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后用于茶叶炒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8249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后用于茶叶炒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后用于茶叶炒干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机械为加工茶叶所用的机械设备,包括采茶机、包揉机、松包机、筛沫机、摇青机、除铁机、抖筛机、拣梗机、圆筛机、滚切机、磨光机、解块机、理条机、曲毫机、分级机、炒茶机、烘培机、提香机、筛选机、杀青机、热风炉、炒干机、揉捻机、分装机、内膜机、茶叶挑梗机及真空包装机等等。炒干机是茶叶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机械之一。

传统的茶叶炒干装置中,炒干过程慢,效率低,炒干效果差,不能有效的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后用于茶叶炒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炒干过程慢,效率低,炒干效果差,不能有效的节约能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后用于茶叶炒干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烘干桶、控制面板、出料斗、出料滤网、进料斗、固定座、顶板、搅拌电机、吸风机、送风管道、电加热器、小型除湿风扇、热风管道、回风管道和搅拌轴,所述烘干桶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顶部,所述控制面板镶嵌在装置主体的外壁上,且控制面板与搅拌电机、吸风机、电加热器、小型除湿风扇均电性连接,所述出料斗固定安装在烘干桶的外侧底部,且出料斗的内侧设有出料滤网,所述进料斗固定安装在烘干桶外侧顶部,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内腔顶部,且固定座的顶部连接有顶板,所述搅拌电机安装在顶部的上侧,且搅拌电机与两组搅拌轴之间均通过齿轮相连接,所述吸风机设在装置主体的一侧,且吸风机与电加热器之间通过送风管道相连接,所述电加热器镶嵌在顶板上侧,且电加热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送风管道与热风管道,所述搅拌轴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在搅拌轴四周设备散热孔,该热风管道与搅拌轴连通,所述两组小型除湿风扇均固定安装在烘干桶的底部,所述回风管道的一端连接在送风管道上,且回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热风管道上。

优选的,所述出料斗为向下倾斜状结构,且进料斗为向上倾斜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为螺旋状结构,且出料滤网为可推拉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烘干桶内部的热风管道与回风管道均为螺旋状结构,且热风管道与回风管道均紧贴在烘干桶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烘干桶的底部设有通多组风孔,且多组通风孔的直径均小于烘干后茶叶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烘干桶的底部为倾斜状结构,且烘干桶的前端低于烘干桶的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改进后用于茶叶炒干装置设有螺旋状的热风管,可使烘干桶内部的茶叶均匀受热,设有两组螺旋状的搅拌轴,对茶叶进行烘干搅拌,防止茶叶受热不均,安装有小型除湿风扇,增加烘干桶内部的空气流通率,可使茶叶加速烘干,回风管道连接在送风管道上,可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烘干筒内部热风管道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后用于茶叶炒干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烘干桶2、控制面板3、出料斗4、出料滤网5、进料斗6、固定座7、顶板8、搅拌电机9、吸风机10、送风管道11、电加热器12、小型除湿风扇13、热风管道14、回风管道15和搅拌轴16,所述烘干桶2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顶部,所述控制面板3镶嵌在装置主体1的外壁上,且控制面板3与搅拌电机9、吸风机10、电加热器12、小型除湿风扇13均电性连接,所述出料斗4固定安装在烘干桶2的外侧底部,且出料斗4的内侧设有出料滤网5,所述进料斗6固定安装在烘干桶外侧顶部,所述固定座7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内腔顶部,且固定座7的顶部连接有顶板8,所述搅拌电机9安装在顶部8的上侧,且搅拌电机9与两组搅拌轴16之间均通过齿轮相连接,所述吸风机10设在装置主体1的一侧,且吸风机10与电加热器12之间通过送风管道11相连接,所述电加热器12镶嵌在顶板8上侧,且电加热器1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送风管道11与热风管道14,所述搅拌轴16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在搅拌轴16四周设备散热孔17,该热风管道14与搅拌轴16连通,所述两组小型除湿风扇13均固定安装在烘干桶2的底部,所述回风管道15的一端连接在送风管道11上,且回风管道15的另一端连接在热风管道14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出料斗4为向下倾斜状结构,且进料斗6为向上倾斜状结构,更有利于未烘干的茶叶进入到烘干桶2内部,同时防止在搅拌烘干过程中茶叶通过出料斗4溅出,进料斗6倾斜状结构有利于烘干后的茶叶流出。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搅拌轴16为螺旋状结构,且出料滤网5为可推拉状结构,有利于在烘干过程中对茶叶进行搅拌,加速烘干,同时防止将烘干后的茶叶搅碎,出料滤网5防止在烘干过程过中茶叶流出。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烘干桶2内部的热风管道14与回风管道15均为螺旋状结构,且热风管道14与回风管道15均紧贴在烘干桶2的内壁上,使烘干桶2内部的茶叶均匀受热,防止茶叶受热不均匀而影响茶叶烘干的质量。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烘干桶2的底部设有通多组风孔,且多组通风孔的直径均小于烘干后茶叶的直径,通风孔可使小型除湿风扇13吹出的风进入到烘干桶2中,增加烘干桶2内部的空气流通率,可使茶叶加速烘干,同时防止茶叶落入到底部损坏小型除湿风扇13,同时防止风量过大将烘干后的茶叶从烘干桶2中吹出。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烘干桶2的底部为倾斜状结构,且烘干桶2的前端低于烘干桶2的后端,有利于烘干后的茶叶全部通过出料斗4流出。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改进后用于茶叶炒干装置时,首先需对整个改进后用于茶叶炒干装置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使用,将未烘干的茶叶通过进料斗6放入到烘干桶2内部,然后通过控制面板3依次开启搅拌电机9、吸风机10、电加热器12与小型除湿风扇13,吸风机10将吸入的风源通过送风管道11输送到电加热器12内部,电加热器12对风源进行加热,并通过热风管道14进入到烘干桶2内部对未烘干的茶叶进行加热,由于热风管道14为螺旋状结构且与搅拌轴16连通,在搅拌轴16的搅动下使茶叶在烘干桶2内部均匀受热,热风带着剩余的热量通过回风管道15回到送风管道11内部,并再次进入到电加热器12内部,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安装在烘干桶2底部的小型除湿风扇13通过风孔将风送入到烘干桶2内部,增加内部的空气流通率,加速茶叶的烘干速度。

综上所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