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4885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添加剂,具体是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添加剂指食品生产商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一些化学制品,用来改变食品的色泽、气味、或调整食物口感及延长保存时间(防腐剂、抗氧化剂),但有些则会导致癌症,例如许多肉类食品所添加之部分物质,在胃中由于蛋白质、胃酸、添加物相互作用产生之亚硝酸盐类,可导致生理慢性的病变。这些化学制品被称为食品添加剂。

根据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记载,重大心血管疾病之一的高血压病,其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在我国至少2.66亿人,数量之庞大,令人心惊。现有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手段大多为以西医药物控制,长期服用,不仅依赖性强,而且副作用明显。而且心血管类疾病患者年龄群体呈现日益年轻化的态势。尤其对于长期久坐电脑前办公的白领人群,缺乏运动,便秘问题也很突出。上述均是日益增多的急需解决的身体健康问题。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花青素3-6份、谷氨酸钠1-3份、黑豆2-5份、莲杆6-11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2-1份、黄原胶0.2-0.4份、薰衣草1-5份、厚朴0.1-1份、高良姜2-4份、紫苏子2-4份、绞股蓝2-5份、柠檬酸0.5-1份、麦芽糖1-1.5份、甘草2-4份、麦芽糊精1-3份、黄酒0.1-1份,水80-18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花青素5份、谷氨酸钠2份、黑豆3份、莲杆1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5份、黄原胶0.3份、薰衣草2份、厚朴0.6份、高良姜3份、紫苏子3份、绞股蓝4份、柠檬酸0.7份、麦芽糖1.3份、甘草3份、麦芽糊精2份、黄酒0.4份,水150份。

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备用;

(2)将黑豆、莲杆、薰衣草、厚朴、紫苏子和绞股蓝经清洗、干燥后混合在一起,然后经超微粉碎后过400-600目筛,将得到的粉末混合均匀;

(3)将甘草和高良姜浸入水中,在90-115℃摄氏度下文火煮1-2h,过滤得到浸入液;

(4)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放置于步骤(3)得到的浸入液中,搅拌3-5min后,加入花青素、谷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在45-50℃下搅拌混合25-40min,搅拌速度为200-300转/min;然后升温至65-70℃,加入黄原胶、柠檬酸和麦芽糖,搅拌混合10-20min,搅拌速度为150-200转/min;然后降温至55-65摄氏度,加入麦芽糊精和黄酒,搅拌混合1-2h,搅拌速度为280-350转/min,得到混合液;

(5)将上步所得混合液经喷雾干燥后,得到成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将黑豆、莲杆、薰衣草、厚朴、紫苏子和绞股蓝经清洗、干燥后混合在一起,然后经超微粉碎后过500目筛,将得到的粉末混合均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将甘草和高良姜浸入水中,在105℃摄氏度下文火煮1.3h,过滤得到浸入液。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加入花青素、谷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后,在48℃下搅拌混合30min,搅拌速度为258转/min。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升温至66℃,加入黄原胶、柠檬酸和麦芽糖,搅拌混合15min,搅拌速度为175转/min。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降温至60摄氏度,加入麦芽糊精和黄酒,搅拌混合1.6h,搅拌速度为320转/min,得到混合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多功能食品添加剂通过多种原料的复配,能够有效防止食品变质,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同时具有润肠通便的疗效,还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疏通血管,调理身体;制备方法简单,能够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利用率,且安全可靠,对人体无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花青素3份、谷氨酸钠1份、黑豆2份、莲杆6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2份、黄原胶0.2份、薰衣草1份、厚朴0.1份、高良姜2份、紫苏子2份、绞股蓝2份、柠檬酸0.5份、麦芽糖1份、甘草2份、麦芽糊精1份、黄酒0.1份,水80份。

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备用;

(2)将黑豆、莲杆、薰衣草、厚朴、紫苏子和绞股蓝经清洗、干燥后混合在一起,然后经超微粉碎后过400目筛,将得到的粉末混合均匀;

(3)将甘草和高良姜浸入水中,在90℃摄氏度下文火煮1h,过滤得到浸入液;

(4)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放置于步骤(3)得到的浸入液中,搅拌3min后,加入花青素、谷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在45℃下搅拌混合25min,搅拌速度为200转/min;然后升温至65℃,加入黄原胶、柠檬酸和麦芽糖,搅拌混合10min,搅拌速度为150转/min;然后降温至55摄氏度,加入麦芽糊精和黄酒,搅拌混合1h,搅拌速度为280转/min,得到混合液;

(5)将上步所得混合液经喷雾干燥后,得到成品。

实施例2

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花青素6份、谷氨酸钠3份、黑豆5份、莲杆11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份、黄原胶0.4份、薰衣草5份、厚朴1份、高良姜4份、紫苏子4份、绞股蓝5份、柠檬酸1份、麦芽糖1.5份、甘草4份、麦芽糊精3份、黄酒1份,水180份。

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备用;

(2)将黑豆、莲杆、薰衣草、厚朴、紫苏子和绞股蓝经清洗、干燥后混合在一起,然后经超微粉碎后过600目筛,将得到的粉末混合均匀;

(3)将甘草和高良姜浸入水中,在115℃摄氏度下文火煮2h,过滤得到浸入液;

(4)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放置于步骤(3)得到的浸入液中,搅拌5min后,加入花青素、谷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在50℃下搅拌混合40min,搅拌速度为300转/min;然后升温至70℃,加入黄原胶、柠檬酸和麦芽糖,搅拌混合20min,搅拌速度为200转/min;然后降温至65摄氏度,加入麦芽糊精和黄酒,搅拌混合2h,搅拌速度为350转/min,得到混合液;

(5)将上步所得混合液经喷雾干燥后,得到成品。

实施例3

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花青素5份、谷氨酸钠2份、黑豆3份、莲杆1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5份、黄原胶0.3份、薰衣草2份、厚朴0.6份、高良姜3份、紫苏子3份、绞股蓝4份、柠檬酸0.7份、麦芽糖1.3份、甘草3份、麦芽糊精2份、黄酒0.4份,水150份。

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备用;

(2)将黑豆、莲杆、薰衣草、厚朴、紫苏子和绞股蓝经清洗、干燥后混合在一起,然后经超微粉碎后过500目筛,将得到的粉末混合均匀;

(3)将甘草和高良姜浸入水中,在105℃摄氏度下文火煮1.3h,过滤得到浸入液;

(4)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放置于步骤(3)得到的浸入液中,搅拌4min后,加入花青素、谷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在48℃下搅拌混合30min,搅拌速度为285转/min;然后升温至66℃,加入黄原胶、柠檬酸和麦芽糖,搅拌混合15min,搅拌速度为175转/min;然后降温至60摄氏度,加入麦芽糊精和黄酒,搅拌混合1.6h,搅拌速度为320转/min,得到混合液;

(5)将上步所得混合液经喷雾干燥后,得到成品。

实施例4

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花青素3.5份、谷氨酸钠2.5份、黑豆2.5份、莲杆1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25份、黄原胶0.35份、薰衣草1.5份、厚朴0.8份、高良姜2.3份、紫苏子3.5份、绞股蓝2.2份、柠檬酸0.8份、麦芽糖1.2份、甘草3.6份、麦芽糊精1.2份、黄酒0.8份,水90份。

一种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配方称取各原料,备用;

(2)将黑豆、莲杆、薰衣草、厚朴、紫苏子和绞股蓝经清洗、干燥后混合在一起,然后经超微粉碎后过500目筛,将得到的粉末混合均匀;

(3)将甘草和高良姜浸入水中,在95℃摄氏度下文火煮1.8h,过滤得到浸入液;

(4)将步骤(2)得到的粉末放置于步骤(3)得到的浸入液中,搅拌4min后,加入花青素、谷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在46℃下搅拌混合35min,搅拌速度为225转/min;然后升温至68℃,加入黄原胶、柠檬酸和麦芽糖,搅拌混合12min,搅拌速度为180转/min;然后降温至60摄氏度,加入麦芽糊精和黄酒,搅拌混合1.2h,搅拌速度为245转/min,得到混合液;

(5)将上步所得混合液经喷雾干燥后,得到成品。

该多功能食品添加剂通过多种原料的复配,能够有效防止食品变质,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同时具有润肠通便的疗效,还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疏通血管,调理身体;制备方法简单,能够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利用率,且安全可靠,对人体无害。

在本多功能食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