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焯水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1975发布日期:2020-02-22 02:22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焯水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散条成品茶是以各种毛茶叶为原料,再进行选梗、选片、整形、分级、包装成品的茶品。在现代不断升级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对产品的多样化、便利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目前的各散条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一定的不足:首先,存在一定的涩感;其次,包装体积占用空间大,差旅生活不方便携带;再次,烘干过后的成品茶很脆,包装和携带过程容易断碎形成很大比例的碎末;最后,完成加工后,在拆包装使用过程中香味容易散发,且不能再发酵产生新的香味,不适合于长期存放饮用。

本发明在传统各类毛茶加工完成后,通过焯水、沥水、慢烘(或晾晒)、发酵、提香等加工工艺,使加工好的毛茶再次升温发酵,促使成分转化,使口感更为醇和,同时通过沸水焯茶相当于进行一次高温灭菌和清洗灰末,成品空间占用更小,后期可以通风保存,而且会自然发酵产生愈加浓郁的陈香或参甜香。并且本发明在无任何添加剂及无高额设备投入的前提下,很好的解决前述传统红茶存在的口感、保存、消费环节存在的不足。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于茶叶的观感、安全、卫生、方便、滋味的消费升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焯水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料:选取经选梗、选片的初加工毛茶为原料;

(2)焯水:将毛茶称量后按份用丝网箱浸泡至沸水中,一定时间后提起;

(3)沥水:将丝网箱架至回收水池之上,待毛茶水分自然沥干至保有一定含水量时装入纯棉纱布袋;

(4)装袋:将沥水后的毛茶装入纯棉纱布袋中,将纱布袋旋转收口,把纱布袋固定扎在离心旋转盘中心,启动旋转盘,使茶叶受到离心力作用,实现部分脱水,并达到低密度的结块茶叶;

(5)发酵:将脱水后的毛茶纱布袋按袋相互间隔自然放置,室温控制在20~40°c发酵6~12个小时;

(6)干燥:将发酵好的毛茶按袋进入电烘房,将烘焙机采用适宜的温度进行烘干,在合适的含水量时烘干完成;

(7)提香:将烘干完成后的毛茶纱布袋置于烘焙机内,迅速将烘焙机升温至80℃,烘干直至纱布袋内毛茶的含水量在10%以内,完成提香;

(8)包装:以不同规格的纱布袋中毛茶结块进行再包装的方式出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原料为红毛茶。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按份的每份重量为1~8kg,所述浸泡时间为2~10秒。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含水量为30%~40%。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旋转盘转速为500~1500转/分钟,所述一段时间为1~3分钟,所述低密度为0.11~0.18g/cm3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所述适宜温度为30~55°c,含水量为10%~20%。

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毛茶结块需散装出品时,可在发酵后,进行解块再干燥、提香

和袋装出品。

优选的,所述焯水茶包括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黑茶和白茶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了成品茶的口感和香味,本发明将已经初加工的毛茶再次升温发酵,促使茶叶中的成分二次转化,去除了部分涩味,使得口感更佳醇和且散发出自然发酵产生的陈香或参甜香,其产品可比使用现有加工手法加工的同原料的成品茶价格提高1倍以上,产品优势明显。

(2)开创性的使非后发酵茶类往后发酵的方向发展,本发明采用焯水后半紧压,形成块状结构,使其类似后发酵茶的物理结构,从而产生后发酵的生化反应,可以长时间存放,而且味道更加醇和,产生新的香味。

(3)本发明是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生产出天然的具有各种香型、滋味醇厚的新型茶叶产品,确保了茶叶生产安全,可满足安全健康茶叶消费的需求。

(4)通过二次发酵使得本方法产出的茶叶体积空间占用小,储藏方便,不易碎裂,减少了运输使用过程的条索断碎,保质时间长,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散条茶存在的保存、消费方面的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焯水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料:选取经选梗、选片的初加工的毛茶为原料;

(2)焯水:将毛茶称量后按每份重量为1~8kg用丝网箱浸泡至沸水中,浸泡2~10秒后提起;

(3)沥水:将丝网箱架至回收水池之上,待毛茶水分自然沥干至保有30%~40%的含水量时放入纯棉纱布袋;

(4)入袋:将沥水后的毛茶装入纯棉纱布袋中,将纱布袋旋转收口,把纱布袋扎在离心旋转盘中心,启动旋转盘,旋转盘转速为500~1500转/分钟,脱水1~3分钟,使茶叶受到离心力作用,实现部分脱水,并达到低密度的结块茶叶,所述低密度为0.11~0.18g/cm3

(5)发酵:将脱水后的毛茶纱布袋按袋相互间隔自然放置,室温控制在20~40°c发酵6~12个小时;

(6)干燥:将发酵好的毛茶按袋进入电烘房,将烘焙机采用温度30~55°c进行烘干,在含水量为10%~20%时烘干完成;

(7)提香:将烘干完成后的毛茶纱布袋置于烘焙机内,迅速将烘焙机升温至80℃,烘干直至纱布袋内毛茶的含水量在10%以内,完成提香;

(8)包装:以不同规格的纱布袋中毛茶结块进行再包装的方式出品。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发明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除非另有说明,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商品,或者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焯水绿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料:选取经选梗、选片的初加工的绿毛茶为原料;

(2)焯水:将绿毛茶称量后按每份重量为1kg用丝网箱浸泡至沸水中,浸泡3秒后提起;

(3)沥水:将丝网箱架至回收水池之上,待绿毛茶水分自然沥干至保有35%的含水量时装入圆柱形纯棉纱布袋;

(4)入袋:将沥水后的绿毛茶装入纯棉纱布袋中,将纱布袋旋转收口,把纱布袋扎在离心旋转盘中心,启动旋转盘800转/分钟档,脱水1分钟,使茶叶受到离心力作用,实现部分脱水,并达到密度为0.14g/cm3的结块茶叶;

(5)发酵:将脱水后的绿毛茶纱布袋按袋相互间隔自然放置,室温控制在30°c,发酵10个小时;

(6)干燥:将发酵好的绿毛茶按袋进入电烘房,将烘焙机采用温度45°c进行烘干,在含水量为12%时烘干完成;

(7)提香:将烘干完成后的绿毛茶纱布袋置于烘焙机内,迅速将烘焙机升温至80℃,烘干直至纱布袋内绿毛茶的含水量在9%,完成提香;

(8)包装:按圆柱形纱布袋结块,扎口,装入标准卡盒出品。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焯水红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料:选取经选梗、选片的初加工的红毛茶为原料;

(2)焯水:将红毛茶称量后按每份重量为5kg用丝网箱浸泡至沸水中,浸泡2秒后提起;

(3)沥水:将丝网箱架至回收水池之上,待红毛茶水分自然沥干至保有30%的含水量时放入纯棉纱布袋;

(4)入袋:将沥水后的红毛茶装入纯棉纱布袋中,将纱布袋旋转收口,把纱布袋扎在离心旋转盘中心,启动旋转盘的500转/分钟档,脱水2分钟,使茶叶受到离心力作用,实现部分脱水,并达到密度为0.11g/cm3的结块茶叶;

(5)发酵:将脱水后的红毛茶纱布袋按袋相互间隔自然放置,室温控制在25°c发酵9个小时;

(6)解块:将发酵后的红毛茶块解散,重新理条;

(7)干燥:将发酵好的红毛茶进入电烘房,将烘焙机采用温度35°c进行烘干,在含水量为12%时烘干完成;

(8)提香:将烘干完成后的红毛茶袋置于烘焙机内,迅速将烘焙机升温至80℃,烘干直至纱布袋内毛茶的含水量在8%,完成提香;

(9)包装:将提香后的红毛茶,分级去末,袋装出品。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焯水黑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料:选取经选梗、选片的初加工的黑毛茶为原料;

(2)焯水:将黑毛茶称量后按每份重量为3kg用丝网箱浸泡至沸水中,浸泡4秒后提起;

(3)沥水:将丝网箱架至回收水池之上,待黑毛茶水分自然沥干至保有30%的含水量时装入圆柱形纯棉纱布袋;

(4)入袋:将沥水后的黑毛茶装入纯棉纱布袋中,将纱布袋旋转收口,把纱布袋扎在离心旋转盘中心,启动旋转盘的1200转/分钟档,脱水3分钟,使茶叶受到离心力作用,实现部分脱水,并达到低密度为为0.18g/cm3的结块茶叶;

(5)发酵:将脱水后的黑毛茶纱布袋按袋相互间隔自然放置,室温控制在38°c发酵11个小时;

(6)干燥:将发酵好的黑毛茶按袋进入电烘房,将烘焙机采用温度42°c进行烘干,在含水量为18%时烘干完成;

(7)提香:将烘干完成后的黑毛茶纱布袋置于烘焙机内,迅速将烘焙机升温至80℃,烘干直至纱布袋内黑毛茶的含水量在8%,完成提香;

(8)包装:按圆柱形纱布袋结块,扎口,装圆柱形竹篓出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