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豆制品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豆制品属于传统食品,营养丰富,长期以来以手工操作为主,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下,需要建立现代化工厂,实现机械化连续操作,同时考虑节能减排、节省用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出品率、尽最大可能做到降低整体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尤其是酸浆豆腐,目前只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卤水豆腐中含有铜、钙等物质,长期食用含有这些物质的豆腐,会降低人体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并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与卤水豆腐相比,酸浆豆腐,采用黄豆发酵液进行点豆腐,避免了制作成的豆腐中携带铜、钙等物质,提高了豆腐的品质,更加营养健康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制品生产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的豆制品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干豆提升浸泡系统、磨浆系统、原浆发酵系统和豆制品成形系统,在满足豆制品生产工艺合理性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兼顾经济、实用性,便于操作和维护,实现机械化连续操作,同时考虑节能减排、节省用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出品率、尽最大可能做到降低整体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简洁、高效、易清洗、易维护等优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豆制品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干豆提升浸泡系统、磨浆系统、原浆发酵系统和豆制品成形系统。
优选的,所述干豆提升浸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干豆筛选装置、干豆提升装置、浸泡装置和湿豆沥水清洗装置。
优选的,所述磨浆系统包括多级磨浆装置、多级分离装置和煮浆装置;
更优选的,所述多级磨浆装置包括一次磨浆装置和二次磨浆装置;
更优选的,所述多级分离装置包括一次分离装置、二次分离装置、三次分离装置和熟浆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一次磨浆装置、一次分离装置、二次磨浆装置、二次分离装置、三次分离装置、煮浆装置和熟浆过滤装置均包含一至多个入料口和出料口;
更优选的,所述一次磨浆装置、二次磨浆装置和熟浆过滤装置均包含1个出料口,所述一次分离装置、二次分离装、三次分离装置、和熟浆过滤装置均包含豆浆出料口和豆渣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一次磨浆装置的入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与所述湿豆沥水清洗装置的湿豆出料口和所述一次分离装置的入料口相连接;
所述二次磨浆装置的入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与所述一次分离装置的豆渣出料口和二次分离装置的入料口相连;
所述二次分离装置的豆浆出料口与所述三次分离装置的入料口相连;
收集所述一次、二次和三次分离装置豆浆出口的豆浆进入所述煮浆装置,煮浆、过滤。
优选的,所述二次分离装置还包括入水口。
优选的,所述原浆发酵系统包括酸浆制备装置;
更优选的,所述酸浆制备装置将熟浆经过乳酸发酵,得到酸浆。
优选的,所述豆制品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酸浆凝固机、豆腐连续压制机、翻板机、豆腐包装机和杀菌冷却装置。
优选的,所述豆腐连续压制机为立式压制机。
优选的,所述酸浆自动凝固机还连接有黄浆水收集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所提供的豆制品生产系统,可以取代手工生产豆制品(豆腐),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同时兼顾经济、实用性,便于操作和维护。
(2)本申请所提供的豆制品生产系统,可以实现豆腐机械化连续操作,同时考虑节能减排、节省用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出品率、尽最大可能做到降低整体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本申请所提供的豆制品生产系统,具有简洁、高效、易清洗、易维护的优点。
(4)本申请所提供的豆制品生产系统,采用先磨后煮、两磨三分离的工艺,提高蛋白的提取率;单点加水,可以保证生浆浓度稳定;磨浆分离过程无需添加任何消泡剂,整个系统动态平衡,缩短生浆暴露时间,减轻氧化。
(5)本申请所提供的豆制品生产系统,原浆发酵系统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经乳酸菌作用而变酸,利用酸浆中含有的乳酸来制作豆腐,避免了化学添加剂的污染,口感紧实又不失嫩滑,既降低了豆腐本身的寒凉性,又增加了有益菌的用途,提升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所以称之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豆制品生产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干豆提升浸泡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磨浆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豆制品成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干豆提升浸泡系统;2-磨浆系统;
3-原浆发酵系统;4-豆制品成形系统;
101-干豆筛选装置;102-干豆提升装置;
103-浸泡装置;104-湿豆沥水清洗装置;
210-一次磨浆装置;202-一次分离装置;
203-二次分离装置;204-二次磨浆装置;
205-三次分离装置;206-煮浆装置;
207-熟浆过滤装置;301-酸浆凝固机;
302-豆腐连续压制机;303-翻板机;
304-豆腐包装机;305-杀菌冷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豆制品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干豆提升浸泡系统、磨浆系统、原浆发酵系统和豆制品成形系统。
如图1所示,在满足豆制品生产工艺合理性,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兼顾经济、实用性,便于操作和维护。也必须考虑经济上的均衡性,以实用、节约为标准。该装置简洁、高效、易清洗、易维护。
在本申请中,原浆发酵系统用于将煮熟的豆浆发酵,采用发酵液代替卤水和石膏进行豆腐的生产。避免卤水或者石膏中含有铜、钙等物质,长期食用含有这些物质的豆腐,会降低人体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并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优选的,所述干豆提升浸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干豆筛选装置、干豆提升装置、浸泡装置和湿豆沥水清洗装置。
如图2所示,考虑到原料黄豆会含有少量杂质,因为干豆提前接触水后,对泡豆时间不好掌握,所以并未配置泡豆前的清洗设备。
在本申请中,干豆筛选装置可以是仿离心模式的豆类筛选装置或者浮选筛选装置。在干豆筛选之前,对黄豆进行检测,豆制食品业用大豆质量标准,国家标准《豆制食品业用大豆》(gb/t8612-88),按净粮水溶性蛋白含量,将适于豆制食品业用大豆分为3等,并规定:(1)低于3等的大豆为等外大豆,不得用于豆制食品业;(2)大豆种皮脱落、子叶完整以及种皮生有白蒲而未伤及子叶的均属好粒;(3)大豆子叶变色粒最高限度为20%,超过20%不得作豆制食品原料;(4)动植物检疫项目按国家规定有关规定执行;(5)卫生标准按gb2715-82、gb4809-84、gb2761-81、gb4790-84、gb5127-85规定执行。
在本申请中,斗式提升系统,首先利用斗式提升机将干豆提升至泡豆系统。斗式提升机是一种在粮食加工领域应用广泛的设备,其优点是耐用、省电、维护成本低(斗式提升机的产能是2~3吨/小时)。
在本申请中,泡豆桶整体采用无死角圆弧焊接,大锥底结构,节约用水;气动翻豆使黄豆浸泡均匀,解决浸泡时内外温度不一现象,减轻劳动强度,底部设有排污口,特殊的网篦结构能大大节约用水。浸泡过程中,保持干净的豆子在20~25℃、ph值为6.5~7的水中浸泡8~9小时。
湿豆沥水清洗装置采用淌槽及去杂淌槽的设计,设计简洁合理,不仅能加快流淌速度,还能大幅度节约用水,去杂淌槽,在水和黄豆流动过程中,去掉比重较大的石头、铁块和死豆,有效的保护磨浆机寿命和产品的品质。
优选的,所述磨浆系统包括多级磨浆装置、多级分离装置和煮浆装置;
更优选的,所述多级磨浆装置包括一次磨浆装置和二次磨浆装置;
更优选的,所述多级分离装置包括一次分离装置、二次分离装置、三次分离装置和熟浆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一次磨浆装置、一次分离装置、二次磨浆装置、二次分离装置、三次分离装置、煮浆装置和熟浆过滤装置均包含一至多个入料口和出料口;
更优选的,所述一次磨浆装置、二次磨浆装置和熟浆过滤装置均包含1个出料口,所述一次分离装置、二次分离装、三次分离装置、和熟浆过滤装置均包含豆浆出料口和豆渣出料口。如图3所示。
本申请所提供的豆制品生产系统,所述磨浆系统采用先磨后煮、两磨三分离工艺,提高蛋白的提取率;单点加水,保证生浆浓度稳定;磨浆分离过程无需添加任何消泡剂,整个系统动态平衡,缩短生浆暴露时间,减轻氧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豆制品生产系统,不仅可以保证生产的效率,更重要的是采用酸浆直接点浆代替卤水点浆的方法,保证了豆腐的口感和营养,使豆制品生产不再停留在手工或者半人工状态下的生产模式。其中一次磨浆的过程中,水和浸泡后的豆子的质量比大约为(420~440):(44~45)。
在本申请中,分离装置可以采用不锈钢豆浆渣分离机,可以采用过滤网过滤分离或者离心分离,优选的过滤网的目数为180~220目,通常制成的初制浆液的细度为115~125目。
优选的,所述一次磨浆装置的入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与所述湿豆沥水清洗装置的湿豆出料口和所述一次分离装置的入料口相连接;
所述二次磨浆装置的入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与所述一次分离装置的豆渣出料口和二次分离装置的入料口相连;
所述二次分离装置的豆浆出料口与所述三次分离装置的入料口相连;
收集所述一次、二次和三次分离装置豆浆出口的豆浆进入所述煮浆装置,煮浆、过滤。
优选的,所述二次分离装置还包括入水口。
在本申请中,优选的只在二次分离时加水,保证生浆浓度稳定性,并且磨浆分离过程中不使用消泡剂,缩短生浆暴露时间,减轻氧化。
在本申请中,经过两次磨浆和三次分离后,收集每次分离的豆浆进行煮浆和过滤。豆浆在90~95℃下煮制30~40分钟。
优选的,所述原浆发酵系统包括酸浆制备装置;
更优选的,所述酸浆制备装置将熟浆经过乳酸发酵,得到酸浆。
在本申请中,酸浆就是制作豆腐后沥出的汁水,俗称浆水;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由自身的乳酸菌作用而变酸,行业称为酸浆。利用其含的乳酸来制作豆腐,避免了化学添加剂的污染,口感紧实又不失嫩滑,既降低了豆腐本身的寒凉性,又增加了有益菌的用途,提升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所以称之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发酵的过程中,保持温度在70~80℃即可。
优选的,所述豆制品生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酸浆凝固机、豆腐连续压制机、翻板机、豆腐包装机和杀菌冷却装置。如图4所示。
制作豆腐的过程中,每3~5份豆浆中加入1份黄豆发酵液。
优选的,所述豆腐连续压制机为立式压制机。
在本申请中,酸浆自动凝固机用于传统的酸浆点浆制备豆腐等豆制品的生产工艺中,复兴传统的酸浆的工艺。低位溢流式注浆,减少泡沫,注浆量控制精准;酸浆与豆浆分层均匀混合,酸浆利用率高,凝固效果佳;自带黄浆水收集装置,操作便捷,减少劳动强度;管道输脑,豆花块形好,便于二次凝固。另外在进入立式压制机之前,可以包括泼脑上箱的装置。
在本申请中,杀菌装置优选采用巴士杀菌的方法。采用较低温度(一般在60~82℃),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达到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目的,是一种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不损害食品品质的方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而得名。巴氏杀菌热处理程度比较低,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加热,加热的介质为热水。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因为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均为温度68℃与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混合原料加热后突然冷却,急剧的热与冷变化也可以促使细菌的死亡[2]。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巴氏杀菌尤其适用于奶制品和豆制品,可以保护益生菌不被杀死,同时保存制品的良好风味。
压制豆腐后,还包括醒脑过程。将成型的所述固体豆腐捞出,在26~28℃下静置30~50分钟完成醒脑。在成型为固体豆腐之后,为了使得制成的豆腐性情稳定,口感最佳,可以将其捞出在26~28℃下静置30~50分钟完成醒脑,也就是使其未完成的内部反应继续有时间进行反应,直至反应完全,使得豆腐的性情完全稳定。点浆后静置,保持室温、湿度及适当光照,让浆体充分接触阳光及氧气,完成醒脑。
醒脑后,装盒、包装、杀菌和冷却,得到成品豆腐。
优选的,所述酸浆自动凝固机还连接有黄浆水收集装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豆制品生产系统,可以有效取代手工生产豆制品(豆腐),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同时兼顾经济、实用性,便于操作和维护。可以实现豆腐机械化连续操作,同时考虑节能减排、节省用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出品率、尽最大可能做到降低整体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简洁、高效、易清洗、易维护的优点。该生产系统采用先磨后煮、两磨三分离的工艺,提高蛋白的提取率;单点加水,保证生浆浓度稳定;磨浆分离过程无需添加任何消泡剂,整个系统动态平衡,缩短生浆暴露时间,减轻氧化。此外原浆发酵系统,利用酸浆中含的乳酸来制作豆腐,避免了化学添加剂的污染,口感紧实又不失嫩滑,既降低了豆腐本身的寒凉性,又增加了有益菌的用途,提升了豆腐的营养价值,所以称之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