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腥螺旋藻及其制做方法

文档序号:7170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脱腥螺旋藻及其制做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品原料加工领城,它涉及一种脱腥螺旋藻及其制做方法。
螺旋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氨基酸组成均衡,含有谷类蛋白质缺少的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等,集多种维生素和β-胡萝卜素于一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科教文卫组织向世界推荐的“二十一世纪人类最理想的高级营养食品”,但螺旋藻本身具有较浓的腥臭味,使得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食品口味让人难于接受,大大影响了这种高品质营养食品的推广应用。
我国专利局公开的有关螺旋藻脱腥的技术很多专利公开号CN1035425A,CN1190550A,CN1237630A等公开技术采用化学酶解方法来脱腥,这些方法工艺较为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且破坏了螺旋藻的营养组成,另外CN1357241A公开了一种螺旋藻饼干的制做方法,将螺旋藻与β-环状糊精按15∶85的比例混合来脱除螺旋藻腥味,这种方法由于加入的β-环状糊精的量较多,增加了其成本,降低了螺旋藻的使用量,而且脱腥效果不很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完全保留螺旋藻原有成份,又大大脱除了其腥味,增加了其水溶性的脱腥螺旋藻及其制做方法,能够使得螺旋藻广泛地添加于饮料和面包等食品中,提高其使用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物理的微胶囊包覆技术,运用环状糊精特有的分子结构,即其分子具有的空穴效应,通过混合的物理作用和挤压效应,将螺旋藻用环状糊精包裹起来,形成微胶囊形式,来脱除其腥味。其工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将螺旋藻进行超细粉碎,达到其细胞破壁程度;(2)将超细粉碎后的螺旋藻加入环状糊精的水溶液,在70℃以下通过充分搅拌,研磨或均质来进行包覆过程,并逐渐降低其包覆过程的反应温度,使螺旋藻成为微胶囊包覆体的浆状物;(3)将制得的浆状物进一步进行低温干燥粉碎,即为脱腥螺旋藻干粉;(4)另外,为了提高脱腥效果,可将制得的浆状物在低温干燥之前置于-2℃至5℃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更能充分提高包覆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1)螺旋藻的粉碎方法可采用将干粉进行机械超微粉碎,也可将螺旋藻用水调成糊状后用研磨机研磨粉碎或用均质机高压均质粉碎.(2)所采用的环状糊精包括α-环状糊精,β-环状糊精和γ-环状糊精,通常选取β-环状糊精.(3)由于包覆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因此温度不超过70℃,并需要逐渐降低温度以提包覆效果和进度。(4)螺旋藻与环状糊精的质量比为1∶0.5至1∶3。
由于上述解决方案是纯物理的操作过程,没有破坏螺旋藻原有的营养成份和组成,形成的微胶囊包覆效果较好,大大脱除了其原有的腥味,经过微胶囊包裹后还大大增加了螺旋藻的水溶性,另外,用水做溶剂,既卫生安全又便于操做。
本发明实施例实施例一取螺旋藻粉100克粉碎,过150目筛待用。另取100克β-环状糊精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溶解,控制温度在50℃,将细度为150目的螺旋藻干粉加入β-环状糊精的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并逐渐降温至5℃,持续搅拌2小时,得到脱腥螺旋藻的浆状物,将其低温干燥即得到微胶囊包覆的脱腥藻粉。
实施例二取螺旋藻干粉100克,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用研磨机充分研磨粉碎,待用。另取80克β-环状糊精用水溶解后加入研磨机中与螺旋藻充分混合研磨,在温度为10℃下继续研磨约1小时即得到脱腥螺旋藻浆状物,干燥粉碎即得脱腥藻粉。
实施例三取螺旋藻干粉100克,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用均质机高压均质一次或多次后待用。另取120克β-环状糊精用水溶解后,与均质后的糊状螺旋藻混合,将混合物用均质机高压均质一次或多次,即得到脱腥螺旋藻浆状物,进一步干燥粉碎即为脱腥藻粉。
权利要求
1.一种脱腥螺旋藻及其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环状糊精对螺旋藻进行包覆,形成螺旋藻的微胶囊包覆体。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脱腥螺旋藻及其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螺旋藻原料在进行包覆之前,对螺旋藻进行粉碎加工,使其粒度在100目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脱腥螺旋藻及其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螺旋藻与环状糊精的质量比为1∶0.5至1∶3,即每1质量份的螺旋藻选用0.5份至3份的环状糊精。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脱腥螺旋藻及其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水做溶剂将环状糊精溶解。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脱腥螺旋藻及其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环状糊精包覆螺旋藻时采用混合搅拌,混合研磨,或混合均质的方式进行包覆过程,其温度不高于70℃,随着包覆过程的进行,控制其温度逐渐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粉碎方法,其特征在于可采取用水将螺旋藻调成糊状后用研磨机进行研磨粉碎或用均质机进行高压均质粉碎。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腥螺旋藻及其制做方法,运用环状糊精的分子结构中的空穴效应,在挤压作用下将螺旋藻包埋于环状糊精的空穴之中,使之形成微胶囊结构,大大降低了螺旋藻的腥味,又不破坏螺旋藻原有的营养成份,使螺旋藻能更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之中。其制做工艺简单,成本低,易控制。
文档编号A23L1/0522GKCN1473509SQ02148349
公开日2004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0日
发明者杨喜鸿 申请人:杨喜鸿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