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脐橙橙皮丁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6110发布日期:2019-01-14 18:26阅读:10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赣南脐橙橙皮丁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橙皮中含有诸多成分,主要包括香精油、橙皮色素、果胶、橙皮苷等;橙皮性温、味辛、苦,具有行气健脾和降逆化痰等功效,可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隔满闷,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驱风下气;赣南脐橙是江西省赣州市的特产,果大形正,橙红鲜艳,光洁美观,可食率达85%,肉质脆嫩、化渣,风味浓甜芳香,含果汁55%以上。但人们在享用赣南脐橙时,通常只食用橙肉,橙皮则被丢弃掉,极少被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橙皮的加工工艺,将橙皮加工成为一种可口,易于人们接收的食品,避免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赣南脐橙橙皮丁的加工工艺,加工出来的橙皮丁外形饱满,色泽均匀,橙味为主并参杂一定的抹茶风味和玫瑰香味,低糖,无涩味,香甜可口,健康,营养,易于人们接受,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赣南脐橙橙皮丁的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的预处理:挑取颜色橘黄、表皮无腐烂和斑点的新鲜赣南脐橙,用少许食盐搓洗后用温水冲洗干净,然后将脐橙切开,去掉果肉并将橙皮内侧的白色部分切除掉,最后将橙皮切成2~3cm长,0.3~0.5cm宽的条状;

s2、护色处理:将切好的橙皮浸泡在0.65%柠檬酸护色液中,护色处理2~3h;

s3、脱苦去涩处理:护色处理完后先将橙皮放置于3~5%的食盐溶液中腌制10~20min,然后用4~6%食盐-明矾溶液在70~80℃条件下水煮10~15min,水煮后取出并漂洗干净,最后置于清水中浸泡3~5次,每次浸泡1~3h;

s4、微波渗糖处理:将脱苦处理后的橙皮浸没于糖混合液中,然后置于微波炉中以250~350w的火力渗糖15~30min,其中,糖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蔗糖25~35%,葡萄糖15~25%,普洱茶粉5~10%,玫瑰花汁3~8%,大蒜素0.1~0.3%,羧甲基纤维素钠0.3~0.5%;

s5、常温渗糖处理:将微波渗糖处理后的橙皮取出并再次浸没于糖混合液中,然后置于室温条件下渗糖5~8h,每隔1h更换糖混合液1次;

s6、烘干处理:将常温渗糖处理后的橙皮取出并沥干表面的水分,然后将其平铺在烘干箱中,控制烘干箱的温度在50℃~60℃之间,烘干时间在3~5h之间,使橙皮的水分含量降到20%以下,烘干期间需进行3次翻转处理;

s7、包装:待烘干后的橙皮冷却后,将其切成2×2mm2~8×8mm2大小的橙皮丁,并置于塑料瓶中进行真空保存。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食盐与明矾的质量比为1∶1。

优选的,所述糖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蔗糖30%,葡萄糖20%,普洱茶粉8%,玫瑰花汁5%,大蒜素0.2%,羧甲基纤维素钠0.4%。

优选的,所述玫瑰花汁在使用前需经uht超高温急冷急热杀菌处理。

优选的,所述普洱茶粉的粒径为30-100nm。

优选的,s3步骤中的最佳处理条件为:先用4%的食盐溶液腌制15min,然后用5%食盐-明矾溶液在75℃条件下水煮12min,最后置于清水中浸泡4次,每次浸泡2h。

优选的,s4步骤中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控制微波炉的火力在320w,渗糖20min。

优选的,s5步骤中的最佳处理条件为:室温条件下渗糖6.5h。

优选的,s6步骤中的最佳烘干条件为:55℃条件下烘干处理4h。

优选的,烘干处理后橙皮的最佳水分含量为12~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为促进赣南脐橙橙皮的有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本发明对新鲜赣南脐橙的橙皮先后经过护色处理、脱苦去涩处理、微波渗糖处理、常温渗糖处理以及烘干处理,加工出来的橙皮丁外形饱满,色泽均匀,橙味为主并参杂一定的抹茶风味和玫瑰香味,香甜可口,无涩味,易于人们接受;同时,由于采用了糖浓度低的糖混合液进行渗糖处理,大大降低了橙皮丁的糖含量,使其更健康,营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1.赣南脐橙橙皮丁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的预处理:挑取颜色橘黄、表皮无腐烂和斑点的新鲜赣南脐橙,用少许食盐搓洗后用温水冲洗干净,然后将脐橙切开,去掉果肉并将橙皮内侧的白色部分切除掉,最后将橙皮切成2cm长,0.3cm宽的条状;

s2、护色处理:护色是保护加工食品原有色泽,防治其产生褐变而破坏原有的风味,影响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工序,因此需将切好的橙皮浸泡在0.65%柠檬酸护色液中,护色处理2h;

s3、脱苦去涩处理:先将橙皮放置于3%的食盐溶液中腌制10min,然后用4%食盐-明矾溶液在70℃条件下水煮10min,水煮后取出并漂洗干净,最后置于清水中浸泡3次,每次浸泡1h;橙皮中的苦味物质会大大降低橙皮的感官品质,食盐溶液腌制、食盐-明矾溶液水煮以及清水浸泡的联合使用,可以达到良好的脱苦除涩效果;

s4、微波渗糖处理:将脱苦处理后的橙皮浸没于糖混合液中,然后置于微波炉中,并控制好微波炉的火力和渗糖时间,由于微波的功率如果太小,橙皮的渗糖效果不好,而微波功率过大,则会使糖液发生褐变凝固,影响渗透作用的继续进行,所以需将微波炉的火力控制在中等火力范围(250w之间);同时渗糖时间也不可太长,一旦渗糖的时间超过30min,橙皮色泽会逐渐转暗,甜味变浓,脐橙的风味就会被掩盖,从而影响橙皮的品质,因此需将渗糖的时间控制在15min之间;

其中,糖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蔗糖25%,葡萄糖15%,普洱茶粉5%,玫瑰花汁3%,大蒜素0.1%,羧甲基纤维素钠0.3%;较低浓度的蔗糖和葡萄糖可以可降低成品的含糖量,提高成品的健康性;普洱茶粉和玫瑰花汁的加入可以使成品同时具有抹茶风味和玫瑰香味,提高成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普洱茶粉与大蒜素的配合使用还可以增强成品抑菌防腐作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填充剂,可维持低糖橙皮饱满的形态;

s5、常温渗糖处理:将微波渗糖处理后的橙皮取出并再次浸没于糖混合液中,然后置于室温条件下渗糖5h,每隔1h更换糖混合液1次;微波渗糖结合常温渗糖处理,可以保证糖混合液充分渗透到橙皮中,是橙皮获得浓郁的风味,同时使其外形饱满,色泽均匀;

s6、烘干处理:将常温渗糖处理后的橙皮取出并沥干表面的水分,然后将其平铺在烘干箱中,由于温度过高易造成糖分结块和焦糖化,因此需控制烘干箱的温度在50℃之间,烘干时间在3h之间,使橙皮的水分含量降到12~18%之间,烘干期间需进行3次翻转处理,使其烘干均匀,不黏手;

s7、包装:待烘干后的橙皮冷却后,将其切成2×2mm2大小的橙皮丁,并置于塑料瓶中进行真空保存。

为验证该加工工艺的加工效果,对本实施例中的橙皮丁进行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测定,测试结果如下:

(1)感官指标:外形饱满,色泽均匀,橙味为主并参杂一定的抹茶风味和玫瑰香味,香甜可口,无涩味。

(2)理化指标:含糖量35.7%,水分14.5%,酸度0.8%。

实施例2:

1.赣南脐橙橙皮丁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的预处理:挑取颜色橘黄、表皮无腐烂和斑点的新鲜赣南脐橙,用少许食盐搓洗后用温水冲洗干净,然后将脐橙切开,去掉果肉并将橙皮内侧的白色部分切除掉,最后将橙皮切成2.5cm长,0.4cm宽的条状;

s2、护色处理:护色是保护加工食品原有色泽,防治其产生褐变而破坏原有的风味,影响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工序,因此需将切好的橙皮浸泡在0.65%柠檬酸护色液中,护色处理2.5h;

s3、脱苦去涩处理:先将橙皮放置于4%的食盐溶液中腌制15min,然后用5%食盐-明矾溶液在75℃条件下水煮12min,水煮后取出并漂洗干净,最后置于清水中浸泡4次,每次浸泡2h;橙皮中的苦味物质会大大降低橙皮的感官品质,食盐溶液腌制、食盐-明矾溶液水煮以及清水浸泡的联合使用,可以达到良好的脱苦除涩效果;

s4、微波渗糖处理:将脱苦处理后的橙皮浸没于糖混合液中,然后置于微波炉中,并控制好微波炉的火力和渗糖时间,由于微波的功率如果太小,橙皮的渗糖效果不好,而微波功率过大,则会使糖液发生褐变凝固,影响渗透作用的继续进行,所以需将微波炉的火力控制在中等火力范围(320w之间);同时渗糖时间也不可太长,一旦渗糖的时间超过30min,橙皮色泽会逐渐转暗,甜味变浓,脐橙的风味就会被掩盖,从而影响橙皮的品质,因此需将渗糖的时间控制在20min之间;

其中,糖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蔗糖30%,葡萄糖20%,普洱茶粉8%,玫瑰花汁5%,大蒜素0.2%,羧甲基纤维素钠0.4%;较低浓度的蔗糖和葡萄糖可以可降低成品的含糖量,提高成品的健康性;普洱茶粉和玫瑰花汁的加入可以使成品同时具有抹茶风味和玫瑰香味,提高成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普洱茶粉与大蒜素的配合使用还可以增强成品抑菌防腐作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填充剂,可维持低糖橙皮饱满的形态;

s5、常温渗糖处理:将微波渗糖处理后的橙皮取出并再次浸没于糖混合液中,然后置于室温条件下渗糖6.5h,每隔1h更换糖混合液1次;微波渗糖结合常温渗糖处理,可以保证糖混合液充分渗透到橙皮中,是橙皮获得浓郁的风味,同时使其外形饱满,色泽均匀;

s6、烘干处理:将常温渗糖处理后的橙皮取出并沥干表面的水分,然后将其平铺在烘干箱中,由于温度过高易造成糖分结块和焦糖化,因此需控制烘干箱的温度在55℃之间,烘干时间在4h之间,使橙皮的水分含量降到12~18%之间,烘干期间需进行3次翻转处理,使其烘干均匀,不黏手;

s7、包装:待烘干后的橙皮冷却后,将其切成5×5mm2大小的橙皮丁,并置于塑料瓶中进行真空保存。

为验证该加工工艺的加工效果,对本实施例中的橙皮丁进行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测定,测试结果如下:

(1)感官指标:外形饱满,色泽均匀,橙味为主并参杂一定的抹茶风味和玫瑰香味,香甜可口,无涩味。

(2)理化指标:含糖量38.3%,水分15.9%,酸度0.82%。

实施例3:

1.赣南脐橙橙皮丁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的预处理:挑取颜色橘黄、表皮无腐烂和斑点的新鲜赣南脐橙,用少许食盐搓洗后用温水冲洗干净,然后将脐橙切开,去掉果肉并将橙皮内侧的白色部分切除掉,最后将橙皮切成3cm长,0.5cm宽的条状;

s2、护色处理:护色是保护加工食品原有色泽,防治其产生褐变而破坏原有的风味,影响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工序,因此需将切好的橙皮浸泡在0.65%柠檬酸护色液中,护色处理3h;

s3、脱苦去涩处理:先将橙皮放置于5%的食盐溶液中腌制20min,然后用6%食盐-明矾溶液在80℃条件下水煮15min,水煮后取出并漂洗干净,最后置于清水中浸泡5次,每次浸泡3h;橙皮中的苦味物质会大大降低橙皮的感官品质,食盐溶液腌制、食盐-明矾溶液水煮以及清水浸泡的联合使用,可以达到良好的脱苦除涩效果;

s4、微波渗糖处理:将脱苦处理后的橙皮浸没于糖混合液中,然后置于微波炉中,并控制好微波炉的火力和渗糖时间,由于微波的功率如果太小,橙皮的渗糖效果不好,而微波功率过大,则会使糖液发生褐变凝固,影响渗透作用的继续进行,所以需将微波炉的火力控制在中等火力范围(350w之间);同时渗糖时间也不可太长,一旦渗糖的时间超过30min,橙皮色泽会逐渐转暗,甜味变浓,脐橙的风味就会被掩盖,从而影响橙皮的品质,因此需将渗糖的时间控制在30min之间;

其中,糖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蔗糖35%,葡萄糖25%,普洱茶粉10%,玫瑰花汁8%,大蒜素0.3%,柠檬酸0.3%,羧甲基纤维素钠0.5%;较低浓度的蔗糖和葡萄糖可以可降低成品的含糖量,提高成品的健康性;普洱茶粉和玫瑰花汁的加入可以使成品同时具有抹茶风味和玫瑰香味,提高成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普洱茶粉与大蒜素的配合使用还可以增强成品抑菌防腐作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填充剂,可维持低糖橙皮饱满的形态;

s5、常温渗糖处理:将微波渗糖处理后的橙皮取出并再次浸没于糖混合液中,然后置于室温条件下渗糖8h,每隔1h更换糖混合液1次;微波渗糖结合常温渗糖处理,可以保证糖混合液充分渗透到橙皮中,是橙皮获得浓郁的风味,同时使其外形饱满,色泽均匀;

s6、烘干处理:将常温渗糖处理后的橙皮取出并沥干表面的水分,然后将其平铺在烘干箱中,由于温度过高易造成糖分结块和焦糖化,因此需控制烘干箱的温度在60℃之间,烘干时间在5h之间,使橙皮的水分含量降到12~18%之间,烘干期间需进行3次翻转处理,使其烘干均匀,不黏手;

s7、包装:待烘干后的橙皮冷却后,将其切成8×8mm2大小的橙皮丁,并置于塑料瓶中进行真空保存。

为验证该加工工艺的加工效果,对本实施例中的橙皮丁进行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测定,测试结果如下:

(1)感官指标:外形饱满,色泽均匀,橙味为主并参杂一定的抹茶风味和玫瑰香味,香甜可口,无涩味。

(2)理化指标:含糖量40.6%,水分16.1%,酸度0.85%。

对比例:

对比例为橙皮丁的常规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挑取表皮无腐烂和斑点的新鲜橙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橙皮内侧的白色部分切除掉,最后将其切成7、8mm宽的条状;

s2、先将橙皮放置于3%的食盐溶液中,上火煮开后,继续小火煮15min左右,然后将盐水倒掉,加入清水继续煮,水开后再煮10min;

s3、将糖混合液煮开,然后将s2步骤中的橙皮置于糖混合液中放置12h以上,其中,糖混合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白砂糖45%,葡萄糖35%,柠檬酸0.3%;

s4、烘干处理:将s3步骤中的橙皮取出并平铺于干燥箱中,控制干燥箱的温度在40℃左右,烘干过夜;

s5、包装:将烘干后的橙皮切成2x2mm2~8x8mm2大小的橙皮丁,真空包装即可。

为验证该加工工艺的加工效果,对本对比例中的橙皮丁进行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测定,测试结果如下:

(1)感官指标:外形瘦小,色泽偏暗,偏甜,几乎无橙味,略带苦涩。

(2)理化指标:含糖量60.9%,水分19%,酸度0.35%。

通过将实施例1~3与对比例进行比较发现,本发明对赣南脐橙橙皮丁的加工工艺比常规的橙皮加工工艺更出色,加工出来的橙皮丁不仅色泽纯正,香甜可口,无涩味,而且含糖量更低,更健康营养,更易于人们的接受。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