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16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使用的安全服装、鞋、帽、手套,包括反光服、护甲、冲气安全服等,都缺乏必要的抗压性和弹性。反光服具有警示效果,根本不具有抗压性和弹性,护甲有较强的抗穿刺效果,但不具备抗压性和弹性。如公开号CN1105552A实用新型专利所揭示的防冲击安全服,虽具备一定的弹性和抗压性,但存在着以下缺陷1、该安全服结构复杂,当发生冲击时,连动触发装置,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容器内的物体瞬时膨胀充满伸缩襄;2、伸缩襄在安全服中部分设置,不能有效的保护人体各个部位;3、当外界压力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容易爆裂。上述各类安全服材料透气性能差,容易被划破,使用寿命短,而且这些安全用品,当矿山石块飞溅滚落砸人、土石坍塌或工人从高处坠落时,不能有效地保护在矿山及高处高危险区作业的工人的人生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压性和弹性好的人体安全防护装置,以达到为矿山及高处高危险区作业的工人提供全面防护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根据人体结构特征和运动需要,制作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由至少5节以上通过活动连接构成,每节设有保护框、与保护框相连接的外网和内网,所述的外网与内网之间设有可调节间隙。所述的保护框由2只以上弧形圈与支撑片相连接分别构成人体各部位的形状。沿所述弧形圈上间隔的设有连接外网和内网的穿孔。保护框为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
所述外网通过绳索依次穿过弧形圈上的穿孔上、下交叉连接构成。
所述的内网由穿过弧形圈上的穿孔构成环状的调节外网与内网之间间隙的绳圈和依次穿过绳圈,在弧形圈内构成的多边形绳圈,并通过绳索沿多边形绳圈上、下相连接构成。内网内侧设有内衬。
所述每节保护框上的相邻的弧形圈和内网之间设有连接绳,分别与弧形圈和内网相连接。
所述的保护框、外网及活动连接外侧设有外套。
该装置衣服和裤子为12节,包括保护框、外网、内网、柔性连接、衬垫及外套组成。另外还有帽子、手套、鞋,结构与衣服和裤子相同,可分别穿戴。所述保护框两端为弧形圈,中间为支撑片,均由硬质材料制成。弧形圈为片状,其中设有穿孔。外网直接附着在保护框上,材料为绳索、网、或布料等。内网间接悬挂在保护框内,材料为绳索、网或布料等。内网及柔性连接内部有衬垫,局部保护相应容易损伤的部位。保护框和柔性连接外有外套,由布料制成。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穿戴这种防护装置的矿工,在石块飞溅滚落时,石块只能砸到外套、保护框及外网上,这时人体处于内网中,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土石坍塌时,只能压在外套、保护框及外网上,由于保护框是刚性的,一般不会对矿工造成伤害。配有这种人体安全装置的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坠落,正好落在内网及内衬上,由于内网弹性较大,可有效地避免出现重大伤亡事故。保护矿山及高处高危险区作业的工人的人身安全,又不影响其正常工作。同时,该装置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所示小腿部位保护框及外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
图1所示小腿部位内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
图1所示膝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套平面结构示意图; 在
图1~图5中,1、弧形圈;2、支撑片;3、外网;4、穿孔;5、绳索;6、绳圈;7、多边形绳圈;8、内网;9、连接绳;10、膝部连接处;11、内衬;12、外套;13、增补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是根据人体结构特征和运动需要,该装置衣服和裤子为12节,包括保护框、外网3、内网8、柔性连接、内垫11及外套组成。另外还有帽子、手套、鞋,结构与衣服和裤子相同,可分别穿戴。
如图2、图3、图4所示,现以小腿和膝部这一节为例详细说明。小腿部位的保护框包括弧形圈1,支撑片2,均由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刚性硬质材料制成,保护框由2只周长不等的弧形圈1与支撑片2的两端连接构成小腿部位的形状。支撑片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对称设置,支撑片2位于两个弧形圈1之间,这样构成了一个刚性保护框。弧形圈1上间隔的设有连接外网3和内网8的穿孔4,绳索5依次穿过弧形圈1上的穿孔4上、下交叉连接,紧紧缠绕在在保护框上构成外网3。内网8由绳索5分别穿过绳圈6弧形圈1上的穿孔4构成环状的调节外网3与内网8之间间隙的绳圈6,绳索5依次穿过绳圈6,在弧形圈1内构成多边形绳圈7,并通过绳索5沿多边形绳圈7上、下交叉与多边形绳圈7相连接构成。通过收紧弧形圈1内多边形绳圈7,将多边形绳圈7控制在弧形圈1内。在保护框内形成了一张悬空的内网8。绳圈6可采用绳索5或蜗形弹簧连接在弧形圈1上的。蜗形弹簧起到连接和保护的双重作用。增补绳13位于内网8或外网3上,以提高安全效果。根据防护装置各部分的需要,通过改变绳圈6的周长,调整外网3与内网8之间的间隙。每节保护框上的相邻的弧形圈1和内网8之间设有连接绳9分别与弧形圈1和内网8相连接。连接绳9连接小腿和大腿部位的保护框及内网8,内衬11安装在内网8及柔性连接内。
参见
图1,在膝部连接处10、肩部连接处、腿部连接处、胳膊连接处,节与节连接处通过增加一个弧形圈1和绳圈6、多边形绳圈7,扩大柔性连接面,增加弯曲度,便于工人穿戴和操作,整个装置是分节柔性连接,所以不影响工人正常的运动和工作。整个装置结构原理和小腿部位相同。
如图5所示,保护框、外网及柔性连接外侧设有外套12,外套12可采用布料或透气性能好的化纤材料。
在石块飞溅滚落时,石块只能砸到外套12、保护框及外网上,人体处于内网中,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土石坍塌时,土石压在外套12、保护框及外网上,由于保护框是由刚性硬质材料制成,弧形圈设在人体重要部位,一般不会对矿工造成伤害。工人在高处作业坠落时,正好落在具有弹性的内网及柔性内垫上,可避免出现重大伤亡事故。
该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任何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等同的构思,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至少5节以上通过活动连接构成,每节设有保护框、与保护框相连接的外网(3)和内网(8),所述的外网(3)与内网(8)之间设有可调节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框由2只以上弧形圈(1)与支撑片(2)相连接分别构成人体各部位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圈(1)上间隔的设有连接外网(3)和内网(8)的穿孔(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网(3)通过绳索(5)依次穿过弧形圈(1)上的穿孔(4)上、下连接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网(8)由穿过弧形圈(1)上的穿孔(4)构成环状的调节外网(3)与内网(8)之间间隙的绳圈(6)和依次穿过绳圈(6),在弧形圈(1)内构成的多边形绳圈(7),并通过绳索(5)沿多边形绳圈(7)上、下相连接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节保护框上的相邻的弧形圈(1)和内网(8)之间设有连接绳(9)分别与弧形圈(1)和内网(8)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5或6所述的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网(8)内侧设有内衬(1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框为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框、外网(3)及活动连接外侧设有外套(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体安全防护装置,由至少5节以上通过柔性连接构成,每节设有保护框、与保护框相连接的外网和内网,所述的外网与内网之间设有可调节间隙。所述的保护框由2只以上弧形圈与支撑片的两端连接分别构成人体各部位的形状。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穿戴这种防护装置的矿工,在石块飞溅滚落时,石块只能砸到外套、保护框及外网上,这时人体处于内网中。由于保护框是刚性的,一般不会对矿工造成伤害。配有这种防护装置的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坠落,正好落在内网及内衬上,由于内网弹性较大,可有效地避免出现重大伤亡事故。保护矿山及高处高危险区作业的工人的人身安全,又不影响其正常工作。同时,该装置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A41D13/015GK2901907SQ2006200713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2日
发明者谭建 申请人:谭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