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蒲公英茶生产工艺

文档序号:26088465发布日期:2021-07-30 17:5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蒲公英茶生产工艺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保健茶生产工艺,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蒲公英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蒲公英别名谷谷丁、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奶汁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茶使用的是切细且干燥的根或叶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强化肝脏的作用,能降低胆固醇,在欧洲,蒲公英有“尿床草”之称,可见其利尿作用之强,适合有水肿毛病的人饮用。除此之外,它还具有解除消化不良和便秘,清净血液,促进母乳分泌的功效。

蒲公英茶指以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xacumborealisinense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鲜叶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外形紧实、色泽墨绿、香气浓厚、滋味苦后回甘特征的烘青绿茶。目前的蒲公英茶生产工艺(例如:cn102007984b)主要包括步骤:采摘、清洗甩干、摊晾切丝、杀青、造形和烘干步骤,对蒲公英有效成分破坏较大,而且蒲公英茶涩味很重,严重影响蒲公英茶的效果和口感。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蒲公英茶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蒲公英茶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摊晾:将蒲公英鲜叶薄摊于洁净的竹制筛盘上,厚度2-5cm;在干净平整、阴凉通风条件下,摊放4~6h,以叶质变软,叶色失去光泽,青气渐失,清香显露为适宜;其中,若蒲公英鲜叶为露水叶或雨水叶,需摊放去水,直至含水量为65%-75%;

杀青:将杀青滚筒内空气温度预热至250℃,投入摊晾后的蒲公英鲜叶,开始尽量快速投叶,随后均匀投叶,转速为20~40r/min,待杀青滚筒内温度重新回升至100℃时保持5min后倒转出料,得到杀青叶;杀青叶薄摊于竹制篾盘上,快速散发热气,同时轻翻1~2次,摊晾时间为20-40min;

揉制:每1kg杀青叶添加0.75-1g碳酸氢钠混合均匀,投入揉制舱内,一次投放量在不超过舱内容积的2/3,旋压舱盖,以手压舱盖紧实、可轻微晃动为宜,揉制时间为15~20min;

炒制:将揉制好的茶团拆分抖散,继续使用杀青机进行炒制,先将杀青机预热150℃,转速为30~50r/min,快速投料,待温度重新回升至100℃时将温度调至120℃,炒制25~35min;

烘焙:将炒制好的蒲公英茶叶均匀的摊放在烘箱网架上,摊叶厚度为1-2cm,静置直至室温,然后分层摆放进行烘焙,层与层之间的空隙为5~10cm,烘焙温度为70~80℃,时间1~3h;烘焙后的茶叶进行摊晾回潮、分筛和分装工序后得到成品。

基于上述,在摊晾步骤之前还包括鲜叶采摘、清洗、甩干、切段步骤。

基于上述,鲜叶采摘的步骤包括,在蒲公英现蕾初期,使用洁净的采摘工具对蒲公英地上部分进行收获,收割处应高于地面1cm,采摘的鲜叶中破损叶片比例小于5%,净度高于90%。

基于上述,清洗的步骤包括,将采摘得到蒲公英鲜叶置于竹制有孔簸箕在流动的自来水中反复清洗,祛除叶片上的杂质泥土,去除发黄和残损叶片。

基于上述,甩干的步骤包括,将清洗好的蒲公英鲜叶装入洁净的网兜中,扎好口,放入蔬菜甩干桶内,盖上盖子,转速为1000转/分,脱水15-25s。

基于上述,将清洗甩干后的蒲公英叶片摆放整齐,用电动切菜机进行切段,调整好切刀频率,切成5~8cm的小段。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具体的说,本发明提供一种蒲公英茶生产工艺,通过对蒲公英茶生产工艺的各个步骤进行优化,不仅充分保留了蒲公英的有效成分,也有效降低蒲公英茶的涩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具体的,通过杀青、揉制、炒制和烘焙相互配合,在揉制工序中加入碳酸氢钠,然后进行炒制和烘焙工序,不仅使得蒲公英成品更加翠绿,避免破坏蒲公英叶片中的有效成分,也有效降低涩味,提升蒲公英茶的口感。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工艺制得蒲公英茶和本发明制得蒲公英茶的对比图。

图2是常规工艺制得蒲公英茶和本发明制得蒲公英茶冲泡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蒲公英茶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摊晾:将蒲公英鲜叶薄摊于洁净的竹制筛盘上,厚度2-5cm;在干净平整、阴凉通风条件下,摊放4~6h,以叶质变软,叶色失去光泽,青气渐失,清香显露为适宜;其中,若蒲公英鲜叶为露水叶或雨水叶,需摊放去水,直至含水量为65%-75%;

杀青:将杀青滚筒内空气温度预热至250℃,投入摊晾后的蒲公英鲜叶,开始尽量快速投叶,随后均匀投叶,转速为20~40r/min,待杀青滚筒内温度重新回升至100℃时保持5min后倒转出料,得到杀青叶;杀青叶以手握成团,松手后散开,叶色变暗,光泽消失,稍带扎手感,但不能焦边为宜;杀青叶薄摊于竹制篾盘上,快速散发热气,同时轻翻1~2次,以保持色泽翠绿,摊晾时间为20-40min;本实施例中,转速为30r/min,摊晾时间为30min,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以上范围内进行微调取值,例如:转速为20r/min或40r/min,摊晾时间为20min或40min

揉制:每1kg杀青叶添加0.75-1g碳酸氢钠混合均匀,投入揉制舱内,一次投放量在不超过舱内容积的2/3,旋压舱盖,不可过于紧实以免将叶片揉碎,也不可过于松散达不到揉制效果,以手压舱盖紧实、可轻微晃动为宜,揉制时间为15~20min;揉制期间可暂停机器打开舱盖手动翻动均匀几次后继续揉捻,以保证均匀的揉制效果;本实施例中,每1kg杀青叶添加0.85g碳酸氢钠,揉制时间为18min,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以上范围内进行微调取值,例如:每1kg杀青叶添加0.75g或1g碳酸氢钠,揉制时间为15min或20min;

炒制:将揉制好的茶团拆分抖散,继续使用杀青机进行炒制,先将杀青机预热150℃,转速为30~50r/min,快速投料,待温度重新回升至100℃时将温度调至120℃,炒制25~35min;待叶片炒干成卷,手捏有一定强度和韧性,注意不能过干,否则易碎影响茶叶品质,而后倒转出料;本实施例中,转速为40r/min,炒制30min,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以上范围内进行微调取值,例如:转速为30r/min或50r/min,炒制35min或25min;

烘焙:将炒制好的蒲公英茶叶均匀的摊放在烘箱网架上,摊叶厚度为1-2cm,静置直至室温,使叶片内的水分重新均匀分布,有利于下一步份烘干焙香;然后分层摆放进行烘焙,层与层之间的空隙为5~10cm,烘焙温度为70~80℃,烘焙时间1~3h;烘焙后的茶叶进行摊晾回潮、分筛和分装工序后得到成品。本实施例中,层与层之间的空隙为10cm,烘焙时间2h,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以上范围内进行微调取值,例如:层与层之间的空隙为5cm或8cm,烘焙时间1h或3h。

优选的,在摊晾步骤之前还包括鲜叶采摘、清洗、甩干、切段步骤。

鲜叶采摘的步骤包括,在蒲公英现蕾初期,使用洁净的采摘工具,例如:剪刀、小铁铲等,对蒲公英地上部分进行收获,收割处应高于地面1cm,采摘的鲜叶中破损叶片比例小于5%,净度高于90%。

清洗的步骤包括,将采摘得到蒲公英鲜叶置于竹制有孔簸箕在流动的自来水中反复清洗,祛除叶片上的杂质泥土,去除发黄和残损叶片。

甩干的步骤包括,将清洗好的蒲公英鲜叶装入洁净的网兜中,扎好口,放入蔬菜甩干桶内,盖上盖子,转速为1000转/分,脱水15-25s。本实施例中,脱水时间为20s,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以上范围内进行微调取值,例如:脱水时间为15s或25s;

将清洗甩干后的蒲公英叶片摆放整齐,用电动切菜机进行切段,调整好切刀频率,切成5~8cm的小段。

采用与上述实施例中同批采摘的蒲公英鲜叶进行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目前的蒲公英茶生产工艺(cn102007984b)制备蒲公英茶,主要包括步骤:采摘、清洗甩干、摊晾切丝、杀青、造形和烘干。

本发明制得的蒲公英茶成品和目前工艺制得的蒲公英茶对比参见图1(左为对比实验,右为本发明),制得的蒲公英茶成品和目前工艺制得的蒲公英茶冲泡对比参见图2(左为对比实验,右为本发明),委托青岛科创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按照gb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椎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t8314-2013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参考gb23200.113-2018食品国家安全标准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本发明制得的蒲公英茶测试结果参见表1,目前工艺制得的蒲公英茶测试结果参见表2。

由图1-2可知,本发明制得的蒲公英茶成品和冲泡颜色均更加翠绿,饮用时无明显涩味,口感优于对比实验蒲公英茶。由表1-2可知,本发明制得的蒲公英茶成品中充分保留了蒲公英的有效成分。

表1

表2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