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毛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64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毛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金属细颗粒附着于毛发上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毛发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人们知道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用于放出过渡金属的细颗粒的吹风机。专利文献1的吹风机包括放电部,其通过对含有过渡金属的一对电极加载电压,使电极间产生放电,从而将过渡金属细颗粒化;细颗粒流路,其内置放电部,且用于使放电部所生成的过渡金属的细颗粒流过;以及用于放出细颗粒的细颗粒放出口。专利文献1的吹风机将放电部所生成的过渡金属的细颗粒从细颗粒放出口放出后供给于毛发。通过此结构,能够保护毛发不受活性氧的损害。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3063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吹风机通过对电极加载电压,从而产生过渡金属的细颗粒以及过渡金属的离子。此时离子的产生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加载于电极上的电压。离子中,只要负离子为适当量,就能够将毛发的水分量维持在较高的状态。由此,专利文献1的吹风机谋求能够使使用者的毛发保持干湿适中,改善使用者的发质。然而,当负离子量较多时,毛发的带电量也较多。该情况下,会存在使用者的毛发之间由于相互排斥而散开的问题。另外, 使用正离子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会存在使用者的毛发带电,毛发散开的问题。使毛发上产生适当量的过渡金属细颗粒的电压加载条件同使毛发上产生适当量的离子的电压加载条件不一定一致。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吹风机中具有可能会使使用者的毛发散开、毛发的状态变差这一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例子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控制在电极上加载电压而产生的离子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毛发护理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包括被加载电压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其接地,同第一电极部成对设置,该第二电极部用于通过使其与第一电极部之间进行放电来从第一电极部放出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离子吸附部,其用于捕捉由对第一电极部加载电压而在第一电极部附近产生的离子的一部分。根据此结构,能够由离子吸附部对所产生的离子的一部分进行捕捉,从而控制离子的量。离子吸附部优选配置于来自第一电极部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被放出的前方侧。根据此结构,能够在被细颗粒化的金属被放出的前方侧的适当位置,利用离子吸附部捕捉离子。此时,离子吸附部也可以以围绕第一电极部前方的方式配置。根据此结构,能够利用离子吸附部将所产生的离子高效率地捕获。
离子吸附部也可以接地。通过此结构,能够防止因离子吸附部带电而导致离子吸附部对离子的捕捉效率下降。离子吸附部也可以由包括一对电极的第三电极部构成,在此情况下,通过使第三电极部的一侧接地,使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与用于加载电压的电源连接,使电源对第三电极的另一侧加载电压,从而在第三电极部之间产生电位差。根据此结构,能够在第三电极部之间产生电场,对产生的离子进行拉拽,利用第三电极部将该离子捕获。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流计,其用于检测由对第三电极部加载电压而产生的电流;控制部,其用于根据电流计所检测到的电流,对由电源加载到第三电极部上的电压进行控制。根据此结构,能够根据电流检测部所检测到的电流,利用电源对第三电极部之间的电位差进行控制,利用第三电极部对产生的离子进行捕捉。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对第三电极部附近的离子的量进行检测的离子检测部;以及控制部,其用于根据离子检测部所检测到的离子的量,对由电源加载到第三电极部上的电压进行控制。根据此结构,能够根据离子检测部所检测到的离子量,利用电源对第三电极部之间的电位差进行控制,利用第三电极部对产生的离子进行捕捉。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对第三电极部附近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量进行检测的金属细颗粒检测部;以及控制部,其用于根据金属细颗粒检测部所检测到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量,对由电源加载到第三电极部上的电压进行控制。根据此结构,能够根据金属细颗粒检测部所检测到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量,利用电源对加载到第三电极部之间的电位差进行控制,将产生的离子捕捉到第三电极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毛发护理装置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根据此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保持毛发上的离子附着量,而不使毛发带电的、能够保持毛发为不分散状态的毛发护理装置。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侧视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主视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其它形式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侧视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其它形式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主视图5是表示实施例2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侧视图6是表示实施例3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侧视图7是表示实施例4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侧视图8是表示实施例4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控制部的内部结构图9是表示实施例5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侧视图10是表示实施例5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控制部的内部结构图11是表示实施例6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实施例6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的控制部的内部结构图;图13是实施例7的吹风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由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 K包括被加载电压的第一电极部1,以及接地、同第一电极部1成对设置的第二电极部2。 而且,通过使第一电极部1和第二电极部2之间进行放电从而将被细颗粒化的金属从第一电极部1放出。另外,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还包括离子吸附部3,该离子吸附部3用于捕捉由对第一电极部1加载电压而在第一电极部1附近产生的离子的一部分。第一电极部1具有细长的大致圆柱形的形状,其一端由电极保持件4固定,且该第一电极部1通过导线5与第一电源6连接。第一电极部1由金属构成。所述金属采用金、 镍、钼、铑、钯、银、铜等过渡金属或锌。特别地,金或者钼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如果第一电极部1采用金或者钼,就会从第一电极部1放出被细颗粒化的金或者钼,从而能够期待由该细颗粒来产生抗氧化作用。同样地,如果第一电极部1采用银或铜,就能够期待产生抗菌效果。另外,由于锌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所以如果采用锌作为第一电极部1,使被细颗粒化的锌作用于毛发,就会对毛发的表皮产生作用,得到防止分叉的效果。同样地,如果使被细颗粒化的锌作用于头皮,就能够得到育发效果。另外,也可以不由单一金属构成第一电极部 1,而是由通过电镀或合金等所得的两种以上的金属构成第一电极部1,同时得到上述各金属各自的效果。第二电极部2由导体构成,通过导线5接地。这里,所谓导体就是例如金属、导电性树脂中的表面固有电阻比较低的种类。第二电极部2具有平板状的形状,在平板的大致中央部上形成有大致圆形的开口。开口的直径形成得比该圆柱形的第一电极部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面所呈现的圆的直径大。第二电极部2以如下方式固定在电极保持件4上, 即,第二电极部2的平板状的平板面与第一电极部1的长度方向正交,此外,该平板面以与第一电极部1的前端相隔一定距离的方式与该第一电极部1的前端相对配置,其中,该第一电极部1的前端为第一电极部1中与被电极保持件4固定的一侧相反一侧的前端。此时, 第二电极部2的开口位于第一电极部1的长度方向的前方。而且,从第一电极部1被放出的细颗粒化了的金属经过第二电极部2上所形成的开口。离子吸附部3由一对平板状的导体构成。此处,所谓导体就是例如金属、导电性树脂中的表面固有电阻比较低的种类。离子吸附部3以如下方式固定在电极保持件4上,即, 离子吸附部3的平板状的导体的平板面的方向和第一电极部1的长度方向大致一致,并且该离子吸附部3配置得位于第一电极部1的外侧且来自第一电极部1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被放出的前方侧(第二电极部2的与第一电极部1相反的一侧)。即,离子吸附部3的一对导体以各自相对、从而隔着第二电极部2上所形成的开口的方式配置在第二电极部2的附近。接下来,对由第一电源6对第一电极部1加载高电压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对第一电极部1加载高电压时,就会在第一电极部1和第二电极部2之间产生放电。而后,被细颗粒化的金属从第一电极部1放出,此时,所放出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经过第二电极部2上所形成的开口,朝向离子吸附部3的方向移动。另外,当对第一电极部1加载高电压时,就会在第一电极部1的附近产生离子。此时,与被细颗粒化的金属同样地,离子经过第二电极部2上所形成的开口,朝向离子吸附部3的方向移动。经过了第二电极部2的开口的离子被由导体构成的离子吸附部3所捕捉。因此,由于实施例1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中设置了离子吸附部3,所以能够对所产生的离子的一部分进行捕捉,从而控制离子的量。另外,由于离子吸附部3配置于来自第一电极部1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被放出的前方侧,即第二电极部2的与第一电极部1相反的一侧,所以,能够在被细颗粒化的金属被放出的前方侧利用离子吸附部3捕捉离子。另外,上述实施例1中,是将一对平板状的导体作为离子吸附部3配置,但也可以是将离子吸附部3配置得围绕来自第一电极部1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被放出的前方侧。即也可以通过配置多个平板状的导体,从而围绕第一电极部1的前方。另外,也可以如图3、4 所示,将离子吸附部3形成为框状,从而围绕第一电极部1的前方。由此,通过将离子吸附部3配置得围绕第一电极部1的前方,从而能够获得面积较大的离子吸附部3,能够利用离子吸附部3更高效率地捕捉从第一电极部1朝向前方呈放射状地产生的离子。(实施例2)接下来,基于图5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其中,对于与实施例1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的说明。在实施例2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中,离子吸附部3通过导线5接地。因此,由离子吸附部3所捕获的离子所产生的电荷流向大地,所以能够防止由捕获的离子导致离子吸附部3带电而导致对离子的捕捉效率下降。(实施例3)接下来,基于图6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其中,对于和实施例1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的说明。实施例3的离子吸附部3由一对第三电极部3a、!3b构成。第三电极部的一侧3a通过导线5接地。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 3b通过导线5与第二电源7连接。在此情况下,通过使第二电源7对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北加载电压,从而在一对第三电极部3a、!3b之间产生电位差。这样一来,由于在第三电极部 3a、!3b之间产生了电场,所以产生的离子被拉拽到该第三电极部3a、!3b之间。其结果是,利用作为离子吸附部3的第三电极部3a、3b,能够更高效率地捕捉离子。(实施例4)接下来,基于图7、8对实施例4进行说明。其中,实施例4基于上述实施例3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进行说明,对于和实施例3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故省略对其的说明。实施例4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还包括电流计20,其用于检测由对第三电极部3a、!3b加载电压而产生的电流;控制部21,其用于根据电流计20所检测到的电流,对由第二电源7加载到第三电极部3a、!3b上的电压进行控制。第三电极部3a、3b由一对电极部构成。第三电极部的一侧3a通过导线5接地。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北通过导线5同电流计20与第二电源7连接。电流计20由已有的电流计构成,其插入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北和第二电源7之间,并通过导线5分别同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北和第二电源7连接。另外,电流计20通过导线5还与控制部21连接。第二电源7通过导线5与电流计20连接,且通过导线5还与控制部21连接。控制部21包括电流值读取部22和电压控制部23。电流值读取部22通过导线5与电流计20和第一电源6相连,该电流值读取部22自动获取由电流计20测量的电流的测量值,输出所获取的测量电流值。电压控制部23获取由电流值读取部22输出的测量电流值,将测量电流值同电压控制部23内部预先设定存储的设定电流值进行比较,从而改变第二电源7的电压使得测量电流值变为设定电流值。实施例4中,在第一电极部1附近所产生的离子由第三电极部3a、!3b捕获。这样一来,第三电极部3a、!3b通过所捕获的离子而带电。当第三电极部3a、!3b带电时,则会在与第三电极部3a、!3b相连的导线5中流过电流。而后,利用电流计20检测此电流作为测量电流值。此时,当由第三电极部3a、!3b所捕获的离子的量较少时,由电流计20所测量到的测量电流值就会减少。这样一来,控制部21进行如下控制提高加载到第二电源7上的电压,使得减少了的测量电流值变为设定电流值,从而捕获更多的离子,使得测量电流值同设定电流值一致;相反地,当由第三电极部3a、!3b所捕获的离子的量较多时,由电流计20所测量到的测量电流值就会增加。这样一来,控制部21进行如下控制降低加载到第二电源 7上的电压,使得增加了的测量电流值变为设定电流值,从而使得测量电流值和设定电流值一致。由此,通过控制部21控制第二电源7,使得测量电流值变成预先设定的设定电流值, 从而第三电极部3a、!3b能够根据所产生的离子的量的多少来对离子进行捕捉。(实施例5)接下来,基于图9、10,对实施例5进行说明。其中,实施例5基于上述实施例3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进行说明,对于和实施例3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的说明。实施例5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还包括用于对第三电极部3a、3b附近的离子量进行检测的离子检测部30,以及用于对加载到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北上的电压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1。控制部31根据离子检测部30所检测到的离子的量,对由第二电源7加载到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北上的电压进行控制。第三电极部3a、3b由一对电极部构成。第三电极部的一侧3a通过导线5接地。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北通过导线5与第二电源7连接。离子检测部30能够利用与静电感应相同的原理感应出静电压并输出,非接触地测量离子的量。离子检测部30配置于第一电极部1的前方且第三电极部3a、3b的附近。控制部31通过导线5与离子检测部30和第二电源7连接。控制部31包括离子量读取部32和电压控制部33。离子量读取部32自动地获取由离子检测部30所测量到的测量离子量,并对所获取的测量离子量进行输出。电压控制部33获取从离子量读取部32 输出的测量离子量,并将测量离子量和电压控制部33内部预先设定存储的设定离子量进行比较,从而改变第二电源7使得测量离子量变为设定离子量。在实施例5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中,在由离子检测部30测量的测量离子量比设定离子量多的情况下,控制部31进行如下控制提高加载到第二电源7上的电压,捕获更多的离子,从而使测量离子量和设定离子量一致。相反地,在由离子检测部30测量的测量离子量比设定离子量少的情况下,控制部31进行如下控制降低加载到第二电源7上的电压,使离子的捕获量减少,从而使测量离子量和设定离子量一致。因此,控制部31中,根据离子检测部30所检测的离子的量,通过第二电源7对一对第三电极部3a、!3b之间的电位差进行控制,从而第三电极部3a、!3b能够对所产生的离子进行捕捉。(实施例6)接下来,基于图11、12对实施例6进行说明。其中,实施例6基于上述实施例3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进行说明,对于和实施例3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的说明。实施例6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还包括用于对第三电极部3a、3b附近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量进行检测的金属细颗粒检测部40;以及用于对加载到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北上的电压进行控制的控制部41。控制部41根据金属细颗粒检测部40所检测到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量,对由第二电源7加载到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北上的电压进行控制。 第三电极部3a、3b由一对电极部构成。第三电极部的一侧3a通过导线5接地。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北通过导线5与第二电源7连接。金属细颗粒检测部40将细颗粒化了的金属通过静电方式收集到晶体振荡器中,由晶体振荡器的变化对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量进行检测。金属细颗粒检测部40配置于第一电极部1的前方且第三电极部3a、3b的附近。另外, 金属细颗粒检测部40中,作为对金属进行定量的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例如通过对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照射特定波长的光、激光、放射线,并对被细颗粒化的金属产生的荧光、散射强度进行定量,从而对被细颗粒化的金属进行定量的方法;将被细颗粒化的金属导入特定的溶剂中,对其照射光,并测量其吸光度,从而对被细颗粒化的金属进行定量的方法。控制部41通过导线5同金属细颗粒检测部40和第二电源7连接。控制部41包括金属细颗粒量读取部42,以及用于改变第二电源7的电压的电压控制部43。金属细颗粒量读取部42自动地获取由金属细颗粒检测部40所检测到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量,输出所获取到的测量金属细颗粒量。电压控制部43获取从金属细颗粒量读取部42所输出的测量金属细颗粒量,将测量金属细颗粒量同电压控制部43内部预先设定存储的基准金属细颗粒量进行比较。而后,在测量金属细颗粒量比基准金属细颗粒量多的情况下,电压控制部 43增大由第二电源7加载的电压。另外,在测量金属细颗粒量比基准金属细颗粒量少的情况下,电压控制部43减小由第二电源7加载的电压。此处,当第一电极部1被加载的电压增大时,由第一电极部1所放出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量变多,并且在第一电极部1附近所产生的离子量也变多。因此,人们考虑到在实施例6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中,在由金属细颗粒检测部40所测量到的测量金属细颗粒量比基准金属细颗粒量多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多的离子。 此情况下,控制部41提高加载到第二电源7上的电压,从而能够捕获到更多的离子。相反地,在由金属细颗粒检测部40所测量到的测量金属细颗粒量比基准金属细颗粒量少的情况下,控制部41降低加载到第二电源7上的电压,从而使得离子的捕获量减少。因此,实施例6中,根据金属细颗粒检测部40检测到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量,控制部41通过第二电源7,控制被加载到第三电极部3a、!3b之间的电位差。由此,第三电极部 3a,3b能够对产生的离子进行捕捉。(实施例7)接下来,基于图13对实施例7的毛发护理装置进行说明。实施例7的毛发护理装置是配备了上述实施例1 6中所述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的吹风机。然而,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的使用用途不仅限于吹风机,还可以是例如像烫发器、发刷那样的毛发护理
直ο如图13所示,实施例7的吹风机包括配置空气吸入口 51和排出口 52的主体壳 53。在主体壳53的内部设有使从吸入口 51吸入的空气由排出口 52排出的送风部M,在送风部M的下游侧设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55。在主体壳53的规定位置,还设有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用于供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中所生成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流过的细颗粒通道57、用于放出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细颗粒放出口 58、以及将空气从送风部 54导入细颗粒通道57的导入路径59。由此结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通过被导入的空气从细颗粒放出口 58被放出。另外,送风部M内置电机60和与电机60连接的风扇61。在加热部55的下游侧且位于主体壳53上侧的位置设有罩67。在罩67内收纳有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在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的下游侧,形成有供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所生成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流过的细颗粒通道57。在细颗粒通道57的前端设有用于放出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细颗粒放出口 58。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按如下方式配置第一电极部1位于导入路径59侧、第二电极部2位于细颗粒放出口 58侧。在主体壳53的下侧设有用于供使用者把持的手柄部63。手柄部63内配置有控制部64。控制部64上连接有电源线65,该电源线65用于供给用于向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 加载高电压的电源。在控制部64的侧部设有用于供使用者对吹风机进行驱动或停止进行操作的开关66。接下来,对实施例7的吹风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当使用者把持设于主体壳53下侧的手柄部63,对开关66进行操作时,则送风部中,电机60被驱动,与电机60连接的风扇61 旋转。当风扇61旋转时,从吸入口 51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经过送风部M的下流侧设有的加热部阳。此处,当对开关66进行进一步的操作时,加热部55内的加热器62被驱动。 由此,经过加热部55的空气被加热后,流入空气通路68,而从排气口 52排出到外部。流入空气通路68的空气的一部分被导入到设于主体壳53上部的导入路径59,经过罩67内配置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此处,当对开关66进行进一步的操作时,则由第一电源6对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中所配置的第一电极部1加载高电压。因此,在第一电极部1和第二电极部2之间形成放电。当形成放电时,通过放电能量,由金属构成的第一电极部1的一部分被细颗粒化。其结果是,从第一电极部1放出被细颗粒化的金属,且在第一电极部1的附近产生离子。离子与被细颗粒化的金属同由导入路径59被导入的空气一起经过细颗粒通道57后,从细颗粒放出口 58被放出而供给毛发。其中,所产生的离子的一部分在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的离子吸附部3处被捕获,从而将多余的离子去除,之后,供给至毛发。因此,根据实施例7的吹风机,能够使被细颗粒化的金属作用到毛发上,并能够除去多余的离子,将适当量的离子供给至毛发。其结果是,对使用者而言,能够抑制由离子导致的毛发散开,得到干湿适中的毛发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包括 被加载电压的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其接地,同第一电极部成对设置,该第二电极部用于通过使其与上述第一电极部之间进行放电来从上述第一电极部放出被细颗粒化的金属;以及离子吸附部,其用于捕捉由对上述第一电极部加载电压而在上述第一电极部附近产生的离子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上述离子吸附部配置于来自上述第一电极部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被放出的前方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上述离子吸附部以围绕上述第一电极部前方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 上述离子吸附部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上述离子吸附部由包括一对电极的第三电极部构成,通过使上述第三电极部的一侧接地,使上述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与用于加载电压的电源连接,使上述电源对上述第三电极部的另一侧加载电压,从而在上述第三电极部之间产生电位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还包括电流计,其用于检测由对上述第三电极部加载电压而产生的电流;以及控制部,其用于根据上述电流计所检测到的电流,对由上述电源加载到上述第三电极部上的电压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还包括用于对上述第三电极部附近的离子的量进行检测的离子检测部;以及控制部,其用于根据上述离子检测部所检测到的离子的量,对由上述电源加载到上述第三电极部上的电压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还包括用于对上述第三电极部附近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量进行检测的金属细颗粒检测部;以及控制部,其用于根据上述金属细颗粒检测部所检测到的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的量,对由上述电源加载到上述第三电极部上的电压进行控制。
9.一种毛发护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金属细颗粒生成装置(K),包括被加载电压的第一电极部(1);第二电极部(2),其接地,同第一电极部(1)成对设置,该第二电极部(2)用于通过使其与第一电极部(1)之间进行放电来从第一电极部(1)放出被细颗粒化的金属;离子吸附部(3),其用于捕捉由对第一电极部(1)加载电压而在第一电极部(1)附近产生的离子的一部分。
文档编号A45D20/12GK102325616SQ20108000835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6日
发明者三岛有纪子, 石原绫, 野田美佐, 鼻户由美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