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泡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2702发布日期:2018-11-23 18:3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浸泡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浸泡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食品原料在进行加工时,有时需要进行浸泡处理,需要用到水资源。

现有技术可参照授权公告号为CN20593208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花生浸泡及输运装置,包括机架、纵向安装于机架上的多个浸泡桶和设置于浸泡桶下方的输送机;浸泡桶整体为桶身呈圆柱状且桶底呈锥形的结构,且桶底上设有用以输出浸泡于桶内花生的落料口,并于桶底设置有用以封闭落料口的第一阀门,浸泡桶的下端侧壁上还开设有一用以流出桶内液体的出水口,且出水口处安装有一第二阀门。输送机由基座和安装于基座上的输送带构成,且输送带由驱动电机驱动运转,输送带位于浸泡桶的正下方,用以接收经浸泡的花生并输出流水线。

但是,浸泡过的水从桶内的出水口排出系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浸泡循环系统,其优点是能够对使用过的水进行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浸泡循环系统,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浸泡箱,所述浸泡箱包括进水管、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水管连接浸泡箱,所述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道,所述出料管道靠近浸泡箱的一端设置有收集口,收集口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收集口连接有收集管道,所述收集管道相对于收集口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收水箱,所述回收水箱设置有回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相对于回收水箱的另一端与浸泡箱连接,所述回水管道连接有水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从进水管中进入到浸泡箱中,物料从进料口中也进入到浸泡箱中,对物料进行浸泡;浸泡后的物料从出料口中年流出,浸泡箱中的水也会跟随物料流出浸泡箱;流出浸泡箱中的水从收集口经收集管道流入回收水箱,并在水泵的作用下将回收水箱中的水抽入到浸泡箱中,实现水的重复利用;收集口上的过滤网能够防止物料流入收集管道中。

优选地,所述出料管道靠近浸泡箱的一端设置有与浸泡箱底面平行的缓冲板,所述收集口设置在缓冲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物料从浸泡箱流出,在缓冲板上处于物料水平状态,对物料起到缓冲的作用;跟随物料流出的水经缓冲板上的收集口后,流入到收集管道。

优选地,所述收集口上的过滤网为半球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为半球状能够对物料提供阻力,能够降低跟随物料流出的水的速度,使水能够更多的进入到收集管道中。

优选地,所述缓冲板远离浸泡箱的一侧向浸泡箱顶端的方向弯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板远离浸泡箱的一侧向浸泡箱顶端的方向弯折,对跟随物料流出的水起到回流的作用,提高水的回收。

优选地,缓冲板弯折部分设置有圆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板弯折部分设置圆角能够使物料平滑过渡,降低物料与缓冲板弯折部分的冲力。

优选地,所述浸泡箱内设置有第一加热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浸泡箱中的第一加热管能够对浸泡箱中的水进行加热,加热的水能够使物料得到更好地浸泡。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管呈“S”形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热管呈“S”形分布,能够增加第一加热管的加热面积,使浸泡箱更好地加热。

优选地,所述回收水箱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回收水箱中的第二加热管能够对进入到回收水箱中的水起到加热的作用,使抽回浸泡箱中的水能够和浸泡箱中的水温保持一致。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设置有用于盖合进料口的端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料口设置端盖,能够防止进入到浸泡箱中的杂质。

优选地,所述端盖上固接有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端盖上设置把手,便于对端盖进行拿起或盖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水从进水管中进入到浸泡箱中,物料从进料口中也进入到浸泡箱中,对物料进行浸泡;浸泡后的物料从出料口中年流出,浸泡箱中的水也会跟随物料流出浸泡箱;流出浸泡箱中的水从收集口经收集管道流入回收水箱,并在水泵的作用下将回收水箱中的水抽入到浸泡箱中,实现水的重复利用;收集口上的过滤网能够防止物料流入收集管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体现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体现过滤网的示意图;

图4是体现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立柱;12、支撑板;2、浸泡装置;21、浸泡箱;211、进料口;212、进水管;213、出料口;214、第一加热管;215、转动轴;216、出料管道;2161、缓冲板;2162、收集口;2163、过滤网;217、端盖;2171、把手;22、螺旋桨叶;23、驱动电机;3、回收装置;31、收集管道;32、回收水箱;321、第二加热管;33、回水管道;34、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浸泡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浸泡装置2和回收装置3。机架1包括立柱11和设置在立柱顶端的支撑板12,立柱11与支撑板12固定连接。

结合图1和图2,浸泡装置2包括浸泡箱21、设置在浸泡箱21内的螺旋桨叶22和驱动螺旋桨叶22转动的驱动电机23。

浸泡箱2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11,进料口211上设置有盖合进料口211的端盖217,端盖217上设置有把手2171;在进料口211处设置有进水管212,浸泡箱21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213,浸泡箱21内还设置有第一加热管214,第一加热管214呈蛇形分布在浸泡箱21的内部;浸泡箱21内设置有转动轴215,转动轴215与浸泡箱21转动连接;螺旋桨叶22固定连接在转动轴215上;转动轴21的一端穿出浸泡箱21,且穿出端与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23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2上。

结合图2和图3,出料口213处设置有出料管道216,出料管道216靠近浸泡箱21的一侧设置有与浸泡箱21底端平行的缓冲板2161,缓冲板2161上设置有收集口2162,收集口2162与出料管道216底端连通,缓冲板2161远离浸泡箱21的一侧向上弯折,缓冲板2161在弯折处设置有圆角从而平滑过渡;收集口2162上设置有过滤网2163,过滤网2163上设置有过滤孔2164,过滤网2163为半球状且向上凸起。

结合图1和图4,回收装置3包括收集管道31、与收集管道31相连的回收水箱32,连接在回收水箱32一侧的回水管道33和与回水管道33连接的水泵34。

结合图3和图4,回收水箱32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管321,第二加热管321呈蛇形分布在回收水箱32中;水泵34与回收水箱32的一侧固定连接;回水管道33一端与水泵34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浸泡箱21的进料口211处;收集管道31相对于回收水箱32的另一端连接在出料管道216的收集口2162处。

工作过程:在对固体物料进行浸泡之前,通过进水管212对浸泡箱21进行蓄水,并使第一加热管214工作,对浸泡箱21中的水进行加温;然后将需要浸泡的物料放入到浸泡箱21中,启动驱动电机23带动浸泡箱21内的螺旋桨叶22运动,从而使浸泡箱21内的物料浸泡更为均匀。

浸泡后的物料从出料口213进入到出料管道216,浸泡箱21中的水跟随物料一起流出;出料管道216中的过滤网2163呈半圆形凸起,对物料起到阻挡的作用,从而使跟随物料流出的水从过滤网2163中流入收集管道31,并最终流入回收水箱32中;缓冲板2161上的弯折部分对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使得物料周围的水回流,使水从过滤网2163中流入到回收水箱32。

回收水箱32中的第二加热管321会对流入到回收水箱32中的水进行加热,弥补水在流动过程中的热量流失;回收水箱32中的水在水泵34的作用下抽回浸泡箱21,实现水的重复利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