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烘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6688发布日期:2019-03-22 19:08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咖啡豆烘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咖啡豆烘培装置。



背景技术:

咖啡生豆的烘焙工序是咖啡饮品制造工艺中重要的环节,烘焙工序一方面使咖啡生豆经一爆、二爆、焦糖化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咖啡独特的香味;另一方面高温去除咖啡生豆的水分,使咖啡生豆表面的银皮自动脱落。在烘焙过程中为了使脱落的银皮和咖啡豆分离,一般通过抽风机将银皮从密闭的豆仓中抽离出来,采用这种方式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首先,抽风机不能将所有脱落的银皮抽离干净;其次,抽离的过程会带走烘焙室的热量,使烘焙室的温度下降,影响咖啡豆的受热;其三,水分和银皮通过一个管道抽离,遇冷后,带水分的银皮粘连到管壁,形成堵塞,堵塞严重会引起银皮自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咖啡豆烘培装置,不仅能够将咖啡银皮去除干净,而且能使咖啡豆受热更加均匀,烘焙效果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咖啡豆烘培装置包括烘培室、与烘培室进料口连通的进料斗、设置在烘培室出料口下方的卸料斗、设置在烘培室上部且与烘培室连通的抽风管、固定在烘培室前端的前端盖、设置在烘培室后侧的电机;所述烘培室内设置有旋转豆仓、热源装置和银皮收集室,所述旋转豆仓的上方和两侧均设有热源装置,所述旋转豆仓的下方设有银皮收集室,所述旋转豆仓包括滚筒和驱动滚筒旋转的转轴;所述滚筒为前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滚筒包括前边沿、筒身和后底盘,所述前边沿设置在滚筒的开口处,所述后底盘设置在滚筒的底面,所述筒身由若干根圆钢杆沿后底盘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组成;所述后底盘和筒身形成用于盛放咖啡豆的空腔,所述筒身中两根相邻圆钢杆之间形成供咖啡豆银皮脱落的间隙;所述转轴沿滚筒的中心轴线设置,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前端盖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穿过后底盘与电机连接,且转轴与后底盘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热源装置为碳纤维红外线电加热管或燃气红外线燃烧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筒身中部设有外加强圈,每根所述圆钢杆均穿固于外加强圈上。

作为优选方案,它还包括与转轴固定连接的内外加强圈,所述内外加强圈与外加强圈之间通过径向设置的支撑筋固接,所述支撑筋共设有三根,三根支撑筋互成120°夹角布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加强圈、支撑筋和内外加强圈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筒身内壁上设有沿其轴向倾斜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共设有三片,三片导流板沿筒身内壁周向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咖啡豆烘培装置具有旋转豆仓,旋转豆仓包括滚筒和驱动滚筒旋转的转轴,筒身由若干根圆钢杆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形成,两根相邻圆钢杆之间形成供咖啡豆银皮脱落的间隙。一方面,咖啡豆随旋转豆仓旋转的过程中咖啡豆银皮从间隙中掉落下来实现咖啡豆和咖啡豆银皮的彻底分离;另一方面,热源装置的发出的热量和红外辐射可通过间隙直接传递给旋转豆仓内的咖啡豆,相比于传统密封的侧壁而言,咖啡豆的受热更加快速、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旋转豆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图2的后视图;

图5为图2的侧视图;

图6为咖啡银皮与咖啡豆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7为烘培室内热源装置和银皮收集室的布置示意图;

图8为旋转豆仓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烘培室10、进料斗20、卸料斗30、前端盖40、电机50、热源装置60、旋转豆仓70(其中包括,滚筒71、前边沿71a、后底盘71b、筒身71c、外加强圈71d、转轴72、空腔73、间隙74、内加强圈75、支撑筋76、导流板77)、咖啡豆80、咖啡豆银皮81、银皮收集室90、抽风管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解决现有咖啡豆烘培装置中存在银皮去除不干净和咖啡豆的受热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咖啡豆烘培装置,其烘培室内设置有旋转豆仓,具体地说,旋转豆仓包括滚筒和驱动滚筒旋转的转轴,滚筒的筒身由若干根圆钢杆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形成,两根相邻圆钢杆之间形成供咖啡豆银皮脱落的间隙。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咖啡豆烘培装置的优选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咖啡豆烘培装置,包括烘培室10、与烘培室10进料口连通的进料斗20、设置在烘培室10出料口下方的卸料斗30、设置在烘培室10上部且与烘培室10连通的抽风管100、固定在烘培室10前端的前端盖40、设置在烘培室10后侧的电机50。如图7所示,烘培室10内设置有旋转豆仓70、热源装置60和银皮收集室90,烘培室10上部与抽风管100连通,旋转豆仓70的上方和两侧均设有热源装置60,旋转豆仓70的下方设有银皮收集室90,通过热源装置60对旋转豆仓70内的咖啡豆80进行加热,银皮收集室90 用于收集从旋转豆仓70落下的咖啡豆银皮81,抽风管100用于抽出烘培室10内水气和烟雾。

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烘培室10内设置有旋转豆仓70,旋转豆仓70包括滚筒71和和驱动滚筒71旋转的转轴72;滚筒71为前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滚筒71包括前边沿71a、筒身71c和后底盘71b,前边沿71a设置在滚筒71的开口处,后底盘71b设置在滚筒71的底面,筒身71c由若干根圆钢杆沿后底盘71b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组成;后底盘71b和筒身71c形成用于盛放咖啡豆80的空腔73,筒身71c 中两根相邻圆钢杆之间形成供咖啡豆银皮81脱落的间隙74;转轴72 沿滚筒71的中心轴线设置,转轴72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前端盖40连接,转轴72另一端穿过后底盘71b与电机50连接,且转轴72与后底盘71b固定。电机50驱动转轴72旋转,转轴72带动滚筒71旋转。

为了进一步加固旋转豆仓70,结合图2和图5所示,一方面,在筒身71c中部固定有外加强圈71d,每根圆钢杆均穿固于外加强圈71d 上;另一方面,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转轴72的中部固定有内加强圈75,外加强圈71d与内加强圈75之间通过径向的支撑筋76固接,支撑筋76共设有三根,三根支撑筋76互成120度夹角布置;外加强圈71d、支撑筋76和内加强圈75一体成型。

为了使烘焙完成的咖啡豆全部从旋转豆仓70内泻出,结合图2 和图3所示,筒身71c内壁上设有沿其轴向倾斜设置的导流板77,导流板77共设有三片,三片导流板77沿筒身71c内壁周向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烘焙过程为,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向进料斗 20中倒入咖啡生豆,咖啡生豆进入烘培室10内的旋转豆仓70内,启动电机50并打开热源装置60,咖啡生豆随旋转豆仓70旋转并且被加热烘焙,高温去除咖啡生豆的水分,使咖啡生豆表面的银皮自动脱落并随旋转豆仓旋转的过程中咖啡豆银皮81从间隙74中掉落至银皮收集室90,实现咖啡豆80和咖啡豆银皮81的彻底分离,水气和烟雾被抽风管100抽出。烘焙完成后,打开烘培室10出料口,咖啡豆80在导流板77的作用下从旋转豆仓70中全部泻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的咖啡豆烘焙机,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咖啡豆烘培装置具有旋转豆仓,旋转豆仓包括滚筒和驱动滚筒旋转的转轴,筒身由若干根圆钢杆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形成,两根相邻圆钢杆之间形成供咖啡豆银皮脱落的间隙。咖啡豆随旋转豆仓旋转的过程中咖啡豆银皮从间隙中掉落下来实现咖啡豆和咖啡豆银皮的彻底分离。传统咖啡豆烘焙机采用的均是密闭的豆仓,通过抽风机将豆仓内的银皮抽离。相比于传统的咖啡豆烘焙机,本实用新型的咖啡豆烘培装置不仅将咖啡豆银皮去除的更加干净,而且使咖啡豆受热更加均匀,烘焙效果更好。

2,传统咖啡豆烘焙机的热源装置均设置在豆仓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热源装置设置在旋转豆仓的上方和两侧,避免了咖啡豆银皮在下落的过程中与热源装置接触发生燃烧现象,降低烟雾排放量。

3,本实用新型将咖啡豆银皮收集在底部的银皮收集室中,水气烟雾通过抽风管抽出,避免了银皮粘连到管壁形成堵塞的现象。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