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及其方法_2

文档序号:9554436阅读:来源:国知局
口附近。
[0054]上述各段均设置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喷水口。每个喷水口上均安装喷淋头111,喷水口与喷淋头111的数量相同。喷淋头111上设置密集的喷水孔,可将喷水口中注入的水分散为小水流,达到扩大喷洒面积,均匀喷洒下方的传送带130上的运输容器140。
[0055]图2中仅示意一个运输容器140,还可以横竖排列多个运输容器140,同时进入设备100进行加工,以提高工作效率。
[0056]运输容器140放置于传送带130上,本实施例中使用两个皮带轮将传送带130固定在本体120的底部,皮带轮的同向旋转实现了传送带130上运输容器140的移动。运输容器140中盛放食品颗粒,其上设置多个漏水孔;传送带130上均匀布置多个渗水孔。液体从喷淋头111中喷到运输容器140上,分别通过漏水孔、渗水孔流出。传送带130将运输容器140从本体120的入口移到出口,完成整个工艺过程。
[0057]换热器150与预煮段116的进水口连接,用于加热预煮段116的进水。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50为板式加热器。
[0058]使用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100,只需将待预煮颗粒移入运输容器140中,开启设备;将盛有食品颗粒的运输容器140置于设备100的入口处,运行设备;运输容器140移动到设备100的出口处,将盛有食品颗粒的运输容器140从设备100的出口取出,食品颗粒即完成预煮熟化工作。食品颗粒放置在运输容器140中,不仅方便放置与取出,还能使高温热水集中作用于运输容器140上,避免了热量损失,提高了加热速度,并保证了食品颗粒在工艺中清洁且不易散落。
[0059]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100的工艺步骤高度集成,操作十分简单。待盛有食品颗粒的运输容器140到达出口时,食品颗粒已经自动完成了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清洗、复洗(第二次清洗)、颗粒预煮及冷却工艺步骤的一次性连续化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0060]请结合图3和图4所不,图3为本发明的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的右视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的俯视示意图,喷淋管路110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注水管。
[0061]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清洗段112、复洗段114、预煮段116与冷却段118的喷水口均为交错排布,分布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个,优选为每平米11?12个。
[0062]请结合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的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的喷淋管路的仰视示意图,喷淋管路110的每个喷水口上均安装喷淋头111,注水管上的喷淋头111为横排交错分布,使得运输容器140的食品颗粒在进入并通过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100时可以接受到清洗及加热液体均匀的喷洒。
[0063]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图6为本发明的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的运输容器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的运输容器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的运输容器实施例一的前视示意图,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运输容器140为凹槽形。
[0064]在凹槽形的底部设置多个漏水孔,漏水孔的孔径为0.5?3.5mm0漏水孔的孔径既可保证液体自由进出又可防止食品颗粒漏出,保证了设备100的清洁。运输容器140的多孔结构,使喷洒到运输容器140中的水可以顺利流出而不发生积水现象,继而避免食品颗粒变质损坏。
[0065]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漏水孔的孔径为1.0?1.5mm。
[0066]请参阅图9至图12所示,图9为本发明的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的运输容器实施例二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的运输容器实施例二打开状态的右视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的运输容器实施例二关闭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的运输容器实施例二关闭状态的前视示意图,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运输容器140还包括多孔盖142。
[0067]多孔盖142覆盖在凹槽形的开口上,多孔盖142上均匀分布多个通孔。本实施例中,多孔盖142通过连接件与凹槽形的侧壁连接,避免了打开多孔盖142后多孔盖142散放导致遗失。
[0068]运输容器140中盛放食品颗粒,在经历清洗、复洗、预煮及冷却的工艺过程时,由于喷淋水的冲击,可能会使食品颗粒飞溅并泄露,从而影响到设备100的清洁卫生,飞溅出的食品颗粒还会堵塞传送带130的渗水孔,影响到传送带130的滤水畅通。设置多孔盖142能有效防止食品飞溅并能保证喷淋头111喷出的水顺利进入运输容器140。
[0069]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运输容器140的凹槽形的侧面设置辅助漏水孔,辅助漏水孔的孔径为0.5?3.5mm。较优地,辅助漏水孔的孔径为1.0?1.5mm。本实施例中,运输容器140的凹槽形为方形凹槽,可在方形凹槽的其中一个侧壁、相对两侧侧壁或所有侧壁上设置辅助漏水孔。
[0070]再参阅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传动带130的下方对应预煮段116的位置设置预煮段储水箱;预煮段储水箱上设置预煮段出水口。
[0071]预煮段出水口与预煮段116的进水口通过自循环管路162相连接,换热器150设置在自循环管路162上。预煮段116的进水口还通过补水管路161与纯水源179相连接,补水管路161上设置第一阀172。
[0072]运行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100,将第一阀172打开,通过补水管路161将纯水源179中的水加入预煮段116。直至预煮段的水达到预期的量,从而保证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100在工作过程中不会缺水。然后,关闭第一阀172,预煮段116加入的常温水通过换热器150进行加热,换热器150设置在自循环管路162上,对预煮段116的循环水持续进行加热,直至达到预煮温度,换热器150保持预煮段116的预煮温度。此时,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100的预煮段116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0073]预煮段116是个独立单元,作为加热介质的水可以循环重复使用,这样既可节约能源,又可以避免食品颗粒由于预煮中使用大量的水而造成的营养流失。
[0074]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自循环管路162上设置热水循环泵182。
[0075]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传动带130的下方对应冷却段118的位置设置冷却段储水箱;冷却段储水箱上设置冷却段出水口。较优地,冷却段118的进水口连接到纯水源179,本实施例中使用20°C纯水作为纯水源179。
[0076]冷却段出水口与复洗段114的进水口通过冷却水回收管路164相连接。
[0077]较优地,冷却水回收管路164上设置冷却水回收泵184。
[0078]冷却段118的进水口引入的常温纯水与预煮段116预煮后温度85°C?95°C左右的食品颗粒进行换热,使预煮后的食品颗粒及时降低温度,避免其过度受热。冷却水换热后则变为热水落回到冷却段储水箱中,后被冷却水回收泵184从冷却段出水口泵入复洗段114,对预煮前的食品颗粒进行复洗。
[0079]将冷却段出水口引出的热水用做复洗段114用水有如下优点:
[0080]1、对预煮后高温的食品颗粒进行冷却后形成的热水洁净度很高。
[0081]2、对预煮后高温的食品颗粒进行冷却后形成的热水温度为55°C?65°C左右,使用热水对食品颗粒进行复洗存在两个优点:a、热水的清洗质量较高,提升了复洗效果;b、在复洗的同时可以对预煮前食品颗粒进行预热,使之更易达到预煮段116的温度设定值。
[0082]这样,不仅冷却水被回收得到了二次利用,而且对冷却后热水的能量进行了回收,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所以,复洗段114是一个能源回收工艺段。
[0083]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传送带130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上的网孔形成密集的渗水孔,可最好地保证各工艺段的水顺利流入预煮段储水箱与冷却段储水箱,避免淤积的水影响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100的清洁,降低食品颗粒的加工品质。
[0084]食品颗粒连续加工设备100中盛放食品颗粒的运输容器140放置于传送带130上,被传送带130连续经过清洗段112、复洗段114、预煮段116和冷却段118进行加工,而各工艺段不同温度的水可以对运输容器140中的食品颗粒进行相应的工艺处理,使食品颗粒一次性连续完成预煮。
[0085]较优地,清洗段112的进水口通过清洗管路166与纯水源179连接,清洗管路166上设置第二阀174。清洗段112的出水管路上设置第一排地阀192,用于排水。清洗段112的出水清洁度较低,不作回收处理。
[0086]较优地,复洗段114的出水管路上设置第二排地阀194。
[0087]较优地,自循环管路162中的水与换热器150中160°C左右蒸汽通过热交换加热至比预煮温度85°C?95°C高2°C?:TC (即87°C?98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