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52109发布日期:2020-11-25 17:2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贮藏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油,是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通常,茶油油脂转化主要在采摘前一个月完成,油茶果在采摘后还需要进行晾晒等操作,而为了随时都能供应茶油,就需要储藏保存油茶果,油茶果在贮藏过程中,其油料细胞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最终结果便是糖类的氧化,消耗油料后熟过程中可转化为油脂、糖类的物质,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这三者共同作用于油料时,会进一步缩短油茶果的贮藏时间,并且,油茶果在储藏后其茶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会随着时间增长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品质降低,对经济有所影响。目前多是针对于茶油的储存、抗氧化等,但对于延长油茶果储藏期限的方法还比较少见。

公开号为cn105694197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含稀土配合物的猕猴桃保鲜膜母粒的制备方法,其是对植物多糖进行乙酰化处理,再将镧、钇、钕和铈的化合物混合,再与乙酰化植物多糖混合,制得稀土配合物,再与硅藻土混合,以油酸酰胺进行包覆,再将电气石粉、硬脂酸钠混合进行界面改性,将二者混合制得母粒。可以在20℃条件下对贮藏的猕猴桃呼吸速率进行抑制,起到杀灭细菌、延长猕猴桃贮藏保鲜期、货架期的作用。但其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了较多如硬脂酸钠的化合物,作为食品保鲜其是否会对猕猴桃产生影响是不清楚的,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改性油茶果粉40-60份、加强剂5-10份、抑菌剂3-6份。

进一步,所述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其制备方法为:

1、制备改性油茶果粉:

a.对取完茶籽的油茶果壳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0-30min,水洗,再用ph值为4-6的稀盐酸浸泡25-40min,二次水洗,干燥粉碎得到油茶果壳粉,用石油醚浸泡,挥干石油醚;

b.对处理后的油茶果壳粉采用乙酸乙酯回流,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液浓缩后得到油茶果多糖;

c.将滤渣烘干后与油酸甘油酯、滑石粉按1-1.5:0.8-1.2:0.2-0.5的质量比混合研磨,得到改性油茶果粉。

2、制备加强剂:

a.将步骤1中的油茶果多糖与β-环糊精共热,滴入ph在4-6之间的有机酸搅拌至呈透明的凝胶状,得到凝胶质;

b.再对凝胶质采用15-25kv/cm的电场强度,15-20μs的脉冲宽度,600-700hz的脉冲频率进行pef处理,处理时间为5-8s,即得到加强剂。

3、制备茴香菖蒲提取物:

将新鲜茴香菖蒲洗净风干后,切成段,以丙酮浸泡30-50min,挥干丙酮后研磨成浆,再用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减压蒸馏后得到茴香菖蒲提取物。

4、制备保鲜剂:

a.将加强剂、抑菌剂混合,加热至40-55℃时滴入液态单硬脂酸甘油酯,持续加热搅拌,温度不超过85℃,至出现细微结晶颗粒时停止加热,迅速降温至10℃以下,将结晶块取出干燥表面水份后粉碎得到结晶粉末;

b.将改性油茶果粉与结晶粉末混合均匀即可。

进一步,所述的抑菌剂,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茴香菖蒲提取物15-25份、茶油10-16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对油茶果壳进行改性处理,同时从中提取出油茶果多糖,并作为保鲜剂的原料之一,采用的原料均可食用,且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可抑制油茶果的呼吸作用,同时有抑菌防霉的作用,进一步延长油茶果的贮存期限。

其中,采用油茶果壳制备保鲜剂,充分对资源进行再利用,先对油茶果壳采用碱浸、水洗、酸浸、二次水洗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可将油茶果壳的杂质去除,并将果壳细胞破坏,使多糖物质能更多的溶出,从油茶果壳中提取出的油茶果多糖,其可以对油茶果壳起到保湿作用,减缓油茶果壳风干的速度,延长贮存期,对提取过多糖的油茶果壳滤渣与油酸甘油酯和滑石粉共混进行研磨,油酸甘油酯将滑石粉和油茶果壳粉粘结在一起,使其抑制油茶果的呼吸作用,减缓油料消耗,使油茶果在贮存期间油茶籽的品质下降缓慢。将油茶果多糖与β-环糊精制成凝胶质,可充分包裹油茶果多糖分子,并且在接下来的结晶步骤中能缩短结晶时间,最大程度上保证包裹着多糖的凝胶质都能被结晶包覆。再对凝胶质进行pef处理,加强油茶果多糖的保湿作用,同时将改性油茶果壳粉固定住,减少损失,采用茴香菖蒲为原料进行提取,可使保鲜剂达到较好的抑菌效果,同时还有一定的驱虫作用。在制备保鲜剂时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可将茶油其他水性物质结合乳化,形成悬浊液滴被凝胶质所包裹,同时单硬脂酸甘油酯与水在加热条件下互相作用,形成层状结晶,包裹着多糖分子的凝胶质被结晶固定下来,在层状结晶的中间层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水会渗入双分子层中间,这使得制备的保鲜剂不仅起到了抗菌抗氧化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保湿效果,有效防止油茶果在贮存期间由于失水而导致的品质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改性油茶果粉50份、加强剂7份、抑菌剂5份。

进一步,所述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其制备方法为:

1、制备改性油茶果粉:

a.对取完茶籽的油茶果壳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5min,水洗,再用ph值为5的稀盐酸浸泡32min,二次水洗,干燥粉碎得到油茶果壳粉,用石油醚浸泡,挥干石油醚;

b.对处理后的油茶果壳粉采用乙酸乙酯回流,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液浓缩后得到油茶果多糖;

c.将滤渣烘干后与油酸甘油酯、滑石粉按1.2:1.0:0.4的质量比混合研磨,得到改性油茶果粉。

2、制备加强剂:

a.将步骤1中的油茶果多糖与β-环糊精共热,滴入ph在5之间的柠檬酸溶液搅拌至呈透明的凝胶状,得到凝胶质;

b.再对凝胶质采用20kv/cm的电场强度,17μs的脉冲宽度,650hz的脉冲频率进行pef处理,处理时间为7s,即得到加强剂。

3、制备茴香菖蒲提取物:

将新鲜茴香菖蒲洗净风干后,切成段,以丙酮浸泡40min,挥干丙酮后研磨成浆,再用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减压蒸馏后得到茴香菖蒲提取物。

4、制备保鲜剂:

a.将加强剂、抑菌剂混合,加热至48℃时滴入液态单硬脂酸甘油酯,持续加热搅拌,温度不超过85℃,至出现细微结晶颗粒时停止加热,迅速降温至10℃以下,将结晶块取出干燥表面水份后粉碎得到结晶粉末;

b.将改性油茶果粉与结晶粉末混合均匀即可。

进一步,所述的抑菌剂,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茴香菖蒲提取物20份、茶油13份。

实施例2

一种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改性油茶果粉40份、加强剂5份、抑菌剂3份。

进一步,所述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其制备方法为:

1、制备改性油茶果粉:

a.对取完茶籽的油茶果壳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0min,水洗,再用ph值为4的稀盐酸浸泡25min,二次水洗,干燥粉碎得到油茶果壳粉,用石油醚浸泡,挥干石油醚;

b.对处理后的油茶果壳粉采用乙酸乙酯回流,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液浓缩后得到油茶果多糖;

c.将滤渣烘干后与油酸甘油酯、滑石粉按1:0.8:0.2的质量比混合研磨,得到改性油茶果粉。

2、制备加强剂:

a.将步骤1中的油茶果多糖与β-环糊精共热,滴入ph在4之间的有机酸搅拌至呈透明的凝胶状,得到凝胶质;

b.再对凝胶质采用15kv/cm的电场强度,15μs的脉冲宽度,600hz的脉冲频率进行pef处理,处理时间为5s,即得到加强剂。

3、制备茴香菖蒲提取物:

将新鲜茴香菖蒲洗净风干后,切成段,以丙酮浸泡30min,挥干丙酮后研磨成浆,再用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减压蒸馏后得到茴香菖蒲提取物。

4、制备保鲜剂:

a.将加强剂、抑菌剂混合,加热至40℃时滴入液态单硬脂酸甘油酯,持续加热搅拌,温度不超过85℃,至出现细微结晶颗粒时停止加热,迅速降温至10℃以下,将结晶块取出干燥表面水份后粉碎得到结晶粉末;

b.将改性油茶果粉与结晶粉末混合均匀即可。

进一步,所述的抑菌剂,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茴香菖蒲提取物15份、茶油10份。

实施例3

一种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改性油茶果粉60份、加强剂10份、抑菌剂6份。

进一步,所述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其制备方法为:

1、制备改性油茶果粉:

a.对取完茶籽的油茶果壳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30min,水洗,再用ph值为6的稀盐酸浸泡40min,二次水洗,干燥粉碎得到油茶果壳粉,用石油醚浸泡,挥干石油醚;

b.对处理后的油茶果壳粉采用乙酸乙酯回流,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液浓缩后得到油茶果多糖;

c.将滤渣烘干后与油酸甘油酯、滑石粉按1.5:1.2:0.5的质量比混合研磨,得到改性油茶果粉。

2、制备加强剂:

a.将步骤1中的油茶果多糖与β-环糊精共热,滴入ph在6之间的有机酸搅拌至呈透明的凝胶状,得到凝胶质;

b.再对凝胶质采用25kv/cm的电场强度,20μs的脉冲宽度,700hz的脉冲频率进行pef处理,处理时间为8s,即得到加强剂。

3、制备茴香菖蒲提取物:

将新鲜茴香菖蒲洗净风干后,切成段,以丙酮浸泡50min,挥干丙酮后研磨成浆,再用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减压蒸馏后得到茴香菖蒲提取物。

4、制备保鲜剂:

a.将加强剂、抑菌剂混合,加热至55℃时滴入液态单硬脂酸甘油酯,持续加热搅拌,温度不超过85℃,至出现细微结晶颗粒时停止加热,迅速降温至10℃以下,将结晶块取出干燥表面水份后粉碎得到结晶粉末;

b.将改性油茶果粉与结晶粉末混合均匀即可。

进一步,所述的抑菌剂,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茴香菖蒲提取物25份、茶油16份。

实施例4

一种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按重量份计包括:改性油茶果粉55份、加强剂7份、抑菌剂3份。

进一步,所述延长油茶果贮存期限的保鲜剂,其制备方法为:

1、制备改性油茶果粉:

a.对取完茶籽的油茶果壳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30min,水洗,再用ph值为5的稀盐酸浸泡30min,二次水洗,干燥粉碎得到油茶果壳粉,用石油醚浸泡,挥干石油醚;

b.对处理后的油茶果壳粉采用乙酸乙酯回流,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液浓缩后得到油茶果多糖;

c.将滤渣烘干后与油酸甘油酯、滑石粉按1:1.2:0.2的质量比混合研磨,得到改性油茶果粉。

2、制备加强剂:

a.将步骤1中的油茶果多糖与β-环糊精共热,滴入ph在4之间的有机酸搅拌至呈透明的凝胶状,得到凝胶质;

b.再对凝胶质采用17kv/cm的电场强度,17μs的脉冲宽度,650hz的脉冲频率进行pef处理,处理时间为8s,即得到加强剂。

3、制备茴香菖蒲提取物:

将新鲜茴香菖蒲洗净风干后,切成段,以丙酮浸泡36min,挥干丙酮后研磨成浆,再用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减压蒸馏后得到茴香菖蒲提取物。

4、制备保鲜剂:

a.将加强剂、抑菌剂混合,加热至52℃时滴入液态单硬脂酸甘油酯,持续加热搅拌,温度不超过85℃,至出现细微结晶颗粒时停止加热,迅速降温至10℃以下,将结晶块取出干燥表面水份后粉碎得到结晶粉末;

b.将改性油茶果粉与结晶粉末混合均匀即可。

进一步,所述的抑菌剂,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茴香菖蒲提取物23份、茶油14份。

一、急性毒性实验

1.1动物:选取健康活泼,体重在18-22g的小鼠雌雄各10只,分为两组,每组雌雄各5只,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受试药物:以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保鲜剂,并将保鲜剂溶于30ml的水溶液中摇床震荡24h,使其完全溶解于水中,以此溶液进行实验。

1.2实验方法

在室温23℃的实验室中,反复预试小鼠灌服保鲜剂溶液40g/kg,观察一周小鼠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未能测出半数致死量,故选用最大耐受量进行试验。

以小鼠的体重为准,按0.5ml/g的剂量,每12h灌胃一次,连续灌胃实验组的小鼠一个月;对照组则以清水饲喂,均自由饮水和觅食,在饲喂期间及停止饲喂两周后,期间观察小鼠的状态,并通过血液采集分析、自发活动仪等项目判断小鼠的健康状况。

1.3实验结果

小鼠灌胃保鲜剂溶液一个月内无一例死亡,进食和饮水均无异常,且小鼠精神状态良好,活泼好动。

二、保鲜剂抑菌实验

2.1实验材料

2.1.1实验5-8:将茴香菖蒲分别更换为大蒜、生姜、小茴香、甘草制备保鲜剂,干燥后溶于30ml水中制成保鲜剂溶液,测定各自的抑菌效果,并与实施例1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2.1.2培养菌种

配置50ml的lb培养基,无菌条件下,分别加入150l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放置28℃摇床下培养48h。

2.2实验方法

在10ml离心管中用蒸馏水稀释培养好的菌液,使其在波长600nm时的吸光度为1.2左右。配置适量的固体lb培养基(在lb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1.5%-2.5%的琼脂),倒入适量在培养皿中,待冷却凝固,加入200μl稀释好的菌液,采用涂布法均匀的涂布于培养皿上,最后将薄膜用蓝枪头压得圆形小薄膜,用牙签将其挑起放置在已涂有菌的培养皿中,注入保鲜剂溶液,用密封条密封,于37℃下倒置培养一至两天,观察结果。

2.3实验结果

表1

由实验结果可知,采用大蒜进行提取制备的保鲜剂虽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却较差,综合各组数据来看,实施例1为最优选。

三、保鲜剂筛选实验

3.1实验材料

实验5:在与实施例1的同等条件下,不对油茶果壳进行改性,直接将得到的滤渣烘干后进行保鲜剂的制作;

实验6:在与实施例1的同等条件下,不对油茶果壳进行预处理;

实验7:在与实施例1的同等条件下,不对凝胶质进行pef处理;

实验8:在与实施例1的同等条件下,在制备保鲜剂时仅将改性油茶果粉、加强剂和抑菌剂混合即可。

3.2实验方法

将实施例1、实验5-8制备的保鲜剂应用于同一批采摘后摊晒了3天的油茶果,于避光、15℃的贮存条件下进行储存,并分别于储存一个月、三个月、五个月、七个月、九个月时取部分油茶果,采用物理冷榨的方式榨油,对茶油的酸价、过氧化值进行测定,结果如表2、表3所示。

其中,空白组为同一批油茶果,但不使用保鲜剂。

3.3实验结果

表2

表3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保存9个月后酸价最低的为实施例1的方案;虽然实施例1的过氧化值在油茶果放置三个月时最高,但从五个月后便下降了,对于茶油的品质来说,酸价、过氧化值越低,其品质越好,综合各组实验数据来看,实施例1为最优选。因此,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制备保鲜剂,应用于油茶果的贮存,可以有效延长油茶果的贮存期限,使其在经过9个月的放置储藏后所榨的茶油品质没有下降,保证了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