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杀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42862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杀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杀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我国传统的高温杀菌一般采用水浴式杀菌和蒸气杀菌即我们常说的水杀和汽杀两种杀菌方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为了满足软包装等特殊的产品生产要求,开始从日本引进双层杀菌锅即日式杀菌锅,新世纪伊始,西班牙、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为了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推出一种带热交换器的水淋式杀菌锅,特别是法国采用最先进的锅内蒸气循环系统,以达到高温节能、短时高效、节约水资源等目的。现在我们国内的全自动杀菌锅大多数都采用日式锅的理念,从前两年开始有了模仿欧洲技术带热交换器的水淋式杀菌,而今我们在法国锅基础上开发一种全新概念的水汽混合杀菌,在继承了法国高温节能、短时高效、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基础上,主要优化了锅内热力分布效果。
[0003]然而,在目前所有高温杀菌设备中,食品在锅内都需要经过升温、杀菌和降温过程,然而在升温过程中,不论是水淋还是蒸汽,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此过程中不仅浪费了能源,还会使得食品的口感大大降低,因此这是各食品生产厂家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因此,对于开发一种新的食品杀菌装置,改变传统的结构,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0006]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品杀菌装置,能够短时间内迅速升温,缩短了杀菌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并保持了食品的口感。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食品杀菌装置,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具有一个密闭的杀菌腔,所述压力容器上设有用于提升所述杀菌腔内温度的非接触式升温机构,所述压力容器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进气阀门,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出气阀门,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伸入所述杀菌腔;所述压力容器上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托盘,所述托盘位于所述杀菌腔内。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食品杀菌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非接触式升温机构包括微波升温器,所述压力容器上开设有透射窗,所述微波升温器设置于所述透射窗内,所述透射窗伸入所述杀菌腔,位于所述杀菌腔内的所述透射窗的端部安装有透波板。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食品杀菌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波升温器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微波升温器相对设置。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食品杀菌装置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托盘设置有若干层。
[00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I)本实用新型使用非接触式升温机构,可以快速提升杀菌室内的温度,并在密闭的杀菌室内设置了进气管和出气管,在进气管上设置了进气阀门,在出气管上设置了出气阀门,根据杀菌过程的温度和压力控制的特殊性,在不同的杀菌过程应用不同的控制理念,消除了保温开始时温度的过冲,保温过程中杀菌室内温度控制在±0.2°c,多阶段温度控制可保证升温、保温及降温分段控制而且加入了压力控制;确保了所有产品杀菌过程的压力控制,压力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在杀菌降温前不需任何额外补压、反压过程,保证了对压力比较敏感的特种产品杀菌,并且快速升温杀菌和快速冷却还能够有效保证食品的口感。
[0013](2)由于微波升温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一步缩短了升温阶段的时间,并且使得温度分布更加合理。
[0014](3)由于托盘设置有若干层,增加了杀菌室的利用面积,可以同时对若干食品进行杀菌处理。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在图1中,各个数字标号分别指代如下的具体含义、元件和/或部件。
[0017]图中:1、压力容器,2、传动轴,3、托盘,4、杀菌腔,5、透射窗,6、微波升温器,7、透波板,8、进气管,9、进气阀门,10、出气管,11、出气阀门,12、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杀菌装置,包括压力容器1,压力容器I具有一个密闭的杀菌腔4,压力容器I通常包括连接在一起箱体和箱盖,箱盖可以打开,打开箱盖即可把食品放入杀菌腔4,压力容器I上设有用于提升杀菌腔4内温度的非接触式升温机构,压力容器I上设有进气管8和出气管10,进气管8上设有进气阀门9,出气管10上设有出气阀门11,为了避免占用杀菌腔4的体积,并且使得进气阀门9和出气阀门11的控制元件远离高温区,进气阀门9和出气阀门11通常安装在杀菌腔4的外部,进气管8和出气管10均伸入杀菌腔4 ;压力容器I上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传动轴2,传动轴2上设有耐热材料制成的托盘3,托盘3位于杀菌腔4内,托盘3设置有若干层,可以盛放更多的食品。动力装置通常包括电动机12连接的传动机构,当然,也可以采用电动机12直联方式,不过采用电动机12直联会存在热传动,导致电动机12受热,因此建议采用电动机12连接链轮链条或者其他传动机构。
[0020]非接触式升温机构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是光波加热机构,也可以是超声波加热机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行选择,在此,发明人使用了另一种加热方式,非接触式升温机构包括微波升温器6,微波升温器6在市场上可以直接购买,在此不再赘述,压力容器I上开设有透射窗5,微波升温器6设置于透射窗5内,透射窗5伸入杀菌腔4,位于杀菌腔4内的透射窗5的端部安装有透波板7,透波板7为能够使得微波穿过且不影响微波效率的耐热板,通常为高分子材料耐热板或者耐热玻璃板。
[0021]为了进一步缩短了升温阶段的时间,并且使得温度分布更加合理,微波升温器6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微波升温器6相对设置,也可以使用更多个微波升温器6分布在杀囷室内。
[0022]具体实施时,包括以下步骤:
[0023](I)将食品放入压力容器1:压力容器I具有一个密闭的杀菌腔4,压力容器I上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传动轴2,传动轴2上设有托盘3,托盘3位于杀菌腔4内,将食品放置于托盘3上,托盘3可以设置若干层,以增加承托量,动力装置通常包括电动机12连接的传动机构,当然,也可以采用电动机12直联方式,不过采用电动机12直联会存在热传动,导致电动机12受热,因此建议采用电动机12连接链轮链条或者其他传动机构;
[0024](2)封闭压力容器1:使得杀菌腔4成为一个密闭空间;
[0025](3)升温加压:压力容器I上设有用于提升杀菌腔4内温度的非接触式升温机构,压力容器I上设有进气管8和出气管10,进气管8上设有进气阀门9,出气管10上设有出气阀门11,进气管8和出气管10均伸入杀菌腔4,关闭出气阀门11,非接触式升温机构加热的同时,打开进气阀门9,往杀菌腔4内充压;
[0026](4)保温保压,此过程为杀菌过程,需要根据不同食品调整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压力;
[0027](5)放压冷却:将进气切换至冷风,打开进气阀门9,同时打开出气阀门11,调整出气阀门11的开启大小,对食品进行冷却;
[0028](6)将杀菌腔4内压力释放,打开压力容器1,取出食品。
[0029]当然,冷却时,为了提高压力容器I的利用率,还可以将食品取出,在室外降温,不过这种冷却方式会导致食品的口感略差。
[0030]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食品杀菌装置,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具有一个密闭的杀菌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容器上设有用于提升所述杀菌腔内温度的非接触式升温机构,所述压力容器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进气阀门,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出气阀门,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伸入所述杀菌腔;所述压力容器上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托盘,所述托盘位于所述杀菌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升温机构包括微波升温器,所述压力容器上开设有透射窗,所述微波升温器设置于所述透射窗内,所述透射窗伸入所述杀菌腔,位于所述杀菌腔内的所述透射窗的端部安装有透波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升温器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微波升温器相对设置。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食品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设置有若干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杀菌装置,属于杀菌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具有一个密闭的杀菌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容器上设有用于提升所述杀菌腔内温度的非接触式升温机构,所述压力容器上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进气阀门,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出气阀门,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伸入所述杀菌腔;所述压力容器上转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有托盘,所述托盘位于所述杀菌腔内。本实用新型能够短时间内迅速升温,缩短了杀菌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并保持了食品的口感,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制作中。
【IPC分类】A23L3/015, A23L3/02
【公开号】CN204811877
【申请号】CN201520615961
【发明人】王昆
【申请人】王昆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