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卧式红薯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红薯加工行业,由于红薯表面粘有泥沙,所以在对红薯进行加工之前要先对红薯进行清洗。在机械发达的今天,采用人工清洗比较费时费力,如何完成自动清洗并完成清洗后的输出,省时省力是人们的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结构简单、省时省力的卧式红薯清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红薯清洗装置,它包括水池、转动设置在所述水池内的滚筒和驱动所述滚筒的电机,所述滚筒上密布有进水孔,所述滚筒的轴心处沿轴向设置有传输绞龙,所述传输绞龙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滚筒内,所述滚筒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滚筒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
基于上述,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提升料斗,所述提升料斗包括上端设置在所述出料口的料斗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料斗板两侧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料斗板的下端斜向所述滚筒的轴心方向,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进料槽。
基于上述,所述水池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基于上述,所述水池上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位于所述出料口下方。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在水池内的滚筒作用清洗装置,并在滚筒轴心处固定设置传输绞龙,红薯在滚筒内随着滚筒的转动而相互摩擦,同时由于传输绞龙的作用,红薯逐渐向出料口运动,红薯在到达出料口处时,由于滚筒壁、传输绞龙和滚筒内水位的共同作用,清洗过的红薯从出料口漏出,以此完成红薯的自动清洗和传输;进一步地,在出料口处设置提升料斗,以更方便出料口处的红薯的输出,其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结构简单、省时省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池;2.滚筒;3.进水孔;4.斜板;5.料斗板;6.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卧式红薯清洗装置,包括水池1、转动设置在所述水池内的滚筒2和驱动所述滚筒2的电机,所述滚筒2的旋转轴心平行所述水池1,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滚筒2转动。所述滚筒2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滚筒2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滚筒2的筒身上密布有多个进水孔3,所述滚筒2的轴心处沿轴向设置有传输绞龙,所述传输绞龙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滚筒2内,所述滚筒2转动的同时带动所述传输绞龙转动。正常使用时,所述滚筒2的下部浸没在所述水池1里的水内,所述滚筒2的上部高于所述水池1。
使用时,先向所述水池1内注入适量的水,之后启动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滚筒2转动,同时带动所述传输绞龙转动,输料机构将红薯从所述进料口输入所述滚筒2内,所述滚筒2转动过程中,在所述传输绞龙作用下,红薯之间相互摩擦以及红薯与所述滚筒2侧壁、与所述传输绞龙上的叶片之间相互摩擦,对红薯表面的泥沙起到清洗作用,同时所述进料口处的红薯逐渐向所述出料口处移动。在红薯到达所述出料口处后,在滚筒壁、所述传输绞龙和所述滚筒2内水位的共同作用下,红薯由所述出料口处挤出,从而完成红薯的清洗和输出工作。
实际中,所述水池1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用于清洗后污水的排放。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处还设置有提升料斗,所述提升料斗包括料斗板5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料斗板5两侧的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所述料斗板5的上端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的所述滚筒2的内壁上,所述料斗板5的下端斜向所述滚筒2的轴心方向,所述第二挡板7上开设有进料槽。在所述滚筒2转动过程中,所述提升料斗由所述滚筒2的上部向下部转动,红薯由所述第二挡板7的所述进料槽进入所述提升料斗内,并随所述提升料斗转动而提升,由于所述料斗板5为倾斜状,红薯在被所述提升料斗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即从所述提升料斗内滑出,完成红薯的输出。
实际中,所述出料口设置有多个所述提升料斗。所述水池1上还设置有斜板4,所述斜板4一端位于所述出料口下方,所述斜板4的另一端斜向料仓等接收装置,为红薯脱出时起到导向作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