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密闭式炸锅。
背景技术:
一般密闭式的炸锅包括锅体和盖合于锅体的锅盖,锅体内设有用于炸制的炸篮,炸篮带动食物在高温油进去,具有方便、安全等多方面优点。但是由于密闭式设计导致炸完之后不方便沥油,需要手动提起炸篮。但是在厨房内工作的时候一般手上都会带有油腻,容易在沥油的时候手滑,这样食物和沉重的炸篮会掉进高温油里面发生危险。如果不在油面上沥油,则需要快速将炸篮挪至沥油盘,这样滴下来的油不能重复使用造成浪费,而且挪动过程中容易污染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闭式炸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密闭式炸锅,包括设有开口的锅体、用于封盖开口的盖体、设置在锅体前端的控制面板和设置在锅体内腔的炸篮;在锅体内腔靠近控制面板的一侧垂直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与内腔壁固定连接;支撑部上端设有摆动臂,摆动臂一端连接炸篮上部,另外一端穿过支撑部的另一侧设有按压部;锅体在控制面板上方设有7字型的把手,把手包括长臂和短臂,短臂靠近自由端的位置与锅体铰接,短臂自由端设置在按压部上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密闭式炸锅优点在于,在支撑部支撑下按压部与摆动臂形成第一个杠杆结构,把手长臂通过铰接点与短臂形成第二个杠杆结构。长臂从下往上摆动时带动短臂下压按压部,按压部的杠杆作用带动摆动臂连接炸篮的一端往上移,从而将炸篮从炸油中离开油面。在无需打开盖体的情况下都可以安全、准确地实施沥油步骤。整个沥油过程确保不会将高温炸油溅出锅外,非常安全卫生。需要重复炸制,或者更换炸物的时候,只需要慢慢摆下长臂,释放短臂对按压部的压力,炸篮即可在自身重力下慢慢重新回入炸油液面。由于采用了两个杠杆结构,因此可以在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即可有效控制炸篮的上升和下降,更加适合体力较小的人士操作,大大增加了安全性。
所述的把手在短臂自由端设有凸块,凸块位于按压部端部上方。加设凸块可以防止按压部在长臂释放压力过快的时候松脱与短臂的接触,避免炸篮失控掉进高温炸油发生危险。同时也可以增加短臂对按压部的操控性,在按压和释放的过程中操作更加顺畅。
所述的把手设有从内部延伸出短臂的卡块,长臂设有连接卡块的推块;推块带动卡块沿长臂方向移动,在推块前/后推动下卡块伸出/缩入短臂;支撑部上方设有向把手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卡块可伸入延伸部与按压部之间的空隙。有时候沥油时间会比较长,如果人手长期持握长臂使炸锅保持沥油状态的话,会影响工作效率,也容易发生脱手意外。设有延伸部和卡块后,当需要保持沥油状态的时候,可以先将推块往后拉,使卡块缩入短臂内部,然后上摆长臂使炸锅处于沥油状态,然后将推块往前推从而使卡块伸出短臂外侧并伸入延伸部与按压部之间的空隙。这样当人手放开长臂之后,因为延伸部阻止了卡块往上移动,因此彻底卡死了短臂释放按压部的位置,即可在松手后也能保持沥油状态。当需要从沥油状态恢复至油炸状态,只需要将卡块再次往后拉使卡块重新缩入短臂内部,然后释放长臂慢慢下摆,即可回复至油炸状态。
所述的把手在长臂内腔还设有弹簧,弹簧一端连接长臂内腔壁,另外一端连接卡块尾部;所述的弹簧始终对卡块尾部产生推力。由于弹簧始终将卡块往短臂外侧推,因此可以防止卡块在卡死位置因为振动或推块推出距离不足或者其他各种因素作用下重新弹回短臂内部而发生危险。
所述的摆动臂设有两条,分别在炸篮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左右设置有效防止炸篮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侧翻等意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闭式炸锅的外观结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油炸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K1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A-A方向沥油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K2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闭式炸锅没有盖体时沥油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闭式炸锅没有盖体时油炸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密闭式炸锅的把手结构示意图。
100-炸锅 101-盖体 102-控制面板 103-炸篮 104-锅体;
110-把手 111-凸块 112-卡块 113-推块 114-弹簧;
120-摆动臂 121-支撑部 122-按压部 123-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密闭式炸锅100,主要包括设有油炸空腔并带有上开口的锅体104、用于炸制食物的炸篮103和用于密闭上开口的盖体101。在锅体104前端的下部设有控制炸锅100电运作的控制面板102,在控制面板102上方设有把手110。把手110包括长臂和短臂,长短臂端部互相连接形成7字型,把手110在靠近短臂自由端的位置与锅体104铰接,在短臂自由端设有凸块111。锅体104油炸空腔内靠近盖体101的一侧垂直固定支撑部121。在炸篮103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条控制面板102,控制面板102一端连接炸篮103上部,另外一端穿过支撑部121上端后设有按压部122;按压部122自由端与短臂连接并处于凸块111下方。在支撑部121上端还设有延伸部123,延伸部123一端与按压部122上端固定连接、另外一端向把手110方向延伸,延伸部123与按压部122之间形成供卡块112伸入的空隙。
把手110内部设有卡块112和弹簧114,在长臂外侧设有推块113。卡块112头部可自由伸出或缩入短臂内部,尾部从短臂延伸至长臂。推块113为T字型结构,一端穿过长臂壁面伸入把手110内部并与卡块112尾部连接。推块113在长臂外侧前后移动使可控制卡块112自由伸出或缩入短臂。在长臂下方设置弹簧114,弹簧114一端支撑长臂内部壁面,另外一端支撑卡块112尾部,使弹簧114始终对卡块112产生对外的推力。
使用时炸锅可在沥油状态或油炸状态之间自由转换。当需要保持沥油状态的时候,可以先将推块113往后拉,使卡块112缩入短臂内部,然后上摆长臂使炸锅处于沥油状态,然后将推块113往前推从而使卡块112伸出短臂外侧并伸入延伸部123与按压部122之间的空隙。这样当人手放开长臂之后,因为延伸部123阻止了卡块112往上移动,因此彻底卡死了短臂释放按压部122的位置,即可在松手后也能保持沥油状态。当需要从沥油状态恢复至油炸状态,只需要将卡块112再次往后拉使卡块112重新缩入短臂内部,然后释放长臂慢慢下摆,即可回复至油炸状态。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