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分离器非集气区气体排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97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相分离器非集气区气体排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排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相分离器非集气区气体排除装置。
三相分离器是厌氧颗粒床反应器(EGSB)的核心构造之一,它主要利用水力学原理来实现水、污泥和气体的三相分离。厌氧生化反应产物甲烷往往在集气区区域释放溢出,并加以收集利用。但气体并不能在此区域完全释放,而是随着水流和颗粒污泥时入沉降区,其中部分在三相分离器顶部释放溢出,并充满整个非集气区,由于气体的不断积累,时间一长会逐渐在非集气区形成一气体压力区,从而影响三相分离器的效果。对于这一问题,传统的三相分离器往往在其顶部安装一泄放阀,当气体积累至一定压力时开启泄放。此种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非集气区气体排放问题,但由于其时间上的间断性,还是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三相分离器的使用效果,并且也白白浪费了甲烷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方法的缺点,设计一种既能连续有效地排除非集气区甲烷,又能充分利用非集气区甲烷的动力资源,促进升流区颗粒污泥的搅动的新型气体去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一顶端设有非集气区气体出口的三相分离器,其底部套接一厌氧反应器升流区筒体,厌氧反应器升流区筒体上方侧壁设有浮渣出口,浮渣出口与厌氧反应器升流区筒体底部的原水进口间通过回流管道连接有回流泵,在回流管道上设有水射器,水射器与非集气区气体出口间通过连接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非集气区气体从三相分离器顶部引出,并通过回流泵输送至原水进口,从而进一步搅动原水与颗粒污泥,使二者充分接触,提高厌氧反应速度。既充分利用了非集气区气体,达到提高反应速度的目的,又彻底解决了非集气区气体连续排放问题,提高了效率,因此本产品比传统的三相分离器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实施例
图1中各标记表示如下A区为非集气区,B区为三相分离器沉淀区,C区为三相分离器集气区,D区为厌氧反应升流区;1—非集气区气体出口,2—连接管道,3—原水进口,4—回流泵,5—厌氧反应升流区筒体,6—三相分离器导流装置,7—集气区排气口,8—三相分离器筒体,9—出水堰及出水口,10—水射器,11—浮渣出口,12—回流管道。
工作时,流体从原水进口3进入厌氧反应升流区筒体5内D区,经导流装置6在厌氧反应升流区筒体5内的浮渣层积聚的液体表面处通过浮渣出口11将浮渣引出厌氧反应升流区外,并通过回流泵4传输至原水进口3,作为回流,重新导入厌氧反应升流区参与污水处理,而气体则经C区排气口7排出,余下流体进入三相分离器8内B区,液体(水)从出水堰及出水口9排出,余下气体则进入非集气区A区从非集气区气体出口1排出,经连接管道2、水射器10进入回流管道12,与从浮渣出口11流出的浮渣一起经回流泵4输送至原水进口3,从而进一步搅动原水与颗粒污泥,使二者充分接触,提高厌氧反应速度。
权利要求1.三相分离器非集气区气体排除装置,具有一顶端设有非集气区气体出口(1)、底端连接有导流装置(6)的三相分离器(8),其底部套接一厌氧反应器升流区筒体(5),厌氧反应器升流区筒体(5)上方侧壁设有浮渣出口,浮渣出口(11)与厌氧反应器升流区筒体(5)底部的原水进口(3)间通过回流管道(12)连接有回流泵(4),其特征在于在回流管道(12)上设有水射器(10),水射器(10)与非集气区气体出口(1)间通过连接管道(2)连接。
专利摘要三相分离器非集气区气体排除装置,将非集气区气体从三相分离器顶部引出,并通过回流泵输送至原水进口,从而进一步搅动原水与颗粒污泥,使二者充分接触,提高厌氧反应速度。既充分利用了非集气区气体,达到提高反应速度的目的,又彻底解决了非集气区气体连续排放问题,提高了效率,因此本产品比传统的三相分离器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C12M1/107GK2391890SQ992289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14日
发明者周光亮 申请人:江苏海鸥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