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79255发布日期:2019-03-22 20:4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品质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罗非鱼(tilapia)又称非洲鲫鱼、福寿鱼等,肉质鲜嫩,具有高蛋白(15.80±0.17%)和低脂肪(1.25%±0.36%)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种类齐全等优点。近十年来我国罗非鱼养殖业发展迅速,其产量以平均每年14.75%左右的速度递增,成为罗非鱼养殖生产大国。2016年罗非鱼产量达189万t,其中广东省罗非鱼产量达77.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41%,加工量和出口量均排名全国第一,罗非鱼已成为广东省的特色水产。2017年中国也仍是世界罗非鱼最大生产国,年产量达170万t。

我国是罗非鱼生产大国,贸易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罗非鱼出口主要是鲜销,且产品以冻罗非鱼片和冻整条罗非鱼为主。罗非鱼加工产品中初级加工占主要部分,产品较单一,利润低,因此制约罗非鱼产业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精深加工以提高罗非鱼附加值和利润率。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变性脱脂豆粕为原料,提取方法主要是碱溶酸沉法。脱脂豆粕粉在不同ph条件下溶解时,其溶解曲线呈现u型。大豆分离蛋白(蛋白含量40%),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种类齐全,不含胆固醇等,营养价值较高,被誉为“植物肉”,因此在食品上有广泛的应用。

不同种类的蛋白一般具有不同营养特性和功能特性,混合不同来源的蛋白可以提高高蛋白质原料的利用,克服单一来源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不足、营养价值不和功能特性较差等问题。蛋白质的混合主要包括蛋白原料直接混合(物理混合)和化学混合。共沉淀蛋白(co-precipitatedprotein,co-pp)是指采用等电点沉淀、酸-热沉淀、或酸-热诱导并辅以沉淀剂如cacl2等方法,从一种或者多种原料中得到的一种混合蛋白。

罗非鱼是一种中小型鱼,肉质鲜嫩,具有高蛋白(15.80±0.17%)和低脂肪(1.25±0.36%)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种类齐全等优点。罗非鱼蛋白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不稳定,易发生变性,且溶解性较差,进而引起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发生改变。这使得罗非鱼蛋白凝胶特性和乳化性较低,影响产品的品质,限制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目前,关于鱼肉和脱脂豆粕在一定条件下化学混合之后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共沉淀蛋白的研究极少,如何通过共沉淀蛋白改善罗非鱼肉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凝胶特性等,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凝胶特性是蛋白的一个重要功能特性,直接影响产品的质构、保水性和组织特性等,在食品加工领域上的应用较广泛。热诱导蛋白凝胶过程中的弹性模量可表明蛋白弹性凝胶网络的形成以及分子结构的变化。热诱导水产蛋白凝胶过程中,蛋白不稳定,易发生变性,进而引起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发生改变,如蛋白凝胶特性较差,影响产品的品质,限制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制备的共沉淀蛋白具有良好的凝胶特性,且大都优于单独的分离蛋白。有研究发现,以鸡胸肉与鸡腿肉为原料得到的的混合蛋白明显改善了鸡腿肉蛋白的硬度、保水性。蛋白质的复合,可以改善某些蛋白质凝胶方面的不足,如α-酪蛋白与干蛋白以2:8混合时,α-酪蛋白可明显提高干蛋白的凝胶特性。当7s/11s以4:1添加到鸡肉丸中时,鸡肉丸的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显著提高。

因此,在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提取工艺及一般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制备出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对于罗非鱼蛋白的精深加工,提高罗非鱼附加值和利润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结合罗非鱼蛋白的营养优势和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优势,以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为原料,用ph调节法制备共沉淀蛋白,制备新型“双蛋白”制品,以改善鱼肉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凝胶特性等,开发动植物蛋白相联合的新型双蛋白凝胶制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改善罗非鱼肉蛋白性质,开发不同种类罗非鱼加工系列产品,可满足我国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粉以1:5-5:1的质量比混合(干基计),以物料:水=1:5-15(g:ml)加冰蒸馏水;

s2.10000-15000r/min均质1-5min;

s3.将均质混合物的ph调整为3.0-8.0,静置5min;

s4.加入2%质量比的助溶剂,室温搅拌溶解5-30min;

s5.4℃、8000-11000r/min下离心10-20min;

s6.取上清液,调整ph使上清液出现沉淀,重复步骤s5;

s7.收集步骤s5、s6中离心后的沉淀;

s8.向沉淀中添加一定量的冰蒸馏水,将蛋白浓度调整为8-15%,调节ph至5.0-7.0,加入nacl,使nacl的终浓度为0.1-0.3mol/l;

s9.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1-3℃,加热至80-95℃;

s10.加热至终温度后,结束反应,把产品置于冰水混合物中15-40min,最后放于4℃冰箱过夜。

进一步的,步骤s9中,还包括,在温度升高至35-50℃时,加入凝胶增强剂,使凝胶增强剂的浓度为1-3%。

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芦荟凝胶25-38、卵清蛋白7-13、海藻糖19-34、壳聚糖8-17。

本发明中,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制备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本申请发明人通过大量创造性试验获得制备时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的蛋白浓度、以及最适的ph条件,同时结合蛋白的特性,确定了凝胶增加剂的加入时间以及用量,并找到最佳的凝胶增强剂。具体的,发明人发现在ph5.0-7.0,尤其是接近ph7.0时,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和弹性较好,蛋白之间几乎不发生聚集,而多以相互渗透的方式形成混合凝胶,提高凝胶的质地特性。同时,在35-50℃时,加入凝胶增强剂,凝胶增强剂可在加热过程中吸水膨胀,不仅能增强凝胶网络结构的抗压性,还能形成凝胶增强剂与水的网状结构,弥补了由单纯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动态粘弹性低、凝胶强度小、持水性差等,有效提高粘弹性。具体的,本发明的凝胶增强剂中,一方面,芦荟凝胶与海藻糖结合能形成强大的网络结构,可与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的网络结构交织,以改善其凝胶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芦荟凝胶、海藻糖本身具有亲水性,可将水分子笼络在网络结构中,提高鱼糜凝胶的弹性和凝胶强度;卵清蛋白则通过其良好的粘合性及其所含的蛋白酶抑制剂,抑制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的降解而改善凝胶能力;壳聚糖可以使鱼糜蛋白形成的网络结构具有很好的保水性,能明显改善鱼糜蛋白的凝胶弹性。通过本发明设置的凝胶增强剂各组分的复配作用,可显著改善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的凝胶性能。

本发明中,将本发明的实施例5制备的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进行sem分析,通过附图1的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热诱导凝胶的sem图可知,制备的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其凝胶网络结构致密均匀,表面相对平整光滑,可形成较好的凝胶网络。而聚合物分子单体大小越均匀,则其弹性就越好,本发明人通过大量创造性劳动发现鱼肉和豆粕粉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制备的共沉淀蛋白有助于增大单独鱼肉蛋白体系的凝胶特性,并验证了共沉淀蛋白可以改善罗非鱼蛋白的凝胶特性。

进一步的,步骤s3中,是将均质混合物的ph4.0-6.0。

进一步的,步骤s6中,是将ph调整至4.0-6.0。

通过发现偏离等电点的酸性和碱性ph范围内,可溶性蛋白得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在极端酸碱ph2.0、3.0、11.0、12.0条件下溶解得率达到最大。这是因为酸性范围内,部分酸性氨基酸的残基支链羧基所带的负电荷被中和,所以蛋白分子带有净正电荷;碱性条范围内,部分氨基酸的碱性集团发生去质子化反应,导致蛋白分子带有净负电荷,蛋白的水合作用增强,蛋白溶解性增大。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创造性试验发现,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粉以质量比(干基计)混合提取的可溶性蛋白溶液在ph2.0、3.0、11.0和12.0溶解,ph4.0-6.0时沉淀,沉淀得率为88%-95%,优选的,在ph4.5沉淀时的得率最高,由此确定罗非鱼-豆粕酸/碱可溶性蛋白的最适等电点为4.5。而对于植物蛋白酸沉等电点ph一般相对较低,罗非鱼与豆粕混合后,酸沉等电点的ph偏向于豆粕的等电点。因此可以确定罗非鱼-豆粕酸/碱可溶性蛋白的沉淀ph为4.0-6.0,优选为ph4.5。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是将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粉以1:2-2:1的质量比混合(干基计),以物料:水=1:7-10(g:ml)加冰蒸馏水。本发明通过大量创造性实验,结合两种不同蛋白质的特性,获得最佳的混合比例以及溶解时的料水比,获得最佳的共沉淀蛋白制备条件。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卵磷脂1-10、甘露糖12-19、二氧化硅3-9、溶菌酶0.2-0.9、赖氨酸11-18、精氨酸14-22、谷氨酸7-16。本发明中,添加的助溶剂的作用是能够在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的形成的过程中,增强其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交互作用,使罗非鱼蛋白与豆粕蛋白进一步的结合形成稳定的共沉淀蛋白结构,提高共沉淀蛋白的得率。

具体的,在溶菌酶、赖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共存的环境下,有助于蛋白质复性,促进蛋白质正确折叠成天然活性态,避免蛋白质在形成共沉淀蛋白前提前发生不可逆聚集和沉淀,确保罗非鱼蛋白与豆粕蛋白在等电点的交互作用;同时,卵磷脂、甘露糖、二氧化硅能够提高整个反应体系的均一性和稳定性,使得罗非鱼蛋白与豆粕蛋白在等电点附近的不会出现不理想的反应。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卵磷脂3-7、甘露糖14-16、二氧化硅4-7、溶菌酶0.3-0.6、赖氨酸13-17、精氨酸15-20、谷氨酸9-14。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卵磷脂5、甘露糖15、二氧化硅5.5、溶菌酶0.4、赖氨酸14、精氨酸17、谷氨酸11。特别的,所述溶菌酶的酶活为100-300u/g,优选的,所述溶菌酶的酶活为150u/g。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由于罗非鱼蛋白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不稳定,易发生变性,且溶解性较差,进而引起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发生改变,使得罗非鱼蛋白凝胶特性和乳化性较低。本发明通过结合大豆分离蛋白较好的溶解性、乳化稳定性、发泡性和良好的感官特性等优点,开发制备出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使得鱼肉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凝胶特性等具有很好地改善,本发明开发出了一种动植物蛋白相联合的新型双蛋白制品。通过发明制备的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得率高,安全稳定,为提高罗非鱼产品的品质,扩大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的方法,提高罗非鱼的整体利润率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5制备的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热诱导凝胶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粉以1:5的质量比混合(干基计),以物料:水=1:5(g:ml)加冰蒸馏水;

s2.10000r/min均质1min;

s3.将均质混合物的ph调整为3.0,静置5min;

s4.加入2%质量比的助溶剂,室温搅拌溶解5min;

s5.4℃、8000r/min下离心10min;

s6.取上清液,调整ph使上清液出现沉淀,重复步骤s5;

s7.收集步骤s5、s6离心后的沉淀,真空冷冻干燥,获得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

s8.向沉淀中添加一定量的冰蒸馏水,将蛋白浓度调整为8%,调节ph至5.0,加入nacl,使nacl的终浓度为0.1mol/l;

s9.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1℃,加热至80℃;

s10.加热至终温度后,结束反应,把产品置于冰水混合物中15min,最后放于4℃冰箱过夜。

进一步的,步骤s9中,还包括,在温度升高至35℃时,加入凝胶增强剂,使凝胶增强剂的浓度为1%。

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芦荟凝胶25、卵清蛋白7、海藻糖19、壳聚糖8。

进一步的,步骤s6中,是将ph调整至4.5。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卵磷脂1、甘露糖12、二氧化硅3、150u/g溶菌酶0.2、赖氨酸11、精氨酸14、谷氨酸7。本发明中,添加的助溶剂的作用是能够在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的形成的过程中,增强其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交互作用,使罗非鱼蛋白与豆粕蛋白进一步的结合形成稳定的共沉淀蛋白结构,提高共沉淀蛋白的得率。

实施例2

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粉以5:1的质量比混合(干基计),以物料:水=1:15(g:ml)加冰蒸馏水;

s2.15000r/min均质5min;

s3.将均质混合物的ph调整为8.0,静置5min;

s4.加入2%质量比的助溶剂,室温搅拌溶解30min;

s5.4℃、11000r/min下离心20min;

s6.取上清液,调整ph使上清液出现沉淀,重复步骤s5;

s7.收集步骤s5、s6离心后的沉淀,真空冷冻干燥,获得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

s8.向沉淀中添加一定量的冰蒸馏水,将蛋白浓度调整为15%,调节ph至7.0,加入nacl,使nacl的终浓度为0.3mol/l;

s9.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3℃,加热至95℃;

s10.加热至终温度后,结束反应,把产品置于冰水混合物中40min,最后放于4℃冰箱过夜。

进一步的,步骤s9中,还包括,在温度升高至50℃时,加入凝胶增强剂,使凝胶增强剂的浓度为3%。

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芦荟凝胶38、卵清蛋白13、海藻糖34、壳聚糖17。

进一步的,步骤s6中,是将ph调整至4.5。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卵磷脂10、甘露糖19、二氧化硅9、150u/g溶菌酶0.9、赖氨酸18、精氨酸22、谷氨酸16。本发明中,添加的助溶剂的作用是能够在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的形成的过程中,增强其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交互作用,使罗非鱼蛋白与豆粕蛋白进一步的结合形成稳定的共沉淀蛋白结构,提高共沉淀蛋白的得率。

实施例3

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粉以1:2的质量比混合(干基计),以物料:水=1:7(g:ml)加冰蒸馏水;

s2.10000r/min均质2.5min;

s3.将均质混合物的ph调整为4.0,静置5min;

s4.加入2%质量比的助溶剂,室温搅拌溶解10min;

s5.4℃、9000r/min下离心12min;

s6.取上清液,调整ph使上清液出现沉淀,重复步骤s5;

s7.收集步骤s5、s6离心后的沉淀,真空冷冻干燥,获得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

s8.向沉淀中添加一定量的冰蒸馏水,将蛋白浓度调整为9%,调节ph至6.3,加入nacl,使nacl的终浓度为0.15mol/l;

s9.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2℃,加热至92℃;

s10.加热至终温度后,结束反应,把产品置于冰水混合物中30min,最后放于4℃冰箱过夜。

进一步的,步骤s9中,还包括,在温度升高至42℃时,加入凝胶增强剂,使凝胶增强剂的浓度为1.3%。

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芦荟凝胶27、卵清蛋白8、海藻糖22、壳聚糖10。

进一步的,步骤s6中,是将ph调整至4.0。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卵磷脂3、甘露糖14、二氧化硅4、150u/g溶菌酶0.3、赖氨酸13、精氨酸15、谷氨酸9。

实施例4

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粉以2:1的质量比混合(干基计),以物料:水=1:10(g:ml)加冰蒸馏水;

s2.13000r/min均质3.5min;

s3.将均质混合物的ph调整为6.0,静置5min;

s4.加入2%质量比的助溶剂,室温搅拌溶解25min;

s5.4℃、10000r/min下离心17min;

s6.取上清液,调整ph使上清液出现沉淀,重复步骤s5;

s7.收集步骤s5、s6离心后的沉淀,真空冷冻干燥,获得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

s8.向沉淀中添加一定量的冰蒸馏水,将蛋白浓度调整为13%,调节ph至6.5,加入nacl,使nacl的终浓度为0.2mol/l;

s9.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1-3℃,加热至88℃;

s10.加热至终温度后,结束反应,把产品置于冰水混合物中22min,最后放于4℃冰箱过夜。

进一步的,步骤s9中,还包括,在温度升高至38℃时,加入凝胶增强剂,使凝胶增强剂的浓度为2.5%。

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芦荟凝胶35、卵清蛋白11、海藻糖29、壳聚糖14。

进一步的,步骤s6中,是将ph调整至6.0。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卵磷脂7、甘露糖16、二氧化硅7、150u/g溶菌酶0.6、赖氨酸17、精氨酸20、谷氨酸14。

实施例5

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粉以2:3的质量比混合(干基计),以物料:水=1:9(g:ml)加冰蒸馏水;

s2.12000r/min均质2min;

s3.将均质混合物的ph调整为4.2,静置5min;

s4.加入2%质量比的助溶剂,室温搅拌溶解20min;

s5.4℃、9500r/min下离心15min;

s6.取上清液,调整ph使上清液出现沉淀,重复步骤s5;

s7.收集步骤s5、s6离心后的沉淀,真空冷冻干燥,获得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

s8.向沉淀中添加一定量的冰蒸馏水,将蛋白浓度调整为10%,调节ph至6.8,加入nacl,使nacl的终浓度为0.15mol/l;

s9.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1.5℃,加热至90℃;

s10.加热至终温度后,结束反应,把产品置于冰水混合物中25min,最后放于4℃冰箱过夜。

进一步的,步骤s9中,还包括,在温度升高至45℃时,加入凝胶增强剂,使凝胶增强剂的浓度为1.5%。

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芦荟凝胶32、卵清蛋白9、海藻糖24、壳聚糖12。

进一步的,步骤s6中,是将ph调整至4.5。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卵磷脂5、甘露糖15、二氧化硅5.5、150u/g溶菌酶0.4、赖氨酸14、精氨酸17、谷氨酸11。

对比例1

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粉以2:3的质量比混合(干基计),以物料:水=1:9(g:ml)加冰蒸馏水;

s2.12000r/min均质2min;

s3.将均质混合物的ph调整为4.2,静置5min;

s4.加入2%质量比的助溶剂,室温搅拌溶解20min;

s5.4℃、9500r/min下离心15min;

s6.取上清液,调整ph使上清液出现沉淀,重复步骤s5;

s7.收集步骤s5、s6离心后的沉淀,真空冷冻干燥,获得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

s8.向沉淀中添加一定量的冰蒸馏水,将蛋白浓度调整为10%,调节ph至6.8,加入nacl,使nacl的终浓度为0.15mol/l;

s9.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1.5℃,加热至90℃;

s10.加热至终温度后,结束反应,把产品置于冰水混合物中25min,最后放于4℃冰箱过夜。

进一步的,步骤s9中,还包括,在温度升高至45℃时,加入凝胶增强剂,使凝胶增强剂的浓度为1.5%。

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卵清蛋白9、壳聚糖12。

进一步的,步骤s6中,是将ph调整至4.5。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卵磷脂5、甘露糖15、二氧化硅5.5。

对比例2

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粉以2:3的质量比混合(干基计),以物料:水=1:9(g:ml)加冰蒸馏水;

s2.12000r/min均质2min;

s3.将均质混合物的ph调整为4.2,静置5min;

s4.加入2%质量比的助溶剂,室温搅拌溶解20min;

s5.4℃、9500r/min下离心15min;

s6.取上清液,调整ph使上清液出现沉淀,重复步骤s5;

s7.收集步骤s5、s6离心后的沉淀,真空冷冻干燥,获得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

s8.向沉淀中添加一定量的冰蒸馏水,将蛋白浓度调整为10%,调节ph至6.8,加入nacl,使nacl的终浓度为0.15mol/l;

s9.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1.5℃,加热至90℃;

s10.加热至终温度后,结束反应,把产品置于冰水混合物中25min,最后放于4℃冰箱过夜。

进一步的,步骤s9中,还包括,在温度升高至45℃时,加入凝胶增强剂,使凝胶增强剂的浓度为1.5%。

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增强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芦荟凝胶32、海藻糖24、壳聚糖12。

进一步的,步骤s6中,是将ph调整至4.5。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组分:150u/g溶菌酶0.4、赖氨酸14、精氨酸17、谷氨酸11。

对比例3

一种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罗非鱼肉和脱脂豆粕粉以2:3的质量比混合(干基计),以物料:水=1:9(g:ml)加冰蒸馏水;

s2.12000r/min均质2min;

s3.将均质混合物的ph调整为4.2,静置5min;

s4.室温搅拌溶解20min;

s5.4℃、9500r/min下离心15min;

s6.取上清液,调整ph使上清液出现沉淀,重复步骤s5;

s7.收集步骤s5、s6离心后的沉淀,真空冷冻干燥,获得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

s8.向沉淀中添加一定量的冰蒸馏水,将蛋白浓度调整为8-15%,调节ph至5.0-7.0,加入nacl,使nacl的终浓度为0.1-0.3mol/l;

s9.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进行加热,每分钟升高1-3℃,加热至80-95℃;

s10.加热至终温度后,结束反应,把产品置于冰水混合物中15-40min,最后放于4℃冰箱过夜。

进一步的,步骤s6中,是将ph调整至4.5。

实验测试

共沉淀蛋白得率:对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3的上清液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获得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通过扣除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获得沉淀蛋白得率,即为共沉淀蛋白的粗得率。采用分离胶浓度为12%、浓缩胶浓度为5%进行sds-page电泳。样品上清液与sds-page上样缓冲液相混合(4:1,v/v),加入电泳槽之前煮沸6min,等体积即上样体积均为10μl,用r-250考马斯亮蓝进行染色,脱色采用高甲醇的醋酸溶液,即加75ml的醋酸,50ml甲醇,然后用水定容至1l。结果如下表所示。

共沉淀蛋白凝胶性能测定:凝胶强度测定:采用tms-pro质构仪在室温下测定样品凝胶强度。参数设定:直径为5mm的圆柱形探头,穿透速度为60mm/min。破断力为破断实验曲线的第一个峰值,其对应位移为破断深度。试验重复5次,取平均值。凝胶强度=破断力*破断深度;凝胶的tpa测定:采用tms-pro质构仪在室温下测定罗非鱼-豆粕共沉淀蛋白热诱导凝胶的tpa,试验参数为:直径为5mm的圆柱形探头,形变量设置为75%,穿透速度为60mm/min对样品进行连续两次压缩测定样品的硬度和弹性。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凝胶持水性的测定:将制备好的凝胶称总重记为w1,离心(5000g,15min)除去水分,再称重记为w2,持水力计算如下:,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需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所未详细描述的技术特征,均可以通过本领域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