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黄颡鱼的生物饲料及添加有该生物饲料的黄颡鱼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1145阅读:8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鱼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黄颡鱼的生物饲料及添加有该生物饲料的黄颡鱼料。
背景技术
:黄颡鱼,学名: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1846),为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又被称为黄角丁,黄骨鱼,黄沙古,黄辣丁,刺黄股,戈牙,昂刺。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黄颡鱼富含蛋白质,钙、磷、钾、钠、镁等矿物元素,营养含量丰富,药用和食用价值高。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且其鱼刺少,味道鲜美,市场需求较大。人工饲养的黄颡鱼普遍存在体色发白、发灰的现象,为了改善体色,有些现有技术在饲料中添加了促进体色沉积的组分。同时,为了让黄颡鱼成长迅速,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的油脂类营养物质,但黄颡鱼摄食后因为不能完全消化会大量积累在肝脏中,造成肝脏健康问题,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因为不能消化导致黄颡鱼进食减少,饲料中的油脂残留在水中显著降低水质,大量有害微生物迅速生长,影响黄颡鱼的生长环境,因而,现有技术的饲料还常常添加促油脂消化的添加剂或保肝剂--胆汁酸。饲料中添加成分过多,一方面配方复杂制备繁琐,另一方面提高饲料成本,而且无法预估人食用喂饲过多添加剂的黄颡鱼后是否会有长期的潜在危害。生物饲料即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物质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合成,产生更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养分和无毒害作用的饲料原料,具有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刺激动物采食、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利用率的功能,还有益于动物肠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降解饲料中的有毒物质,产生促生长因子,有效地抑制消化道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一些致病性细菌与病原体的繁殖与生长。生物饲料在鱼类中的应用报道不多,但其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饲料经过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发酵之后提供了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功能性多肽、酶等,使得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大大提高促进了鱼类生长,促进肠道组织的发育,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此外,我国水产养殖的集约化发展导致水环境日益恶化,病害频繁发生,直接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养殖动物的大量死亡。发酵饲料中的益生菌不仅安全性好,而且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和改善水质等功能。目前黄颡鱼料中鱼粉用量高,一旦遇到鱼粉行情波动大时,便会对饲料成本产生巨大影响,而生物发酵饲料的出现与发展恰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本发明所生产出来的黄颡鱼料可以很好的提高其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促进黄颡鱼生长,改善水质环境。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黄颡鱼的生物饲料及添加有该生物饲料的黄颡鱼料。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黄颡鱼的生物饲料,由总含水量20%-40%的饲料原料在15℃-35℃的温度下,密封发酵2-5天制得,其中,发酵产物中,含活菌数≥2.0×109个/g,含有机酸≥2.0%,所述饲料原料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酿酒酵母菌0.05-0.2份,嗜酸乳杆菌0.05-0.2份,枯草芽孢杆菌0.05-0.2份,豆粕(cp46%)200-400份,玉米粉100-300份,菜粕100-300份,棉粕100-300份。发酵的生物饲料富含益生菌和多种发酵营养元素,能够明显改善鱼类肠道环境,促进黄颡鱼的正常发育,不需要添加玉米精蛋白或其他的色素沉着剂仍然可以保证黄颡鱼的正常体色,而且发酵的生物饲料本身具有提供营养和调节机体的双重功能,特别是消化、吸收、转化功能的调节作用较为明显,能够替代保肝剂和促消化剂例如胆汁酸的作用。用提供营养的生物饲料同时实现维持正常体色和保肝、促消化作用,一举多得。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黄颡鱼的生物饲料由总含水量30~35%的饲料原料在25~30℃的温度下,密封发酵48~72h制得,所述饲料原料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酿酒酵母菌0.08~0.12份,嗜酸乳杆菌0.08~0.12份,枯草芽孢杆菌0.08~0.12份,豆粕280~320份,玉米粉200~250份,菜粕120~180份,棉粕120~180份。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黄颡鱼的生物饲料的饲料原料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酿酒酵母菌0.1份,嗜酸乳杆菌0.1份,枯草芽孢杆菌0.1份,豆粕300份,玉米粉200份,菜粕150份,棉粕150份;或者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酿酒酵母菌0.1份,嗜酸乳杆菌0.1份,枯草芽孢杆菌0.1份,豆粕280份,玉米粉250份,菜粕130份,棉粕140份。在生物饲料的饲料原料中添加的枯草芽孢杆菌不低于2×109cfu/g,酿酒酵母不低于2×109cfu/g,嗜酸乳杆菌不低于2×109cfu/g。发酵前可以将体积较大的饲料原料,如豆粕、菜粕和棉粕,先进行粉碎。生物饲料的饲料原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大约在15~20%,在发酵前需要额外添加水使总含水量在30~35%范围内,否则影响发酵效果。发酵完成后的生物饲料中,活菌数≥2.0×109个/g,有机酸≥2.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黄颡鱼料,该鱼料中添加有上述生物饲料。此外,黄颡鱼料中还包括鱼料常用的高筋面粉、鱼粉、豆粕、菜籽粕、油脂、维生素预混料和微量元素预混料等。含本发明生物饲料的黄颡鱼料,其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大为提高,并且无需额外添加促进体色沉积的添加剂和促进油脂消化的胆汁酸,节约成本、简化配方又让食用者无更多的后顾之忧。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所述添加有该生物饲料的黄颡鱼料,由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生物饲料4-8份,高筋面粉12-18份,鱼粉20-25份,豆粕(cp46%)30-35份,菜籽粕5-10份,棉籽粕5-10份,大豆磷脂油1-3份,鱼油1-3份,氯化胆碱(60%)0.2-0.6份,海藻酸钠0.2-0.6份,磷酸二氢钙1-2份,赖氨酸(70%)0.5-1.5份,蛋氨酸0.2-0.4份,微量元素预混料0.3-0.6份,维生素预混料0.05-0.12份。添加有生物饲料的黄颡鱼料是将上述各组分按配比称量好后混匀,然后采用冷制粒方式进行生产即得。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添加有该生物饲料的黄颡鱼料,由含有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生物饲料5份,高筋面粉15.65份,鱼粉23份,豆粕(cp46%)32份,菜籽粕8份,棉籽粕8份,大豆磷脂油1份,鱼油3份,氯化胆碱(60%)0.5份,海藻酸钠0.5份,磷酸二氢钙1.5份,赖氨酸(70%)1.0份,蛋氨酸0.25份,微量元素预混料0.5份,维生素预混料0.1份。每千克维生素预混料含有:维生素a3200000iu;维生素c200mg;维生素d31600000iu;维生素e16g;维生素k4g;维生素b14g;维生素b28g;尼克酸100mg;泛酸钙16g;维生素b64.8g;维生素b1216mg;叶酸1.28g;肌醇40g;生物素64mg;烟酸28g。每千克微量元素预混料含有:一水硫酸镁12g;碘酸钾9g;氯化钾36g;蛋氨酸铜1.5g;一水硫酸锌10g;一水硫酸亚铁1g;蛋氨酸钴250mg;亚硒酸钠0.0036g。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采用酿酒酵母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多种饲料原料进行发酵,获得能够在不需要添加剂情况下仍然能够很好保持黄颡鱼体色和消化能力的生物饲料。2、本发明生物饲料含大量的b族维生素及小肽,增加了饲料的营养价值,配制成黄颡鱼料后,促进鱼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且具有有效提高黄颡鱼免疫能力的作用。3、本发明生物饲料中含多种益生菌,可以产生大量的蛋白酶、淀粉酶等,在进入鱼肠道后提高鱼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
发明内容做进一步的阐释,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根据本发明的发明思路和全文内容,可以将以下实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做适当的组合/替换/调整/修改等,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仍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畴。以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黄颡鱼的生物饲料,由总含水量20%-40%的饲料原料在15℃-35℃的温度下,密封发酵2-5d制得,其中,发酵产物中,含活菌数≥2.0×109个/g,含有机酸≥2.0%,所述饲料原料含有下述重量份的组分:酿酒酵母菌0.05-0.2份,嗜酸乳杆菌0.05-0.2份,枯草芽孢杆菌0.05-0.2份,豆粕(cp46%)200-400份,玉米粉100-300份,菜粕100-300份,棉粕100-300份。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不低于2×109cfu/g,酿酒酵母不低于2×109cfu/g,嗜酸乳杆菌不低于2×109cfu/g将发酵好的生物饲料与其他组分按重量称好后混匀,采用冷制粒方式进行生产黄颡鱼料,按照重量份计,黄颡鱼料中含生物饲料4-8份,高筋面粉12-18份,鱼粉20-25份,豆粕(cp46%)30-35份,菜籽粕5-10份,棉籽粕5-10份,大豆磷脂油1-3份,鱼油1-3份,氯化胆碱(60%)0.2-0.6份,海藻酸钠0.2-0.6份,磷酸二氢钙1-2份,赖氨酸(70%)0.5-1.5份,蛋氨酸0.2-0.4份,微量元素预混料0.3-0.6份,维生素预混料0.05-0.12份。每千克维生素预混料含有:维生素a3200000iu;维生素c200mg;维生素d31600000iu;维生素e16g;维生素k4g;维生素b14g;维生素b28g;尼克酸100mg;泛酸钙16g;维生素b64.8g;维生素b1216mg;叶酸1.28g;肌醇40g;生物素64mg;烟酸28g。每千克微量元素预混料含有:一水硫酸镁12g;碘酸钾9g;氯化钾36g;蛋氨酸铜1.5g;一水硫酸锌10g;一水硫酸亚铁1g;蛋氨酸钴250mg;亚硒酸钠0.0036g。实施例1生物饲料的制备,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酿酒酵母菌0.1份,嗜酸乳杆菌0.1份,枯草芽孢杆菌0.1份,豆粕300份,玉米粉200份,菜粕150份,棉粕150份;含水量为18%,补加水至30%,30℃发酵72h。实施例2生物饲料的制备,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酿酒酵母菌0.1份,嗜酸乳杆菌0.1份,枯草芽孢杆菌0.1份,豆粕280份,玉米粉250份,菜粕130份,棉粕140份;含水量为20%,补加水至28%,35℃发酵48h。实施例3黄颡鱼料的制备,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实施例1的生物饲料5份,高筋面粉15.65份,鱼粉23份,豆粕(cp46%)32份,菜籽粕8份,棉籽粕8份,大豆磷脂油1份,鱼油3份,氯化胆碱(60%)0.5份,海藻酸钠0.5份,磷酸二氢钙1.5份,赖氨酸(70%)1.0份,蛋氨酸0.25份,微量元素预混料0.5份,维生素预混料0.1份。各组分混匀后,采用冷制粒方式进行生产黄颡鱼料。对比例黄颡鱼料的制备,按照重量配比称取:高筋面粉15.65份,鱼粉28份,豆粕(cp46%)32份,菜籽粕8份,棉籽粕8份,大豆磷脂油1份,鱼油3份,氯化胆碱(60%)0.5份,海藻酸钠0.5份,磷酸二氢钙1.5份,赖氨酸(70%)1.0份,蛋氨酸0.25份,微量元素预混料0.5份,维生素预混料0.1份。各组分混匀后,采用冷制粒方式进行生产黄颡鱼料。试验例选用平均体重为1.53±0.04g的健康黄颡鱼720尾,分为两个处理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6尾。初始体重经统计分析,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1:饲喂本发明实施例3中含生物饲料的试验组饲料;处理2:饲喂对比例制备的饲料作为对照组。试验前先驯养7天,按黄颡鱼体重5%的日投饵量饲喂,每天分2次(08:30和18:30)投饵,试验期为56天。试验在四川铁骑力士花荄科研基地室内过滤式循环水系统中进行,试验鱼以重复为单位饲养于圆形水族箱(体积为2.75m3,实际水体积为1.33m3)内,试验用水为充分曝气的水库水,每周换水三分之一。试验期间水温为28-32℃,用空气压缩机24h增氧。试验前后分别测量两组黄颡鱼的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并计算增重率、饲料系数和特定生长率,以考察饲料对黄颡鱼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见表1;试验前后,查看两组黄颡鱼体色变化,考察饲料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由表1可知,两组黄颡鱼实验后体重都有较大的增长,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增长都较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观察两组黄颡鱼试验前后的体色发现,对照组的黄颡鱼体色主要为灰黄色,而试验组的黄颡鱼体色呈较深的鲜艳的黄色。表1饲料对黄颡鱼生产性能的影响项目对照组试验组初始体重,g1.021.02终末体重,g23.8024.65*增重率,%2232.352320.40*饲料系数0.940.91特定生长率,%/d5.625.69*注:“*”表示通过t检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用本发明的生物饲料生产出的黄颡鱼料营养均衡、消化率高,能有效替代鱼粉等价格昂贵的动植物蛋白质原料、促消化添加剂和色素沉着剂,并且显著提高生产性能,保证黄颡鱼体色正常健康快速生长。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