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5288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带搅拌功能的空气炸锅包括锅体、设置在锅体内的内锅、装配在内锅底面上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连接座以及设于连接座周缘的叶片,被电机驱动的搅拌桨利用其上的叶片实现搅拌功能。为了确保搅拌桨的叶片在受力时仍能正常运转,专利号为CN201520225500.5的现有技术,提出了连接座与内锅之间通过圆环形滑轨与锅体滑动配合的结构,但这种结构为面与面间的滑动摩擦,摩擦力较大,且容易造成部件磨损,影响使用寿命。此外,专利号为CN201420126187.5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桨的固定结构,搅拌桨通过一与电机轴配合且带有外螺纹的轴套螺纹实现连接,存在安装、拆卸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通过在搅拌桨底面设置与内锅底面抵触的凸起,通过减小两者间接触面积来减少摩擦力,延长部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设置在锅体内的内锅、装配在内锅底面上的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与电机联动的连接座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座周缘的叶片,叶片通过设于其下表面的凸起抵触在内锅底面上,使得叶片与内锅底面间留有间隙。在原有结构的叶片下表面上增设凸起,叶片通过凸起抵触在内锅的底面上,既能在叶片进行物料搅拌时提供防止其形变的支撑作用力,还能使得叶片下表面架设在内锅底面上,搅拌桨与内锅底面间的接触关系由原先的面面抵触改进为点面抵触,有效减小叶片与内锅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减小叶片在旋转时与内锅底面间的摩擦力,通过减缓部件磨损来提高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的下表面与内锅底面平行,所述凸起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叶片底面,使得叶片下表面会被凸起架起,确保叶片与内锅间预留有防止接触磨损的间隙。所述叶片的下表面与内锅底面平行,确保叶片与内锅间各区域间距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叶片包括搅拌块和弧形叶柄,所述搅拌块通过叶柄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凸起、搅拌块以及叶柄为一体结构,所述凸起的下端面呈球面状。弧形叶柄一端与连接座固接,另一端固接搅拌块,旋转的连接座通过叶柄驱动搅拌块对物料进行搅拌。所述凸起、搅拌块以及叶柄为一体结构,既便于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还能确保三者的结构强度,以应对搅拌过程中承受的外界挤压力。所述凸起的下端面呈球面状,由于球面状周缘光滑且顶部面积较小,确保凸起与内锅底面间的具有较小的滑动摩擦力。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选择:第一种,所述凸起位于所述搅拌块和叶柄连接处的下表面;第二种,所述凸起位于所述搅拌块下表面;第三种,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叶柄下表面。

作为优选,内锅底面中部开设有穿孔,连接座通过设于其空腔中的卡扣结构与穿孔孔缘卡置定位,并使得连接座与电机联动。卡扣结构用于固接连接座和内锅,使得连接座底部穿过穿孔后能稳定地与电机联动。卡扣结构可以卡置在穿孔孔缘处,穿孔孔缘既起到固接连接座的作用,防止连接座与电机断连,还能对连接座起到定位作用,确保连接座以穿孔为中心进行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空腔竖向贯通所述连接座,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摆动连接在空腔内的限位件、推动限位件复位的弹簧以及可升降地插置在所述空腔上部的按钮,通过按压上部外露的按钮实现限位件从卡置穿孔孔缘的卡置工位摆动切换至与穿孔孔缘脱离的分离工位。限位件贯穿空腔设置,按钮设置在限位件上端间,当按钮被按下时,按钮驱动限位件进行摆动动作,使得限位件在卡置工位和分离工位间切换。在按钮不触发的状态下,限位件在弹簧作用下始终处于卡置工位,当按钮被按下,限位件被拨动至分离工位。限位件处于分离工位时,所述限位件下端相对收缩,便于穿越穿孔,限位件处于卡置工位时,限位件下端相对外扩,便于卡置穿孔孔缘。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一端插置安装在设于所述空腔侧壁上的安装腔内,另一端抵触在所述限位件上部背向所述按钮的外侧壁上,所述限位件上部内侧壁设有与所述按钮下端外缘挤压抵触的斜向面,中部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下部外侧壁设有与穿孔孔缘匹配卡置的钩槽。安装腔能限制弹簧活动范围及形变轮廓,使得弹簧产生的作用力能准确作用在限位件上。利用弹簧将限位件上端往空腔轴线推送,使得限位件下端具有外扩作用力。斜向面能将按钮向下按压的作用力转化为推动限位件上端外扩的水平向作用力,方便限位件由卡置工位向分离工位切换。限位件中部转动连接在连接座上,使得限位件能受力摆动,限位件下部通过钩槽匹配卡置穿孔孔缘,确保搅拌桨与穿孔连接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包括设于空腔底部的传动柱,所述传动柱通过连接板与空腔侧壁固接,传动柱穿过穿孔并利用设于其底面的传动孔与受电机驱使转动的耦合轴联动,实现搅拌桨旋转。搅拌桨与内锅装配后,电机通过耦合轴与传动柱联动,进而驱动搅拌桨转动。传动孔可拆装套置在耦合轴上端,耦合轴与电机联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下端面上嵌置环状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下表面设有同心布置的凸环,所述连接座下端面通过密封圈紧密抵触在所述穿孔周缘的上表面。密封圈通过凸环抵触在内锅底面,密封圈既起到封闭连接座底部与内锅底面间间隙的作用,防止内锅中的物料通过穿孔进入锅体位于内锅下方的设备安装空间,还起到间隔连接座和内锅底面的作用,有效减小连接座与内锅间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上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提拉卡钩。提拉卡钩便于使用者手指钩握向上拔起搅拌桨,方便搅拌桨拆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原有结构的叶片下表面上增设凸起,搅拌桨与内锅底面间的接触关系由原先的面面抵触改进为点面抵触,既能在叶片进行物料搅拌时提供防止其形变的支撑作用力,还能使得叶片下表面架设在内锅底面上,有效减小叶片与内锅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叶片在旋转时与内锅底面间的摩擦力,通过减缓部件磨损来提高使用寿命。此外,在连接座内设置与穿孔孔缘匹配的卡扣结构,实现搅拌桨快速拆装。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安装了搅拌桨后的内锅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内锅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带双叶片的搅拌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单双叶片的搅拌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拉卡钩,2、内锅,3、搅拌桨,4、连接座,5、凸起,6、搅拌块,7、叶柄,8、穿孔,9、限位件,10、弹簧,11、按钮,12、钩槽,13、传动柱,14、密封圈,15、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由锅体、设置在锅体内的内锅2、装配在内锅2底面上的搅拌桨3组成,所述搅拌桨3包括与电机联动的连接座4以及设于所述连接座4周缘的叶片,叶片通过设于其下表面的凸起5抵触在内锅2底面上,使得叶片与内锅2底面间留有间隙。

在装配时,搅拌桨3安装在内锅2中,搅拌桨3与电机联动,且搅拌桨3的叶片下表面与内锅2底面间预留间隙。在使用时,将食物放入内锅2中,搅拌桨3在电机驱动下旋转。由于叶片的下表面靠近内锅2底面设置,使得叶片在旋转时会向食物下方穿梭,食物会在叶片搅动下翻转。在此过程中,叶片上方会积聚大量食物,食物的重力会作用在叶片的上表面,叶片在受到重力作用后会发生形变。当采用上述第一种结构时,叶片在凸起5的支撑作用下,具有较小的形变,确保叶片与内锅2底面间始终具有间隙,并由此通过减小叶片与内锅2间的接触面积来降低两者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在实际操作中,叶片的下表面与内锅2底面间的关系可以为两种:

第一种,叶片下表面通过凸起5抵触在内锅2的底面上,使得叶片始终通过凸起5抵触在内锅2底面上,当叶片转动时,凸起5会始终与内锅2底面产生摩擦,此结构能利用与内锅2底面抵触的凸起5提高叶片的抗形变能力,确保叶片出凸起5外的部分与内锅2底面间始终保持间隙,由此导致凸起5逐渐磨损;

第二种,叶片悬置在内锅2底面上,叶片下表面及凸起5下端面均与内锅2底面间预留间隙,当内锅2中的没有或具有少量物料时,叶片内锅2底面间间隔设置,只有当内锅2中的物料较多时,由于物料重力作用使得叶片在受压后形变并通过凸起5下端面抵触在内锅2底面上,此结构能确保叶片空转或小量物料搅拌时与内锅2底面完全脱离,在叶片进行大量物料搅拌时利用自身形变来使得凸起5下落并抵触在内锅2底面,确保叶片出凸起5外的部分与内锅2底面间始终保持间隙。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搅拌桨3结构。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搅拌桨3包括内设卡扣结构的连接座4以及设于连接座4周边的叶片。连接座4起到定位搅拌桨3和传递旋转驱动力的作用,叶片在连接座4驱动下旋转,完成搅拌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叶片的下表面与内锅2底面均为平面且平行设置,使得叶片在旋转时其下表面始终与内锅2底面保持间距,确保两者不会因抵触而发生摩擦损耗。所述凸起5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叶片下表面设置,使得叶片始终通过凸起5抵触在内锅2的底面上。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叶片包括搅拌块6和弧形叶柄7,所述搅拌块6通过叶柄7连接在所述连接座4上,所述凸起5、搅拌块6以及叶柄7为一体结构。搅拌块6和弧形叶柄7均具有搅拌功能,搅拌块6尺寸较大,使得搅拌块6相较于弧形叶柄7能将物料翻转搅拌更彻底。弧形叶柄7具有弧形边缘,叶柄7随着连接座4进行旋转时,叶柄7的一侧弧形边缘始终位于前沿,使得物料与弧形边缘接触后被翻起并沿弧形边缘向叶柄7外端的搅拌块6输送。所述搅拌块6和叶柄7上设有将物料铲起的斜面,斜面通过其低端边缘将物料铲起并通过斜面高端将物料抛起翻转。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凸起5位于所述搅拌块6和叶柄7连接处的下表面,使得凸起5能将叶柄7和搅拌块6受到的作用力均传递至内锅2底面,防止搅拌块6和叶柄7因过度变形而与内锅2底面贴合。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凸起5的下端面呈球面状,使得凸起5下端不同高度处的水平截面尺寸会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大,当叶片受到较小外力时,凸起5以其下端面抵触在内锅2上,当叶片受到的外力逐渐变大时,作用在凸起5上的外力也随之变大,那么凸起5下端部会受压形变,使得凸起5与内端间的抵触面也随之变大,确保对叶片提供稳定支撑。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凸起5的数量及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将凸起5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凸起5位于所述搅拌块6下表面或者所述叶柄7下表面,单个叶片上的凸起5数量可以为多个,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座4结构。

如图2、3所示,内锅2底面中部开设有穿孔8,连接座4通过设于其空腔中的卡扣结构与穿孔8孔缘卡置定位,并使得连接座4与电机联动。所述空腔竖向贯通所述连接座4,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摆动连接在空腔内的限位件9、推动限位件9复位的弹簧10以及可升降地插置在所述空腔上部的按钮11,通过按压上部外露的按钮11实现限位件9从卡置穿孔8孔缘的卡置工位摆动切换至与穿孔8孔缘脱离的分离工位。所述弹簧10一端插置安装在设于所述空腔侧壁上的安装腔内,另一端抵触在所述限位件9上部背向所述按钮11的外侧壁上,所述限位件9上部内侧壁设有与所述按钮11下端外缘挤压抵触的斜向面,中部转动连接在连接座4上,下部外侧壁设有与穿孔8孔缘匹配卡置的钩槽12。所述连接座4上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提拉卡钩1。

所述搅拌桨3上的按钮11没有被触发时,限位件9在弹簧10作用下处于卡置工位。当需要将搅拌桨3安装至内锅2上时,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使用者的食指和中指分别钩握提拉卡钩1、拇指按压按钮11,使得按钮11在挤压作用力下被压入空腔中,此时,按钮11通过下端周缘抵触在限位件9的斜向面上,使得限位件9上端背向空腔轴线移动并压缩弹簧10,限位件9下端朝向空腔轴线移动并收缩靠拢;

2. 将搅拌桨3的下端向下插入穿孔8,使得连接座4底面抵触在穿孔8周缘的上表面,由于限位件9下端收缩靠拢,使得限位件9下端能穿过穿孔8;

3. 将拇指移离按钮11,弹簧10在失去挤压力后复位回弹,一方面,弹簧10带动限位件9摆动,使得限位件9下端外扩并利用钩槽12匹配卡置穿孔8边缘,另一方面,限位件9上的斜向面会讲摆动的水平力转化为推动按钮11向上移动复位的竖向推力,使得按钮11向上回弹。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搅拌桨3与内锅2安装,当需要将搅拌桨3从内锅2上拆下时,只需按下按钮11,并搅拌桨3下端从穿孔8中移出,就能实现搅拌桨3拆卸。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连接座4包括设于空腔底部的传动柱13,所述传动柱13通过连接板与空腔侧壁固接,传动柱13穿过穿孔8并利用设于其底面的传动孔与受电机驱使转动的耦合轴联动,实现搅拌桨3旋转。耦合轴与电机间通过传动结构联动,传动结构可以为减速器。传动柱13上的传动孔截面轮廓可以为多种形状,且耦合轴的截面轮廓匹配,例如多边形或者半圆形等,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连接座4下端面上嵌置环状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的下表面设有同心布置的凸环15,所述连接座4下端面通过密封圈14紧密抵触在所述穿孔8周缘的上表面。密封圈14被压缩并通过设于其下方的凸环15抵触在内锅2底面,有效减小密封圈14与内锅2底面间的接触面积。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限位件9处于卡置工位时,其下端的钩槽12壁面与穿孔8孔缘间留有间隙,间隙尺寸优选在0.2mm-0.5mm,优选为0.3mm,使得搅拌桨3在旋转时,钩槽12与穿孔8孔缘间隙配合,防止两者因抵触而磨损。

实施例三:

相对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电机与传动柱13间的连接结构。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电机转轴形成所述耦合轴,使得电机转轴直接与传动柱13连接,既安装方便,还能简化结构,降低成本,节省安装空间。

实施例四:

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搅拌桨3结构。

如图4、5所示,所述搅拌桨3包括连接座4以及设于连接座4周缘的叶片,所述叶片至少为两组,且均匀设置。采用此结构后,搅拌桨3在搅拌过程中较稳定,提高了锅体加热的均匀性,还防止搅拌桨3因单侧受力而产生非对称形变进而增加磨损的情况发生。

当叶片为两组时,叶片以连接轴的轴线为中心进行中心对称布置,当叶片为三组时,相邻叶片以60°夹角间隔设置,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