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挂面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3309阅读:64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工挂面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手工挂面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面食,是以小麦粉添加盐、食用碱、水经手工拉制悬挂干燥后切制成一定长度的干面条。手工挂面经开水煮两三分钟即熟,适合速食,可以打卤子吃、夏天可以过熟之后捞出来过凉水做凉面,也可以过凉水后做麻辣面等等,各种吃法百吃不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传统的手工挂面的加工步骤一般包括和面、饧面、盘条、绕条、二次饧面、拉条、三次饧面、上杆晾干、二次拉长、下杆、裁切包装,这样一整套步骤做下来耗时较长,其中在饧面的过程中等待的时间较长,且上杆晾干的步骤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难以制作出批次性一致手工挂面,对于工厂化批量制作手工挂面来说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工挂面的加工方法,提高手工挂面的加工效率同时确保各批次手工挂面的一致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手工挂面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和面,将小麦粉、山泉水、食用盐、食用碱按1:(0.26~0.3):(0.06~0.08):(0.005~0.01)的重量比称取后放入面盆中,在室温为22~28℃的条件下混合搅拌10~20min;

本发明中,食用盐与小麦粉的比例为(0.06~0.08):1,食用盐的作用不仅在于调味,还可以强化面筋,解决干面结团的问题,使得面粉揉搓更加高效;具体的步骤(1)中,先将用量较少的食用盐和食用碱溶解到山泉水中,然后再边搅拌边加入小麦粉。

(2)揉面,在小麦粉与山泉水、食用盐、食用碱混合完成后即可进入揉搓阶段,揉搓的目的在于使面粉与水充分接触混合,用手反复揉搓至面不粘盆为止;

(3)一次饧面:在和面的过程中,面粉与水充分混合,蛋白质吸水膨胀形成面筋,由于揉搓的外力作用,面筋中的蛋白质大分子处于一种纠缠状态,分子中存在有较大的内应力,因此需要通过饧面实现消除内应力和蛋白质分子空间的结构重构,将揉搓好的面团放到真空箱中,保持温度为25~30℃,真空压力为0.35~0.45mpa,静置5~15min;本发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一次饧面,此时,面粉中的蛋白质大分子能更快的实现结构重构,提高了饧面的效率;

(4)盘大条,将饧好的面团按压成面饼,在面饼两侧均匀喷洒杂粮粉,用切盘切成粗细7~10cm的长条,盘成大圈放入面盆中,再次喷洒杂粮粉并静置20~30min;

本发明的盘条过程中,采用杂粮粉的喷洒实现面条之间不相互粘连,所述的杂粮粉为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具体的包括玉米粉、荞麦粉、高粱粉、大麦粉、燕麦粉、黑麦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另外,通过杂粮粉的加入,增加了挂面的营养成分。

进一步的,根据本发明,为了提高口感,所述杂粮粉的目数为100~120目。

(5)盘小条,将步骤(4)中的大条搓揉成粗细为2~5cm的小条,放入面盆并喷洒杂粮粉;

(6)上筷,将小条搭放到两根平行且间隔放置的面筷上,小条之间的间距为1~2cm,两根面筷之间的小条的长度占小条总长度的85~95%;两根面筷之间的小条的长度过短,会直接导致后续的拉制成的面条的产量降低,而长度过长,则不易在面筷上挂住,容易脱落。

(7)二次饧面,将步骤(6)中的面筷放到25~30℃的面房内静置30~50min至面条变柔软;通过二次饧面,使得面条中的孔隙更多且更加的均匀,制作的面条更有筋道;

(8)拉面,将一根面筷悬挂在面架上,手持另一根面筷进行拉面,采用断续拉扯的方式,将每根面条拉至长度为160~200cm,断续拉扯的力道不宜过大,以能够实现面条拉长且不至于拉断为宜;

(9)晾面,面条拉制好之后要进行晾干操作,为了提高晾干的效率,通常采用辅助的工具,如风扇和除湿器进行除湿,风扇可以增加空气的流通,除湿器可以快速除去湿气,使得面条的晾晒更加迅速,风扇吹风30~45min后开启烘干灯对面条进行烘干,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面条晾干后的含水率为12~15%利于后续的储存;

(10)切面,将面筷放到面板上,用刀将面筷与面条接触位置切断,取用两面筷之间的部分按规格分切后包装。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的步骤(8)中,在断续拉扯的过程中,使用烘干机对面架上的面条进行烘烤,边烘烤边进行拉面,如此,在面条完成拉长的同时对面条进行烘干,缩短了后道晾干工序的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手工挂面的加工方法,通过对各个步骤的改良,不仅提高了制作的效率,而且改善了手工挂面的质量和口味,对手工挂面的生产工艺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了工厂化生产的批次一致性;生产出的手工挂面具有营养丰富、口感筋道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手工挂面的加工方法:

(1)和面,先将1kg食用盐和0.16kg食用碱溶解到5.6kg山泉水中,再边搅拌边加入20kg小麦粉,在室温为25℃的条件下混合搅拌15min;

(2)揉面,用手反复揉搓面团至面不粘盆为止;

(3)一次饧面,将揉搓好的面团放到真空箱中,保持温度为28℃,真空压力为0.40mpa,静置10min;

(4)盘大条,将饧好的面团按压成面饼,在面饼两侧均匀喷洒玉米粉,用切盘切成粗细8cm的长条,盘成大圈放入面盆中,再次喷洒玉米粉并静置25min,所述玉米粉的目数为110目;

(5)盘小条,将步骤(4)中的大条搓揉成粗细为4cm的小条,放入面盆并喷洒玉米粉;

(6)上筷,将小条搭放到两根平行且间隔放置的面筷上,小条之间的间距为1.5cm,两根面筷之间的小条的长度占小条总长度的90%;

(7)二次饧面,将步骤(6)中的面筷放到28℃的面房内静置40min至面条变柔软;

(8)拉面,将一根面筷悬挂在面架上,手持另一根面筷进行拉面,采用断续拉扯的方式,将每根面条拉至长度为180cm;

(9)晾面,面条拉制好之后要进行晾干操作,利用风扇和除湿器进行除湿,风扇吹风40min后开启烘干机对面条进行烘干至含水率为14%下杆;

(10)切面,将面筷放到面板上,用刀将面筷与面条接触位置切断,取用两面筷之间的部分按规格分切后包装。

实施例2

一种手工挂面的加工方法:

(1)和面,将0.8kg食用盐和0.1kg食用碱溶解到5.2kg山泉水中,再边搅拌边加入20kg小麦粉,在室温为22℃的条件下混合搅拌20min;

(2)揉面,用手反复揉搓面团至面不粘盆为止;

(3)一次饧面,将揉搓好的面团放到真空箱中,保持温度为25℃,真空压力为0.35mpa,静置15min;

(4)盘大条,将饧好的面团按压成面饼,在面饼两侧均匀喷洒荞麦粉,用切盘切成粗细7cm的长条,盘成大圈放入面盆中,再次喷洒荞麦粉并静置20min,所述荞麦粉的目数为100目;

(5)盘小条,将步骤(4)中的大条搓揉成粗细为2cm的小条,放入面盆并喷洒荞麦粉;

(6)上筷,将小条搭放到两根平行且间隔放置的面筷上,小条之间的间距为1cm,两根面筷之间的小条的长度占小条总长度的85%;

(7)二次饧面,将步骤(6)中的面筷放到25℃的面房内静置50min至面条变柔软;

(8)拉面,将一根面筷悬挂在面架上,手持另一根面筷进行拉面,采用断续拉扯的方式,将每根面条拉至长度为160cm;

(9)晾面,面条拉制好之后要进行晾干操作,利用风扇和除湿器进行除湿,风扇吹风30min后开启烘干机对面条进行烘干至含水率为15%下杆;

(10)切面,将面筷放到面板上,用刀将面筷与面条接触位置切断,取用两面筷之间的部分按规格分切后包装。

实施例3

一种手工挂面的加工方法:

(1)和面,将1.2kg食用盐和0.2kg食用碱溶解到6kg山泉水中,再边搅拌边加入20kg小麦粉,在室温为28℃的条件下混合搅拌10min;

(2)揉面,用手反复揉搓面团至面不粘盆为止;

(3)一次饧面,将揉搓好的面团放到真空箱中,保持温度为30℃,真空压力为0.45mpa,静置5min;

(4)盘大条,将饧好的面团按压成面饼,在面饼两侧均匀喷洒大麦粉,用切盘切成粗细10cm的长条,盘成大圈放入面盆中,再次喷洒大麦粉并静置30min,所述大麦粉的目数为120目;

(5)盘小条,将步骤(4)中的大条搓揉成粗细为5cm的小条,放入面盆并喷洒大麦粉;

(6)上筷,将小条搭放到两根平行且间隔放置的面筷上,小条之间的间距为2cm,两根面筷之间的小条的长度占小条总长度的95%;

(7)二次饧面,将步骤(6)中的面筷放到30℃的面房内静置50min至面条变柔软;

(8)拉面,将一根面筷悬挂在面架上,手持另一根面筷进行拉面,采用断续拉扯的方式,将每根面条拉至长度为200cm;

(9)晾面,面条拉制好之后要进行晾干操作,利用风扇和除湿器进行除湿,风扇吹风45min后开启烘干机对面条进行烘干至含水率为12%下杆;

(10)切面,将面筷放到面板上,用刀将面筷与面条接触位置切断,取用两面筷之间的部分按规格分切后包装。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手工挂面的加工方法基本一致,不同的是,一次饧面在常压下进行,其余不变,加工得到手工挂面。

对比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手工挂面的加工方法基本一致,不同的是,食用盐的用量为0.2kg,其余不变,加工得到手工挂面。

通过实施例1~3与对比例1的对比,未进行真空条件饧面而时间一致时,对比例1的饧面效果明显差于实施例1~3;

通过实施例1~3与对比例2的对比,添加食用盐较少时,面条缺乏筋道,在断续拉扯时容易被拉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