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318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袋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大幅提升该袋体底部的承受载重力量,而可避免现有袋体的底部无法承受较重重物的承载而破底损毁,且可提升该提带绳与袋体的附着力,因而可使该提带绳与袋体不易脱离,进而可提升该提带绳的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一般的「袋体构造」,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由该袋体9的第一包覆部911与第二包覆部912对黏,予以构成一封闭底部91,以承载袋体9内物体的重量,又通过该提绳92两端的连接部921黏固于包覆层93与袋体9之间,而可供使用者提握该提绳92,以提着袋体9 内的物体移动;该「袋体构造」其虽可供使用者提握该提绳92,以提着袋体9内的物体移动,然却因该袋体9的底部91是以第一包覆部911与第二包覆部912对黏所构成,导致该底部91的承受载物力量有限,请参阅图2所示,因此当该袋体9内装设较重重物94如书本时,即会因该底部91无法承受较重的重量,因而常造成该袋体9的第一包覆部911与第二包覆部912 爆离,而使该底部91损毁或形成破底状,进而使该袋体9无法使用,同时,也易使该袋体9 内的重物94掉至地面而损伤;又因该提绳92两端的连接部921为圆弧状,因此该提绳92 的连接部921与袋体9内面的黏着切线面积为点接触,导致该提绳92与袋体9的附着力有限,当袋体9内装设重物94,该提绳92的连接部921因圆弧状而易与袋体9脱离,因而无法继续供使用者提握,因此常为使用者所垢病;是故,如何将上述等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
发明内容有鉴于该「袋体构造」其底部的承受载物力量有限,因而常造成该袋体的第一包覆部与第二包覆部爆离,进而使该袋体无法使用,该提绳与袋体的附着力有限,使得该提绳的连接部因圆弧状而易与袋体脱离,因而无法继续供使用者提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体结构,其可大幅提升该袋体底部的承受载重力量,而可避免现有其袋体的底部无法承受较重重物的承载而破底损毁,且可提升该提带绳与袋体的附着力,因而可使该提带绳与袋体不易脱离,进而可提升该提带绳的使用寿命ο为达成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袋体结构,其包含一袋体,该袋体一侧设有底部,且该袋体另一侧设有开口部;至少一补强层,该补强层黏设于袋体的底部。所述的袋体结构,其中,该补强层为纸张。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袋体结构,其包含一袋体,该袋体一侧设有底部,且该袋体另一侧设有开口部;[0013]至少一提带绳,该提带绳两端分别设有扁平连接部,该扁平连接部至少一面黏设于袋体的开口部内。所述的袋体结构,其中,该袋体设有至少一反折部,且该袋体的其中一侧设有所述开口部,该反折部黏设于开口部内。所述的袋体结构,其中,该提带绳设有握持部。所述的袋体结构,其中,该提带绳的扁平连接部一侧设有加强层。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袋体结构,其包含一袋体,该袋体一侧设有底部,且该袋体另一侧设有开口部;至少一补强层,该补强层黏设于袋体的底部;至少一提带绳,该提带绳两端分别设有扁平连接部,该扁平连接部至少一面黏设于袋体的开口部内。所述的袋体结构,其中,该袋体设有至少一反折部,且该袋体的其中一侧设有所述开口部,该反折部黏设于开口部内。所述的袋体结构,其中,该提带绳设有握持部。所述的袋体结构,其中,该提带绳的扁平连接部一侧设有加强层。提供该补强层黏设于袋体的底部,可大幅提升该袋体底部的承受载重力量,因而可避免现有其袋体的底部无法承受较重重物的承载而破底损毁,再通过该提带绳的扁平连接部至少一面黏设于袋体的开口部内,可提升该提带绳与袋体的附着力,因而可使该提带绳与袋体不易脱离,进而可提升该提带绳的使用寿命。

图1为背景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背景技术装设重物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大部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被使用者提握的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其袋体设有反折部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9为图8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供使用者提握袋体内更多重物的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袋体;11-底部;12-开口部;13-反折部;2_补强层;3_提带绳; 31-扁平连接部;32-握持部;33-加强层;4-使用者;41-手;9-袋体;91-底部;911-上包覆部;912-下包覆部;92-提绳;921-连接部;93-包覆层;94-重物;95-重物;96-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方便简捷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袋体结构,其包含[0038]一袋体1,该袋体1 一侧设有底部11,且该袋体1另一侧设有开口部12,请参阅图 7、图8所示,该袋体1设有至少一反折部13,该反折部13黏设于开口部12内;至少一补强层2,该补强层2黏设于袋体1的底部11,且该补强层2可为纸张;至少一提带绳3,该提带绳3两端分别设有扁平连接部31,请参阅图5所示,该扁平连接部31至少一面黏设于袋体1的开口部12内,该扁平连接部31可为平面,且该提带绳3设有握持部32,该握持部32与扁平连接部31相连接,该握持部32可为扁平状,且该提带绳3的扁平连接部31 —侧设有加强层33,该加强层33黏设于袋体1的开口部12内, 而使该加强层33可加强该扁平连接部31与袋体1的附着力,该加强层33可为纸张,另该提带绳3可为尼龙材质,请参阅图8、图9所示,该提带绳3的扁平连接部31也可黏设于袋体1与反折部13之间;请参阅图4并配合参阅图6所示,通过该补强层2黏设于袋体1的底部11,可大幅提升该袋体1底部11的承受载重力量,因此当该袋体1内装设重物94时,即可增加承受该重物94的重量,因而可避免现有其袋体9的底部91无法承受较重重物94的承载而破底损毁,进而可延长袋体1的使用寿命,再通过该提带绳3的扁平连接部31至少一面黏设于袋体1的开口部12内,且该扁平连接部31为平面,使该扁平连接部31与袋体1的固设切线面积为面接触,而可提升该提带绳3与袋体1的附着力,因而可使该提带绳3与袋体1不易脱离,进而可提升该提带绳3的使用寿命;请再参阅图6所示,当使用者4以手41提握该提带绳3的握持部32时,通过该握持部32为扁平状,使该握持部32与使用者4的手41其接触面积增加,而可分散袋体1内重物94的重量,进而可供使用者4的手41可长时间提握该握持部32及可易提握该袋体1 内的重物94移动;请再参阅图9并配合参阅图10所示,通过该袋体1设有反折部13,且该提带绳3 的扁平连接部31黏设于袋体1与反折部13之间,可使该扁平连接部31的两面可分别黏设于袋体1与反折部13,而可大幅提升该提带绳3与袋体1的附着力,因而可使该提带绳3与袋体1不易脱离,进而可供使用者4以手41提握袋体1内更多的重物94、95、96。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显现出其进步性与实用性,兹与现有作一比较分析如下现有技术1、该底部的承受载物力量有限,而常造成该袋体的第一包覆部与第二包覆部爆离,进而使该袋体无法使用。2、因该提绳两端的连接部为圆弧状,导致该提绳与袋体的附着力有限,使得该提绳的连接部因圆弧状而易与袋体脱离,因而无法继续供使用者提握。本实用新型优点1、可大幅提升该袋体底部的承受载重力量,因而可避免现有其袋体的底部无法承受较重重物的承载而破底损毁。2、可提升该提带绳与袋体的附着力,因而可使该提带绳与袋体不易脱离,进而可提升该提带绳的使用寿命。3、可使该握持部与使用者的手其接触面积增加,而可分散袋体内重物的重量,进而可供该使用者的手可长时间提握该握持部及可易提握该袋体的重物移动。4、可使该扁平连接部的两面可分别黏设于袋体与反折部,而可大幅提升该提带绳与袋体的附着力,因而可使该提带绳与袋体不易脱离,进而可供使用者以手提握袋体内更多的重物。
权利要求1.一种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袋体,该袋体一侧设有底部,且该袋体另一侧设有开口部; 至少一补强层,该补强层黏设于袋体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层为纸张。
3.一种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袋体,该袋体一侧设有底部,且该袋体另一侧设有开口部;至少一提带绳,该提带绳两端分别设有扁平连接部,该扁平连接部至少一面黏设于袋体的开口部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袋体设有至少一反折部,且该袋体的其中一侧设有所述开口部,该反折部黏设于开口部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提带绳设有握持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提带绳的扁平连接部一侧设有加强层。
7.一种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袋体,该袋体一侧设有底部,且该袋体另一侧设有开口部; 至少一补强层,该补强层黏设于袋体的底部;至少一提带绳,该提带绳两端分别设有扁平连接部,该扁平连接部至少一面黏设于袋体的开口部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袋体设有至少一反折部,且该袋体的其中一侧设有所述开口部,该反折部黏设于开口部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提带绳设有握持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提带绳的扁平连接部一侧设有加强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袋体结构,其包含一袋体,该袋体一侧设有底部,且该袋体另一侧设有开口部;至少一补强层,该补强层黏设于袋体的底部;至少一提带绳,该提带绳两端分别设有扁平连接部,该扁平连接部至少一面黏设于袋体的开口部内;通过该补强层黏设于袋体的底部,可大幅提升该袋体底部的承受载重力量,因而可避免现有其袋体的底部无法承受较重重物的承载而破底损毁,再通过该提带绳的扁平连接部至少一面黏设于袋体的开口部内,可提升该提带绳与袋体的附着力,因而可使该提带绳与袋体不易脱离,进而可提升该提带绳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45C3/04GK202122219SQ201120103279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1日
发明者林天亮 申请人:东峥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