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8563发布日期:2020-10-31 09:4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煮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煮设备。



背景技术:

食品馅料,是指以植物的果实或块茎、畜禽肉制品、水产制品等为原料,加糖或不加糖,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经加热、杀菌、包装的产品。产品按用途分为焙烤食品用馅料、冷冻饮品用馅料、速冻食品用馅料。其中,焙烤食品用馅料主要用于制作糕点、面包、月饼等焙烤食品的食品馅料。

以莲子馅料为例,莲子是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莲的种子,又称白莲、莲实、莲米、莲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月饼馅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在月饼馅料加工中,莲子经过前处理后需要经过蒸煮加工。目前的莲子蒸煮工序主要是通过电热煮锅进行蒸煮,其电热煮锅的加热均匀性较差,功耗较大,影响莲子蒸煮效果。而且,现有的莲子蒸煮工序,为了使得煮锅能够被充分利用,需要人工及时转运蒸煮后的莲子料,增加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煮设备,加热均匀性好,节约能耗,保证莲子等物料的蒸煮效果;而且,能够减少工作人员作业强度。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煮设备,包括:蒸汽供给装置、煮锅、输料泵以及暂存罐;

所述煮锅包括锅胆、锅盖、支座以及第一夹套;

所述锅胆外壁上套固有所述第一夹套,且所述锅胆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

所述第一出料口通过所述输料泵与所述暂存罐连接导通;

所述第一夹套内壁与所述锅胆的外壁之间形成与所述蒸汽供给装置连通且密封的换热腔;

所述锅盖可开闭盖设于所述锅胆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煮锅还包括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蒸汽供给装置以及所述输料泵电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锅盖顶部的温度检测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锅盖顶部设有视镜、取样口以及排空口。

进一步地,所述锅盖顶部还设有多个第一进料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搅拌器;

所述第一搅拌器包括第一旋转电机、第一转轴以及第一搅拌头;

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安装于所述锅盖顶部中心位置,且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同步转动连接,且伸入所述锅胆内;

所述第一搅拌头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锅盖的顶部于靠近边缘位置设有第一连接臂;

所述锅胆外壁上于靠近顶边缘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臂铰接的第二连接臂。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伸缩顶推器;

所述伸缩顶推器与所述锅盖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锅盖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暂存罐包括具有保温层的暂存罐本体以及第二搅拌器;

所述暂存罐本体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

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第二旋转电机、第二转轴以及第二搅拌头;

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安装于所述暂存罐本体顶部;

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暂存罐本体内;

所述第二搅拌头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暂存罐本体包括罐体、第二夹套、上盖以及多个支脚;

所述第二夹套套设于所述罐体外,且与所述罐体之间形成保温腔;

所述保温层设于所述保温腔内;

所述罐体顶部于中部位置横设有安装梁;

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梁上;

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罐体顶部,且位于所述安装梁一侧;

多个所述支脚与所述第二夹套外壁底部位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暂存罐还包括称重底座;

所述暂存罐本体安装于称重底座顶部。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设置蒸汽供给装置给煮锅中的换热腔提供蒸汽热源,从而实现煮锅蒸汽加热,较于传统的电加热方式,其加热均匀性好,保证莲子等物料的蒸煮效果,且蒸汽较易回收利用,节约能耗。另外,通过设置输料本以及暂存罐,能够及时将蒸煮好的莲子料输送至暂存罐中进行保存,避免人工转运的繁琐工序,保证煮锅的充分利用,减少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蒸煮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蒸煮设备的煮锅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蒸煮设备的煮锅不带有控制模块、液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蒸煮设备的暂存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蒸煮设备的暂存罐的罐体与第二夹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煮锅;1、锅胆;11、第一出料口;12、第二连接臂;2、第一夹套;21、进汽口;211、连接管;22、出汽口;23、冷凝水出口;231、手动排水管;232、自动排水管;233、疏水阀;3、隔热套;4、支座;5、锅盖;51、视镜;52、温度检测口;53、取样口;54、糖醇进口;55、进油口;56、排空口;57、进糖口;58、第一连接臂;59、密封圈;61、第一旋转电机;62、第一转轴;63、第一搅拌头;71、液压泵;72、油缸;81、控制箱;82、按钮盒;200、输料泵;300、蒸汽供给装置;400、暂存罐;401、暂存罐本体;402、第二旋转电机;403、第二转轴;404、第二搅拌头;405、第二进料口;406、上盖;407、安装梁;408、支脚;409、第二出料口;410、罐体;411、第二夹套;412、保温层;413、称重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蒸煮设备。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蒸煮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蒸汽供给装置300、煮锅100、输料泵200以及暂存罐400;煮锅100包括锅胆1、锅盖5、支座4以及第一夹套2;锅胆1外壁上套固有第一夹套2,且锅胆1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1;第一出料口11通过输料泵200与暂存罐400连接导通;第一夹套2内壁与锅胆1的外壁之间形成与蒸汽供给装置300连通且密封的换热腔;锅盖5可开闭盖设于锅胆1顶部。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蒸汽供给装置300可以是常规的蒸汽生产设备,用于给煮锅100的换热腔稳定供给蒸汽介质,以实现蒸汽加热。锅胆1结构可以呈半球形,对应的第一夹套2套固在锅胆1外并与锅胆1外壁密封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等。锅盖5可开闭设计,方便添加但不限于莲子料/豆类等待蒸煮物料,也方便锅胆1内部清洗工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设置蒸汽供给装置300给煮锅100中的换热腔提供蒸汽热源,从而实现煮锅100蒸汽加热,较于传统的电加热方式,其加热均匀性好,保证莲子等物料的蒸煮效果,且蒸汽较易回收利用,节约能耗。另外,通过设置输料本以及暂存罐400,能够及时将蒸煮好的莲子料输送至暂存罐400中进行保存,避免人工转运的繁琐工序,保证煮锅100的充分利用,减少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煮设备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蒸煮设备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6。

一种蒸煮设备,包括:蒸汽供给装置300、煮锅100、输料泵200以及暂存罐400;煮锅100包括锅胆1、锅盖5、支座4、第一夹套2以及控制模块;锅胆1外壁上套固有第一夹套2,且锅胆1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1;第一出料口11通过输料泵200与暂存罐400连接导通;第一夹套2内壁与锅胆1的外壁之间形成与蒸汽供给装置300连通且密封的换热腔;锅盖5可开闭盖设于锅胆1顶部。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蒸煮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煮锅100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其中,控制模块可以包括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蒸汽供给装置300以及输料泵200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安装于锅盖5顶部的温度检测口52上。

具体来说,控制器可以包括安装有控制板等主电器的控制箱81以及与控制箱81电连接的按钮盒82,控制箱81以及按钮和可以通过支架杆(图中未示)安装在锅胆1旁,方便操作维护。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锅胆1温度值,可以通过控制蒸汽供给装置300的供给来将锅胆1内部温度调节至预设范围值内,例如通过控制增加或减小蒸汽的供给流量来调节加热,进而控制锅胆1内部的温度。同时,利用控制器可以对锅胆1内部的蒸煮实现定时,待蒸煮预定时间后,即可打开锅胆1底部的第一出料口11以及输料泵200,将蒸煮好的莲子料输送至暂存罐400中暂存起来。完成一次蒸煮后,控制器还可以通过控制指示灯发出信号以告知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下一次蒸煮工序。

进一步地,锅盖5顶部具体可以设有用于观察锅胆1内部蒸煮情况的视镜51、取样口53以及排空口5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锅盖5顶部还设有多个第一进料口。设置的这些第一进料口可以连接对应的物料输送管,实现自动进料。根据不同的物料蒸煮需求,第一进料口是可以是例如用于添加油料的进油口55、用于添加糖醇的糖醇进口54以及用于添加糖料的进糖口57等,本申请中的莲子料以及蒸煮所需水也均可以通过第一进料口添加,也可以通过打开锅盖5人工添加,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煮锅100的蒸煮效率,还可以包括第一搅拌器;第一搅拌器包括第一旋转电机61、第一转轴62以及第一搅拌头63;第一旋转电机61安装于锅盖5顶部中心位置,且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一转轴62与第一旋转电机61的输出轴同步转动连接,且伸入锅胆1内;第一搅拌头63安装于第一转轴62上。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第一旋转电机61旋转,进而通过第一转轴62带动第一搅拌头63转动,实现对锅胆1内莲子料的搅拌,进一步提高莲子料的受热均匀性,从而提高蒸煮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以及图6所示,暂存罐可以包括具有保温层412的暂存罐本体401以及第二搅拌器;暂存罐本体401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搅拌器包括第二旋转电机402、第二转轴403以及第二搅拌头404;第二旋转电机402安装于暂存罐本体401顶部;第二转轴403的一端与第二旋转电机402的输出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入暂存罐本体401内;第二搅拌头404安装于第一转轴上。

具体来说,利用其保温层412的作用能够较好的留住并利用莲子料等物料蒸煮后携带的热量,从而能够在暂存时对莲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二次闷煮,一定程度也能够弥补部分莲子料蒸煮不彻底情况。再者,利用第二搅拌器能够对莲子料进行预搅拌,进而能够提高后续的研磨工序效率,也使得莲子料等物料中的半固体物料与液体混合更加均匀,保证后续下料的均匀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更好的设置保温层412,暂存罐本体401结构组成可以包括罐体410、第二夹套411、上盖406以及多个支脚408;第二夹套411套设于罐体410外,且与罐体410之间形成保温腔;保温层412设于保温腔内;罐体410顶部于中部位置横设有安装梁407;第二旋转电机402安装于安装梁407上;上盖406安装于罐体410顶部,且位于安装梁407一侧;多个支脚408与第二夹套411外壁底部位置连接。

具体来说,第二夹套411与罐体410之间形成的间隙腔可以方便填充设置保温层412,其中保温层412可以是隔热材料层。还可以是相变蓄热材料层,能够吸收存储罐体410内的热量,再供给罐体410使用,达到保温作用。这一设计,也可以在进行二次暂存时,还可以利用上次暂存所存储的热量,达到热量的延续利用。当然,这一设计方式,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可以在第二夹套411的内壁或者外壁增加隔热材料层,以减少存储热量的散失。再者本实施例中的暂存罐本体401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夹套411,保温层412可以直接包覆在罐体410外部也可,具体不做限制。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设置安装梁407的目的是方便第二旋转电机402的安装,而不用将第二旋转电机402安装于上盖406上,影响上盖406的开启关闭。上盖406可以是两个,分别安装于安装梁407的两侧,并与安装梁407铰接,以方便开闭,具体不做限制。暂存罐本体401的第二进料口405可以设于上盖406上,而第二出料口可以设于罐体410底部,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暂存罐还包括称重底座413;暂存罐本体401安装于称重底座413顶部。设置称重底座413的目的可以量化后续的下料,也可以监控暂存物料量;称重底座413可以是常规的电子地磅,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锅盖5与锅胆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例如下,锅盖5的顶部于靠近边缘位置设有第一连接臂58;锅胆1外壁上于靠近顶边缘位置设有与第一连接臂58铰接的第二连接臂12。通过第一连接臂58与第二连接臂12的铰接实现锅盖5与锅胆1之间的铰接配合。另外,为了提高配合的密封性,可以在锅盖5的底部套设橡胶密封圈59,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为减少人工手动开闭锅盖5的繁琐操作,本申请还可以包括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伸缩顶推器;伸缩顶推器与锅盖5连接,用于驱动锅盖5开闭。

具体的,伸缩顶推器可以包括油缸72以及液压泵71;液压泵71与油缸72连接,用于驱动液压泵71,且于控制模块电连接,受控制模块控制;油缸72的固定端与支座4铰接;油缸72的伸缩端与第一连接臂58于伸出第二连接臂12的臂段铰接。开闭操作时,作业员可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油缸72的伸缩杆伸缩运动,进而带动锅盖5翻转开闭。

进一步地,第一夹套2外壁上分别设有进汽口21、出汽口22以及冷凝水出口23;进汽口21设于第一夹套2外壁底部,且与蒸汽供给装置300连接导通;出汽口22设于第一夹套2外壁顶部;冷凝水出口23设于第一夹套2外壁底部。第一夹套2上的进汽口21与出汽口22上下分布,这样经进汽口21进入换热腔的蒸汽能够较好的充盈换热腔,进一步保证热交换的均匀性,从而提高加热均匀性。本实施例中的冷凝水出口23用于及时排出蒸汽冷凝水。冷凝水出口23可以连接手动排水管231以及自动排水管232,其中手动排水管231以及自动排水管232上均设置有开关阀,自动排水管232上还设置有疏水阀233,当冷凝水量较大的时候,可以手动打开手动排水管231的开关阀,实现快速排水。正常情况下则可以是由疏水阀233控制排出冷凝水,对于换热腔内的冷凝水是否需要开启手动排水管231进行排水,可以在换热腔内设置液位计,用于检测冷凝水水位并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在冷凝水异常多的情况下可以提示作业人员,具体不做限制。对应的,在进汽口21与蒸汽供给装置300的连接管211上也可以设置疏水阀233,通过疏水阀233及时排出输送中产生的部分冷凝水。出汽口22可以连接蒸汽回收管道,以方便回收蒸汽,循环利用,本申请中的锅盖5上的排空口56也可以连接蒸汽回收管道,以提高蒸汽回收利用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支座4具体可以由多个支撑脚组成,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第一夹套2内蒸汽热量的散失,可以在锅胆1以及第一夹套2外套固一个隔热套3,隔热套3可以由保温隔热材料制成,例如玻璃纤维、石棉等,具体不做限制。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蒸煮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