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的生产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2997发布日期:2018-12-08 05:5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的生产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茶叶的生产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也是我国的国饮,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传统茶叶的生产大多依靠人工,且生产时间较长。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茶叶生产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8102898915的一项中国专利一种茶叶翻炒设备,包括翻炒设备本体,所述翻炒设备本体的底部设有支撑腿,所述两支撑腿之间设有工作箱,所述两支撑腿上均设有导轨一和导轨二,所述导轨一安装在导轨二的顶部,所述工作箱的底部设有挡板二,所述挡板二的底部设有加热板二,所述挡板二的两侧均设有滑动块一,所述加热板二的两侧均设有滑动块二,所述支撑腿的顶部设有连接箱,所述连接箱内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连接架,加热板一安装在连接架的底部,所述连接箱上设有组合开关,所述连接箱的顶部设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的顶部设有支撑板,该茶叶翻炒设备设计合理,茶叶受热均匀,具有多种选择性。

该技术方案通过电动机驱动加热板翻炒茶叶,由于单方向的转动无法保证茶叶翻炒均匀,易出现茶叶在惯性下贴附加热板的情况,使部分茶叶炒糊,且茶叶贴附加热板使加热板温度无法散处,导致翻炒不均匀,所有茶叶混合翻炒下会由于茶体积不懂其内含水量不同,一同翻炒会导致细小茶叶炒糊,大茶叶未彻底翻炒的现象;且使用震动电机无法保证茶叶在震动中彼此摩擦彻底,使杀青不彻底,进行翻炒的情况下会导致茶叶品质的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的生产加工工艺,该工艺所使用的茶叶生产系统,通过第一气囊的收缩和放松控制气压缸的伸缩,从而通过螺纹的作用使主动齿轮正向和反向转动,通过从动齿轮使炒刀在正转和反转,保证茶叶的翻炒彻底,通过第一输送板的晃动以及第一输送板上开设的滤孔,能将细小的茶叶分离出来单独加工,防止由于细小茶叶内水分含量较少导致茶叶炒糊的现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茶叶的生产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新鲜茶叶;

s2:将s1中采集的新鲜茶叶进行淘洗和晾干处理;

s3:将s2晾干后的茶叶通入茶叶生产系统内;

s4:将s3中经过茶叶生产处理后的新鲜茶叶通入焙干机中焙干;

s5:将s4中焙干后的茶叶进行人工挑梗;

s6:将s5挑梗后的茶叶进行包装销售;

其中,s3所述的茶叶生产系统,包括框体、入料口、杀青单元、翻炒单元和包捻单元;所述框体顶端开设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下方于框体内设有多个围绕入料口设置的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固定连接于框体上内壁表面;所述入料口下方于框体内设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框体侧壁;所述摆动板下方设有转动连接于框体两侧内壁的转盘,所述转盘由电动机带动;所述转盘上偏心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摆动板下表面的中端;工作时,转盘转动通过第一传动杆的偏心设置使摆动板摆动,从而挤压第一气囊以及封闭和打开入料口,使茶叶间歇性进入框体内;所述摆动板下方设有杀青单元,所述杀青单元用于新鲜茶叶的杀青处理;所述杀青单元下方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翻炒单元;所述翻炒单元用于将茶叶进行翻炒处理;两个所述翻炒单元中间设有固定连接于框体底部的气压缸;所述气压缸连通第一气囊;所述气压缸的活动杆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气压缸的活动杆上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转动连接于框体内壁;所述主动齿轮内开设有与螺纹对应的螺纹槽;所述主动齿轮左右两侧在翻炒单元上方均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工作时,摆动板挤压第一气囊使第一气囊收缩和放松从而使气压缸的活动杆上升和下降,通过螺纹和螺纹槽的作用使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从动齿轮转动为翻炒单元提供动力;两个所述翻炒单元靠近框体的一侧侧面下端均开设有第一出料口;两个所述第一出料口下方均设有传送带,两个所述传送带均为软质材料制成;两个所述传送带上端均设有与传送带贴合转动的软轴;工作时,软轴和传送带的挤压可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且软性的设置使茶叶在揉捻过程中不会出现破碎现象;所述传送带下方设有包捻单元;所述包捻单元可对茶叶进行包捻处理;其中,

所述杀青单元包括第一输送板、第二输送板和高温日关灯;所述第一输送板倾斜设置,且右端转动连接于框体内壁;所述第一输送板下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偏心转动连接于转盘表面;所述第一输送板下方设有倾斜设置且右端转动连接于框体内壁的第二输送板;所述第二输送板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另一端与第二传动杆共同转动连接于转盘表面;工作时,转盘转动通过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的偏心设置使第一输送板和第二输送板晃动,使茶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堵塞现象;所述第一输送板表面开设有多个滤孔;滤孔能将第一输送板上较小的茶叶过滤至第二输送板上,实现细小茶叶的单独处理;所述第一输送板和第二输送板上端均设有固定连接于框体内壁的高温日关灯;茶叶在第一输送板和第二输送板运输过程中通过第一输送板和第二输送板的晃动使茶叶受热更均匀,保证杀青过程进行彻底,且晃动过程可以保证细小的茶叶不会堵塞滤孔;

所述翻炒单元包括翻炒桶、固定架、炒刀和转轴,两个所述从动齿轮中央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过翻炒桶于翻炒桶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下方于翻炒桶内固定连接有炒刀,所述炒刀的剖视图为三角形;所述炒刀两侧表面均设有加热板;工作时,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固定连接于从动齿轮的转轴转动,使炒刀于翻炒桶内正向和反向转动,可防止单向转动时茶叶由于惯性贴附于炒刀上,造成部分茶叶加热过度而焦糊,同时可使茶叶翻炒更彻底;且左右两侧翻炒单元内加热板的温度不同,在同等的时间下可防止细小的茶叶炒糊;第一输送板右端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斜板,工作时,斜板能使茶叶完全落入右侧翻炒单元内;所述斜板下方固定连接有l形承物板;所述l形承物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右侧翻炒单元内的转轴穿过从动齿轮部分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挤压杆;所述框体右侧外壁表面固定连接有集气室;所述第二气囊通过导管连通集气室;所述导管上设有单向阀;工作时,转轴转动带动挤压杆转动,从而挤压和放松第二气囊,通过单向阀对集气室进行充气;

所述包捻单元包括挤压室、第三气囊、挤压板和弹簧,所述挤压室上端开设有两个进料口;两个所述进料口之间于挤压室内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通过导管连通集气室;所述导管上设有电磁阀;可控制集气室对第三气囊间断性的充气和放气;所述第三气囊两边于挤压室内均设有滑动连接于挤压室上下内壁的挤压板;两个所述挤压板相对一面均覆盖有软布,可防止挤压过程中茶叶过度破碎;两个所述挤压板远离第三气囊的一面均设有固定连接于挤压室内壁和挤压板之间的伸缩杆;每个所述伸缩杆表面均套设有弹簧;两个所述挤压板下方于挤压室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出料口;工作时,通过电磁阀控制集气室内气体进出第三气囊,可使第三气囊收缩和膨胀从而与挤压板配合挤压茶叶,对茶叶进行包捻处理,当挤压室内茶叶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第三气囊的膨胀会推动挤压板后移,最先进行包捻的茶叶会通过第二出料口排出,茶叶量减少一定程度后挤压板靠近第三气囊封住第二出料口,使茶叶包捻更加充分。

优选的,两个所述高温日光灯上端均设有高温反射板,工作时,能使温度更聚集,使茶叶杀青更彻底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板和第二输送板上方均设有出气口,每个所述出气口均通过导管和电磁阀连通集气室;工作时,通过电磁阀控制集气室内气体进入出风口,可对茶叶进行晾青处理,且框体内的空气流通能加大茶叶的杀青速率。

优选的,两个所述翻炒单元的翻炒桶均通过不锈钢材料制成,工作时,不锈钢材料具有导热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使茶叶翻炒时受热更均匀,以及减少维修率。

优选的,所述右侧翻炒单元的翻炒桶底部与框体之间设有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于框体内壁的带磨料毛刷;所述主动齿轮右侧下方设有转动连接于框体内壁且贴合主动齿轮下表面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右侧固定连接有带动轴;所述带动轴与带磨料的转动轴表面共同套设有传动带;工作时,由于转动辊贴合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转动带动转动辊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带使带磨料毛刷摩擦翻炒桶底部,使右侧翻炒桶内的温度大于左侧翻炒桶内温度,使同等时间下左侧翻炒桶内的较小的茶叶和右侧翻炒桶内较大的茶叶均翻炒彻底,可保证两个翻炒单元内茶叶同时翻炒完成。

优选的,所述包捻单元的挤压室上设有固定连接于挤压室上表面的防护板,工作时,可防止茶叶在包捻过程中茶叶由于挤压出现撒漏的情况以及使盛装传送带上运输的茶叶使茶叶包捻更彻底。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出料口处均设有挡板,工作时,当茶叶翻炒彻底后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挡板控制翻炒后的茶叶排出翻炒单元,通过人工的控制能更好的实现翻炒的彻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转盘、第一传动杆、摆动板和第一气囊,通过转盘的转动由于第一传动杆的偏心设置使摆动板摆动,从而挤压第一气囊以及封闭和打开入料口,使茶叶间歇性进入框体内。

2.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输送板、第二输送板、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转盘转动通过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使第一输送板和第二输送板晃动,更有利于茶叶的运输,通过第一输送板上开设的滤孔可将细小的茶叶过滤至第二输送板上,实现单独处理,防止翻炒不均匀,晃动过程中可是茶叶受热更均匀且能防止茶叶堵塞滤孔,同时能对茶叶进行摇青处理。

3.本发明通过设置气压缸、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炒刀,通过第一气囊的压缩和放松使气压缸的活动杆伸缩,通过螺纹作用使主动齿轮正转和反转,通过从动齿轮带动炒刀正转和反转,保证茶叶翻炒更彻底的同时防止茶叶贴附加热板导致炒糊现象。

4.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翻炒单元和带磨料毛刷,通过两个翻炒单元内温度的不同,以及带磨料毛刷对右侧翻炒单元的再加热,实现对不同大小茶叶的分别翻炒,保证茶叶的翻炒效率的同时减少茶叶的炒糊率,且能实现两个翻炒单元的翻炒工作同步完成。

5.本发明通过设置集气室、和包捻单元,通过电磁阀控制集气室内气体进出包捻单元中的第三气囊,可使第三气囊收缩和膨胀从而与挤压板配合挤压茶叶,对茶叶进行包捻处理,当挤压室内茶叶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第三气囊的膨胀会推动挤压板后移,最先进行包捻的茶叶会通过第二出料口排出,茶叶量减少一定程度后挤压板靠近第三气囊封住第二出料口,使茶叶包捻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炒刀部分立体图;

图中:框体1、入料口11、第一气囊12、摆动板13、转盘14、第一传动杆15、气压缸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第一出料口19、挡板191、杀青单元2、斜板20、第一输送板21、第二输送板22、第二传动杆23、第三传动杆24、滤孔25、高温日光灯26、高温反射版261、l形承物板27、第二气囊28、挤压杆29、翻炒单元3、翻炒桶31、固定架32、炒刀33、转轴34、加热板35、包捻单元4、挤压室41、第三气囊42、挤压板43、弹簧44、进料口45、软布46、伸缩杆47、第二出料口48、传送带5、软轴51、集气室6、出气口61、带磨料毛刷7、转动辊71、带动轴72、传动带73、防护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茶叶的生产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新鲜茶叶;

s2:将s1中采集的新鲜茶叶进行淘洗和晾干处理;

s3:将s2晾干后的茶叶通入茶叶生产系统内;

s4:将s3中经过茶叶生产处理后的新鲜茶叶通入焙干机中焙干;

s5:将s4中焙干后的茶叶进行人工挑梗;

s6:将s5挑梗后的茶叶进行包装销售;

其中,s3所述的茶叶生产系统,包括框体1、入料口11、杀青单元2、翻炒单元3和包捻单元4;所述框体1顶端开设有入料口11;所述入料口11下方于框体1内设有多个围绕入料口11设置的第一气囊12,所述第一气囊12固定连接于框体1上内壁表面;所述入料口11下方于框体1内设有摆动板13,所述摆动板13一端转动连接于框体1侧壁;所述摆动板13下方设有转动连接于框体1两侧内壁的转盘14,所述转盘14由电动机带动;所述转盘14上偏心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5,所述第一传动杆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摆动板13下表面的中端;工作时,转盘14转动通过第一传动杆15的偏心设置使摆动板13摆动,从而挤压第一气囊12以及封闭和打开入料口11,使茶叶间歇性进入框体1内;所述摆动板13下方设有杀青单元2,所述杀青单元2用于新鲜茶叶的杀青处理;所述杀青单元2下方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翻炒单元3;所述翻炒单元3用于将茶叶进行翻炒处理;两个所述翻炒单元3中间设有固定连接于框体1底部的气压缸16;所述气压缸16连通第一气囊12;所述气压缸16的活动杆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气压缸16的活动杆上套设有主动齿轮17,所述主动齿轮17转动连接于框体1内壁;所述主动齿轮17内开设有与螺纹对应的螺纹槽;所述主动齿轮17左右两侧在翻炒单元3上方均设有与主动齿轮17相啮合的从动齿轮18;工作时,摆动板13挤压第一气囊12使第一气囊12收缩和放松从而使气压缸16的活动杆上升和下降,通过螺纹和螺纹槽的作用使主动齿轮17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从动齿轮18转动为翻炒单元3提供动力;两个所述翻炒单元3靠近框体1的一侧侧面下端均开设有第一出料口19;两个所述第一出料口19下方均设有传送带5,两个所述传送带5均为软质材料制成;两个所述传送带5上端均设有与传送带5贴合转动的软轴51;工作时,软轴51和传送带5的挤压可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且软性的设置使茶叶在揉捻过程中不会出现破碎现象;所述传送带5下方设有包捻单元4;所述包捻单元4可对茶叶进行包捻处理;其中,

所述杀青单元2包括第一输送板21、第二输送板22和高温日光灯26;所述第一输送板21倾斜设置,且右端转动连接于框体1内壁;所述第一输送板21下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23;所述第二传动杆23的另一端偏心转动连接于转盘14表面;所述第一输送板21下方设有倾斜设置且右端转动连接于框体1内壁的第二输送板22;所述第二输送板22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杆24;所述第三传动杆24另一端与第二传动杆23共同转动连接于转盘14表面;工作时,转盘14转动通过第二传动杆23和第三传动杆24的偏心设置使第一输送板21和第二输送板22晃动,使茶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堵塞现象;所述第一输送板21表面开设有多个滤孔25;滤孔25能将第一输送板21上较小的茶叶过滤至第二输送板22上,实现细小茶叶的单独处理;所述第一输送板21和第二输送板22上端均设有固定连接于框体1内壁的高温日光灯26;茶叶在第一输送板21和第二输送板22运输过程中通过第一输送板21和第二输送板22的晃动使茶叶受热更均匀,保证杀青过程进行彻底,且晃动过程可以保证细小的茶叶不会堵塞滤孔25;

所述翻炒单元3包括翻炒桶31、固定架32、炒刀33和转轴34,两个所述从动齿轮18中央均固定连接有转轴34;所述转轴34穿过翻炒桶31于翻炒桶31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2;所述固定架32下方于翻炒桶31内固定连接有炒刀33,所述炒刀33的剖视图为三角形;所述炒刀33两侧表面均设有加热板35;工作时,主动齿轮17转动,带动从动齿轮18转动,从而使固定连接于从动齿轮18的转轴34转动,使炒刀33于翻炒桶31内正向和反向转动,可防止单向转动时茶叶由于惯性贴附于炒刀33上,造成部分茶叶加热过度而焦糊,同时可使茶叶翻炒更彻底;且左右两侧翻炒单元3内加热板35的温度不同,在同等的时间下可防止细小的茶叶炒糊;第一输送板21右端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斜板20,工作时,斜板20能使茶叶完全落入右侧翻炒单元3内;所述斜板20下方固定连接有l形承物板27;所述l形承物板2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28;所述第二气囊28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右侧翻炒单元3内的转轴34穿过从动齿轮18部分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挤压杆29;所述框体1右侧外壁表面固定连接有集气室6;所述第二气囊28通过导管连通集气室6;所述导管上设有单向阀;工作时,转轴34转动带动挤压杆29转动,从而挤压和放松第二气囊28,通过单向阀对集气室6进行充气;

所述包捻单元4包括挤压室41、第三气囊42、挤压板43和弹簧44,所述挤压室41上端开设有两个进料口45;两个所述进料口45之间于挤压室41内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囊42;所述第三气囊42通过导管连通集气室6;所述导管上设有电磁阀;可控制集气室6对第三气囊42间断性的充气和放气;所述第三气囊42两边于挤压室41内均设有滑动连接于挤压室41上下内壁的挤压板43;两个所述挤压板43相对一面均覆盖有软布46,可防止挤压过程中茶叶过度破碎;两个所述挤压板43远离第三气囊42的一面均设有固定连接于挤压室41内壁和挤压板43之间的伸缩杆47;每个所述伸缩杆47表面均套设有弹簧44;两个所述挤压板43下方于挤压室41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出料口48;工作时,通过电磁阀控制集气室6内气体进出第三气囊42,可使第三气囊42收缩和膨胀从而与挤压板43配合挤压茶叶,对茶叶进行包捻处理,当挤压室41内茶叶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第三气囊42的膨胀会推动挤压板43后移,最先进行包捻的茶叶会通过第二出料口48排出,茶叶量减少一定程度后挤压板43靠近第三气囊42封住第二出料口48,使茶叶包捻更加充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两个所述高温日光灯上端均设有高温反射版261,工作时,能使温度更聚集,使茶叶杀青更彻底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输送板21和第二输送板22上方均设有出气口61,每个所述出气口61均通过导管和电磁阀连通集气室6;工作时,通过电磁阀控制集气室6内气体进入出气口61,可对茶叶进行晾青处理,且框体1内的空气流通能加大茶叶的杀青速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翻炒单元3的翻炒桶31均通过不锈钢材料制成,工作时,不锈钢材料具有导热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使茶叶翻炒时受热更均匀,以及减少维修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右侧翻炒单元3的翻炒桶31底部与框体1之间设有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于框体1内壁的带磨料毛刷7;所述主动齿轮17右侧下方设有转动连接于框体1内壁且贴合主动齿轮17下表面的转动辊71;所述转动辊71右侧固定连接有带动轴72;所述带动轴72与带磨料毛刷7的转动轴表面共同套设有传动带73;工作时,由于转动辊71贴合主动齿轮17,主动齿轮17转动带动转动辊71转动从而通过传动带73使带磨料毛刷7摩擦翻炒桶31底部,使右侧翻炒桶31内的温度大于左侧翻炒桶31内温度,使同等时间下左侧翻炒桶31内的较小的茶叶和右侧翻炒桶31内较大的茶叶均翻炒彻底,可保证两个翻炒单元3内茶叶同时翻炒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包捻单元4的挤压室41上设有固定连接于挤压室41上表面的防护板8,工作时,可防止茶叶在包捻过程中茶叶由于挤压出现撒漏的情况以及使盛装传送带5上运输的茶叶使茶叶包捻更彻底。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一出料口19处均设有挡板191,工作时,当茶叶翻炒彻底后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挡板191控制翻炒后的茶叶排出翻炒单元3,通过人工的控制能更好的实现翻炒的彻底。

工作时,转盘14转动通过第一传动杆15的偏心设置使摆动板13摆动,从而挤压第一气囊12以及封闭和打开入料口11,使茶叶间歇性进入框体1内,同时转盘14转动通过第二传动杆23和第三传动杆24的偏心设置使第一输送板21和第二输送板22晃动,使茶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堵塞现象,茶叶在第一输送板21和第二输送板22运输过程中通过第一输送板21和第二输送板22的晃动使茶叶受热更均匀,保证杀青过程进行彻底,第一输送板21表面开设有多个滤孔25;滤孔25能将第一输送板21上较小的茶叶过滤至第二输送板22上,实现细小茶叶的单独处理且晃动过程可以保证细小的茶叶不会堵塞滤孔25,同时摆动板13挤压第一气囊12时使第一气囊12收缩和放松从而使气压缸16的活动杆上升和下降,通过螺纹和螺纹槽的作用使主动齿轮17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从动齿轮18转动使固定连接于从动齿轮18的转轴34转动,使炒刀33于翻炒桶31内正向和反向转动,可防止单向转动时茶叶由于惯性贴附于炒刀33上,造成部分茶叶加热过度而焦糊,同时可使茶叶翻炒更彻底;且左右两侧翻炒单元3内加热板35的温度不同,在同等的时间下可防止细小的茶叶炒糊;转轴34转动时带动挤压杆29转动,从而挤压和放松第二气囊28,通过单向阀对集气室6进行充气;当茶叶翻炒彻底后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第一出料口19处的挡板191控制翻炒后的茶叶排出翻炒单元3,茶叶推出后落入传送带5上,通过软轴51和传送带5的挤压可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软性的设置使茶叶在揉捻过程中不会出现破碎现象;传送带5将茶叶运输至包捻单元4上的防护板8内,通过进料口45进入包捻单元内;通过电磁阀控制集气室6内气体进出第三气囊42,可使第三气囊42收缩和膨胀从而与挤压板43配合挤压茶叶,对茶叶进行包捻处理,当挤压室41内茶叶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第三气囊42的膨胀会推动挤压板43后移,最先进行包捻的茶叶会通过第二出料口48排出,茶叶量减少一定程度后挤压板43靠近第三气囊42封住第二出料口48,使茶叶包捻更加充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