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芽一叶初展型绿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28748阅读:30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芽一叶初展型兰香绿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备受消费者喜爱不仅具有口味醇香的特点,还有很多养生保健的功效,其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约有40多种,含有非常丰富的铁、锌、锰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元素。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方法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

相对于红茶、黑茶等发酵茶而言,绿茶的非发酵加工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的原始组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方法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绿茶采摘颇有讲究,阳春三月,茶芽开始萌发,“清明节”过后开始采摘,“谷雨”前普遍开采。春茶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五月底以前采的为春茶,也叫做“头茶”,开采的头两天,数量很少,称之为“跑山尖”,多在“谷雨”前采制也称为“雨前毛尖”。五月底春茶结束停采5至於天,再采为夏茶,采摘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八、九月间,秋芽萌发,采之则称为“秋茶”。秋季萌芽多为养树而不摘,于是便有“头茶苦、二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之说。

采茶时,不采老(叶),不采小,不采马蹄叶(鱼叶),不采茶果(花蕾、小茶果实),对夹叶则及时采尽。制作特级毛尖,只采摘1芽1叶初展;一级茶采摘1芽2叶初展,二级茶采摘1芽2叶至3叶初展为主,兼有2叶对夹叶。三级茶采摘1芽2至3叶,兼有较嫩的2叶对夹叶。四、五级采摘1芽3叶及2至3叶对夹叶。

一芽一叶初展是茶树新梢的第一片叶子刚展开,是茶树上最嫩的页,因此对制作方法的要求更高。目前市面上针对绿茶的加工探索较多,但未见专门针对“一芽一叶初展”型兰香绿茶的加工方法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芽一叶初展型兰香绿茶的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芽一叶初展型兰香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采摘新鲜绿茶叶,并去除杂质;

2)摊凉:将茶叶避光摊放,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1-3cm,摊放环境24-26℃,摊放时间8-12小时,控制茶叶水分含量在75-80wt%;

3)杀青:茶叶在翻滚的容器内不断翻滚,向容器内通入热风杀青12-15min;

4)理条:采用理条机加工,理条温度120-150℃,理条时间18-22min,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23-33wt%;

5)整形:断木压4-6min,茶叶堆放厚度2-3cm;

6)二次摊凉:采用风扇降温18-25min,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13-21wt%;

7)提香:提香时间40-60min;

8)去豪:采用脱豪机去豪,脱豪时间40-45min,使茶叶水分控制在1.2-2.5wt%,并使茶豪从茶叶表面褪去,热风带离;

9)分拣包装:机器分拣、筛选分装。

优选地,步骤1)所述的采摘时间为清明节前后10天

优选地,步骤1)所述的绿茶叶为“一叶一芽”;

优选地,步骤3)所述的杀青,容器内茶叶量为18-22kg;

优选地,步骤3)所述的杀青,杀青温度为400-440℃;

优选地,步骤3)所述的杀青,控制茶叶含水量在38-42wt%;

优选地,步骤4)所述的提香,提香温度为100-105℃;

优选地,步骤4)所述的提香,提香时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2-4wt%;

优选地,步骤8)所述的脱豪,脱豪温度控制在90-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技术优点在于通过采摘、摊凉、杀青、理条、整形、二次摊凉、提香、去毫、分拣包装后制得的绿茶叶片色泽嫩绿鲜活,泡得茶汤高香持久,汤色嫩绿透亮,滋味鲜爽回甘,品质上乘,所述加工方法适用并值得推广于一叶一芽其他品种茶的生产。

2、对于一叶一芽初展型茶叶的加工,对其温度、湿度和投放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尤其在杀青和提香环节,杀青时杀青叶与高温热风接触,叶温快速升高,杀青工序迅速,杀青过程中作用温度控制在400-440℃,杀青均匀,茶叶不会干黄红变、焦叶焦边;杀青时,投叶量不宜过多或过少,适宜的投叶量能使茶叶翻拌均匀,有利于蒸汽热风的穿透。提香时间40-60min,提香温度为100-105℃,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2-4wt%时,茶叶浓香且色泽翠绿。

3、茶叶的采摘时期非常重要,对一叶一芽初展型茶叶采摘时间为清明节前后十天,叶片最为细嫩,积累的内含物较丰富,滋味鲜浓而耐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一

1)采摘:在清明前10天采摘新鲜一叶一芽型的绿茶叶,去除杂质;

2)摊凉:将茶叶避光摊放,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1cm,摊放环境24℃,摊放时间8小时,控制茶叶水分含量在75wt%;

3)杀青:投放22kg茶叶在翻滚的容器内不断翻滚,向容器内通入热风杀青15min,杀青温度为440℃,控制茶叶含水量在42wt%

4)理条:采用理条机加工,理条温度120℃,理条时间18min,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23wt%;

5)整形:断木压6min,茶叶堆放厚度3cm;

6)二次摊凉:采用风扇降温18min,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13wt%;

7)提香:提香时间1小时;提香温度为105℃,提香时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2wt%;

8)去豪:采用脱豪机去豪,脱豪温度90℃,脱豪时间40min,使茶叶水分控制在1.5wt%,并使茶豪从茶叶表面褪去,热风带离;

9)分拣包装:机器分拣、筛选分装。

实施例2

1)采摘:在清明时采摘新鲜一叶一芽型的绿茶叶,去除杂质;

2)摊凉:将茶叶避光摊放,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2cm,摊放环境25℃,摊放时间10小时,控制茶叶水分含量在78wt%;

3)杀青:投放20kg茶叶在翻滚的容器内不断翻滚,向容器内通入热风杀青13min,杀青温度为420℃,控制茶叶含水量在40wt%;

4)理条:采用理条机加工,理条温度135℃,理条时间20min,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28wt%;

5)整形:断木压5min,茶叶堆放厚度2.5cm;

6)二次摊凉:采用风扇降温21min,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17wt%;

7)提香:提香时间50min;提香温度为103℃,提香时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4wt%;

8)去豪:采用脱豪机去豪,脱豪时间42min,脱豪温度控制在95℃,使茶叶水分控制在2wt%,并使茶豪从茶叶表面褪去,热风带离;

9)分拣包装:机器分拣、筛选分装。

实施例3

1)采摘:在清明时采摘新鲜一叶一芽型的绿茶叶,去除杂质;

2)摊凉:将茶叶避光摊放,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3cm,摊放环境26℃,摊放时间12小时,控制茶叶水分含量在80wt%;

3)杀青:投放18kg茶叶在翻滚的容器内不断翻滚,向容器内通入热风杀青12min,杀青温度为400℃,控制茶叶含水量在38wt%;

4)理条:采用理条机加工,理条温度150℃,理条时间22min,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33wt%;

5)整形:断木压4min,茶叶堆放厚度2cm;

6)二次摊凉:采用风扇降温25min,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21wt%;

7)提香:提香时间40min;提香温度为100℃,提香时茶叶水份含量控制在3wt%;

8)去豪:采用脱豪机去豪,脱豪时间45min,脱豪温度控制在100℃,使茶叶水分控制在2.5wt%,并使茶豪从茶叶表面褪去,热风带离;

9)分拣包装:机器分拣、筛选分装。

试验例感官审评

材料:试验例:本实施例1-3制备的茶样;

对照例:市售非兰香型绿茶;

方法:称取茶样3.0g,150ml沸水冲泡5min,选取茶叶外形色泽、香味、叶底为指标进行感官分析,由3名专业教师密码审评,给出评分,以各组别得分均值作为香气质量得分。

表1不同工艺条件下成品茶感官品质

备注:采用密码审评,评级以1为最佳,3为最次。

从表1可知,兰香型茶叶在外形色泽、热嗅和冷嗅时香味以及叶底都要略甚非兰香型绿茶一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方案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