,其中所述贮藏室的温度控制在15~24℃。

采用本发明所述抹茶的加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遮荫技术,增加叶绿素和氨基酸含量,降低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蒸青过程较好地保持了杜仲叶的有效成分,提高了药效成分的水浸出率;最后通过冷却、渐进式分次脱水干燥和研磨技术,减少了杜仲叶有效成分的损失,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相对现有的加工方法,操作方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可提高其加工效率,适用于批量制备和工业化生产。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加工的抹茶,适合新时代大众的消费理念和环保意识,同时也适应现代化生活节奏的需要,为开发杜仲叶提供了一种新用途,有利于其杜仲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抹茶的加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抹茶的加工方法,所述抹茶的原料由杜仲鲜叶和茶树鲜叶组成,其重量份配比为杜仲鲜叶85份和茶树鲜叶15份;具体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采摘新鲜的杜仲叶和茶树鲜叶,要求无病虫及杂草,采摘茶树鲜叶时以中小叶种夏茶鲜叶为原料,采摘鲜叶用竹篮盛装;杜仲叶和茶树鲜叶在采摘前均经过遮光处理,遮光处理的遮光率为75~80%,遮光时间为48h;

(2)摊青:将采摘后的杜仲叶和茶叶分别均匀摊放竹筛上,摊叶厚度为15~20cm,摊青时间为2~2.5h,摊放至鲜叶含水量减少15~20%,用手捏鲜叶其表面无水分时为止;

(3)蒸青:采用蒸汽杀青机进行杀青,将经过摊青后的杜仲叶和茶叶按配比投入蒸汽杀青机中,蒸汽温度110~115℃,蒸汽压力0.5~0.6Mpa,蒸机转速130转/min,投叶量为8kg/min,蒸青时间60~90s,将鲜叶蒸匀蒸透、不出现红梗红叶、暗叶、焦边叶,蒸青的适宜程度应掌握叶色青绿、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断、无青草气味时为止;

(4)冷却:采用120K型号的冷却机进行冷却脱水,将步骤(3)中经过蒸青后的蒸青叶进行冷却,并脱去蒸青叶表面水分,冷却风量为30m3/min,其投叶量为10kg/min,冷却时间为3~5min,冷却至蒸青叶含水量为50~55%,其叶色翠绿、手感柔软时为止;

(5)干燥:将冷却后的物料进行干燥,采用烘干设备进行渐进式脱水干燥,采用4台20型号的烘干机串联组成渐进式脱水干燥设备,分四次进行干燥,其投叶量为10kg/min,第一台烘干机温度为142~145℃,干燥时间为5~6min;第二台烘干机温度为137~140℃,干燥时间为4~5min;第三台烘干机温度为133~135℃,干燥时间为3~4min;第四台烘干机温度为128~130℃,干燥时间为2~3min;当混合物料干燥至含水量为5~6%时为止;

(6)碾磨:将干燥后的物料进行粉碎研磨,采用球磨机每次正方向转动10分钟,停机2分钟,再反方向转动10分钟,停机2分钟,共转动3个循环往复后过800目筛,获得抹茶粉;

(7)包装入库:将碾磨后的抹茶粉放入食品级塑料袋,外套编织袋,装箱并放入专用温控贮藏室进行保质贮藏,其中所述贮藏室的温度控制在15~20℃。

实施例2:

一种抹茶的加工方法,所述抹茶的原料由杜仲鲜叶和茶树鲜叶组成,其重量份配比为杜仲鲜叶80份和茶树鲜叶20份;具体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采摘新鲜的杜仲叶和茶树鲜叶,要求无病虫及杂草,采摘茶树鲜叶时以中小叶种秋茶鲜叶为原料,采摘鲜叶用竹篮盛装;杜仲叶和茶树鲜叶在采摘前均经过遮光处理,遮光处理的遮光率为80~85%,遮光时间为72h;

(2)摊青:将采摘后的杜仲叶和茶叶分别均匀摊放竹筛上,摊叶厚度为15~20cm,摊青时间为2.5~3h,摊放至鲜叶含水量减少15~20%,用手捏鲜叶其表面无水分时为止;

(3)蒸青:采用蒸汽杀青机进行杀青,将经过摊青后的杜仲叶和茶叶按配比投入蒸汽杀青机中,蒸汽温度115~120℃,蒸汽压力0.5~0.6Mpa,蒸机转速140转/min,投叶量为10kg/min,蒸青时间90~120s,将鲜叶蒸匀蒸透、不出现红梗红叶、暗叶、焦边叶,蒸青的适宜程度应掌握叶色青绿、有粘性、梗子折之不断、无青草气味时为止;

(4)冷却:采用120K型号的冷却机进行冷却脱水,将步骤(3)中经过蒸青后的蒸青叶进行冷却,并脱去蒸青叶表面水分,冷却风量为35m3/min,其投叶量为10kg/min,冷却时间为3~5min,冷却至蒸青叶含水量为55~60%,其叶色翠绿、手感柔软时为止;

(5)干燥:将冷却后的物料进行干燥,采用烘干设备进行渐进式脱水干燥,由4台20型号的烘干机串联组成渐进式脱水干燥设备,分四次进行干燥,其投叶量为10kg/min,第一台烘干机温度为140~143℃,干燥时间为6~7min;第二台烘干机温度为137~140℃,干燥时间为5~6min;第三台烘干机温度为130~132℃,干燥时间为4~5min;第四台烘干机温度为125~128℃,干燥时间为3~4min,混合物料干燥至含水量为5~6%时为止;

(6)碾磨:将干燥后的物料进行粉碎研磨,采用球磨机每次正方向转动10分钟,停机2分钟,再反方向转动10分钟,停机2分钟,共转动4个循环往复后过1000目筛,获得抹茶粉;

(7)包装入库:将碾磨后的抹茶粉放入食品级塑料袋,外套编织袋,装箱并放入专用温控贮藏室进行保质贮藏,其中所述贮藏室的温度控制在18~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