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栗保藏方法

文档序号:10700919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栗保藏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栗保藏方法,属于板栗保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选果:挑选无虫害、饱满和无伤的板栗;(2)保鲜剂处理:用保鲜剂浸泡15?35分钟;(3)清水浸泡:将步骤(2)处理过的板栗用40?50℃清水浸泡20?40分钟;(4)生物处理:将步骤(3)处理过的板栗用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浸泡15?25分钟,晾干;(5)水分控制:将步骤(4)处理过的板栗冻干或者冷风干燥控制水分含量为38?44%;(6)冷藏:将步骤(5)处理过的板栗置于冷库中保存,湿度为85?95%,温度为?4?0℃;所述内生菌为从待保藏板栗中分离出来且至少对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菌。
【专利说明】
_种板栗保藏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板栗保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栗保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化学 与生物结合且针对罗田板栗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板栗是中国的特产干果之一,特别是中国北方的板栗,其色、香、味、形倶佳,在日 本、韩国等市场占有率极高,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板栗年总产量约 为70-80万吨,中国板栗年总产量占全球板栗总产量的60 %左右,而全球每年的板栗需求 量在200万吨以上,市场缺口很大。由于中国板栗总体产量还远远不足,西欧、北美市场几乎 还没有开拓,因此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0003] 板栗保藏过程中主要存在3个问题:霉变、褐变和口味变差,口味变差主要是失水 严重、糖分变化以及前述的霉变、褐变等引起,会出现发苦、变硬、香味变淡等情形。现有技 术中,通常采用-4-0°C进行低温冷藏,但是采用普通冷藏方式,6个月左右褐变率为7%,发霉 率5%,失水率为15-20%,效果并不理想。
[0004] 在生产加工阶段,褐变是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影响板栗成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板栗 加工过程中极易褐变,目前市场上真空或充气小包装的板栗仁均为黑褐色,商品外观差,褐 变导致营养损失、抗氧化等生物有效性降低。具体地,板栗的褐变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 变。酶促褐变是由于多酚氧化酶(ΡΡ0)和过氧化物酶(P0D)引起板栗中的酚类与单宁等成分 氧化而产生的颜色变化,其产物是复杂的聚合物--类黑精。非酶促褐变主要是Maillard(美 拉德)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及由于金属离子引起的褐变。鲜品板栗仁在空气中暴露,由于与 氧接触酶促褐变很快就会引起褐变,酶促褐变是由多酚氧化酶(ΡΡ0)和过氧化物酶(P0D)引 起栗果中的酚类与单宁等成分氧化而产生的颜色变化。另外板栗本身和与环境接触还含有 菌落,新鲜板栗本身还有呼吸作用,如果直接包装还会由微生物或呼吸作用产生涨袋,严重 影响销售。但通过常规的高温漂烫等杀菌和灭酶工艺,也会立即产生非酶促褐变,非酶促褐 变主要是由Maillard反应生成。目前一些常用的如次氯酸钠和亚硫酸盐漂白护色剂,虽然 效果显著,但具有潜在食用安全风险,有些国家已禁止使用该类化学物品处理食品。另外在 高温加热过程中板栗果肉会产生破碎和淀粉老化现象,影响了产品品质。因此,保持天然鲜 黄色彩、保质期过关的板栗鲜品包装产品在市场上还十分少见。
[0005]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板栗褐变控制的研究,主要采用护色液来防止其褐变,而护 色液配方以含壳聚糖、Vc或山梨酸钾为主。为此,中国发明专利CN201010185292.2公开了一 种板栗生物保鲜剂,它由壳聚糖、茶多酚、植酸和山犁酸钾组成,其重量份配比为:壳聚糖5-15、茶多酚0.5-1.5、植酸0.5-1.5、山犁酸钾1.5-2.5。上述方法虽然一定程度抑制了板栗的 褐变,但是加工后的板栗产品风味变差,失去了板栗特有的香气和口感,同时其也不能解决 霉变问题。
[0006] 另外,板栗采后的含水量约在50%左右,呼吸强度比许多水果还高,因此极易腐烂, 新陈代谢及呼吸作用还会消耗体内积累的物质,随着时间增长,其生理性状和化学成分也 会发生变化。另外,板栗在生长时常遭到栗食象鼻虫、某些真菌等的侵害和繁殖而造成板栗 腐烂、霉变。据统计,每年因霉烂、虫害、失水和发芽而造成的采后损失达总产量的35%-50%, 损失巨大。现有的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冷藏、辐照、气调保鲜和涂膜保鲜等。贮 藏前后各品种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 性差异。其中冷藏是目前国内贮藏板栗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虽能延长贮藏时间,但在贮藏后 期品质下降明显,失水严重,不能达到高标准。
[0007] 其中,板栗霉变主要由两种原因引起,一种是霉变菌种过度繁殖,破坏板栗的组织 结构,使板栗变黑变褐并发出腐臭味;另一种是由其内在原因引起,如含水量高或贮藏期失 水率大,含糖多,淀粉酶等活性高。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解决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栗保藏方法,该方法不但降低了板 栗保藏过程中的霉变率和褐变率,还保证了板栗的口味,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栗保藏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果:挑选无虫害、饱满和无伤的板栗,该过程可以通过人工和机械加工结合的方 式实现。
[0009] (2)保鲜剂处理:用保鲜剂浸泡15-35分钟,保鲜剂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儿茶 酸0 · 02-0 · 05%,NaC10 · 5-1%,水杨酸0 · 015-0 · 025%,茶多酚0 · 3-1%,壳聚糖3-8%,柠檬酸 0.03-0.1%,维生素 E 0.1-0.4%,余量为水。该保鲜剂具有护色和杀菌消毒作用。其中,微量 的水杨酸可用于食品杀菌和防腐,儿茶酸和茶多酚针对板栗中潜伏的致病原有杀灭效果; 壳聚糖、柠檬酸、维生素 E和NaCl具有护色的作用,壳聚糖主要形成保护膜。同时,添加的各 物质尽量避免对板栗口感的影响,而各物质协同作用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0010] (3)清水浸泡:将步骤(2)处理过的板栗用40-50°C清水浸泡20-40分钟;该过程具 有清洗、固化和改变板栗内某些物质活性的作用。如能更好地保持板栗中P0D活性、ΡΡ0活性 和淀粉酶活性的稳定性,而且能降低板栗的腐烂率和失重率,延长保存期限。
[0011] 经过上述两步处理,基本可以杀灭掉板栗组织中潜伏的致病菌,后续再通过接种 有益菌进一步地防止其霉变。
[0012] (4)生物处理:将步骤(3)处理过的板栗用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浸泡15-25分钟,晾 干;其中,步骤(4)使用的内生菌为从待保藏板栗中分离出来且至少对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 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菌;进一步地,内生菌从同一产区的同一品种的的板栗分离而来; 更进一步地,内生菌从同一产区的板栗分离而来。具体地,要求内生菌对腐皮镰刀菌和炭疽 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该过程可以在板栗表面接种少量的有益菌种以抑制引起发霉的病 原菌的生长,并控制板栗内部某些酶的活性。在发霉的板栗中,
【申请人】虽然能在霉烂的病斑 上分离得到多种真菌,但是真正导致板栗腐烂的只是某一种或几种被称作优势菌的病原微 生物,并需要考虑他们的竞争关系。
【申请人】发现对于无伤的板栗,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能透 过表皮引起板栗霉变,致病率分别为25%左右和17%左右,而其他优势菌种的致病率均在5% 以下。而对于有伤的板栗,霉变板栗上分离得到的优势菌种的致病率均在50%。其中,内生菌 具有如下作用:(1)产生拮抗微生物的低分子量的物质,如:植物保护素,多聚糖,木质素,富 含经葡氨酸的糖蛋白;(2)诱导一些氧化酶类和水解酶类,如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过氧化 物酶;(3)诱导病程相关蛋白的产生;(4)与其他菌种形成竞争,抑制其他菌种的生长。具体 地,对于罗田本地的板栗,可以采用黄闪师范大学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 省重点实验室筛选得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亚种CMN1308,其来源可以来源于该实验室(原菌 或者其改良菌)或者来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2013568),具体详见 申请号为CN201310672539.7的专利。其中,内生菌可以是当年取快要成熟的板栗进行筛选 纯化,再经扩大培养得到;也可以在早熟品种的板栗上进行筛选纯化,再经扩大培养得到; 还可以用往年冷藏的内生菌株扩大培养得到。
[0013] (5)水分控制:将步骤(4)处理过的板栗冻干或者冷风干燥控制板栗的水分含量为 38-44%,冻干或者冷风干燥的温度可以为-12--8°C ;优选控制水分含量为40%左右;经试验 发现,含水量在40%左右冷冻保藏失水较少,且能减少霉变和褐变。
[0014] (6)冷藏:将步骤(5)处理过的板栗置于冷库中保存,湿度为85-95%,温度为-4-0 Γ。
[0015] 其中,上述过程均需要避免损伤板栗表皮,因为有伤板栗霉变的致病病原微生物 完全不一样,如有伤板栗,链格孢菌的致病率达到65%以上。进一步地,在步骤3后可以人工 筛选明显损伤的板栗。
[0016] 其中,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是相互配合的,在保鲜剂处理工序中,酚类物质可抑制 病原菌致病因子的活性,能杀灭大多数果肉中潜伏的病菌;儿茶酸对炭疽菌产生的果胶酶 的抑制有着密切联系;用热水处理可有效抑制腐皮镰刀菌等浸染引起的腐烂。同时上述各 个步骤都对板栗内部的活性物质产生影响,如ΡΡ0和P0D。
[0017] 优选地,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儿茶酸0.03-0.04%, NaCl 0 · 7-1%,水杨酸0 · 018-0 · 020%,茶多酚0 · 5-0 · 8%,壳聚糖5-8%,柠檬酸0 · 04-0 · 06%,维 生素 E 0.25-0.40%,余量为水。
[0018]更优选地,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儿茶酸0.04%,NaCl 1%,水杨酸0.02%,茶多酚0.6%,壳聚糖8%,柠檬酸0.05%,维生素 E 0.3%,余量为水。
[0019] 另外,在上述保鲜剂中也可以加入碳酸钠调整其pH值,调整其pH值为8-9。
[0020] 其中,内生菌的筛选方法为: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并通过平板稀释法纯化,其筛选 方法与常见的筛选内生菌的方法一致。
[0021] 其中,内生菌的使用方法为:筛选得到的菌种经一级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 养、发酵培养和稀释至400-1000倍后使用。其使用方法与常见的菌种的使用方式一致。
[0022] 具体地,内生菌的具体使用方法为: 一级种子培养:将筛选得到的内生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35-40°C和100-120r/min 的条件下培养22-24h,制得一级母液。
[0023] 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将前述一级母液接入二级母液培养基中,按1-5%的体积百分 比接种,培养条件为:通气比1:0.5-1.2,搅拌转速为150-200r/min,培养温度为35-37°C,罐 压为0.03-0.05MPa,培养时间为20-22h,制得二级母液。
[0024] 发酵培养:将前述二级母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按1-5%的体积百分比接种,培养条 件为:通气比为1: . 5-1.2,搅拌转速为150-200r/min,培养温度为35-37°C,罐压为0.03-0.05MPa,培养时间为46-48h,制得发酵液。
[0025]稀释;将前述发酵液用400-1000倍重量的水稀释得到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得到 的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的有效菌活为(0.2-l)*106cfu/g。
[0026]进一步地,用于一级种子培养的液体培养基为常见的LB液体培养基;用于二级液 体种子培养的二级母液培养基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蔗糖2-4%、葡萄糖2-4%、酵母粉 1-3%、蛋白粉0.5-1%、磷酸二氢钾0.03-0.07%、硫酸锰0.003-0.006%;用于发酵培养的发酵 培养基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淀粉4-7%、葡萄糖4-7%、酵母粉1.5-2.5%、蛋白粉0.7-1 · 5%、磷酸二氢钾0 · 03-0 · 07%、硫酸锰 0 · 003-0 · 006%。
[0027] 优选地,在步骤(6)中,保藏开始至60天(包括60天)内,温度为-2-0°C,湿度为gO-95%; 保藏 60-120 天 (包括 120 天) 之间 ,保藏温度为-3一-2°C,湿度为85-90%;保藏120天后, 保藏温度为-4一-2 °C,湿度为85-90%。该过程是根据P0D和ΡΡ0的数值变化综合考虑得到。经 检测,在冷藏过程中,P0D前30天升高(最大值SSOug^kmirr 1左右),后逐渐降低,120天最低 (30ug-Smin-1左右)后逐渐上升;ΡΡ0先高后低,90天最高(170ug-Smin- 1左右)。该条件能更 好地保证P0D和ΡΡ0的稳定,不但能减缓霉变还能减少失水率。
[0028] 本发明提供的板栗保藏方法在降低其发霉率和褐变率的同时,还保持了其特有的 清香和甘甜口味,使其色、香、味倶佳。各步骤协同增效作用,保鲜期长,失水率低,有效防止 虫害。
[0029]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 述。
[0031] 1、内生菌的筛选 1.1内生菌的定义 内生菌是指在植物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 的细胞间隙或细胞内的细菌或真菌,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 离或从植物组织内直接产生扩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着 内生菌,由于其生活在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部,因此植物内生菌的存在和 作用长期以来未被发现。从板栗中可以分离出4-7种内生菌,其数量和种类根据板栗的产地 和种类略有不同,而同一产地的板栗的内生菌基本一致。
[0032]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与病原菌具有相同的生态位,在植物体内相互竞争空间、营 养,使病原菌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消亡,从而增强宿主抵御病害的能力。另外植物内生 菌可以分泌抗生素、毒素等代谢物质,这些代谢物质能够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ISR)。因 此,对植物施用植物内生菌产生的抗菌剂、抗虫剂,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起到生物防治效 果,既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保证了植物的产量品质。
[0033] 1.2霉变病原菌的确认 分别取3个冷库的发霉板栗,冷库所有分别为华丽食品、绿润食品和大别山药业,分别 来自胜利镇的九月寒品种、来自河铺镇的桂花香品种和来自平湖镇的浅刺大板栗品种,分 别编号为1-3,致腐菌株的分离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平板稀释法纯化,菌种冷藏保存待鉴 定。将分离获得的各菌株分别移接于PDA平板中央,置于25°C温箱中培养,逐天观察,记载菌 落的培养形状,描述实体及孢子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并对其孢子进行显微测量,每菌株测 量50个孢子,选择出现频率高的优势菌株,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优势菌种的形状和查阅文献,发现编号1-3的5种优势菌种一致,分别为链格孢菌、 腐皮镰刀菌、壳梭孢菌、青霉菌和炭疽菌,分离率平均为51.3%,47.2%,29.7%,21.5%和 20.1%〇
[0034] 1.3无伤条件下霉变病原菌的确认 从发霉板栗分离得到的5种致腐菌株,采取有伤接种和无伤接种两种方法回接到板栗 种仁上,接种发病后调查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有伤接种时5种致腐菌株均能侵入板栗且致病 率均大于65%;而无伤接种时,链格孢菌、壳梭孢菌和青霉菌均不发病,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 的致腐率分别为23.1%和11.5%;而将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采用无菌接种方式接种到同一板 栗上时,致腐率为21.7%。进一步地,对经过后续实施例1步骤2和3处理过的板栗(分五组,每 组180颗)分别采用无伤接种5种致腐菌株,链格孢菌、壳梭孢菌和青霉菌的发病率分别为 1.1%、2.2%和1.7%,可能是由于处理过程中擦伤其表皮引起病变;而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的 发病率分别为10.9%和7.3%,步骤2和3中杀灭了板栗中潜伏的致病菌且改变了板栗中某些 活性物质的含量,有效地降低了发病率。
[0035] 1.4内生菌的分离与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对编号1-3的板栗进行常温气调贮藏。取未发生霉变的板栗,按照本领域的常用方法进 行内生细菌的分离和培养,均得到5种且相同的内生细菌,分别编号为a、b、c、d和e。分别以 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作为指示菌株,按照本领域的常用方法,采取平板对峙培养法对内生 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过程如下:分别在PDA平板距离中心2cm的两点上分别接种25°C下 恒温培养1周的同质等量的内生菌和供试病原菌的菌丝饼,病原菌分别为腐皮镰刀菌和炭 疽菌。每个处理均设3个重复,并以只接病原菌不接内生菌的为对照,置于25°C恒温箱中培 养,逐日观察抑菌作用,待对照长满时,测量对峙培养和对照处理的病菌菌落生长半径,计 算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表2),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半径-对峙培养的菌落半 径)/对照菌落半径X 100%。
[0036] 表2为各内生菌对腐皮镰刀菌的抑制率
表3为各内生菌对炭疽菌的抑制率_
同时,简单做了一下内生菌对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混合菌的抑制效果,发现菌种b的抑 制效果最好,其他菌种的抑制效果不好。
[0037] 1.5内生菌的确认 通过将菌种b与菌株CMN1308的形状和生化特性进行对比,发现两菌株为同一菌种。
[0038] 1.6内生菌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的应用 实施例1 (1)选果:挑选无虫害、饱满和无伤的板栗。
[0039] (2)保鲜剂处理:用保鲜剂浸泡20分钟,保鲜剂的组成为:儿茶酸0.04wt%,NaCl lwt%,水杨酸0 · 02wt%,茶多酌? · 6wt%,壳聚糖8wt%,梓檬酸0 · 05wt%,维生素 E 0 · 3wt%。
[0040] (3)清水浸泡:将步骤(2)处理过的板栗用40 °C清水浸泡40分钟。
[0041] (4)生物处理:将步骤(3)处理过的板栗用含有菌种b的水溶液浸泡20分钟,晾干; 其中,菌种b的水溶液由菌种b经一级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发酵培养和稀释至600 倍后使用。
[0042] (5)水分控制:将步骤(4)处理过的板栗冷风干燥控制水分含量为40%左右,风干温 度为-12 8°C。
[0043] (6)冷藏:保藏60天内,温度为-2-0°C,湿度为90-95%;保藏60-120天,保藏温度为- 3 2°C,湿度为85-90%;保减120天后,保减温度为-4 2°C,湿度为85-90%。
[0044] 实施例2-6 实施例2-6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保鲜剂的组成略有不同,其百分 比含量如表4所示: 表4
其中,实施例3中步骤3采用45 °C清水浸泡30分钟,步骤4发酵液稀释500倍;实施例6中 步骤3采用50 °C清水浸泡20分钟,步骤4发酵液稀释1000倍,步骤5冻干控制水分含量42%。实 施例2-6处理后的板栗保藏180天后检测发霉率和褐变率均小于3.5%。
[0045] 1.7内生菌在板栗防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验证 下面对各内生菌的防腐效果进行实验,取编号1的板栗,分为六组,每组250颗,将板栗 放入编号为a_e的内生菌菌种孢子悬浮液和清水中浸泡3分钟,使整个板栗均匀接触菌液, 取出后于室温保温培养,接菌后的20天检查板栗的发霉情况。其结果如表5所述: 表5为各内生菌处理后板栗的发霉情况_
将实施例1中的步骤1-3处理后的板栗放入编号为a-e的内生菌菌种孢子悬浮液和清水 中浸泡20分钟,各菌种的有效菌活均控制在0.5*106cfu/g左右,晾干,晾干后放入冷库中进 行常规保存,180天后检查板栗的发霉情况。其结果如表6所述: 表6为经本发明步骤1-3处理后再由各内生菌处理的板栗的发霉情况
从表6可以看出,经步骤1-3处理和冷藏有利于板栗的保藏,其能很大限度地抑制各菌 种的繁殖,以减少霉变,同时可以看出内生菌b能有效避免板栗霉变,其他几种内生菌反而 可引起板栗霉变。
[0046] 1.8对本发明提供的储藏方法进行验证 下面对实施例1中各条件进行冷库实验,每个处理250颗,冷藏时间180天,时间为14年 10月至15年4月,板栗来源为来自胜利镇的九月寒品种,各处理如下: 处理1与实施例1相同。
[0047]处理2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将板栗的表皮切口。
[0048]处理3除了不进行步骤2,其他过程与实施例1 一致。
[0049] 处理4除了不进行步骤2和3,其他过程与实施例1 一致。
[0050] 处理5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 NaCl lwt%,壳聚糖8wt%,梓檬酸0.05wt%,维生素 E 0.3wt%。
[0051] 处理6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 儿茶酸〇 · 〇4wt%,水杨酸0 · 02wt%,茶多酌? · 6%wt。
[0052]处理7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 NaCl lwt%,壳聚糖8wt%,梓檬酸0 · 05wt%,维生素 E 0 · 3wt%,水杨酸0 · 02wt%,茶多酌? · 6%wt。
[0053] 处理8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 NaCl lwt%,壳聚糖8wt%,梓檬酸0 · 05wt%,维生素 E 0 · 3wt%,水杨酸0 · 02wt%,儿茶酸 0.04wt%〇
[0054] 处理9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 NaCl lwt%,柠檬酸0 · 05wt%,维生素 E 0 · 3wt%,水杨酸0 · 02wt%,儿茶酸0 · 04wt%,茶多酚0 · 6% Wt 〇
[0055] 处理10与实施例3-致。
[0056] 处理11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 NaCl 1 · 5wt%,壳聚糖12wt%,梓檬酸0 · Olwt%,维生素 E 0 · 5wt%,水杨酸0 · Olwt%,儿茶酸 0 · lwt%,茶多酌? · l%wt。
[0057] 处理12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为: NaCl 0 · 5wt%,壳聚糖lwt%,梓檬酸0 · Olwt%,维生素 E lwt%,水杨酸0 · 05wt%,儿茶酸 0 · Olwt%,茶多酌1 · 5%wt。
[0058] 处理13与实施例1的步骤1-2和4-6-致,不执行步骤3,步骤2完成后清水冲洗后直 接执行步骤4。
[0059]处理14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采用55°C的清水浸泡30 分钟。
[0060] 处理15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采用30°C的清水浸泡10 分钟。
[0061] 处理16与实施例1的步骤1-2-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后直接执行步骤6进行冷 藏。
[0062] 处理17与实施例1的步骤1-2-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为将步骤2处理后的板栗 于清水中浸泡20分钟,后按照实施例1执行冷藏。
[0063]处理18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不执行步骤4,步骤3后,晾干, 直接执行步骤5。
[0064] 处理19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使用的菌种为CMN1308, 来自黄闪师范大学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0065]处理20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使用的菌种为a。
[0066]处理21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发酵液的稀释倍数为100 倍。
[0067]处理22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发酵液的稀释倍数为 2000倍。
[0068] 处理23与实施例1的步骤1-4 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不进行步骤5 (水分含量在50%左 右),步骤4后直接执行步骤6。
[0069]处理24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5将板栗的水分含量通过 冷风干燥控制在45%。
[0070] 处理25与实施例1的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5将板栗的水分含量通过 冷风干燥控制在35%。
[0071] 处理26与实施例1的步骤1-5-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6用常规恒温冷藏(可采用 本公司另一冷库),冷藏温度为-2.5 ± 0.3 °C,空气湿度90 ± 2%。
[0072]处理27为板栗采摘后直接进行恒温冷冻保藏(可采用本公司另一冷库),冷藏温度 为-2 · 5 ± 0 · 3 Γ,空气湿度90 ± 2%。
[0073] 其中,处理1-27的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其中,经过本友明提供的万法保臧的攸呆,失水率在12%左石,色泽金貢且手满,问时糖 度25-30之间,具有板栗特有的清香,口感较好;另外,保鲜剂的加入能影响板栗的口感,而 其他外源菌的加入反而使板栗的发霉率提高;而失水率和褐变率的降低是各条件综合考虑 的结果。
[0074] 1.9对板栗保藏过程进行跟踪 下面对编号1-3的板栗进行冷库储藏(分别来自胜利镇的九月寒品种、来自河铺镇的桂 花香品种和来自平湖镇的浅刺大板栗品种),分别冷藏在华丽食品、绿润食品和大别山药业 的冷库中,在预定时间点抽检板栗的发霉率和褐变率,冷藏时间为14年9月至15年7月,计算 平均值,其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从表8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保藏方法,冷藏10个月的发霉率和褐变率均小于5%,而 采用直接冷藏的发霉率和褐变率均为10%左右;保藏10个月后的板栗饱满、色泽金黄,且具 有板栗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口感脆甜。
[007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果:挑选无虫害、饱满和无伤的板栗; (2) 保鲜剂处理:用保鲜剂浸泡15-35分钟; (3) 清水浸泡:将步骤(2)处理过的板栗用40-50 °C清水浸泡20-40分钟; (4) 生物处理:将步骤(3)处理过的板栗用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浸泡15-25分钟,晾干; (5) 水分控制:将步骤(4)处理过的板栗冻干或者冷风干燥控制水分含量为38-44%; (6) 冷藏:将步骤(5)处理过的板栗置于冷库中保存,湿度为85-95%,温度为-4-0°C; 其中,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与质量百分含量为:儿茶酸0.02-0.05%,NaCl 0.5- 1%,水杨酸0 · 015-0 · 025%,茶多酚0 · 3-1%,壳聚糖3-8%,柠檬酸0 · 03-0 · 1%,维生素 E 0 · ΙΟ. 4%, 余量为水; 步骤(4)使用的内生菌为从待保藏板栗中分离出来且至少对腐皮镰刀菌和炭疽菌均有 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菌。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使用的保鲜剂的组成与 质量百分含量为:儿茶酸〇 · 03-0 · 04%,NaCl 0 · 7-1%,水杨酸0 · 018-0 · 02%,茶多酚0 · 5-0 · 8%, 壳聚糖5-8%,柠檬酸0.04-0.06%,维生素 E 0.25-0.40%,余量为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菌的筛选方法为:采用 组织分离法获得并通过平板稀释法纯化。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菌的使用方法为:筛选 得到的菌种经一级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发酵培养和稀释至400-1000倍后使用。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菌的具体使用方法为: 一级种子培养:将所述内生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在35-40°C和100_120r/min的条件 下培养22-24h,制得一级母液; 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将所述一级母液接入二级母液培养基中,按1-5%的体积百分比接 种,培养条件为:通气比1: . 5-1.2,搅拌转速为150-200r/min,培养温度为35-37 °C,罐压为 0.03-0.05MPa,培养时间为20-22h,制得二级母液; 发酵培养:将所述二级母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按1-5%的体积百分比接种,培养条件 为:通气比为1: 0.5-1.2,搅拌转速为150-200r/min,培养温度为35-37 °C,罐压为0.03-0.05MPa,培养时间为46-48h,制得发酵液; 稀释;将所述发酵液用400-1000倍重量的水稀释得到含有内生菌的水溶液,所述水溶 液的有效菌活为(〇.2-l)*106Cfu/g。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培养基为LB液体培养基; 所述二级母液培养基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蔗糖2-4%、葡萄糖2-4%、酵母粉1-3%、蛋白粉0 · 5-1%、磷酸二氢钾0 · 03-0 · 07%、硫酸锰0 · 003-0 · 006%; 所述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淀粉4-7%、葡萄糖4-7%、酵母粉1.5-2 · 5%、蛋白粉0 · 7-1 · 5%、磷酸二氢钾0 · 03-0 · 07%、硫酸锰0 · 003-0 · 006%。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栗保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保藏60天内,温度 为-2-0 °C,湿度为90-95%;保藏60-120天,保藏温度为-3--2 °C,湿度为85-90%;保藏120天 后,保藏温度为_4 2 °C,湿度为85-90%。
【文档编号】A23B9/26GK106070601SQ201610412087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4日 公开号201610412087.2, CN 106070601 A, CN 106070601A, CN 201610412087, CN-A-106070601, CN106070601 A, CN106070601A, CN201610412087, CN201610412087.2
【发明人】邱跃俊
【申请人】湖北大别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