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6081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包括胶泵,所述胶泵包括螺杆和柱筒状的壳体,壳体内横向设有转动孔;所述螺杆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半部分为连接杆,右半部分上设有螺纹,螺杆的右半部分位于转动孔内,所述螺杆的外径和壳体的内孔直径相适配;所述螺杆左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壳体的右端上侧设有进胶口,所述壳体左侧的下端设有出胶口,转动孔分别与进胶口、出胶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推进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使用维修方便、输出胶液连续均匀、并有适当稳定的压力等优点。
【专利说明】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棒成型机领域,尤其是涉及滤棒成型机的粘胶上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滤棒成型机原机内胶线供胶系统的结构:
[0003]供胶系统是由胶水箱、冷胶管路齿轮泵、喷嘴体和胶水内等组合而成。当供胶装置接到上胶信号时,电磁离合器结合起动供胶的齿轮泵,并接通电磁阀打开压缩空气控制的喷胶器中的喷针,打开喷嘴,把冷胶涂沫到盘纸上完成供胶。冷胶胶液采用的是乳胶,在供胶一段时期后,齿轮泵中的油封将会产生硬化现象。因此在冷胶胶水箱的下部有一贮存罐加入一定量的甘油(丙三醇),用于防止油封硬化。
[0004]内粘胶的作用:内粘接胶线采用冷胶(PVA白乳胶)粘接丝束纤维和成型纸,以防止丝束在成型纸中滑动,为高速搓板式滤棒接装机的滤嘴装接提供便利,提高滤嘴接装率,减小滤棒固化过程中产生的缩头、变形现象。
[0005]成型机原机内胶线供胶系统使用存在问题:
[0006]由于成型机整机结构、胶泵安装位置、胶泵本身结构、新配件价格昂贵等原因上胶装置维修保养困难、维修费用高,由此造成供胶不稳定甚至出现无粘胶胶线问题,为了保证滤棒质量提高滤棒内丝束和滤纸的粘结强度,普遍采用两条粘接线。供胶装置原设计是单胶线供胶,使用双胶线方式生产滤棒过程中受齿轮传动装置速比的限制增加一条胶线后上胶量不足,为解决维修保养和上胶量的问题普遍的做法是将原装置改为自流式供胶,胶量的控制由装在胶箱上的两个阀门手动调节两条胶线上胶量,虽能满足胶量的供给但胶量不能随成型机速度变化,调整上胶量完全依靠目测观察调整准确度稳定性很差,为保质量不得不将上胶量加大,这样就造成诸如:分烟轮结垢严重、掉嘴、嘴棒碰头影响嘴棒外观质量、输送辅联设备发射管道胶垢严重频繁出现堵管故障影响卷包车间生产、造成无谓的浪费使成本消耗偏高,若胶液内有杂质堵塞喷胶器就会造成无胶线出现质量事故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内粘胶供胶速度均匀。
[000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9]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包括胶泵,所述胶泵包括螺杆和柱筒状的壳体,壳体内横向设有转动孔;所述螺杆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半部分为连接杆,右半部分上设有螺纹,螺杆的右半部分位于转动孔内,所述螺杆的外径和壳体的内孔直径相适配;所述螺杆左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壳体的右端上侧设有进胶口,所述壳体左侧的下端设有出胶口,转动孔分别与进胶口、出胶口连通。
[0010]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由施加控制器控制连接。
[0011]所述施加控制器包括液晶显示模块、运行控制部分、电机驱动电路、接口电路、电源,所述运行控制部分、电机驱动电路与步进电机控制连接。
[0012]所述转动孔为光孔。
[0013]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推进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使用维修方便、输出胶液连续均匀、并有适当稳定的压力等优点。供胶速度非常稳定,安全可靠,解决了现有供胶系统存在的堵塞、断续甚至无胶的情况,对于滤棒成型机稳定工作,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保证了成品滤棒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
[0014]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数月,根据使用情况和质量跟踪检测、成本消耗统计,结果证明该系统上胶量稳定可控、上胶量能够根据成型机生产速度追踪变化,性能稳定可靠,可以单独调整任意胶线的上胶量,分烟轮结垢、发射管道胶垢产生的故障大为降低、成本消耗相应降低,清洗维修快捷方便,上胶系统整体造价低廉、安装、调整、操作简单方便。通过使用改进后的内粘胶系统,通过上胶量的调整,在保证滤棒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减少白胶的消耗达到节约成本效果。因有输出检测避免了无胶线的的现象出现,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保证了成品滤棒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实用新型包括施加控制器、驱动电机4和胶泵。
[0018]如图1、2所示,胶泵根据螺旋推进的原理设计而成,胶泵的主要工作部件是螺杆I和柱状筒的壳体2,两者装配形成泵的密封腔室3。壳体2内横向设有转动孔8 ;所述螺杆I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半部分为连接杆10,右半部分上设有螺纹9,螺杆I的右半部分位于转动孔8内。
[0019]柱状筒的壳体2的右端上侧设有进胶口 6,左侧下端设有出胶口 7。其工作原理是当电动机带动泵轴转动时,螺杆I 一方面绕本身的轴线旋转,另一方面它的螺旋线又沿壳体2内表面移动,螺杆每转一周,密封腔3内的胶液向前推进一个螺距。胶泵工作时随着螺杆I的连续转动,胶液从注入口进入螺杆I与泵壳2所围的密封空间,通过旋转螺杆I推动沿轴向移动最后挤出泵体。由于螺杆I是与成型机生产速度相应的等速旋转,所以胶液输出流量也是均匀稳定的。
[0020]驱动电机4,采用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在非超载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这一线性关系的存在,加上步进电机只有周期性误差而积累误差等特点。使得在速度、位置等控制领域用步进电机来控制变得非常简单。步进电机具有惯量低,定位精度高,无积累误差,控制简单等特点,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应用广泛,常做定位控制和定速控制。
[0021]施加控制器5:
[0022]施加控制器由液晶显示模块(LCM)、运行控制部分、电机驱动电路、接口电路、电源等电路组成。[0023]运行控制部分由单片机(MCU)为核心,时钟芯片、串行EPROM数据储存芯片、单总线测温元件、串行通信芯片、输入输出光电隔离耦合器、控制继电器等外围电路组成,通过模块化编程的各个功能模块将经光藕等原件组成的接口电路采集的数据、控制信号经运算处理通过显示模块显示实时数据、运行情况,通过接口电路控制驱动电机的运行、停止、速度变化等。通过安装在电机与胶泵的联轴器上的霍尔传感器检测胶泵的转速,如有丢步或堵转现象则输出停机信号给成型机以防止无胶线的滤棒产出杜绝产品质量事故。
[0024]电机驱动电路采用高性能步进电机驱动芯片,其主要特点有:低功耗、芯片集成度高、内部集成双全桥MOSFET驱动;最高耐压40 V、输出电流大(最大峰值电流3.5 A)、具有过流保护;多种细分方式;内置温度保护芯片、温度大于150°C时自动断开所有输出;性能稳定、外围电路简洁、可靠性高。
[0025]电源采用市售S60-24 3A开关电源为电机驱动电路供电并通过DC-DC电源模块隔离后为控制和显示电路供电。
【权利要求】
1.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包括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泵包括螺杆和柱筒状的壳体,壳体内横向设有转动孔;所述螺杆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半部分为连接杆,右半部分上设有螺纹,螺杆的右半部分位于转动孔内,所述螺杆的外径和壳体的内孔直径相适配;所述螺杆左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壳体的右端上侧设有进胶口,所述壳体左侧的下端设有出胶口,转动孔分别与进胶口、出胶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由施加控制器控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控制器包括液晶显示模块、运行控制部分、电机驱动电路、接口电路、电源,所述运行控制部分、电机驱动电路与步进电机控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棒成型机内粘胶上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孔为光孔。
【文档编号】A24C5/52GK203467659SQ20132045676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冀庆明, 张卫星, 高尊华, 王军, 王萍, 李景伟, 马庆辉, 杨锋, 范朝霞, 郭志辉 申请人:郑州黄金叶实业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