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很多空气炸锅的进风口设置壳体的顶部上,在壳体内安装有电机、风扇及线路板等零部件,这样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壳体内的电机、风扇和线路板直接处于进风口的下方,当使用者操作或擦洗机器时,存在将油、水等物质通过进风口滴落在电机和线路板上而导致机器不可靠或损坏的问题;还有从进风口吸进来的空气流直接吹打在风扇上,对风扇冲击很大,造成风扇的振动而在工作时程中产生较大的工作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尤其是一种空气炸锅的进风口处的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电机、风扇和线路板,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壳体内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上方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电机、风扇和线路板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下方设有引导空气流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风扇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结构包括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连接且另一侧悬空的横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的连接端设于所述进风口的靠近风扇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结构包括与所述壳体内壁连接的向下的侧板、及该侧板下端延伸出的翻边,所述侧板和翻边形成凹槽,所述侧板位于所述进风口的靠近风扇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结构与所述壳体内壁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进风口与外界相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另一端为出风口且与所述壳体内空间相连通,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进风口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的面积是所述进风口面积的1/3~3/5。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顶部包括有一斜侧壁,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斜侧壁的顶端附近,所述斜侧壁与水平基准面的角度为10~70度。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为围绕所述电机设置的间隔环状的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线路板设置在进风口下方且靠近所述风扇的位置,所述线路板的安装面高于所述风扇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结构的水平投影遮盖所述进风口,所述阻挡结构超出所述进风口部分的投影宽度为0.5~1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电机、风扇和线路板,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壳体内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上方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电机、风扇和线路板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下方设有引导空气流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扇之间。阻挡结构设置在进风口与风扇之间,避免了进风口进来的空气流直接吹打在风扇上的情况,使空气流的流向发生改变,以及空气流的流道加长,并且空气流从风扇侧部进入,从而达到缓和空气流对风扇的冲击,降低噪音的目的;另外,阻挡结构位于顶部的进风口和进风口下方的电机、风扇和线路板之间,避免了因不小心将油、水等物质滴落到壳体内的这些器件上而造成的机器不可靠或损坏的问题,同时阻挡结构还能起防虫、防蟑螂等的作用;还有,阻挡结构能防止壳体内的电器元件或引线外露,带给用户更安全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对空气炸锅的信赖度。
2.具体的,所述线路板设置在进风口下方且靠近所述风扇的位置,所述线路板的安装面高于所述风扇的上表面,上述设置使得外界冷空气流先经过线路板再到风扇,达到对线路板进行冷却散热的效果,不用再设置其它散热装置对线路板进行散热,结构简单。
3.所述阻挡结构包括与所述壳体内壁连接的向下的侧板、及该侧板下端延伸出的翻边,所述侧板和翻边形成凹槽,所述侧板位于所述进风口的靠近风扇的一侧。上述侧板与翻边形成的凹槽能够积聚一部分水、油等物质而使这些物质蒸发或烘干,避免了落入到壳体内的各种器件上而对机器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
3.具体的,所述阻挡结构与所述壳体内壁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进风口与外界相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另一端为出风口且与所述壳体内空间相连通,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进风口面积。此设置使得出风口成为进风通道中的一个缩口,该缩口会使空气流形成文丘里效应,空气流经过该缩口时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这时就在该缩口后端的进风通道内产生一个真空度,致使外界空气被从进风口吸入到进风通道内,随着空气流一起经过该缩口流进风扇所在大空腔内,空气流的流速减小,空气流再流至风扇处时的流速即相对较为缓和,降低了对风扇的冲击,从而达到提升空气流动速度的技术效果和降低噪音的目的。
4. 所述壳体顶部包括有一斜侧壁,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斜侧壁的顶端附近,所述斜侧壁与水平基准面的角度为10~70度,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斜侧壁顶端附近,更利于水、油、颗粒件等滚落而远离进风口,避免上述杂质进入到壳体内。
5. 所述阻挡结构的水平投影遮盖所述进风口,所述阻挡结构超出所述进风口部分的投影宽度为0.5~10毫米,该阻挡结构宽度越宽,则空气流的流动通道越长,并且噪音从壳体内传出的空气通道也越长,对于降低噪音对人们的影响具有有益的效果,若该宽度大于10毫米,结构过大,设置不方便,而且造成成本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空气炸锅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上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图3中A部分进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噪音曲线对比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进风口的结构1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进风口的结构2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壳体,11-隔热板,12-侧斜壁,13-顶斜壁,2-下壳体,21-烹饪腔,3-电机,4-风扇,5-线路板, 6-加热管,71-进风口,72-出风口,8-阻挡结构,81-横向挡板,82-侧板,83-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6,一种空气炸锅,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设置在下壳体2内的烹饪腔21、及设置在上壳体1内的电机3、风扇4和线路板5,所述风扇4安装在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上,所述线路板5与所述电机3电连接,所述上壳体1内设有隔热板11,所述隔热板11的上方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电机3、风扇4和线路板5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上壳体顶部设有进风口71,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引导空气流的阻挡结构8,所述阻挡结构8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扇之间。阻挡结构设置在进风口与风扇之间,避免了进风口进来的空气流直接吹打在风扇上的情况,使空气流的流向发生改变,以及空气流的流道加长,并且空气流从风扇侧部进入,达到缓和空气流对风扇的冲击,降低噪音的目的,阻挡结构使空气流通道更长的同时,也使噪音的空气传递通道更长,对降低噪音也具有好处;另外,阻挡结构位于顶部的进风口和进风口下方的电机、风扇和线路板之间,避免了因不小心将油、水等物质滴落到壳体内的这些器件上而造成的机器不可靠或损坏的问题,同时阻挡结构还能起防虫、防蟑螂等的作用;还有,阻挡结构能防止壳体内的电器元件或引线外露,带给用户更安全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对空气炸锅的信赖度。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炸锅,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设置在下壳体2内的烹饪腔21、及设置在上壳体1内的电机3、风扇4、加热管6和线路板5,所述风扇4位于所述电机3下方并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加热管6设置在风扇4的下方,所述线路板5与所述加热管6、电机3进行电连接,所述上壳体内设有隔热板11,该隔热板11的上方与所述上壳体1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电机3、风扇4和线路板5安装在该空间内,并且电机3安装在上壳体1的中间位置。
在所述上壳体1顶部设有进风口71,电机驱动风扇转动,风扇从该进风口吸入外界空气,然后风扇将吸入的空气吹向加热管,经加热管加热后的热空气再被风扇吹入到烹饪腔内而对烹饪的食物进行加热。该进风口71为围绕所述电机3设置的间隔环状的进风口,该进风口71至少部分处于风扇4的正上方,在所述进风口71的下方设有引导空气流的阻挡结构8,所述阻挡结构8位于所述进风口71与所述风扇4、线路板5之间,且所述阻挡结构遮盖所述进风口,并且引导空气流往一侧流动,从而具有改变了空气流的流向的作用,延长进风通道,缓和空气流对风扇的冲击,使噪音得到降低;由于该阻挡结构设在进风口下方,避免了从壳体外直接看到内部的情况,同时具有防止水、油、及一些碎小杂物等掉落进入壳体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5设置在上壳体1顶部的进风口71下方,所述线路板5的安装位置靠近所述风扇4,并且所述线路板5的安装面高于所述风扇4的上表面。这样使得外界冷空气流进入壳体内时,空气流先经过线路板再到风扇,能够起到对线路板进行冷却散热的效果。
如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结构8为设置在进风口处的横向挡板81,其具体设置: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包括斜侧壁12和斜顶壁13,在所述进风口71的靠近壳体中部的一侧的斜顶壁13向下延伸一侧板82,在该侧板82下端连接一横向挡板81,该横向挡板的另一侧悬空且遮挡住所述进风口71。所述侧板82、横向挡板81及斜顶壁13共同形成一进风通道,并且所述进风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进风口71与外界相连通,进风通道另一端为出风口72且与所述壳体内空间相连通,该进风通道的出风口72方向偏向远离壳体中心的一侧,风扇安装在壳体中间的电机的输出轴上,即风扇的安装位置与进风通道的出风口正好相反,从而延长了空气流到达风扇的距离。
更优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72的面积小于所述进风口71面积,所述出风口的面积是所述进风口面积的1/3~3/5,此设置使得出风口成为进风通道中的一个缩口,从而使空气流形成文丘里效应,空气流在该缩口流速增大,而过后在大空腔内的空气流的流速减小,降低了对风扇的冲击,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空气炸锅的出风口面积设置为进风口面积的1/2,此范围能够较好达到加速进风流动的速度,而且还能使得在此速度的空气流吹出进风通道时,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流动噪音,不会影响整机工作的安静程度。如图5,图示为所述进风口处设有阻挡结构的空气炸锅与所述进风口未设阻挡结构的空气炸锅的工作噪音对比曲线图,图中:A为测试环境的噪音曲线,B为未设阻挡结构空气炸锅工作的噪音曲线,C为设有阻挡结构空气炸锅工作的噪音曲线,通过实验验证,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在在平均噪音约55dB的环境下,在距机器30厘米的位置用分贝仪测试每5分钟测一次其工作过程的噪音值,得到的结论是:设有阻挡结构的空气炸锅比未设阻挡结构的空气炸锅的平均噪音值要低约15dB。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具有斜侧壁12和斜顶壁13,所述斜顶壁13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中心的一侧,所述斜侧壁12与斜顶壁13形成环状的相交线,该环状相交线为上壳体表面的相对顶点,所述进风口71设置在该环状相交线附近,并且进风口成间隔状排置。所述上壳体的斜侧壁12与基准水平面的角度a为10~70度,此角度范围的设置对于上述进风通道的出风口的空气流的流向的扩散和缓和流速方面更有利,还有利于水、油、颗粒件等滚落而远离进风口,避免上述杂质进入到壳体内。
当然,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多组斜侧壁和斜顶壁,使得上壳体顶部形成以顶面中心向外扩散的类似具有波峰和波谷的波浪状顶面,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斜侧壁的顶端附近,即进风口设置在波峰处,同样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4,在所述进风口71边沿的斜侧壁13向下延伸一垂直侧板82,并在该侧板82下端侧部连接一横向挡板81,所述横向挡板81的宽度为W1,所述进风口71的宽度W2,且W1>W2,所述横向挡板81遮盖住所述进风口71,并且横抽挡板的悬空端与进风口一侧的斜侧壁12在水平投影面上的存在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的投影宽度D为0.5~10毫米,即可知,本实施例中D=W1-W2。这样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流或颗粒物等都必然与该横向挡板发生接触,保证本申请目的实现的可靠度。
当然,可以理解,若是上述侧板82为不垂直设置,而是倾斜设置,则上述重叠部分的投影宽度D≠W1-W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所述阻挡结构的具体设置的不同,而空气炸锅的其它设置相同。
如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结构为设置在进风口的类U型结构,其具体设置为:在所述进风口71的靠近风扇4的一侧的斜顶壁13向下设有一侧板82、在该侧板82下端延伸出翻边83,该翻边83为倾斜向上设置的大弧形结构,所述侧板82和翻边83共同形成一U型的凹槽,该U型凹槽的上开口正对着进风口71,这样从进风口掉落的物质会落在该凹槽内,若是少量的水、油等物质,还能使这些物质自然蒸发或烘干,不会进入壳体内,从而不会对壳体的各种电器部件造成不良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上述翻边的具体形状还可以替换成其它设置方式,例如:1、如图7,翻边为斜向上延伸直边状结构,即该翻边与上述侧板构成V型槽;2、翻边为包括水平向外延伸直边段和直边段端部再向上的延伸段的弯钩状的类U型槽,等,以上方式同样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