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蔬保鲜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8704发布日期:2019-06-13 15:0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蔬保鲜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果蔬保鲜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果蔬保鲜桶在进行果蔬保鲜时,通常直接将冰块或制冷物放置于保鲜桶内,而冰块在融化之后形成水与果蔬接触,容易导致果蔬腐烂。同时,在进行果蔬运输时,果蔬容易在保鲜桶内晃动,导致碰撞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果蔬保鲜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果蔬保鲜桶,该保鲜桶包括圆盘形底板、固设于该底板顶面的圆筒形内筒、以及固设于该底板顶面并罩设于该内筒外的圆筒形外筒,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夹设有圆环形夹缝,该夹缝内插入有圆筒状保温泡沫,该内筒内侧壁上设有与该内筒内侧壁固定连接、并用于放置冰块的蓄冷筒,该蓄冷筒底端延伸至该底板顶面并与所述底板密封连接,该蓄冷筒顶端延伸至与该内筒顶端平齐,该蓄冷筒顶端盖设有橡胶盖;

该内筒顶端分别设有贯穿该内筒侧壁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该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位置相对,该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位置相对,该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系有第一弹性松紧带,该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之间系有第二弹性松紧带。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果蔬保鲜桶中,该第一弹性松紧带第一端系设于该第一通孔位置处,该第一弹性松紧带第二端系设于该第三通孔位置处,第二弹性松紧带第一端系设于该第二通孔位置处,第二弹性松紧带第二端系设于该第四通孔位置处,该第一弹性松紧带和该第二弹性松紧带十字交叉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果蔬保鲜桶中,该外筒顶端设有可转动盖设于该外筒顶端上的盖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果蔬保鲜桶中,该底板底面设有至少三个支撑脚,该底板上与该蓄冷筒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与该蓄冷筒连通的第一放水口,该第一放水口上盖设有第一螺纹盖,该底板上与该内筒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与该内筒连通的第二放水口,该第二放水口上盖设有第二螺纹盖。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果蔬保鲜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果蔬保鲜桶时,通过在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圆筒状保温泡沫,可起到保温隔热效果。通过在内筒内设置蓄冷筒,可将冰块或蓄冷剂等与内筒内的果蔬隔开,防止接触,同时起到保冷效果。通过在内筒顶端设置第一弹性松紧带和所述第二弹性松紧带,在将果蔬放置于内筒内时,第一弹性松紧带和所述第二弹性松紧带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下压紧果蔬,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果蔬在保鲜桶内晃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果蔬保鲜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果蔬保鲜桶第一实施例中,该保鲜桶1包括圆盘形底板2、固设于该底板2顶面的圆筒形内筒4、以及固设于该底板2顶面并罩设于该内筒4外的圆筒形外筒3,该内筒4与该外筒3之间夹设有圆环形夹缝5,该夹缝5内插入有圆筒状保温泡沫6,该内筒4内侧壁上设有与该内筒4内侧壁固定连接、并用于放置冰块的蓄冷筒7,该蓄冷筒7底端延伸至该底板2顶面并与所述底板2密封连接,该蓄冷筒7顶端延伸至与该内筒4 顶端平齐,该蓄冷筒7顶端盖设有橡胶盖8;

该内筒4顶端分别设有贯穿该内筒4侧壁的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第三通孔11和第四通孔12,该第一通孔9和第三通孔11位置相对,该第二通孔10和第四通孔12位置相对,该第一通孔9和第三通孔11之间系有第一弹性松紧带13,该第二通孔10和第四通孔12之间系有第二弹性松紧带14。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果蔬保鲜桶1时,通过在内筒4和外筒3之间设置圆筒状保温泡沫6,可起到保温隔热效果。通过在内筒4内设置蓄冷筒7,可将冰块或蓄冷剂等与内筒4内的果蔬隔开,防止接触,同时起到保冷效果。通过在内筒4顶端设置第一弹性松紧带13和所述第二弹性松紧带14,在将果蔬放置于内筒4内时,第一弹性松紧带13和所述第二弹性松紧带14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下压紧果蔬,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果蔬在保鲜桶1内晃动。

优选的,用户可根据果蔬的硬度选用不同弹性系数的弹性松紧带进行使用,在运输苹果等较硬的果蔬时,可选用弹性系数较大的弹性松紧带;而在运输西红柿等较软的果蔬时,可选用弹性系数较小的弹性松紧带。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弹性松紧带13第一端系设于该第一通孔9位置处,该第一弹性松紧带13第二端系设于该第三通孔11位置处,第二弹性松紧带14第一端系设于该第二通孔10位置处,第二弹性松紧带14第二端系设于该第四通孔12位置处,该第一弹性松紧带13和该第二弹性松紧带14十字交叉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外筒3顶端设有可转动盖设于该外筒3顶端上的盖体。

进一步的,为便于将蓄冷筒7和内筒4内的水分排出,该底板2底面设有至少三个支撑脚15,该底板2上与该蓄冷筒7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与该蓄冷筒7 连通的第一放水口,该第一放水口上盖设有第一螺纹盖,该底板2上与该内筒 4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与该内筒4连通的第二放水口,该第二放水口上盖设有第二螺纹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