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桃仁浸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4164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桃仁浸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浸碱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核桃仁浸碱装置。



背景技术:

核桃是胡桃科胡桃楸属植物,集中产于浙江临安、安吉、淳安和安徽宁国、绩溪等地,核桃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宜,油脂含量较高,其脂肪酸组成以多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所以核桃是一种优质的油料资源;其蛋白质含量也较高,且氨基酸组成合理,多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特别是赖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另外,核桃仁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其钙、镁、磷、锌、铁含量十分丰富。

除壳后的核桃仁外包种皮有一种不易被人接受的苦涩味,加工出的系列产品口感不好,且易产生褐色,影响产品的口味和色泽,研究表明,核桃仁中含有的单宁是产生苦涩味及导致果实褐边的主要原因,单宁主要存在于表皮中,它的存在影响口味和色泽,所以去除核桃仁的种皮,即可达到去除单宁的目的。

目前,去除核桃仁的种皮主要是采用核桃仁在碱液里浸泡的方式,在浸碱装置内进行蒸煮,这种方式存在加热速度过慢、能耗高以及浸泡效果不好等问题,在浸碱装置上也没有经过过滤,品质差,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加热速度快、保温性好、效率高、成本低的核桃仁浸碱装置。

一种核桃仁浸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脚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支脚上的内槽体,在所述内槽体上设置有保温层,在所述保温层上还设置有一外包层;在所述内槽体的上部的进料口设置有一覆盖所述进料口的端盖以及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部分管路设置在所述保温层中;在所述内槽体上设置有一组呈一定角度的网孔板,在所述网孔板的下方还设置有一用于加热核桃仁以及使核桃仁进行翻动的蒸汽喷管;在所述内槽体上设置有一由驱动电机驱动的螺旋出料装置,在所述螺旋出料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一出料口;在所述内槽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一出渣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槽体的上部呈一方形结构,下部呈一V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内槽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一抽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蒸汽喷管的一端设置有一压缩空气进口,在所述蒸汽喷管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喷嘴。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耗低,加热速度快,可以使核桃仁得到充分的浸泡,浸泡效果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核桃仁浸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核桃仁浸碱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核桃仁浸碱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核桃仁浸碱装置,包括一支脚100以及一设置在支脚100上的内槽体200,在本实施例中,内槽体200的上部呈一方形结构,下部呈一V型结构,在内槽体200上设置有保温层210,在保温层210上还设置有一外包层220,采用方形保温的的设计,保持一定的温度,使得核桃仁300得到更好的浸泡效果。

在内槽体200的上部的进料口230设置有一覆盖进料口230的端盖231以及一进水管240,进水管240的一部分管路设置在保温层210中,采用人工倒料的方式,从进料口231倒进核桃仁300。

在内槽体200上设置有一组呈一定角度的网孔板250,从进料口231倒入的核桃仁300倒至倾斜的网孔板250上,从网孔板250滑入至螺旋出料装置上260;在网孔板250的下方还设置有一用于加热核桃仁300以及使核桃仁300进行翻动的蒸汽喷管270,使核桃仁300能够在翻动的过程中进行加热,使得核桃仁表皮在高温下充分的浸泡;在内槽体200上设置有一由驱动电机280驱动的螺旋出料装置260,在螺旋出料装置260的一端设置有一出料口261,在内槽体200的底部还设置有一出渣口290。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水管240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嘴241。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槽体200的上部还设置有一抽气口400。

在本实施例中,在蒸汽喷管270的一端设置有一压缩空气进口271,在蒸汽喷管270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喷嘴272。

本实用新型核桃仁浸碱装置的工作原理:

核桃仁按照一定比例从进料口倒入内槽体内,并按一定比例从进水管加入水和碱液之后,核桃仁从具有一定角度的网孔板滑入到螺旋出料装置,然后通过直喷蒸汽进行加热,加热的过程中开启压缩空气使核桃仁在加热浸泡过程中均匀翻动,使核桃仁表皮在高温下充分的浸泡,最后,由螺旋出料装置将核桃仁推送至出料口。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