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74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茶叶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用开水直接泡饮,可以增进人体健康。目前茶叶生产中的茶叶烘干,是直接把茶叶在木炭上烘烤,该方式操作不方便,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效率低下。

因此,就需要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其操作方便,有利于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其操作方便,有利于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干装置,包括机架、滚筒、驱动电机及减速器;所述滚筒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左转轴、右转轴转动连接于机架,所述滚筒设有用于容置茶叶的容置腔、用于投入茶叶的物料口和用于关闭物料口的筒门,所述筒门铰接于滚筒,所述容置腔设有用于对茶叶进行加热的电磁加热器;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所述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与左转轴传动连接并驱动滚筒旋转。

进一步,所述减速器为蜗轮蜗杆减速器结构。

进一步,所述机架设有左立板及右立板,所述左立板、右立板上分别设有与左转轴、右转轴配合的轴承。

进一步,所述容置腔设有两个电磁加热器,两个电磁加热器对称设置在滚筒的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机架上连接有盛物盘,所述盛物盘设在滚筒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茶叶烘干装置,使用时打开筒门,将待处理的茶叶从物料口投入至容置腔中,然后关闭筒门,启动电磁加热器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通过减速器的减速增矩后驱动滚筒旋转,使容置腔中的茶叶在受热的同时不断上下翻动,使其均匀受热,待烘干完成后反向操作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便,有利于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茶叶烘干装置,包括机架1、滚筒2、驱动电机3及减速器4;所述滚筒2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左转轴51、右转轴52转动连接于机架1,所述滚筒2设有用于容置茶叶的容置腔21、用于投入茶叶的物料口和用于关闭物料口的筒门22,所述筒门22铰接于滚筒2,所述容置腔21设有用于对茶叶进行加热的电磁加热器6;所述驱动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器4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所述减速器4的动力输出轴与左转轴51传动连接并驱动滚筒2旋转;机架1可为金属制成的框架式结构,用于支撑滚筒2、驱动电机3及减速器4;滚筒2呈圆筒状,左转轴51、右转轴52分别设在滚筒2的两侧中心;机架1可相应设有垂直于水平面的左立板11及右立板12,所述左立板11、右立板12上分别设有与左转轴51、右转轴52配合的轴承,以对左转轴51、右转轴52进行有效支撑;容置腔21中优选设有两个电磁加热器6,两个电磁加热器6对称设置在滚筒2的内壁上;电磁加热器6的导线可从滚筒2的两侧中心引出,避免滚筒2旋转对导线的影响;所述减速器4优选为蜗轮蜗杆减速器结构,使装置具备反向自锁功能,使用安全性高;机架1上还连接有盛物盘7,所述盛物盘7设在滚筒2的正下方,用于盛装烘干后的茶叶。

使用时打开筒门22,将待处理的茶叶从物料口投入至容置腔21中,然后关闭筒门22,启动电磁加热器6和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动力通过减速器4的减速增矩后驱动滚筒2旋转,使容置腔21中的茶叶在受热的同时不断上下翻动,使其均匀受热,待烘干完成后反向操作即可;本装置的操作方便,有利于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