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梨酥饼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5807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梨酥饼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刺梨为蔷薇科多年生落叶灌木缫丝花的果实,又名山王果、刺莓果、佛朗果、茨梨、木梨子,别名刺菠萝、送春归、刺酸梨子、九头鸟、文先果,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是一种稀有的果实。生于海拔500米-2500米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丛中,是贵州、鄂西山区、湘西、凉山、冕宁山区等地的天然野果,在贵州省和河南省开封市有大面积的人工种植。刺梨的收获期不足30天。刺梨为野生小灌木,4月至6月开粉红色、红色或深红色的花,夏花秋实。果实多为扁圆球形,横径一般为2厘米至4厘米,8月至9月果实成熟,黄色,有时带红晕。果肉脆,成熟后有浓芳香味。

刺梨果实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其味酸、涩、平;消食健脾,收敛止泄;用于治疗积食腹胀、痢疾、肠炎、维生素C缺乏症等,刺梨汁还具有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合成并具有防癌作用;对治疗人体铅中毒有特殊疗效。 刺梨提取物中有效成份维生素C,有抗衰老、延长女性青春期等作用。目前尚未发现将刺梨用于生产馅饼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刺梨酥饼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极大的开发和推广刺梨的保健价值,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刺梨酥饼,按重量份计,其饼皮由中筋粉8~10份,白糖粉1~3份,苏打0.6~1份,猪油4~6份,麦芽糖浆0.3~0.5份,水1~2份,蜂蜜0.01~0.03份组成,馅料由刺梨80~100份,猪油30~50份组成。

所述刺梨酥饼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和面:将饼皮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静放40~50分钟后揉制成饼皮;

(2)制馅:将刺梨和猪油搅拌均匀后静放10~30分钟后搓成圆形馅;

(3)造型:将馅放入饼皮后包好;

(4)烘烤:将上述火腿酥饼放入烘烤箱中进行烘烤,面火温度为180~220℃,底火150~170℃,烘烤13~14分钟后取出;

(5)冷却:15小时以上;

(6)真空包装。

所述刺梨经洗净、去皮、晒干后磨成的粉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刺梨作为饼馅,能够极大的提高饼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另外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以及果糖、葡萄糖、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具有滋养、润燥、解毒、美白养颜、润肠通便之功效,对少年儿童咳嗽治疗效果很好,添加在本发明中能够中和刺梨的口感,以及营养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

一种刺梨酥饼,按重量份计,其饼皮由中筋粉8份,白糖粉1份,苏打0.6份,猪油4份,麦芽糖浆0.3份,水1份,蜂蜜0.03份组成,馅料由刺梨80份,猪油50份组成;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和面:将饼皮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静放40~50分钟后揉制成饼皮;

(2)制馅:将刺梨和猪油搅拌均匀后静放10~30分钟后搓成圆形馅;

(3)造型:将馅放入饼皮后包好;

(4)烘烤:将上述火腿酥饼放入烘烤箱中进行烘烤,面火温度为180~220℃,底火150~170℃,烘烤13~14分钟后取出;

(5)冷却:15小时以上;

(6)真空包装。

实施例2:

一种刺梨酥饼,按重量份计,其饼皮由中筋粉10份,白糖粉3份,苏打1份,猪油6份,麦芽糖浆0.5份,水2份,蜂蜜0.01份组成,馅料由刺梨100份,猪油30份组成;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和面:将饼皮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静放40~50分钟后揉制成饼皮;

(2)制馅:将刺梨和猪油搅拌均匀后静放10~30分钟后搓成圆形馅;

(3)造型:将馅放入饼皮后包好;

(4)烘烤:将上述火腿酥饼放入烘烤箱中进行烘烤,面火温度为180~220℃,底火150~170℃,烘烤13~14分钟后取出;

(5)冷却:15小时以上;

(6)真空包装。

实施例3:

一种刺梨酥饼,按重量份计,其饼皮由中筋粉9份,白糖粉2份,苏打0.8份,猪油5份,麦芽糖浆0.4份,水1.5份,蜂蜜0.02份组成,馅料由刺梨90份,猪油40份组成;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和面:将饼皮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静放40~50分钟后揉制成饼皮;

(2)制馅:将刺梨和猪油搅拌均匀后静放10~30分钟后搓成圆形馅;

(3)造型:将馅放入饼皮后包好;

(4)烘烤:将上述火腿酥饼放入烘烤箱中进行烘烤,面火温度为180~220℃,底火150~170℃,烘烤13~14分钟后取出;

(5)冷却:15小时以上;

(6)真空包装。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