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4393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草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



背景技术:

卷接机是卷烟工业企业用于生产过滤嘴卷烟的专用设备。卷烟机、滤嘴接装机以及烟支装盘机联合组成卷接机组。

烟草行业卷接机组是高速卷接设备,可实现了卷接物料更换和控制的自动化。其中盘纸在牵引辊引导和盘纸自动补偿系统的控制下与烟条速度始终保持同步。受盘纸质量和尺寸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盘纸受到的拉力时常发生变化,盘纸制动器通过摆杆的摆动来改变制动片与制动盘的摩擦量,达到改变盘纸筒的转速,平衡盘纸张紧力。通过拉簧拉力和碟形簧压力的相互作用,使摆杆的摆动趋于平稳状态,防止了制动片的大起大落现象,保证盘纸拉力的稳定性。

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需要定期进行调整,传统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是弹簧秤,如图1所示,在调整过程中需要一只手拉住弹簧秤24保持在需要的弹力,另一只手进行相关位置的调整,或者需要两人协作,一人拉住弹簧秤24保持在需要的弹力,另一人进行相关位置的调整。

弹簧秤作为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有如下不足:(1)弹簧秤的拉力为手动调节,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不能保持在恒定的状态,影响调整精度。(2)需要一只手拉住弹簧秤24保持在需要的弹力,另一只手进行相关位置的调整,或者需要两人协作,一人拉住弹簧秤保持在需要的弹力,另一人进行相关位置的调整。因此,一方面,弹簧秤不能简便地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另一方面,弹簧秤不能准确地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便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该拉力装置包括一个第一砝码和一个或多个第二砝码,调整制动力时,第一砝码连接到卷烟机盘纸制动器摆杆的摆辊上,一个或多个第二砝码能够与第一砝码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所述多个第二砝码之间能够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所述可拆卸连接为挂钩连接、卡槽连接、尼龙粘扣连接或磁力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第一砝码含有硬磁材料和/或铁磁性材料,第二砝码含有硬磁材料和/或铁磁性材料。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第一砝码由铁块和硬磁材料体组成,第二砝码为铁材料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所述硬磁材料是永磁材料、恒磁材料或永久性磁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所述硬磁材料为铝钴镍磁铁、钐钴磁铁或钕铁硼磁铁;所述铁磁性材料为铁、钴或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第二砝码与第一砝码通过磁力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第二砝码与第一砝码通过挂钩连接,第一砝码和/或第二砝码上分别设有吊耳和吊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其还包括吊绳,调整制动力时,第一砝码通过吊绳连接到摆辊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调整制动力时,吊绳通过卷烟机盘纸制动器的转向辊连接摆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其包括一个第一砝码和两个第二砝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前述任一项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所述第一砝码的重量为1~5N(例如3N),所述两个第二砝码的重量分别为1~5N(例如1.5N)和1~10N(例如6N)。

除非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拉力装置均指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力均指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具有如下一项或多项优点:

(1)第一砝码能够与不同重量的的第二砝码可拆卸连接(例如磁力链接),获得不同的重量(拉力)。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精准地调整拉力装置的重量(拉力),提高了调整的效率;

(2)每个砝码的重量稳定。该拉力装置能够保持的重量(拉力)稳定,提高了调整的精度;

(3)该拉力装置能够独立提供拉力,不再需要一只手拉住弹簧秤保持在需要的弹力,减少了调整所需人手;

(4)该拉力装置使用多个砝码组合,总重量轻,使用和携带方便,且不易损坏。

(5)该拉力装置使用多个砝码组合,可以满足多种重量组合以满足不同机型的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调整,例如可满足PROTOS 1-8机型3N与9N组合要求,以及满足ZJ17机型4.5N与9N的组合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拉力装置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以下简称“拉力装置”)包括:一个第一砝码110和两个第二砝码210,220。

第一砝码110包括:一个铁块112和一块永久性磁铁113,铁块112与磁铁113用螺钉114螺纹连接。第一砝码还包括一个吊耳111,吊耳111固定连接在铁块112上。第一砝码的重量为3N。

第二砝码210为一个重量为1.5N的铁块。

第二砝码220为一个重量为6N的铁块。

通过将不同重量的第二砝码210,220与第一砝码110磁力连接,可以实现拉力装置拉力的调整。例如,将第一砝码110与第二砝码210磁力连接,可以调整拉力装置的拉力为4.5N。将第一砝码110与第二砝码220磁力连接,可以调整拉力装置的拉力为9N。

实施例2

用实施例1的拉力装置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的制动力,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拉力装置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时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一个典型的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包括:转向辊10、导向辊11、摆辊12、摆杆13、弹簧钩14、主弹簧15、弹簧座16、张紧座17、传送臂18、滚花螺母19、紧固螺钉20、制动臂21、偏心套筒22、制动盘23。

如图3所示,拉力装置1还可以包括一根吊绳,调整制动力时,拉力装置1通过吊绳连接到摆辊12上,吊绳通过转向辊10连接摆辊12。

如图2和3所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整制动力的步骤如下:

(1)松开弹簧钩14,完全释放主弹簧15上的张紧力。松开张紧座17,并将其拧松到弹簧座16不再接触传送臂18为止。

(2)将制动臂21压到制动盘23。松开并转动偏心套筒22,直到制动片落到制动盘23上为止。

(3)拧松紧固螺钉20,将制动臂21紧压制动盘,并转动滚花螺母19以调节摆辊12和导向辊11之间的间隙A。拧紧螺钉20。

(4)将第一砝码110与第二砝码210磁力连接,获得重量为4.5N的拉力装置1。将该拉力装置1与吊绳的一端连接,将吊绳绕过转向辊10,另一端套在摆杆13的摆辊12上形成4.5N的拉力。此时,用弹簧钩14张紧主弹簧15,使制动臂21刚刚离开制动盘23,锁紧弹簧钩4上的螺母。

(5)拿掉拉力装置1,并调节张紧座17,使得弹簧座16接触到传送臂18端面。

(6)将第一砝码110与第二砝码220磁力连接,获得重量为9N的拉力装置1。将该拉力装置1与吊绳的一端连接,将吊绳绕过转向辊10,另一端套在摆杆13的摆辊12上形成9N的拉力。此时,调节张紧座17,使制动臂21刚刚离开制动盘23,锁紧张紧座17上的螺母,取下拉力装置1。完成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调整。

由上述调整步骤可知,实施例1的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具有如下一项或多项优点:

(1)第一砝码能够与不同重量的的第二砝码可拆卸连接(例如磁力链接),获得不同的重量(拉力)。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精准地调整拉力装置的重量(拉力),提高了调整的效率;

(2)每个砝码的重量稳定。该拉力装置能够保持的重量(拉力)稳定,提高了调整的精度;

(3)拉力装置能够独立提供拉力,不再需要一只手拉住弹簧秤保持在需要的弹力,减少了调整所需人手;

(4)该拉力装置使用多个砝码组合,总重量轻,使用和携带方便,且不易损坏。

(5)该拉力装置使用多个砝码组合,可以满足PROTOS 1-8机型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调整的3N与9N组合要求。以及满足ZJ17机型4.5N与9N的组合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的拉力装置能够稳定、高效地调整卷烟机盘纸制动器制动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