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673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波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卤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波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肉类食品加工厂对原材料的解冻,大多采用自然解冻或者水浴化冰,工序耗时较长、效率低,原材料表面和内部解冻差异性较大,不能实现同时解冻,营养物质易流失,并易滋生细菌,对原材料的口感质感造成很大影响。因解冻不均匀,原材料表面和中心温度偏差较大,影响原材料的质感和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解冻装置,具有解冻速度快、解冻后原料整体均匀和能耗低节约成本的优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波解冻装置,包括:

微波解冻本体,所述微波解冻本体上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微波解冻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传送带;

微波解冻腔,所述微波解冻腔设于所述微波解冻本体内,所述传送带贯穿所述微波解冻腔,且所述微波解冻腔靠近所述输入端一侧的微波功率大于所述微波解冻腔靠近所述输出端一侧的微波功率;

微波发生器组,所述微波发生器组包括若干微波发生器,所述微波发生器组与所述微波解冻腔之间设有微波导流通道,且所述微波导流通道分别连接所述微波发生器组和所述微波解冻腔;

循环冷却机构,用于对所述微波解冻腔进行制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设于微波解冻本体上方的支撑平台,所述微波发生器组安装于所述支撑平台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微波解冻腔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中部,且沿所述传送带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微波发生器组包括第一微波发生器、第二微波发生器和第三微波发生器,所述第一微波发生器、第二微波发生器和第三微波发生器分别通过所述微波导流通道连接所述微波解冻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微波导流通道包括第一微波导流通道、第二微波导流通道和第三微波导流通道;

所述第一微波导流通道连接第一微波发生器和所述微波解冻腔,所述第二微波导流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微波发生器和所述微波解冻腔,所述第三微波导流通道的连接所述第三微波发生器和所述微波解冻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微波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微波导流通道与所述微波解冻腔相连的一端靠近所述输入端的一侧,所述第三微波导流通道与所述微波解冻腔相连的一端靠近所述输出端的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微波导流通道呈弯折状,所述第二微波导流通道呈竖直状,且所述第一微波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微波导流通道与所述微波解冻腔的连接处上下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微波导流通道与所述微波解冻腔相连的而一端设有两分支接口,且两所述分支接口相对的连接于所述微波解冻腔靠近所述微波解冻装置输出端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微波发生器组还包括若干微波冷却组,每一组所述微波冷却组连接一所述微波发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循环冷却机构包括循环冷却箱,所述循环冷却箱设于所述微波解冻本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波解冻装置可根据生产需求设定微波解冻腔的长度、微波发生器的户数量和功率以及传送带传动的速度,保证产品在微波解冻下最大化产能。本实用新型中微波解冻腔内的微波功率依次变化,使得原料表面和中心加热均匀,本发明中微波解冻腔内的微波解冻温度使依次变化的,使得原料的表面和中心加热均匀,不会出现表面熟化而内部尚未解冻的现象,不会引起微生物的繁殖,提高产品品质,因产品解冻在接近零度的零下范围内,不会产生水分及汁液的流失,有效保证产品结构完整、质感和口感。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波解冻装置的微波发生器组中微波发生器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设置,且将微波发生器组安装于支撑平台上,采用上下层状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环保无污染和高效节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预处理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中:10-微波解冻装置,11-微波解冻本体,12-输入端,13-输出端,14-微波解冻腔,15-微波发生器组,151-第一微波发生器,152-第二微波发生器,153-第三微波发生器,154-微波冷却组,16-微波导流通道,161-第一微波导流通道,162-第二微波导流通道,163-第三微波导流通道,164-分支接口,17-循环冷却箱,18-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波解冻装置,该装置包括:

微波解冻本体11,微波解冻本体11上设有输入端12和输出端13,分别设置于微波解冻装置10的首尾两端,原料从输入端12进入,从输出端13输出。微波解冻本体11上贯穿设有连接输入端12和输出端13的传送带。

微波解冻腔14,微波解冻腔14设于预设微波解冻本体11内,位于传送带的中部区域,该微波解冻腔14呈隧道状,通过控制传送带传送的速度,来控制原料在微波解冻腔14内停留的时间,进而控制原料解冻程度。

微波发生器组15,微波解冻本体11的正上方设有支撑平台18,微波发生器组15包括第一微波发生器151、第二微波发生器152和第三微波发生器153,第一微波发生器151、第二微波发生器152和第三微波发生器153并排安装于支撑平台18上,且第一微波发生器151靠近微波解冻装置输入端12的一侧,第三微波发生器153靠近微波解冻装置输出端13的一侧,第二微波发生器152位于第一微波发生器151和第三微波发生器153之间,每一微波发生器均设有一微波冷却组154,微波冷却组154外接循环冷却水,用以降低微波发生器的温度。将微波发生器组15设置于微波解冻本体11的上方,充分利用上下层空间,较少了微波解冻装置的长度,节约空间,减低成本。

微波导流通道16,微波导流通道16用于连接微波解冻腔14和微波发生器组15,且微波导流通道16包括第一微波导流通道161、第二微波导流通道162和第三微波导流通道163。第一微波导流通道161呈弯折状,第一微波导流通道161的一端连接第一微波发生器151,另一端连接微波解冻腔14靠近输入端12一侧的下侧。第二微波导流通道162呈竖直状,第二微波导流通道162的一端连接第二微波发生器152,另一端连接微波解冻腔14,且第二微波导流通道162与微波解冻腔14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微波导流通道161与微波解冻腔14连接处的相对位置处即上侧。第三微波导流通道163与第三微波发生器153相连的一端设有分支接口164,且第三微波导流通道163的一端连接第三微波发生器153,且另一端的分支接口164相对的连接于微波解冻腔14靠近输出端13处。通过在靠近输入端12一侧采用两微波发生器和在靠近输出端13一侧设置一微波发生器,使得微波解冻腔14靠近输入端12一侧的微波功率大于微波解冻腔14靠近输出端13一侧的微波功率,因为刚进入微波解冻腔14的原材料的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较低需要采用较高的微波解冻温度,随着解冻的进行和输送带的传送,原材料的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均已经在慢慢升高,如还采用之前较大的微波功率对原料进行加热使得原材的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过高,破坏原材料的品质。在原材料输送的过程中,微波发生器可以自动感应到解冻腔内的物料的有无和多少来调节微波发生的功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本发明的结构具有均匀解冻、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循环冷却机构17,其包括循环冷却箱17设于微波解冻本体11上,用于对微波解冻腔14进行制冷。

参见图2所示,使用本实施例的微波解冻装置的一种卤制品加工的预处理系统,包括:

微波解冻装置10,微波解冻装置10包括输入端12和输出端13,微波解冻装置10用于对原料进行解冻处理;

解冻清洗机20,解冻清洗机20包括解冻清洗机输入端和解冻清洗机输出端,解冻清洗机输入端与输出端13相连,解冻清洗机20用于对微波解冻装置10解冻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化冰清洗处理;微波解冻装置输出端13与解冻清洗机输入端之间依次设有整理平台和提升装置。

汆水机30,汆水机30包括汆水机输入端和汆水机输出端,汆水机输入端与解冻清洗机输出端相连,汆水机30用于对解冻清洗机20化冰清洗处理后的原料进行汆水处理。

振动筛40,振动筛40与汆水机输出端,振动筛40振动原料,使得原料表面的水珠抖落,控干原料表面的水分后,转入下一道工序中。有效防止原料表面的水分滴入下一道工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