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藻鱼肉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813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海藻鱼肉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鱼肉肠是以鱼糜为主要原料,以食盐、淀粉、香料等为辅料,混合斩拌后灌装至肠衣内,通过密封、杀菌、蒸煮等操作单元加工而成。鱼肉肠作为一种新型的鱼糜制品,由于其风味和口感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尤其在火锅中使用广泛。鱼肉肠生产过程中,凝胶强度是重要的指标,决定了鱼肉肠品质的优劣。鱼糜制品在凝胶过程中,内源性蛋白酶会引起凝胶劣化现象,导致已形成的凝胶结构逐渐崩溃,不利于产品的稳定。鱼肉肠制作过程中,常添加鱼肉质量的2~3%的食盐,以促进鱼肉盐溶性蛋白(肌原纤维蛋白)溶解,以形成高强度凝胶,赋予产品必要的保水性、乳化性和黏性。此外,添加食盐还具有调味和杀菌等功能。但过量摄入食盐(nacl)易引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对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因此低盐鱼糜制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但是,如果仅是单纯的降低食盐会导致鱼肉肠货架期和品质的下降,影响口感和风味。同时,在加工与保藏过程中,鲜味物质极易降解,影响风味,添加外源性鲜味物质又受到内源酶的制约。而作为改进,现有技术中常添加淀粉等辅料,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产品的凝胶强度,但是改善效果不佳,依旧无法达到高盐时的凝胶强度,且还会导致产品结块及质地粗糙。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低盐且高凝胶强度的海藻鱼肉肠,同时提供一种在降低鱼肉肠盐含量的同时能改善鱼肉肠凝胶强度的海藻鱼肉肠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一种海藻鱼肉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过60目筛的海藻粗粉经气流超微粉碎机粉碎后过300~600目筛网得海藻超微全粉;将鲜活的鱼进行预处理后进行采肉,得鱼肉;步骤2:用温度为20℃以下的中性电解水对步骤1所得鱼肉进行漂洗2~3次,再进行脱水;步骤3:将步骤2脱水后的鱼肉用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进行处理,然后绞碎制得鱼肉粒;步骤4:将步骤3的鱼肉粒单独斩拌3~5min后,加入食盐、味精、胡椒粉、食醋、料酒、呈味核苷酸二钠和步骤1的海藻超微全粉,继续斩拌5~8min,得到鱼糜,将鱼糜充入蛋白肠衣,其中,斩拌的温度控制在0~5℃,所述食盐的用量占所用鱼肉粒质量的1~1.5%;步骤5:对步骤4所得产品进行射频处理,再进行电阻加热,接着冷却后进行包装,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海藻鱼肉肠。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添加经气流超微粉碎技术粉碎的海藻超微全粉,以提高海藻全粉与鱼糜蛋白之间的契合度,加之海藻全粉中富含的褐藻胶、海藻多糖等亲水胶体,进而有效改善了低盐鱼肉肠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使得低盐鱼肉肠口感更加细腻;(2)本发明通过中性电解水与dpcd双杀菌处理,钝化鱼肉中的磷酸酶和内源性蛋白酶实现了低盐鱼肉肠i+g赋味工艺,缓解凝胶劣化现象,提高了鱼肉肠的稳定性,使得鱼肉肠风味更独特;(3)本发明通过射频-电阻加热凝胶工艺,有效缩短了加热的时间,使得鱼肉肠受热均匀,进一步缓解产品的凝胶劣化,延长产品的货架期;(4)本发明制得的海藻鱼肉肠凝胶强度好,且鱼肉肠中的含盐量仅为鱼肉质量的1~1.5%,比传统鱼肉肠中的盐含量低一半,食用更加健康;(5)本发明的鱼肉肠中添加有呈味核苷酸二钠(i+g)使得鱼肉肠更加鲜美,加之含有海藻超微全粉,提高了植物纤维含量,营养更丰富。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详予说明。本发明提供一种海藻鱼肉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过60目筛的海藻粗粉经气流超微粉碎机粉碎后过300~600目筛网得海藻超微全粉;将鲜活的鱼进行预处理后进行采肉,得鱼肉;步骤2:用温度为20℃以下的中性电解水对步骤1所得鱼肉进行漂洗2~3次,再进行脱水;步骤3:将步骤2脱水后的鱼肉用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进行处理,然后绞碎制得鱼肉粒;步骤4:将步骤3的鱼肉粒单独斩拌3~5min后,加入食盐、味精、胡椒粉、食醋、料酒、呈味核苷酸二钠和步骤1的海藻超微全粉,继续斩拌5~8min,得到鱼糜,将鱼糜充入蛋白肠衣,其中,斩拌的温度控制在0~5℃,所述食盐的用量占所用鱼肉粒质量的1~1.5%;步骤5:对步骤4所得产品进行射频处理,再进行电阻加热,接着冷却后进行包装,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的原理:超微粉碎技术指的是通过对物料的冲击,碰撞,剪切,研磨,分散等手段,能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更小的微粉。其粉碎速度快,工作温度低,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料粉体的活性成分。同时,克服了传统粉碎技术出现的粉碎不均匀,颗粒结块等问题。电解水是一种新兴杀菌消毒剂,指含电解质的水通过特定电解槽电解后,取得的具有氧化能力的酸或碱性水。为了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目前,国内外关于电解水的应用研究,绝大多数均集中在酸性较低(ph<2.7)电解水方面,而忽视中性电解水。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densephasecarbondioxide,dpcd)是为一种新型非热加工技术,dpcd技术能在温和的条件下有效杀菌,最大限度的保持物料的营养和风味。射频(radiofrequency,rf)是一种高频交流电磁波,其频率范围为3khz-300mhz。射频能穿透到物料内部,引起物料内部带电离子的振荡迁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射频加热处理能显著的降低加热温度和时间,并获得满意的杀菌效果,加热速率约为传统处理方式的30倍,并且可以更好地保持产品的品质。射频加热能有效的提高加热速率,但射频加热也存在下缺点:射频能量会集中在局部含水率较大的地方,从而导致局部过热现象,即出现热偏移,同时,如果物料的形状不规则,则射频能量将集中在物料中厚度大的区域。热偏移现象将导致加热过程中物料受热不均匀,引起品质下降。本发明通过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将海藻粗粉粉粹成能过300目以上筛网的海藻超微全粉,使海藻超微全粉的分散性、溶解性及吸附性有效提高,将其用于鱼肉肠能有效促进后续斩拌过程中海藻全粉与鱼糜蛋白之间的契合度,加之海藻全粉中富含的褐藻胶、海藻多糖等亲水胶体,因此,添加海藻超微全粉有效改善了低盐鱼肉肠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使得低盐鱼肉肠口感更加细腻,也避免了后期产品易结块、质地粗糙的问题;在鱼肉肠进行赋味前,将中性电解水与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联合使用对鲜活鱼肉进行双杀菌处理,进行杀菌的同时钝化鱼肉中磷酸酶和内源性蛋白酶,避免斩拌过程添加的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imp)和5’-鸟苷酸二钠(gmp)是重要的呈味物质,imp和gmp混合得到的呈味核苷酸二钠混合物(i+g),具有显著的协同增鲜作用,目前主要用于酱油中,由于在肉制品中的磷酸酶的作用下,其会发生水解产生无增味的物质,因此限制了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在磷酸酶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无增味作用的肌苷和鸟苷,因此,上述双重杀菌处理,在杀菌的同时能有有效促进后期斩拌过程的赋味,进而有效缓解鱼肉肠在后期发生凝胶劣化,增强产品的稳定性;将射频加热与电阻加热联合使用用于鱼肉肠的凝胶化处理,两者协同增效,相互促进,实现了快速高效的同时,相比传统凝胶化处理,有效降低了凝胶化的处理温度保持了鱼肉肠的品质,同时,避免了单一射频加热出现的热偏移现象,使得鱼肉肠受热均匀,进一步缓解产品的凝胶劣化,延长产品的货架期;上述各步骤之间环环相扣,使得最终制得的海藻鱼肉肠含盐量低且凝胶强度好,同时富含植物纤维,相对普通鱼肉肠而言,营养更丰富,低盐鱼肉肠食用更健康。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添加经气流超微粉碎技术粉碎的海藻超微全粉,以提高海藻全粉与鱼糜蛋白之间的契合度,加之海藻全粉中富含的褐藻胶、海藻多糖等亲水胶体,进而有效改善了低盐鱼肉肠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使得低盐鱼肉肠口感更加细腻;(2)本发明通过中性电解水与dpcd双杀菌处理,钝化鱼肉中的磷酸酶和内源性蛋白酶实现了低盐鱼肉肠i+g赋味工艺,缓解凝胶劣化现象,提高了鱼肉肠的稳定性,使得鱼肉肠风味更独特;(3)本发明通过射频-电阻加热凝胶工艺,有效缩短了加热的时间,使得鱼肉肠受热均匀,进一步缓解产品的凝胶劣化,延长产品的货架期;(4)本发明制得的海藻鱼肉肠凝胶强度好,且鱼肉肠中的含盐量仅为鱼肉质量的1~1.5%,比传统鱼肉肠中的盐含量低一半,食用更加健康;(5)本发明的鱼肉肠中添加有呈味核苷酸二钠(i+g)使得鱼肉肠更加鲜美,加之含有海藻超微全粉,提高了植物纤维含量,营养更丰富。进一步的,步骤1的气流超微粉碎机粉碎过程中的气流压力为0.5-0.8mpa,进料速度为80-100kg/h。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预处理包括依次进行的初次水洗、去鳞、去鱼头、去鱼尾、去内脏及二次水洗;步骤1中的鱼肉为剔除了鱼刺和鱼皮后的鱼肉。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采用鲜活的鱼经过上述预处理后作为原料,相对冰冻鱼肉而言营养保留更全面。进一步的,步骤2的中性电解水是用电解水处理器在电流3a,电压4.7~5.3v的条件下处理得到,所述中性电解水的氯离子浓度为0.012mol/l;步骤2鱼肉的脱水是采用螺旋过滤机进行的。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上述条件制备得到的中性电解水对鱼肉中的磷酸酶的抑制效果更好,杀菌效果更好且不影响鱼肉的风味品质。进一步的,步骤3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的处理条件为压力20~30mpa,温度32~37℃,时间12~15min。由上述描述可知,上述条件下处理的杀菌效果好且不影响鱼肉的风味。进一步的,步骤4中各原料的用量占所用鱼肉粒重量的百分数分别为:味精0.5~2.0%、胡椒粉0.1~0.5%、食醋0.5~1.5%、料酒1.0~2.5%、呈味核苷酸二钠0.04~0.08%和海藻超微全粉20~25%。由上述描述可知,海藻超微全粉20~25%能有效提高鱼肉肠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同时将各原料成分控制在上述范围制备出的鱼肉肠的品质及风味更佳。进一步的,步骤5射频处理的频率为25~28mhz,射频处理的温度为60~70℃;步骤5中的电阻加热是将射频处理后的产品加热至85℃并保持1~2min,其中施加的电压梯度为4.0v/cm,总加热时间为5~8min。由上述描述可知,在上述条件下对鱼肉肠进行加热凝胶化处理,温度低且时间短,加热杀菌的同时能较好保持海藻鱼肉肠的原有风味。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海藻鱼肉肠。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制得的海藻鱼肉肠凝胶强度好,且鱼肉肠中的含盐量仅为鱼肉质量的1~1.5%,比传统鱼肉肠中的盐含量低一半,食用更加健康;本发明的鱼肉肠中添加有呈味核苷酸二钠(i+g)使得鱼肉肠更加鲜美,加之含有海藻超微全粉,提高了植物纤维含量,营养更丰富。实施例1一种海藻鱼肉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海藻用水洗净,烘干后置于植物粉碎机中进行初步粉碎,过60目筛制得海藻粗粉,将过60目筛的海藻粗粉经气流超微粉碎机(气流压力为0.5mpa,进料速度为80kg/h)粉碎后过300目筛网得海藻超微全粉;将鲜活的鱼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依次进行的初次水洗、去鳞、去鱼头、去鱼尾、去内脏及二次水洗)后用滚筒式采肉机进行采肉,将鱼肉与骨刺和鱼皮分离得鱼肉;步骤2:将步骤1所得鱼肉与中性电解水(预调电解水处理器,设定电流3a,电压为(5±0.3)v,氯离子浓度为0.012mon/l)按质量比1∶5混合于漂洗池中,水温控制在20℃以下,慢速搅拌5min,倾去漂洗液,重复2次,去掉鱼肉中可能残存的鱼刺、碎骨等杂质,最后采用螺旋过滤机进行鱼肉的脱水;步骤3:将步骤2脱水后的鱼肉放入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釜中,在压力20mpa,温度37℃的条件下处理时间15min,然后绞碎制得鱼肉粒;步骤4:将步骤3的鱼肉粒在0~5℃的条件下单独斩拌3min后,加入鱼肉粒质量1.5%的食盐、2.0%的味精、0.5%的胡椒粉、1.5%的食醋、2.5%的料酒、0.04%的呈味核苷酸二钠(i+g)和20%的步骤1的海藻超微全粉,在0~5℃的条件下继续斩拌5min,得到鱼糜,将鱼糜充入蛋白肠衣,得直径为26mm的海藻鱼肉肠;步骤5:对步骤4所得产品在温度为70℃、频率为27mhz的条件下进行射频处理,再放入250v、10khz的欧姆加热装置的金属容器中进行电阻加热,施加的电压梯度为4.0v/cm,,将海藻鱼肉肠加热至85℃并保持2min,总加热时间5min,然后冷却后剪肠、包装封口,得到目标产物。对所得产品进行感官评价、持水率及质构测定(采用英国ta.xtplus质构仪进行测定),感官评价的标准如表1,感官评定结果见表2,持水率及质构测定结果见表3。感官品质评定由20名食品专业志愿者进行,感官品质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分值在0-100分之间,0分最差,100分最好,结果取所有评分的平均值。表1感官品质评分标准实施例2一种海藻鱼肉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海藻用水洗净,烘干后置于植物粉碎机中进行初步粉碎,过60目筛制得海藻粗粉,将过60目筛的海藻粗粉经气流超微粉碎机(气流压力为0.8mpa,进料速度为100kg/h)粉碎后过600目筛网得海藻超微全粉;将鲜活的鱼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依次进行的初次水洗、去鳞、去鱼头、去鱼尾、去内脏及二次水洗)后用滚筒式采肉机进行采肉,将鱼肉与骨刺和鱼皮分离得鱼肉;步骤2:将步骤1所得鱼肉与中性电解水(预调电解水处理器,设定电流3a,电压为(5±0.3)v,氯离子浓度为0.012mon/l)按质量比1∶10混合于漂洗池中,水温控制在20℃以下,慢速搅拌2min,倾去漂洗液,重复2次,去掉鱼肉中可能残存的鱼刺、碎骨等杂质,最后采用螺旋过滤机进行鱼肉的脱水;步骤3:将步骤2脱水后的鱼肉放入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釜中,在压力30mpa,温度32℃的条件下处理时间12min,然后绞碎制得鱼肉粒;步骤4:将步骤3的鱼肉粒在0~5℃的条件下单独斩拌5min后,加入鱼肉粒质量1%的食盐、0.5%的味精、0.1%的胡椒粉、0.5%的食醋、1.0%的料酒、0.08%的呈味核苷酸二钠(i+g)和25%的步骤1的海藻超微全粉,在0~5℃的条件下继续斩拌8min,得到鱼糜,将鱼糜充入蛋白肠衣,得直径为26mm的海藻鱼肉肠;步骤5:对步骤4所得产品在温度为60℃、频率为28mhz的条件下进行射频处理,再放入250v、10khz的欧姆加热装置的金属容器中进行电阻加热,施加的电压梯度为4.0v/cm,,将海藻鱼肉肠加热至85℃并保持1min,总加热时间8min,然后冷却后剪肠、包装封口,得到目标产物。对产品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2及表3。实施例3一种海藻鱼肉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海藻用水洗净,烘干后置于植物粉碎机中进行初步粉碎,过60目筛制得海藻粗粉,将过60目筛的海藻粗粉经气流超微粉碎机(气流压力为0.65mpa,进料速度为90kg/h)粉碎后过500目筛网得海藻超微全粉;将鲜活的鱼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依次进行的初次水洗、去鳞、去鱼头、去鱼尾、去内脏及二次水洗)后用滚筒式采肉机进行采肉,将鱼肉与骨刺和鱼皮分离得鱼肉;步骤2:将步骤1所得鱼肉与中性电解水(预调电解水处理器,设定电流3a,电压为(5±0.3)v,氯离子浓度为0.012mon/l)按质量比1∶7.5混合于漂洗池中,水温控制在20℃以下,慢速搅拌3min,倾去漂洗液,重复3次,去掉鱼肉中可能残存的鱼刺、碎骨等杂质,最后采用螺旋过滤机进行鱼肉的脱水;步骤3:将步骤2脱水后的鱼肉放入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釜中,在压力25mpa,温度35℃的条件下处理时间13min,然后绞碎制得鱼肉粒;步骤4:将步骤3的鱼肉粒在0~5℃的条件下单独斩拌4min后,加入鱼肉粒质量1.25%的食盐、1.25%的味精、0.3%的胡椒粉、1.0%的食醋、1.75%的料酒、0.06%的呈味核苷酸二钠(i+g)和22.5%的步骤1的海藻超微全粉,在0~5℃的条件下继续斩拌7min,得到鱼糜,将鱼糜充入蛋白肠衣,得直径为26mm的海藻鱼肉肠;步骤5:对步骤4所得产品在温度为65℃、频率为26mhz的条件下进行射频处理,再放入250v、10khz的欧姆加热装置的金属容器中进行电阻加热,施加的电压梯度为4.0v/cm,,将海藻鱼肉肠加热至85℃并保持2min,总加热时间7min,然后冷却后剪肠、包装封口,得到目标产物。对产品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2及表3。对比例1其他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添加海藻粉,采用传统工艺的高盐鱼肉肠的制备方法。对产品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2及表3。对比例2其他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传统水浴加热取代步骤5的射频及电阻加热处理。对产品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2及表3。对比例3其他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单独射频加热取代步骤5的射频及电阻加热处理。对产品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2及表3。对比例4其他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单独电阻加热取代步骤5的射频及电阻加热处理。对产品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2及表3。表2鱼肉肠的感官评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感官得分8786.588.780727476志愿者食用反映情况表明,经本发明方法加工的鱼肉肠肉质紧密,表面光滑,风味独特,口感均最佳。表3鱼肉肠的特征性指标注:不同字母表示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表中数据对比可知,采用本发明工艺制成的鱼肉肠成品物理品质更佳,在持水率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将射频加热与电阻加热联合使用用于鱼肉肠的凝胶化处理,两者协同增效,相互促进,所获得的产品的持水率和凝胶强度及其他质构特性均最好。对比例5中性电解水与dpcd双杀菌处理对磷酸酶活性及i+g稳定性影响;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中性电解水漂洗,只进行dpcd处理。磷酸酶活性测定方法:以鱼肉肠为提取材料,绞碎后按1:3比例加入0.1mo1/lnaac-hac缓冲液(ph5.0,含5mmol/l巯基乙醇和30%甘油)。匀浆后于4℃浸提5小时,离心30分钟(12000r/min,4℃)后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测定酶活性:取1.0mlph4.0的0.2mol/l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加入1.0ml碳酸苯二钠(0.02mol/l),37℃预热5分钟,后加入0.1ml稀释酶液,混匀后于37℃保温1小时,再加入2.0ml的碱性溶液和3ml铁氰化钾,在510nm处测定吸光值。酶活定义为在该条件下每分钟产生1μmol酚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u。结果见表4。(2)对i+g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imp、gmp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称取色谱级imp、gmp标准品各0.100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到100ml,使最终的imp、gmp标准贮备液浓度为[c(imp、gmp)=1.00mg/ml]。然后,吸取适量的imp、gmp标准贮备液,并用蒸馏水分别稀释为5、10、100、200、500mg/ml的imp及5、10、100、200、500mg/ml的gmp。进样20μl标准系列中各浓度标准使用液于液相色谱仪中,采用phenomenexsax分析色谱柱,在流动相(0.5磷酸二氢钠,流速为1.000ml/min,等梯度洗脱),柱温:25℃,波长:254nm,可测得不同浓度imp、gmp的峰面积,以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准确称取5克鱼肉肠样品于50ml塑料匀浆管中,每个混合样各取2份,加15ml5%的高氯酸溶液,用高速组织匀浆机打成浆状,用10ml5%高氯酸冲洗匀浆器,合并匀浆液,35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通过中速定量滤纸滤于100ml烧杯中,沉淀再用15ml高氯酸溶液振荡5min后离心,过滤,合并滤液。用5%的1%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为6.5,转至100ml容量瓶中,去离子水定容做为样品液,进样20μl样品溶液,测得峰面积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结果见表4。表4不同操作单元对鱼肉肠磷酸酶和(i+g)含量(总量mg/l)影响注:不同字母表示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表4可以看出,中性电解水与dpcd对鱼肉进行双杀菌处理,能有效促进呈味核苷酸二钠(i+g)的赋味,有助于改善鱼肉肠的风味。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工艺制作的海藻鱼肉肠,在取得较低的产品盐分和较短的加工时间的同时,保证了鱼肉肠的凝胶强度和风味,是一款安全、健康的低盐鱼肉肠。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海藻鱼肉肠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经气流超微粉碎技术粉碎的海藻超微全粉,以提高海藻全粉与鱼糜蛋白之间的契合度,加之海藻全粉中富含的褐藻胶、海藻多糖等亲水胶体,进而有效改善了低盐鱼肉肠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使得低盐鱼肉肠口感更加细腻;本发明通过中性电解水与dpcd双杀菌处理,钝化鱼肉中的磷酸酶和内源性蛋白酶实现了低盐鱼肉肠i+g赋味工艺,缓解凝胶劣化现象,提高了鱼肉肠的稳定性,使得鱼肉肠风味更独特;本发明通过射频-电阻加热凝胶工艺,有效缩短了加热的时间,使得鱼肉肠受热均匀,进一步缓解产品的凝胶劣化,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本发明制得的海藻鱼肉肠凝胶强度好,且鱼肉肠中的含盐量仅为鱼肉质量的1~1.5%,比传统鱼肉肠中的盐含量低一半,食用更加健康;本发明的鱼肉肠中添加有呈味核苷酸二钠(i+g)使得鱼肉肠更加鲜美,加之含有海藻超微全粉,提高了植物纤维含量,营养更丰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