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肠通便的益生菌发酵骆驼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87620发布日期:2020-09-29 17:50阅读:1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乳制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润肠通便的益生菌发酵骆驼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骆驼乳具有"沙漠白金"之称,骆驼乳易消化、吸收好、健胃,是理想的动物性食用饮品。骆驼乳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牛奶,达4%以上,乳脂的含量也高达6%。骆驼乳所含热量高于牛奶,骆驼乳的热量为108.8千卡,牛奶的热量为162千卡,骆驼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和足够的钙、铁、锌等营养成份。由于骆驼乳不含有乳球蛋白,所以不会引起过敏,对于喝牛奶过敏的人来说,骆驼乳及其加工制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替代品。全球骆驼乳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大高于供应量,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在一些国家开展推广骆驼乳及其制品的活动,在索马里、肯尼亚等国家,骆驼乳业已经成为一项前景可观的产业,在我国,骆驼乳产地主要集中在内蒙和新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对骆驼奶认识的深入,骆驼乳及其制品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为了进一步扩展骆驼乳制品,设计了一种润肠通便的益生菌发酵骆驼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润肠通便的益生菌发酵骆驼乳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润肠通便的益生菌发酵骆驼乳,按以下重量取原料:120~125克的骆驼奶粉、10~80克的白砂糖、5~20克的罗汉果浓缩汁、0.03~0.08克的酸奶发酵剂、775~865克的纯净水。酸奶发酵剂为长双歧杆菌bl-g301、短双歧杆菌bb-g95、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g101、两歧双歧杆菌bb-g90、婴儿双歧杆菌bi-g201、青春双歧杆菌bq-g66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酸奶发酵剂中每株菌的活菌数大于等于1×1011cfu/g。

所述的长双歧杆菌bl-g301的分类名为长双歧杆菌bl-g301(bifidobacteriumlongumbl-g301),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689,保藏时间为:2013年12月23日。

所述的短双歧杆菌bb-g95的分类名为短双歧杆菌bb-g95(bifidobacteriumbrevebb-g95),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687,保藏时间为:2013年12月23日。

所述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g101的分类名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g101(bifidobacteriumanimalssubsp.lactisbl-g101),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336,保藏时间为:2013年7月16日。

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bb-g90的分类名为两歧双歧杆菌bb-g90(bifidobacteriumbifidumbb-g90),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194,保藏时间为:2013年5月9日。

所述的婴儿双歧杆菌bi-g201的分类名为婴儿双歧杆菌bi-g201(bifidobacteriuminfantisbi-g201),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688,保藏时间为:2013年12月23日。

所述的青春双歧杆菌bq-g66的分类名为青春双歧杆菌bq-g66(bifidobacteriumadolescentisbq-g66),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167,保藏时间为:2016年4月1日。

润肠通便的益生菌发酵骆驼乳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制备:步骤1,将700克的纯净水加热到40~45℃,将骆驼奶粉、白砂糖搅拌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纯净水中,加入罗汉果浓缩汁,再加入余量的纯净水,定容到1000克,用高速搅拌机以800~1000rpm的速度搅拌15~20分钟,形成溶解料液;步骤2,将溶解料液加热至65~70℃,20mpa压力下进行均质;步骤3,将均质后的溶液在11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灭菌;步骤4,将灭菌后的溶液冷却至37℃,在无菌的环境下加入酸奶发酵剂后,搅拌分散均匀并进行灌装、封口;步骤5,在37℃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至ph值达到4.5±0.1时,停止发酵,形成发酵骆驼乳。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利用六株益生菌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发酵,并添加植物提取物罗汉果浓缩汁,发酵成品中含有大于108cfu/g的双歧杆菌,产生短链脂肪酸和短链有机酸,从而降低肠道的ph值,能够润肠通便,罗汉果浓缩汁可改善肠燥便秘,益生菌与罗汉果浓缩汁有机结合,共同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中采用的长双歧杆菌bl-g301的分类名为长双歧杆菌bl-g301(bifidobacteriumlongumbl-g301),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689,保藏时间为:2013年12月23日。

短双歧杆菌bb-g95的分类名为短双歧杆菌bb-g95(bifidobacteriumbrevebb-g95),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687,保藏时间为:2013年12月23日。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g101的分类名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g101(bifidobacteriumanimalssubsp.lactisbl-g101),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336,保藏时间为:2013年7月16日。

两歧双歧杆菌bb-g90的分类名为两歧双歧杆菌bb-g90(bifidobacteriumbifidumbb-g90),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194,保藏时间为:2013年5月9日。

婴儿双歧杆菌bi-g201的分类名为婴儿双歧杆菌bi-g201(bifidobacteriuminfantisbi-g201),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688,保藏时间为:2013年12月23日。

青春双歧杆菌bq-g66的分类名为青春双歧杆菌bq-g66(bifidobacteriumadolescentisbq-g66),保藏地点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167,保藏时间为:2016年4月1日。

本发明是一种润肠通便的益生菌发酵骆驼乳,按以下重量取原料:120~125克的骆驼奶粉、10~80克的白砂糖、5~20克的罗汉果浓缩汁、0.03~0.08克的酸奶发酵剂、775~865克的纯净水。酸奶发酵剂为长双歧杆菌bl-g301、短双歧杆菌bb-g95、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g101、两歧双歧杆菌bb-g90、婴儿双歧杆菌bi-g201、青春双歧杆菌bq-g66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酸奶发酵剂中每株菌的活菌数大于等于1×1011cfu/g。

润肠通便的益生菌发酵骆驼乳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制备:步骤1,将700克的纯净水加热到40~45℃,将骆驼奶粉、白砂糖搅拌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纯净水中,加入罗汉果浓缩汁,再加入余量的纯净水,定容到1000克,用高速搅拌机以800~1000rpm的速度搅拌15~20分钟,形成溶解料液;步骤2,将溶解料液加热至65~70℃,20mpa压力下进行均质;步骤3,将均质后的溶液在11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灭菌;步骤4,将灭菌后的溶液冷却至37℃,在无菌的环境下加入酸奶发酵剂后,搅拌分散均匀并进行灌装、封口;步骤5,在37℃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至ph值达到4.5±0.1时,停止发酵,形成发酵骆驼乳。

本发明可以在发酵骆驼乳成品中增加大量的双歧杆菌活菌,成品酸奶中活菌数可以达到108cfu/ml以上,这六株菌可以耐受胃的高酸性和胆汁的高渗透性,在肠道中存活,产生短链脂肪酸和短链有机酸,从而降低肠道的ph值,促进肠道蠕动,润肠通便,改善便秘。罗汉果系葫芦科罗汉果属,中医认为罗汉果性凉、味甘、无毒、归肺、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以往常用于治疗肠燥便秘等。文献资料证明罗汉果水提物有促进正常小鼠和便秘小鼠排便和双向调节肠运动的功能。益生菌与罗汉果浓缩汁有机结合,共同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实施例1

本例中,120克的骆驼奶粉、55克的白砂糖、20克的罗汉果浓缩汁、0.03克的酸奶发酵剂、805克的纯净水。酸奶发酵剂为婴儿双歧杆菌bi-g201。

本例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将700克的纯净水加热到40℃,将骆驼奶粉、白砂糖搅拌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纯净水中,加入罗汉果浓缩汁,再加入余量的纯净水,定容到1000克,用高速搅拌机以800~1000rpm的速度搅拌15~20分钟,形成溶解料液;步骤2,将溶解料液加热至70℃,20mpa压力下进行均质;步骤3,将均质后的溶液在11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灭菌;步骤4,将灭菌后的溶液冷却至37℃,在无菌的环境下加入酸奶发酵剂后,搅拌分散均匀并进行灌装、封口;步骤5,在37℃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至ph值达到4.5±0.1时,停止发酵,形成发酵骆驼乳。

发酵好的发酵骆驼乳,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参照gb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脂肪含量的检测方法参照gb5413.3-2010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ph值检测方法参照gb5009.2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ph值的测定;婴儿双歧杆菌bi-g201活菌数的检测方法参照gb4789.35-20107.2.3.2乳酸双歧杆菌计数。罗汉果苷v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结果为:蛋白质为4.4%,脂肪为6.7%,终点ph为4.5,婴儿双歧杆菌bi-g201活菌数为1.5×108cfu/ml,罗汉果苷v为10mg/l。

实例实施2

本例中,125克的骆驼奶粉、55克的白砂糖、20克的罗汉果浓缩汁、0.06克的酸奶发酵剂、800克的纯净水。酸奶发酵剂为长双歧杆菌bl-g301。

本例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将700克的纯净水加热到40℃,将骆驼奶粉、白砂糖搅拌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纯净水中,加入罗汉果浓缩汁,再加入余量的纯净水,定容到1000克,用高速搅拌机以800~1000rpm的速度搅拌15~20分钟,形成溶解料液;步骤2,将溶解料液加热至70℃,20mpa压力下进行均质;步骤3,将均质后的溶液在11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灭菌;步骤4,将灭菌后的溶液冷却至37℃,在无菌的环境下加入酸奶发酵剂后,搅拌分散均匀并进行灌装、封口;步骤5,在37℃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至ph值达到4.5±0.1时,停止发酵,形成发酵骆驼乳。

发酵好的发酵骆驼乳,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参照gb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脂肪含量的检测方法参照gb5413.3-2010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ph值检测方法参照gb5009.2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ph值的测定;长双歧杆菌bl-g301活菌数的检测方法参照gb4789.35-20107.2.3.2乳酸双歧杆菌计数。罗汉果苷v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结果为:蛋白质为4.6%,脂肪为6.9%,终点ph为4.5,长双歧杆菌bl-g301活菌数为6.8×108cfu/ml,罗汉果苷v为10mg/l。

实例实施3

本例中,123克的骆驼奶粉、55克的白砂糖、20克的罗汉果浓缩汁、0.03克的酸奶发酵剂、802克的纯净水。酸奶发酵剂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g101、两歧双歧杆菌bb-g90按1:1比例配比而成。

本例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将700克的纯净水加热到40℃,将骆驼奶粉、白砂糖搅拌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纯净水中,加入罗汉果浓缩汁,再加入余量的纯净水,定容到1000克,用高速搅拌机以800~1000rpm的速度搅拌15~20分钟,形成溶解料液;步骤2,将溶解料液加热至70℃,20mpa压力下进行均质;步骤3,将均质后的溶液在11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灭菌;步骤4,将灭菌后的溶液冷却至37℃,在无菌的环境下加入酸奶发酵剂后,搅拌分散均匀并进行灌装、封口;步骤5,在37℃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至ph值达到4.5±0.1时,停止发酵,形成发酵骆驼乳。

发酵好的发酵骆驼乳,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参照gb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脂肪含量的检测方法参照gb5413.3-2010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ph值检测方法参照gb5009.2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ph值的测定;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g101、两歧双歧杆菌bb-g90活菌数的检测方法参照gb4789.35-20107.2.3.2乳酸双歧杆菌计数。罗汉果苷v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结果为:蛋白质为4.6%,脂肪为6.8%,终点ph为4.5,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g101、两歧双歧杆菌bb-g90活菌数为3.8×108cfu/ml,罗汉果苷v为10mg/l。

实例实施4

本例中,120克的骆驼奶粉、55克的白砂糖、20克的罗汉果浓缩汁、0.05克的酸奶发酵剂、805克的纯净水。酸奶发酵剂为长双歧杆菌bl-g301、青春双歧杆菌bq-g66按2:1比例配比而成。

本例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将700克的纯净水加热到40℃,将骆驼奶粉、白砂糖搅拌均匀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到纯净水中,加入罗汉果浓缩汁,再加入余量的纯净水,定容到1000克,用高速搅拌机以800~1000rpm的速度搅拌15~20分钟,形成溶解料液;步骤2,将溶解料液加热至70℃,20mpa压力下进行均质;步骤3,将均质后的溶液在11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灭菌;步骤4,将灭菌后的溶液冷却至37℃,在无菌的环境下加入酸奶发酵剂后,搅拌分散均匀并进行灌装、封口;步骤5,在37℃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至ph值达到4.5±0.1时,停止发酵,形成发酵骆驼乳。

发酵好的发酵骆驼乳,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参照gb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脂肪含量的检测方法参照gb5413.3-2010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ph值检测方法参照gb5009.2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ph值的测定;长双歧杆菌bl-g301、青春双歧杆菌bq-g66活菌数的检测方法参照gb4789.35-20107.2.3.2乳酸双歧杆菌计数。罗汉果苷v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结果为:蛋白质为4.6%,脂肪为6.9%,终点ph为4.5,长双歧杆菌bl-g301、青春双歧杆菌bq-g66活菌数为4.3×108cfu/ml,罗汉果苷v为10mg/l。

对本发明酵骆驼乳的润肠通便作用进行了测试实验,剂量设计:本品人体推荐剂量为每天食用润肠通便的骆驼酸奶6.6g/kg,本实验设低、中、高三剂量组,分别为1g/kg、3g/kg和5g/kg,另设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和复方地芬诺酯便秘模型对照组。给样方式:灌胃。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18-22克。致便秘剂:复方地芬诺酯。

实验1,样品对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实验方法:取昆明小白鼠50只,称重,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按剂量设计方法连喂10天。末天禁食24小时后,称重,口服样品或蒸馏水一次,30分钟后,口服复方地芬诺酯50mg/kg,正常对照组除外,60分钟后用炭末悬液按0.2ml/10g灌胃,20分钟后脱颈椎处死动物,开腹取小肠,剪去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轻轻拉成直线,测量炭末推进长度及小肠总长度,计算炭末推进移动率,炭末推进移动率=炭末推进长度/小肠总长度×100%。

炭末推进移动率的实验数据如下:正常对照组,炭末推进移动率为76.5±10.1%;地芬诺酯对照组,炭末推进移动率为22.7±2.8%;低剂量组,炭末推进移动率为27.5±10.2%;中剂量组,炭末推进移动率为31.9±8.7%;高剂量组,炭末推进移动率为48.1±18.9%。p<0.05,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由炭末推进移动率实验数据可见,正常对照组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便秘模型成立。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样品10天,能对抗地芬诺酯引起的肠抑制作用。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2,排便粒数、排便时间和排便总重量的测定。

实验方法:取昆明小白鼠50只,称重,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按剂量设计方法连喂10天。末天禁食24小时后,称重,口服样品或蒸馏水一次,30分钟后,口服复方地芬诺酯50mg/kg,正常对照组除外,30分钟后用炭末悬液按0.2ml/10g灌胃,喂饲样品后将昆明小白鼠分别放入小鼠笼内,笼下垫有滤纸,5组动物均单笼饲养,正常饮水进食,记录昆明小白鼠的首粒排黑便时间,在6小时内观察和记录每组小鼠的排便粒数、排便总重量。

排便粒数的实验数据如下:正常对照组,排便粒数为37.4±3.4粒;地芬诺酯对照组,排便粒数为15.6±6.2粒;低剂量组,排便粒数为18.3±9.1粒;中剂量组,排便粒数为20.7±7.2粒;高剂量组,排便粒数为28.4±9.2粒。p<0.05,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由排便粒数实验数据可见,正常对照组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便秘模型成立。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样品10天,高剂量组排便粒数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排便时间的实验数据如下:正常对照组,排便时间为69.1±14.8分;地芬诺酯对照组,排便时间为170.3±61.8分;低剂量组,排便时间为152.7±43.1分;中剂量组,排便时间为125.5±21.5分;高剂量组,排便时间为81.4±23.6分。p<0.05,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由排便时间实验数据可见,正常对照组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便秘模型成立。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样品10天,高剂量组排便时间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排便总重量的实验数据如下:正常对照组,排便总重量为0.464±0.118克;地芬诺酯对照组,排便总重量为0.266±0.062克;低剂量组,排便总重量为0.282±0.088克;中剂量组,排便总重量为0.288±0.086克;高剂量组,排便总重量为0.375±0.235克。p<0.05,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经方差分析。

由排便总重量实验数据可见,正常对照组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便秘模型成立。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样品10天,高剂量排便总重量与地芬诺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总结:经口给予昆明小白鼠低、中、高剂量样品10天,实验数据证明高剂量组样品,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